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啊……」「醫生,先給那個病情更重的孩子看看吧。」周六上午,浙江省中醫院兒科候診區突然傳來一陣陣尖叫聲,隨即,幾位患者指引著一對母子進入陳玉燕主任的診室。
媽媽張女士有些不好意思:「孩子正在上興趣班,突然驚聲尖叫,只好中斷課程來醫院看病。」這是一位抽動症患兒,也是陳玉燕的老病人,近一個月來病情控制得不錯,怎麼突然出現抽動爆發呢?一番抽絲剝繭,陳玉燕判斷,誘因很可能出在3隻榴槤上。
猛吃3隻榴槤,上課時突然尖叫
男孩名叫貝貝,今年9歲,患抽動症已有3年,最主要的症狀是眨眼、甩頭、清嗓子。
「6月份期末考試時,孩子因為壓力大,病情有些加重,總是在課堂上發出怪聲。當時到醫院複診後吃中藥調理,兩周後病情就控制住了。」陳玉燕已經有段時間沒有見到貝貝了,沒想到再見他,病情竟如此嚴重,男孩在診室門口不停「啊啊啊」尖叫,每叫一聲還伴隨著一個不自主的甩頭動作,把候診的患兒家長們嚇得不輕。
孩子在興趣班上課時突然發病,到了醫院也沒有絲毫減輕,貝貝媽媽張女士異常焦急:「暑假期間沒有考試,我和愛人也沒有打罵過孩子,孩子也沒有心理壓力,這個病為什麼又加重了呢?」
陳玉燕想了想,問:「最近,孩子有沒有吃過什麼特別的食物?」張女士一拍腦袋:「孩子平時偏食,但凡是他愛吃的東西,我們都是整箱整箱買回家。最近4天,孩子一連吃了3隻榴槤,吃上火了,還出了3回鼻血。」
抽動症通常反反覆覆,誘因與心理、情緒、飲食等息息相關,感冒、考試緊張,吃太甜、太辣、太冰等對感官刺激較大的食物後喉嚨不適,都會誘發抽動,患兒會出現清嗓子、尖叫、擠眉弄眼等症狀。平時每每遇到患兒家長,陳玉燕都會叮囑一句,少吃熱性和刺激性太強的食物。
「從中醫上來看,抽動的孩子往往肝火旺,進食羊肉、牛肉要適量,容易上火的水果如榴槤、桂圓、新鮮荔枝等要少吃,以免出現喉嚨痛、流鼻血等症狀,誘發抽動症。」陳玉燕為貝貝做了中醫穴位治療,開好藥,又提醒了張女士。
運動少、吃得太好是誘因
貝貝並非個例,平時坐門診,陳玉燕常碰到像張女士一樣錯誤餵養的父母。
「孩子沒有自制力,飲食只求舌尖上的感覺,認為好吃就拼命吃。家長如果放任,讓孩子吃個夠,容易讓孩子養成偏食、挑食的毛病。」來找陳玉燕看病的孩子,有些一看飲食習慣就不太好,身體瘦弱或者過於肥胖,化驗檢查一做,微量元素、維生素失衡,膽固醇、甘油三酯、尿酸等指標升高的還不少。
從省中醫院今年暑假的兒科門診量來看,新確診抽動症的患兒比往年多了。
「暑假裡,我一般半天的門診要看到下午,六七十個患兒,其中60%到70%是抽動症,男女比例為3至5比1。」陳玉燕點了點接診記錄,今年疫情防控加強後,來看呼吸道疾病、手足口病、皰疹性咽頰炎的患兒明顯減少,抽動症、多動症、睡眠障礙、情緒障礙等患兒多了。
原因首先是運動減少,大部分孩子被各種電子產品包圍著。其次是吃得過多、過好,營養過剩,脾胃負擔加重,體內垃圾來不及清理。加上孩子學習壓力大,精神緊張,導致疾病發作。
抽動症是一種慢性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分為發聲性抽動和運動性抽動,有的孩子會出現清嗓子、犬吠樣尖叫、汙言穢語、模仿語言等表現,也有的孩子會擠眉弄眼、甩胳膊甩腿等。陳玉燕曾接診過兩位小患者。一位11歲女孩,抽動症合併強迫症,將手背上的汗毛拔了個精光。還有一位10歲男孩,抽動症並發異食癖,把家裡的塑料直尺「吃」掉了一截。
患兒要調整生活方式,多戶外活動
「抽動症在5-12歲的孩子比較多見,病情呢容易反反覆覆,一般到青春期2/3的患兒會痊癒或好轉,但是有1/3可能持續到成年後。如果沒能及時治療、正確引導,會出現情緒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問題、睡眠障礙、強迫症等等問題,增加了治療難度,也影響病情恢復」陳玉燕估計,待9月份開學後,抽動症患兒還會增多。經過一個暑假的放鬆,孩子們一下子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生活節奏和環境的改變以及心理壓力增加就容易誘發。所以提醒有抽動症孩子的生活方式在開學前要提前切換到「開學模式」。
「抽動症的病因尚不明確,但是引起抽動症反覆發作的誘因是可以發現並可預防的。誘因包括身體和心理的因素,有很多患兒受過驚嚇,容易緊張,家庭關係不和諧,父母的養育方式不好,都容易誘發抽動症。」陳玉燕提醒,平時,家長要科學餵養,幫助患兒調整生活方式,增加戶外活動。
不要過多關注抽動症狀,不能總是大聲對孩子說「怎麼又眨眼睛了」「能不能別清嗓子了」這樣責怪的話語,多和孩子聊聊天,營造和諧輕鬆的家庭氛圍。飲食要葷素搭配合理,儘量少吃零食,尤其是膨化食品、碳酸飲料、功能性飲料,儘量避免刺激性食物、熱性食物等,儘量不要接觸電腦手機遊戲和驚悚恐怖的影視作品。
還是那句老話
管住嘴,邁開腿!
大人小孩都適用
來源:杭州日報 丨編輯:西瓜
小編天天早起晚睡
就為了給大家搜集信息
親們點個
和
給小編一個安慰吧
原標題:《男孩上課時突然驚聲尖叫,控制不住!媽媽:這種水果他連吃3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