□ 沈峰
12月10日-13日,備受矚目的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在廣州舉行。據悉,本屆大賽共86個項目,涵蓋生產製造、建築工程、信息通訊、生活服務等14個國民經濟行業大類。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的全國性、綜合性職業技能賽事。
我國舉辦第一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以及通過比賽獎勵表彰技術能手,向社會傳達了一個明確的價值信號: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進一步激勵廣大勞動者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同樣,政府對技能大賽超乎尋常的重視,凸顯著中國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轉型的決心。因此,舉辦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具有「風向標」意義。
毋庸置疑,國家需要搞普通研究的人,也需要搞專業工作、當高級工匠的人。要看到,與世界製造強國相比,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科技含量總體不高的問題依然突出,技能人才隊伍仍然存在總量不足等問題。統計數據顯示,我國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比例為27.3%,而在一些製造業強國,這一比例達到40%以上。在往年的世界技能大賽中,汽車技術、汽車噴漆、飛機維修甚至包括砌磚等領域的獎牌,也多被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工業製造強國所包攬。那些身懷絕技的普通勞動者,是製造業強國的基石。
我國技能人才的緊缺,很大原因在於缺乏一個崇尚技能、尊重技能、成就技能的社會氛圍。令人高興的是,此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方案圍繞加強和改進產業工人隊伍思想政治建設、構建產業工人技能形成體系、運用網際網路促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創新產業工人發展制度、強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支撐保障等方面,提出25條改革舉措,涉及產業工人思想引領、技能提升、作用發揮、支撐保障等方面的體制機制,為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而激勵青年職工成長為技術能手,需要打破工人成才成功成名的壁壘,全社會都要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維護和發展勞動者的利益,保障勞動者的權利,引導越來越多的勞動者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勞動者素質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至關重要。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是一個風向標,折射出一個時代的價值取向。從文化、教育、就業保障等多個角度,營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氛圍,點亮藍領的職業榮光,我們才能在製造強國的路上走得更遠。
【來源:黃石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