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享春光!不到90分鐘,上海復興公園就達客流上限

2020-12-22 解放日報

上海部分公園景點迎來了

恢復開放後第二個周末

晴好溫暖的天氣

處處春光明媚

市民遊客出遊熱情不減

「熔斷」了多個公園的人數上限

↓↓↓

復興公園

復興公園開園不到1個半小時

就達到了800人的客流上限。

園方採取限流措施,

不少市民和遊客排隊等候入園。

截至中午11點半,

入園人數達3000人次。

脫下口罩秀一下。

春暖花開鳥語花香,一家三口興致勃勃逛公園。

「我的冰激凌會吐泡泡」。

解癢。

「媽媽,我不想戴口罩了」

據了解,

進園須測溫和佩戴口罩,

園內巡邏的保安,

看到未戴口罩者會上前提醒。

目前,園內遊藝設施暫不開放。

不少市民帶著孩子遊園,

草長鶯飛、百花爭豔,

大家也紛紛脫去厚厚的棉衣,

感受春的氣息。

9點半左右,園內已達800人的客流上限,園方採取限流措施,不少市民和遊客排隊等候進園。

進園須測溫。

給春天加點料。

給通紅的小臉降降溫。

邊走邊練。

世紀公園

柳枝輕拂、花香鳥語,今天的世紀公園內櫻花、杜鵑、桃花、玉蘭爭相鬥豔,從開園起就不斷有遊客紛至沓來。

上午9點,公園的預售票還只有3000張,10點至12點之間,不斷有遊客前來現場預約購票,很快就達到了園區規定的9000張售票額的上限。

為應對周末客流高峰,世紀公園在今天開放的每個出入口分別配備了六七名志願者,對遊客測溫掃碼等進行引導。下午一點限流啟動時,志願者又引導遊客購買其他日期的門票。

春光中的蝌蚪

世紀公園 楊靖 攝

朱家角古鎮

昨天剛恢復開放的朱家角古鎮,也在今天下午兩點多達到3000人次客流上限,啟動限流。「3000名遊客分散到古鎮內非常寬鬆,入場也比較平穩,其中大約有500名左右的遊客還乘坐了古鎮內的水上遊船觀景。」朱家角古鎮旅遊發展公司相關人士介紹說。

朱家角古鎮遊船

濱江岸線

今天的濱江岸線,迎來了眾多自發踏青休閒的市民遊客。楊浦濱江是上海百年工業的歷史見證。濱江全線貫通後,原來的工業遺蹟轉化成為藝術展品,靠近水岸和空氣清新,也令這裡成為徒步愛好者鍾愛的地方。

前幾天,國家衛建委正式發布通知,普通公民在戶外通風良好的情況下,建議不帶口罩。今天的徒步過程中,遊客們有意識地保持了間隔距離,也有人面對著黃浦江脫下口罩,讓臉龐來個完整的陽光浴。一邊徒步,一邊領略江邊的美景,徒步者們也暫時放下了對速度和名次的追逐,感嘆這可以自由呼吸的新鮮空氣,原來才是最美好的。

顧村公園

上海顧村公園櫻花盛開

市民也充分享受春光

3月21日,顧村公園櫻花盛開,市民和遊客走進顧村公園享受春光。寶山公安、顧村公園志願者全力做好交通、遊園服務和保障。

寶山公安在顧村公園門口滬太路中執勤,指揮交通。

顧村公園志願在公園入口處服務遊客,對網上沒有預約的遊客進行實名登記。

盡享春光。

上海歡樂谷

3月20日,上海歡樂谷正式恢復開園,千餘位遊客趁著春光明媚走出家門,享受樂園裡的悠閒時光。

除了全面實現網絡購票外,園方還推出虛擬排隊系統、電子導覽地圖等系列科技服務手段,為遊客提供更安全、稱心的遊園體驗。

「一客一消毒」雖然使發車間隔拉長,遊客們仍然非常配合,按照地貼提示保持距離,間隔乘坐。

入口處準備入園的遊客。

「一客一消毒」雖然使發車間隔拉長,遊客們仍然非常配合。

旋轉木馬和過山車上的歡笑、尖叫聲不絕於耳。

從上海發布的「景區實時客流」統計來看,今天上海包括顧村公園、辰山植物園、長風公園、海灣國家森林公園、東方綠舟等多個室外景區公園均迎來大批遊客,科技館、博物館類的室內景區遊客數量則相對平穩。

由於疫情防控等因素

公園入園仍有不少要求

各大公園的防控規定中

怎麼預約、老人和小孩沒有隨申碼怎麼辦

成了市民關注的熱點

問:很多公園都要求入園遊客出具綠色隨申碼,但我使用的並不是智慧型手機,無法申領隨申碼,怎麼辦?

答:上海市大數據中心建議老人可以使用家人的手機辦理申請,只要老人的手機號碼能正常使用就可以。具體操作上,可以在家人的行動裝置上先退出已登錄的隨申辦、微信、支付寶等程序,隨後使用老年人的帳號重新登錄,即可出示老人的隨申碼。

問:孩子沒有手機,可以領隨申碼嗎?

答:目前申請隨申碼必須要有手機號碼,0-10歲的小朋友暫不支持隨申碼,目前此類人員已經列入後期隨申碼拓展應用。

問:老人和孩子在沒有隨申碼的情況下如何入園?

答: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部門對此的回覆是:各區對已開放的社區公園,原則上以測溫為主、查驗隨申碼為輔;明確公園落實入園遊客健康監測措施,逐一測量遊客體溫或查驗隨申碼;設置專門區域,臨時安置體溫測量異常的市民遊客。各公園應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申報隨申碼、現場預約購票等提供幫助。同時對於老年和未成年人群,應現場進行登記個人信息。

記者梳理「@上海發布」公眾號發布的各大公園、景點的入園須知後得知,除體溫檢測這一防疫措施是公園必備要求外,查驗隨申碼的要求並未完全統一,部分公園景點還針對特殊人群推出了相應的服務措施。下面羅列了一些公園的要求,供市民參考:

黃興公園要求市民遊客入園必須佩戴有效的防護口罩,並逐一接受體溫測量或出示隨申碼(綠碼)。如無隨申碼,可使用本人身份證實名登記,體溫正常方可入園。

朱家角古鎮則在入園須知上明確,預約的遊客請在遊玩當日的預約時間段內,到景區入口處出示預約成功二維碼、隨申碼綠碼,工作人員進行信息審核。信息確認無誤後,經體溫測量無異常,方可進入景區。如沒有條件出示隨申碼的遊客(如老人、孩子),入園前需籤訂《遊客流行病學調查承諾書》。

海昌海洋公園則規定,兒童只需監護人陪同即可入園參觀,不需再出示隨申碼。

世紀公園表示,園方根據復園預案,設置體溫測量口、隨申碼查驗口和門票掃碼口。積極落實入園遊客健康監測措施,要求佩戴口罩並測量體溫。進入園外廣場後,通過設置「有隨申碼通道」和「無隨申碼通道」的方式,對遊客進行分流管理。針對老年遊客及殘疾人士手機使用不便的情況,公園每個入口都有安排工作人員在無隨申碼通道登記遊客實名身份信息,並測量體溫,以便為遊客提供更加便捷周到的服務。

問:每個公園的預約方式都不一樣,有統一的預約平臺嗎?

答:目前上海沒有統一的預約入口。市民如要前往哪個公園,須關注該公園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或服務號,登記真實信息後預約。這樣也便於根據公園實際情況操作,更有針對性。

問:為什麼有些公園內的籃球場不同步開放?

答:公園內的體育設施為什麼沒有和公園同步開放,也是不少市民諮詢的熱點問題。記者在「12345」看到,部分公園的體育設施同步開放後,一些市民鍛鍊時不戴口罩引發了公園內其他市民的投訴。公園畢竟是公共場所,體育設施是否開放需要管理者多方考慮、平衡各方利益,若暫時不能開放,市民應予以諒解配合。

問:公園在疫情期間一直閉園,已購買的年卡能延長使用期限嗎?

答:部分出售會員卡的公園、景點已經通過官方微信號、服務號等發布通知,延長年卡季卡等會員卡的使用期限。

上海野生動物園在3月13日發布《上海野生動物園恢復開放公告》,其中提到凡辦理年卡或季卡的遊客,按照在閉園期間應享有的天數順延有效期;月湖雕塑公園則於3月16日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為保障遊客的消費權益,針對2020年1月24日(含)前激活且在有效期內的月湖會員卡用戶,月湖雕塑公園將自動順延60天有效會籍。2020年3月18日起新辦會員及續辦卡會員則不享受延期。建議市民近期留意相關平臺信息。

春光無限好

但是踏青遊園到底

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一圖讀懂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來自:上觀新聞 光明網

作者:蔣迪雯 王清彬 張海峰

微信編輯:車車、肖雅文

相關焦點

  • 清明小長假前兩日滬公園客流增多 晚櫻登場為櫻花季謝幕
    作為歷來春遊的熱門場所,本市公園迎來了眾多遊客,不少公園突破或逼近客流上限,多家城市公園日均遊客量在1萬以上。為此,園方紛紛採取了下調遊客量上限、關閉室內展館、及時發布客滿公告、廣播滾動提醒等措施,避免遊客「扎堆賞花」。
  • 上海公園迎開春以來最大客流,入園人數上限會放寬嗎?
    摘要:清明小長假3天,上海各城市公園接待遊客約173.9萬人次,郊野公園約13萬人次。 春光明媚,百花盛開,清明小長假,上海多座公園迎來今年開春以來的最大客流。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4月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市公園小長假3天共計接待遊客186.9萬人次。
  • 一天遊客量超過周末兩天,多座公園調整客流上限
    上海300多座已恢復開放城市公園的遊客量再創新高,僅用一天,就超過了上周末兩天的遊客量(39.26萬人次)。   根據上海市綠化市容局最新公布的數據,3月21日截至17時,全市城市公園遊客量約42.75萬人次。
  • 上海復興公園黃荊進入了盛花期
    隨著氣溫的攀升,上海進入了一年中最難熬的梅雨季節,而此時位於復興中路重慶南路口的復興公園正門口的一株百年古樹名木——黃荊卻悄然進入了盛花期,紫色的穗狀花序花滿枝頭,盛裝迎賓,給這棵枝繁葉茂的古樹名木和具有法式特色的復興公園增添了浪漫色彩
  • 【集體回憶】復興公園:她曾是上海最浪漫的地方
    攤開一張上海地圖,一巴掌按在復興公園上頭,指尖就通向一串串洋房弄堂、梧桐走廊,比如皋蘭路、香山路、復興中路——巴掌底下的復興公園和生活在周圍的人
  • 復興公園的百年滄桑
    復興公園位於法國梧桐掩映的復興中路北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公園,也是上海唯一保存完整的法式園林,曾經被譽為「上海的盧森堡公園」。復興公園內對稱而富於變化的植被布局上海開埠前,這裡地處上海縣城西郊,在今雁蕩路、重慶南路、復興中路、思南路一帶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一小村名顧家宅,當時有個姓顧的人家擁有十多畝土地,在此建造了一個私人小花園
  • 復興公園馬恩雕像與草坪的往事
    而很多盧灣的中小學,都會選擇在這裡舉行入隊和入團的儀式:復興公園的馬克思恩格斯紀念像。復興公園馬克思恩格斯紀念像圍繞這座紀念像及這座紀念像所處的位置,實在有很多故事好講。事情要從雕像背靠的南昌路講起。南昌路東起重慶南路西至襄陽南路,全長不到兩公裡,卻在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其特殊地位。
  • 疫散去·享海南︱擺脫「宅」生活,出門收穫滿眼春光
    從今天開始,陽光海南網公眾號將推出系列推文「疫散去·享海南」,從吃住行遊購娛等方面向您推薦海南優質旅遊資源,讓您提前「雲遊海南、雲享海南」。擺脫「宅」生活,出門收穫滿眼春光稻綠花紅春風暖。袁才 黃福 攝人間四月芳菲盡,正是春遊踏青時疫情防控形勢穩步向好在家待了兩個月了是時候出來感受春天的氣息啦!
  • 復興公園:中國唯一的法式園林
    復興公園位於法國梧桐掩映的復興中路北側,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公園,也是中國唯一保存完整的法式園林,曾經被譽為「上海的盧森堡公園」。
  • 上海復興公園夜生活再無「四大傳奇」
    原標題:上海復興公園夜生活再無「四大傳奇」 復興公園錢櫃盧灣店大門緊閉 /晨報記者 陳徵  東方網4月30日消息:曾幾何時,在復興公園的Park97或官邸喝一杯,再到錢櫃高歌幾曲或去Richy熱舞一番,然後在凌晨的公園裡徜徉散步,是很多上海小資青年頗為
  • 上海復興公園,我國唯一保存完整的法式園林
    復興公園是上海最早的公園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保存完整的法式園林。十九世紀80年代這裡是一片肥沃的良田,當時有個姓顧的人家擁有十多畝土地,便在此建造了一個私人小花園,人們稱之為"顧家宅花園",這便是復興公園早期的雛形。
  • 凌晨4點多開排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客流破6.5萬[圖]
    圖說:今晨,國際旅遊度假區迎來大客流。浦東警方 圖清晨7時,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廣播一遍又一遍播放停止售票的信息,數據顯示,短短一個上午,國際旅遊度假區客流已超6.5萬。2月17日,農曆大年初二,受天氣晴好等因素影響,上海多個熱門景點客流今日迎來春節長假首波大客流,人員的集中出行對警方的人員管控提出了新要求。
  • 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臨港大道站客流分析:海昌海洋公園的影響有限
    調整實施之後,相關部門也給出了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臨港大道站的客流變化,總體看來臨港大道站的客流受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的影響有限,同時受到臨港大學城的影響。下面是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的臨港大道站的地圖。從感覺上來看,上海軌道交通16號線的臨港大道站的客流主要來自兩個方面:臨港大學城與海昌海洋公園,其實兩部分客流並沒有想像得大,隨著臨港地區的發展,這兩部分的客流佔比會原來越少。
  • 山南客運業享稅改紅利免稅退稅達九十多萬元
    原標題:山南客運業享稅改紅利免稅退稅達九十多萬元   金秋時節,山南市汽車客運有內,人流如織。正值旅遊旺季,加上探親、務工、復學的客流,客運公司依然高效調度,發揮著集散中樞的作用。
  • 初嘗甜頭 上海迪士尼欲提高遊客接待量上限
    美國當地時間5月11日,迪士尼集團CEO鮑勃·查佩克公開表示,上海迪士尼樂園計劃以每周增加5000人的速度放寬遊客接待量上限,直至達到規定的30%「紅線」,即2.4萬人,而目前該樂園還遠未達到這一容量。不過截至記者發稿時,上海迪士尼並未對這一表態給出進一步說明。在業內看來,迪士尼在上海樂園開放當日就做出這種表態與其嘗到了重啟帶來的超預期「甜頭」密切相關。
  • 見證上海歷史變遷 復興公園迎百歲誕辰
    東方網記者朱雯婷7月28日報導:坐落於市中心的復興公園,長久以來一直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今天,復興公園迎來建園一百周年。作為滬上歷史悠久的老公園之一,復興公園不僅是盧灣區園林文化的財富、更是上海百年歷史的見證者、重要的文化地標。
  • 復興公園的前世今生
    Richy、官邸、Park97、錢櫃......近年來,復興公園旁這些曾引領這座城市燈紅酒綠的娛樂場所相繼停業,70、80年代唏噓不已的「不羈青春」就此黯然落幕。黑夜的它最迷幻最瘋狂,清晨的它最市井最健康,午後的它最慵懶最小資,黃昏的它則最清新最懷舊,當然也會有不小心誤闖別人世界的時候,天蒙蒙亮老頭老太們提著菜籃和牛奶瓶在馬克思像旁邊跳扇子舞、打太極拳的時候,長凳上橫臥著宿醉的少女,睫毛膏染黑了下眼瞼。這讓人莞爾的奇妙情景,怕是再也見不到了。
  • 復興公園度過105歲生日 位列中國十大受歡迎公園
    東方網8月13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復興公園在度過105歲生日時又迎來一大喜訊,被全球最大的旅遊網站TripAdvisor評為中國十大最受歡迎的公園之一。  在TripAdvisor官網的「中國最受歡迎十大公園」欄目中,可以看到許多遊客的評價。
  • 上海將籌建首個科普主題公園 復興公園「呼聲」最高
    4月10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上海今年將籌建首個科普主題公園。這是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市科協九屆四次全委會議上了解到的信息。目前,在備選地點中,復興公園呼聲最高。     集文化傳播、科普教育、人文認知為一體,讓市民在遊玩中了解科學的奧秘。目前,上海的公園不在少數,可一座完全以科普為主題的主題公園卻沒有。
  • 與復興公園無關的公園
    其實那天的目標倒不是復興公園,而是南昌路上的林風眠故居。我久提它,也一直講自己過去每天途徑南昌路,竟不知這位畫家仿佛一直臨在路邊,看著毫無知覺的我走來走去。之前曾和朋友數次在一旁的思南路吃飯,有時在飯店門口抽菸,我總偷偷斜瞥不遠處的南昌路口,想像再次重逢的樣子。有次被朋友看出來,說不如去走走,我連忙回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