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市民扎堆街頭燒紙錢,傳統習俗碰上現代文明,有人犯難了

2020-12-22 聞舞視界

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每年這一天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有燒紙錢祭奠先人的傳統。在東北大城市瀋陽街頭,當地市民燒紙錢的場面十分壯觀。

這是中元節當晚,攝影師在瀋陽街頭拍攝的畫面,多名市民扎堆在街頭路口燒紙錢祭祀先輩。

傳統節日祭奠親人、寄託哀思本無可厚非,不過當街燒紙錢的行為還是惹來了不少爭議。

對於市民隨意在河岸、街道、路邊甚至小區內焚燒冥幣祭品、燃放煙花鞭炮的情形,不少人認為這樣的方式不太文明。

對此,有媒體在評論中指出,在路邊祭祀造成灰燼橫飛,汙染環境,還有安全隱患,確實有礙觀瞻,甚至嚴重影響城市形象和其他人的生活。

對於中元節這天的民俗行為,很多地方都臨時出臺了通知,嚴禁市民在街頭燒紙等行為。

其實,我們在尊重傳統的同時,也應尊重現代文明的生活方式,祭祀應不拘於形而重於心,讓中元節回歸本源。

有關方面也應了解群眾的需要,想想辦法提供一些「綠色祭祀」的服務措施和場所。

相關焦點

  • 中元節期間有市民街角燒紙
    原標題:中元節期間有市民街角燒紙毛金松 攝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萬濤)「中元節」前後,市民燒紙祭祀現象增多,主城區不少小街小巷存在夜間燒紙現象。希望街道社區和市場監督部門等相關管理部門從加強文明教育和源頭制止兩方面著手,杜絕主城區燒紙祭祀現象。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中山區西山巷113號樓附近,在這裡發現大量燒紙祭祀痕跡。從大連第二中學操場西側至中山區向陽小學操場南側,僅僅不到100米的狹窄柏油路上,就有百餘處紙灰燃燒後的痕跡。
  • 中元節|文明祭祀莫「惹火」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同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祭祀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的傳統。傳統的焚香燒紙的祭祀方法,既不環保,又不安全,特別在農村地區,幾乎每逢清明、中元節重大祭祀活動,都會發生嚴重的火災事故。在一些老舊小區的周圍,依舊會有不少市民隨意在空地上、樓梯口焚燒紙錢,甚至有的個體戶索性就在店鋪門口的大街上、人行道上支起一個小茶桌,設置供臺,燒紙點蠟,也有人帶著紙錢和祭祀品上山,到親人的墓前燒紙錢。
  • 燒紙錢:中國提倡文明祭祀、禁燒紙錢,老外卻出高價搶購中國紙錢
    引言燒紙錢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習俗,千百年來深受民眾追捧,每年到了清明節、中元節,人們都會購置紙錢元寶,去先祖墓地焚燒祭祀。尤其是農村地區,燒紙錢的習俗更受人們重視,無論身在哪裡,工作有多忙,到了日子是一定要趕回來,給祖先燒紙。
  • 宜賓老人於中元節在小區內燒紙錢,保安勸阻反遭罵
    中元節,七月半,是祭祀祖先、追懷先人的日子。可是,就是這樣一個傳統節日,卻讓不少人覺得頭疼。這不,小編就接到這樣一位網友的爆料:2020年8月31日,宜賓江安一小區內,許多老人圍在一起燒紙錢,祭祀祖先。
  • 中元節祭祀燒紙錢和燒香有什麼禁忌?中元節如何燒紙錢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中元節,中元節的一個重要習俗就是祭祀先祖,如今全民注重環保,不少人會選用清潔的鮮花來祭拜先人,但傳統上中元節祭祀,尤其是農村地區中元節的上墳祭祀,往往還是要燒紙錢和燒香的,那麼就讓老黃曆為你介紹,中元節祭祀燒紙錢和燒香的講究。
  • 中元節燒紙時間幾點燒最好 鬼節燒紙的說法真不少
    今天是中元節,是祭祀祖先和逝者的節日,中國人祭祀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燒紙錢,但是燒紙錢的時間也是有說法的。   中元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但是因為每個地方的文化習俗不一樣,所以祭祀的方式也有所區別。一般是在七月十四日這天傍晚在河邊或者路口燒紙,上幾柱香,有的還要弄些飯食之類。
  • 中元節,燒紙錢的一些看法
    中元節到了,各地有燒紙錢的習俗。 燒紙錢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習俗。首先我們要知道,我們燒紙錢,只有還在餓鬼道的親人眷屬,才能享受的到,如果他們已經輪轉到其他道,燒紙錢則是沒有用的。那我們給去世的親人燒紙錢,燒金元寶,燒衣服,是不是燒的越多越好呢? 《印光法師文鈔》裡記載:「若不修善,雖子孫為彼焚化之衣服錢財,亦不得受用,被強有力者搶奪而去。
  • 街頭燒紙留下一地灰堆,中元節祭祀能換個方式嗎?
    昨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的中元節,一些市民在路口、門前燃燒祭祀物品。然而遍地的火光和祭祀遺留下的灰堆,不僅令清潔工頭疼不已,也暗藏消防隱患。昨晚,在東城區南板橋胡同北口,一位大爺正蹲在地上燒紙,狹窄的胡同裡火光沖天、煙霧繚繞。
  • 民俗|中元節就是滿街燒紙?它其實很有文化!
    民俗|中元節就是滿街燒紙?它其實很有文化!據說,中元節這一天,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祖先。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每個人都有父母,基於這種思想和對先人的感情與責任使然,中元節勢必也會不斷得到延續和傳承。
  • 中元節祭祀需帶哪些物品?中元節燒紙錢有什麼講究?
    中元節俗稱亡人節、七月半,是我國古代傳統節日,與清明節、寒衣節並稱為三大鬼節。起於北魏的中元節迄今已千年有餘,在這一天,放燈讓鬼魂得以轉世的習俗時代承襲,並在發展過程中融入了時代特色。而在佛家的說法裡,七月半這天要感恩報答父母的生長養育之恩。
  • 「鬼差」不會迷路,中元節祭拜亡者沒錯,十字街頭燒紙可以停了
    導語:又是一年七月半,天地平衡之日,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元節,俗稱「鬼節」。鬼節,也就是中元節,有很多習俗,禁忌,但其中最讓人不寒而慄的,當屬大半夜在十字街頭燒紙,按照以前流傳下來的說法,中元節這一天半夜,會有「鬼差」從十字路口經過,所以在這個時候於十字路口燒紙錢,就可以將紙錢通過郵差,寄給陰間的親人。
  • 文明祭祀還得加把勁兒 寒衣節太原街頭燒紙有減少
    10月24日,太原市民政局會同太原市委宣傳部、文明辦聯合倡議市民文明祭掃。今年寒衣節期間,太原市禁止街頭焚燒紙錢行為。那麼,街頭焚燒紙錢者是否有所減少?10月28日晚,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 中元節文明祭祀的正確打開方式
    在佛教中,中元節又被稱為「盂蘭盆會」。它不僅擁有佛教的宗教信仰,還有著我國道教的本土文化。據說,中元節這一天,在陰間的孤魂野鬼會被放出來,為了緬懷先祖,祭拜地官,在陽間的人們會準備豐富的祭品,燒香焚紙,祭拜這些來自陰間的祖先。 民俗專家認為,中元節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文化,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
  • 中元節紙錢元寶遍布各地,葫蘆島各大路口燒紙成群
    清明節和中元節就是一種遙寄相思的節日,是我們的民俗傳統,最具象的體現方式就是祭祀。--達客島題記路邊「玩火」?中元節紙錢元寶遍布各地,葫蘆島各大路口燒紙成群。活在當下一直都在為賺錢奔波,到底錢是人們的工具還是人已經成為了錢的奴隸不得而知,但是很多人生活一輩子賺的錢並不多,省吃儉用一輩子最終沒有活成自己親人眼中想要的樣子。自然而然,每到中元節就會給逝者燒去很多紙錢,希望他們能夠在另一個世界「生活」得更好,不為錢而發愁。其二、人際關係。
  • 中元節,祭祀桶上崗,市民路口排隊祭祀
    中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來臨之際,日照開發區25個路口設置了49個文明祭祀桶,為市民燒紙祭奠提供服務,減少環境汙染。9月4日起至中元節,每天下午4時在天津路、北京路等道路的25個路口擺放49個祭祀桶。
  • 永州:中元節 文明祭祀是最好的緬懷
    紅網時刻8月24日訊(零陵分站記者 楊坤)農曆七月十五是傳統節日中元節,為倡導健康、文明的祭祀新風尚,減少環境汙染,連日來,永州市零陵區持續開展中元節文明祭祀專項行動,宣揚文明祭祀新風,引導市民破除祭祀中陳規陋習,確保中元節期間環境良好、社會和諧。
  • 七月十五中元節,祭祀燒紙,到底是民俗還是迷信
    今天就是七月十五了,在我們傳統的文化中,把這一天稱為中元節。不過每個地方對於這一天的定位,也是不一樣的。西南成都一些地方,他們過得7月13,也有些地方過的是今天7月14,多數地方是過7月15的。那麼在這一天祭祀燒紙,是屬於民俗還是迷信呢?我個人覺得在7月半這一天,祭祀先人燒紙,可能確實是在現今不太妥當,有更文明、更安全的方法。但要講祭祀先人,是迷信就有些過了,應該是屬於民俗才對。
  • 文明祭掃!遷安發布系列通告,倡導中元節文明祭祀!
    中元節臨近遷安市民政局發布了關於中元節文明祭祀的如下規定一起來看看吧~01遷安市殯儀館等殯葬服務機構中元節期間有序恢復祭掃活動按照遷安市人民政府《關於禁止露天焚燒的通告》(遷政通字[2020]1號])要求,倡導廣大市民移風易俗自覺擯棄焚燒冥幣、焚香化燭、燃放煙花爆竹等傳統習俗,實行文明祭祀。禁止市民攜帶冥紙冥幣等封建迷信用品進入市殯儀館、天福陵園公墓,各鎮鄉公益性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中元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錢,主要是用作購買祭品之用。所以中元節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一個以祭奠先人為主題來弘揚孝道、仁愛的節日。在20世紀20-40年代,七月十四祭祖遠比「七夕」、「清明」熱鬧。人們傳承著以家為單位的祭祖習俗,祭祖先、薦時食的古老習俗直至民國時期仍然是鄉村七月十四節俗的首要內容。抗戰勝利後,各寺廟還增加祈請佛力普渡「抗戰陣亡將士」英靈。
  • 市城管執法局:倡議中元節文明祭祀
    傳統"中元節"前夕,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執法人員來到沿街門店,向市民發放"中元節文明祭祀倡議書",耐心向市民解釋,提倡大家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倡導厚養行孝,革除燒紙、鳴炮等陳規陋習,保護城市環境。對於倡導文明、節儉、環保的祭祀新風,市民們紛紛表示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