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福」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位於北京什剎海西側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恭王府有「三絕」———西式門、戲樓和「福」字碑。其中以庋藏在萃錦園秘雲洞內的「福」字碑最為珍貴,因為它是康熙御筆。而康熙一生罕有題字,今天的北京城內,除公文外,經考證的康熙題字只有三個:「無為」和「福」。「無為」二字書於交泰殿懸掛的匾額上,其意有二:一,告誡君王不必過多幹涉臣子作為,行「無為之治」;二,交泰殿是朝廷與後宮分界之所,此匾乃是警醒後宮到此「無為」,不要幹涉朝政。然而如此重要的匾額也未加蓋「康熙御筆之寶」,而「福」字上卻有「康熙御筆之寶」印璽加頂,足見康熙對其何等重視。

  康熙為什麼會如此重視這個「福」字呢?康熙三歲沒有了母親,是孝莊皇太后一手把他撫養大的。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莊太后六十大壽將至,不料突染沉痾,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請福續壽之說,遂決定為祖母請福。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康熙精選了一隻上鐫「賜福蒼生」正楷四金字的毛筆,在絲絹製作的紙箋上一氣呵成寫就了傾注對祖母摯愛的「福」字,並決定破例加蓋「康熙御筆之寶」印璽———玉璽是皇帝權力的象徵,一般只能蓋在聖旨和重要的公務文件上,絕對不可能蓋在一般的書法作品上———而且印璽即沒有蓋在「福」字的左下方,也沒有蓋在「福」字的右上方,而是鄭重地蓋在「福」字的正上方,寓意「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太后自得到了這「福」字,百病全消,15年後,以75歲高齡得以善終。

  康熙傾注愛心所寫的這個「福」字,有意無意間還創造了許多空前的紀錄。首先由於「福」、「壽」二字字形差異太大,因此自古以來從未有哪個書法家把「福」、「壽」合為一字書寫的。康熙御書的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蘭亭序》中「壽」字的寫法,由此成為現存歷代墨寶中惟一的將「福」、「壽」寫在同一個字裡的「福」字,堪稱「福中有壽,福壽雙全」之「福」。其次,這一「福」字中暗含「多子、多才(財)、多田、多壽、多福」數個漢字,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五福」合一之「福」。第三,此「福」的書寫不同於民間常用的飽滿方正,其字形窄而狹長,為瘦,音諧「壽」,世稱「長瘦福」,即長壽之福。也就是從這個「福」字起,清朝有了每年新年御賜「福」字的定例。孝莊太后於臨終前為了永久保存孫子玄燁送給自己的彌為珍貴的「福」字,親命將其刻在石碑上,佇立於宮內。不料傳至乾隆時期,這塊「福」字碑卻神秘地失蹤了!

  1962年,周恩來總理批示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員意外地在萃錦園的秘雲洞內發現了失蹤的康熙「福」字碑。總理得知後欣然將其命名為「中華第一福」,又稱「天下第一福」。

  藏於皇宮的「福」字碑怎麼跑到萃錦園了呢?據野史上說,是和 從宮中偷運出的。他把「福」字碑鑲嵌到園中秘雲洞內的石壁上,而此石壁上隱藏了一個「壽」字,碑上的「福」字正好是那個「壽」字的一點,使這裡成了「福中有壽,壽中有福」的風水寶地。對於這種說法筆者並不認同。皇宮戒備森嚴,和 將一塊石碑偷運出談何容易?!再者,和 第宅幾易其主,豈有「福」字碑不被發現之理?!筆者最近看到一個資料,稱乾隆將康熙的「福」字碑賜給了自己的寵臣和王申,和王申命人運來幾千塊太湖石,在萃錦園砌成京城一條巨龍,這條龍的位置正好在北京的龍脈上,他將「福」字碑藏在龍穴悉心供奉,稱之為「洞天福地」。和王申從此洪福齊天,官運亨通,而且財源廣進,一時富可敵國。嘉慶繼位後,好幾回想將「福」字碑遷回宮中,由於擔心動了龍脈導致動搖大清江山的根基,沒有付諸行動。這一說法迄今雖亦無史記可考,但筆者認為其可能性更大。(王達人)

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康熙給奶奶的六十大壽寫了一個「福」字,為何被譽為中華第一福字
    康熙御筆親寫的「福」字,現存於北京恭王府萃錦園的秘雲洞內。而且這個「福」字被譽為中華第一福字,原因在於這個福字寓意非常多,而且這個福字的經歷也相當傳奇。為了能夠祈禱皇祖母早日康復,康熙沐浴齋戒了3天以後,親自提筆為祖母誠心寫下這個「福」字,果不其然,當康熙將「福」字送到皇祖母的寢宮不久以後。孝莊的身體狀況居然慢慢變好了,並且之後又活了十餘年才去世,最終活到了75歲。其實,康熙當下寫下的這個「福」字,從它的結構和內涵來看,都是非常豐富的,不然如何稱得上天下第一福字。
  • 中華福文化中的「五福」是指什麼?
    中華文化中的「福」字,較之通常理念中的「幸福」二字,表達更準確,內容更豐富具體,思想內涵更為深刻。「福」是形聲字,從字形看,從「礻」從「畐」。將「畐」字拆開是一口田,寓意有田種,有飯吃,有屋住。同時,「口」就是添丁進口,象徵著人丁興旺。甲骨文中,「畐」像長頸鼓腹的酒瓶,「福」字就像雙手捧著酒祭祀於神明之前。
  • 大方送福,福滿萬家,福佑中華
    五福火紅的紙是大方學校砥礪前行、傳遞幸福的初心,鎏金的福是大方學校厚德載物懂書法的家長朋友可能會注意到,連「福」字上的三枚印章都別具匠心。一枚「利永貞」出自《易經》, 即宜於長久保持高尚的操守;一枚「安康」,表達對全校師生和家長朋友的祝福;另外專門定製了一枚印章「大方無隅」,讓「福」字帶上大方印記。
  • 德州扒雞——「中華第一雞」
    德州扒雞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特色美食,在中華大地已廣為 傳播,形成了眾多大眾認可的知名品牌。如: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的「德州」牌五香脫骨扒雞早已馳名中外,「德順齋」、「寶蘭齋」、「盛蘭齋」、「福順齋」、「中心齋」、「永盛齋」、「德寶齋」、「沈氏」等等品牌也已蜚聲於世。德州扒雞已成為一種文化載體,將中華美食文化傳播至世界。德州扒雞具有開胃、補腎、助消化的作用。
  • 為什麼南京的新街口被稱為「中華第一商圈」?
    而中山大道成為中軸線始於1928年南京的近代化系統性建設,根據《首都計劃》,新街口被規劃成了商貿區,這個商貿區的定位是全國第一,世界一流。20世紀40年代,新街口就已發展為商業金融中心,銀行、飯店、商場、報社、酒吧以及戲院等建築匯聚於此,新街口成為南京的核心,四條寬40多米的林蔭大道在此交匯,中間形成環形的新街口廣場,並以一尊孫中山銅像為分隔,時人呼為「中華第一商圈」(上海南京路是一條狹長的商業道路,所以沒算在內,「商圈」是當時南京新街口的特指)。
  • 「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參演學生談葫蘆文化(十)
    由扈魯教授創意策劃指導、曲阜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老師參與創作的「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已圓滿落下帷幕數月。但對於參演「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的部分演出人員——曲阜師大音樂學院學子來說,這段參演的經歷與感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得彌足珍貴。
  • 「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參演學生談葫蘆文化(八)
    由扈魯教授創意策劃指導、曲阜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老師參與創作的「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已圓滿落下帷幕數月。但對於參演「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的部分演出人員——曲阜師大音樂學院學子來說,這段參演的經歷與感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得彌足珍貴。
  • 「醉美漢字」新年送福,「福」字本義是什麼?
    【注3】簡言之:"福"字第一類字形較繁,象以兩手奉酒樽於"示"前祭祀之形,樽內盛滿象徵生活豐富完備之意的酒,目的是求福。"福"字與"祭"字有相似之處,"福"字雙手奉樽於示前祭祀,"祭"字則以手持肉祭祀。第二類字形比第一類字形少了雙手之形,見本文第一張圖中的圈2。
  • 「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參演學生談葫蘆文化(七)
    由扈魯教授創意策劃指導、曲阜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老師參與創作的「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已圓滿落下帷幕數月。但對於參演「福路中華」葫蘆藝術主題音樂會的部分演出人員——曲阜師大音樂學院學子來說,這段參演的經歷與感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顯得彌足珍貴。
  • 福牌阿膠:中國「福」永傳中國智慧
    作為國家級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在「創新」兩字上,福牌阿膠可謂是做足文章,這也成為企業持續快速發展的制勝法寶。在新形勢下,福牌阿膠與時俱進,以創新為驅動,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作為發展新動能。2019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8%,利稅同比增長35%;榮獲第六屆濟南市長質量獎、山東五四青年獎章、山東省政府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全國文化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國品牌等榮譽;連續5年上榜中國醫藥製造業百強,阿膠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國第一。
  • 寫福迎春|您正需要的知識貼,一百種「福」字怎麼寫?
    這一點從甲骨文中的「福」字可以得到印證。 齊侯鍾、虢姜敦、太師虘豆等商周青銅器的銘文上,已有不同結構的「福」字。爾後隨著古籀、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字體的出現,「福」字書法越來越多,越來越藝術化。今人比較熟知的福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為其祖母孝莊皇太后祝賀六十壽辰所書的福字。
  • 20元左右最受歡迎的三款香菸,尤其是第一款,口感完全不輸中華!
    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最受歡迎的20元左右的三款香菸吧,尤其是第一種,口感完全不輸中華!第三:黃鶴樓硬紅硬黃鶴樓以每年20萬箱的銷量,佔據全國煙市場的一大部分,並且在湖北地區這款香菸可以說是非常的驚人了,20元左右的煙哪個好抽,這款香菸在味道上,較好地詮釋了何為創新的「雅香型」,給人的感覺也是非常的好。
  • 中華牙膏擁有66年歷史,曾是中國第一牙膏品牌,卻早已被外資收購
    所以這20多年來,名字裡帶著「中華」二字的中華牙膏其實一直都是外國企業的產品,只是用的我們名字。將自己的經營權賣給聯合利華之後的中華牙膏,也並沒有發展得很好,而是開始走下坡路,曾經的王者已然沒落,其在牙膏市場的地位已經大不如以前,市場份額已經不足10%。
  • 「豬八戒」馬德華造訪中福文化園,暢談中國幸福文化
    近日,豬八戒的扮演者馬德華老師、《衝出亞馬遜》的主演穆立新、華裔音樂家王勝利等人一起應邀來到中福文化園考察指導,給中福文化園的小學員們帶來了意外的驚喜。中福文化園、中福武館、中福書畫院、中福網創始人、中福公益在線副主編、北京陶瓷商會副會長兼副秘書長、中福影視公司、中南創新公司陳為民攜中福武館家長及工作人員對馬德華老師等人的蒞臨予以熱情接待。
  • 南京最著名的商業街,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年銷售額超300億
    眾所周知,南京路是上海最著名的商業街,素有「中華商業第一街」的美譽。那麼問題來了,南京呢? 說起來,南京也有一條上海路,卻遠遠稱不上商業街。南京最著名的商業街除了夫子廟外,便是新街口,來頭同樣很大,被冠以「中華第一商圈」的頭銜。
  • 當直播遇到傳統非遺 看「中華第一秤「朱子巖講訴桿秤裡的權衡文化
    3月28日上午,杭州綠城·相心谷聯合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在相心谷內開展「 匠心如意·浙江傳統工藝推廣展系列活動」,本次活動邀請了非遺傳承「中華第一秤「傳承人朱子巖大師講述秤在生活習俗中的應用和寓意,與以往不同的是,本次活動以直播的方式和大家見面,通過視頻帶大家領略傳統匠心的精妙絕倫。
  • 把「福」字倒貼,寓意福到了,那麼第一個倒貼「福」字的人是誰?
    我們都知道,在貼福字的時候,要把福字倒著貼,寓意是福到了;這樣一個傳統禮儀,幾乎在全國上下形成了統一。很多人或許會有疑問,是誰發明了倒貼福字?第一個倒貼福字的人是誰?其實關於倒貼福字的來源,在民間一些地區流傳著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故事。
  • 春節裡到處都貼的「福」到底「福」字,有怎樣的歷史?
    東漢許慎在《說文·示部》就釋「福」曰:「福,桔也。」柘,古代指天、神等的佑助。因此,「福」是指天地神明賜予的富貴壽考等好運或福氣,與「禍」相對,此是世俗之「福」。《禮記·祭統》又闡述了另一種「福」——賢者之「福」: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
  • 心田識「福」
    二、傳統文化解「福」意我們再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易經》的卦象來看一看,福共13劃,左4劃為震卦,右九劃為乾卦,組卦是雷天大壯卦,變卦是雷風恆卦,也就是說通過辛苦的勞動最後就可以得到滿意的收穫,全家才會幸福!不論平民官員,「堅守純正,才會有利」,猶以官員更須堅守。
  • 新時代第一套教科書——中華書局《中華教科書》
    根據新的教育綱領和要求,各大書局迅速出版相應的教科書,其中以中華書局的《中華教科書》最快。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宣布成立,陸費逵也與此同時宣告中華書局成立,並隨即出版包括小學、中學、師範學校各年級的各科課本《中華教科書》一套,整套書從1912年正月開始出版,到1913年出齊。這是民國第一套系統而完整的教科書。陸費逵,中國近代教育家、出版家,字伯鴻,號少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