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公園馬恩雕像與草坪的往事

2021-01-21 老周望野眼

對生長在盧灣、身份證號是310103開頭的人而言,復興公園是個特殊的存在。它承載了眾多童年和青春的記憶。草坪、花園、假山、電馬……還有錢櫃、Park97……等等,不一而足。當然還有一處所在,也是重要的,對一代人而言,是他們人生必須經歷的階段。每個人都要加入少先隊,大多數人要加入共青團。而很多盧灣的中小學,都會選擇在這裡舉行入隊和入團的儀式:復興公園的馬克思恩格斯紀念像。


復興公園馬克思恩格斯紀念像


圍繞這座紀念像及這座紀念像所處的位置,實在有很多故事好講。事情要從雕像背靠的南昌路講起。南昌路東起重慶南路西至襄陽南路,全長不到兩公裡,卻在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南昌路的名字來源於江西省會南昌,是1943年收回租界以後命名的,在法租界的時代,南昌路分兩段,雁蕩路以東叫陶而斐司路(Route Dollfus),法租界公董局1902年越界修築,最初叫軍官路(Rue des Officies),1920年用法國軍官陶而斐司名字命名,這段路很短,我估計不超過兩百米。雁蕩路以西的南昌路,原名環龍路(Route Vallon)。要說馬克思恩格斯雕像,先要從這個「環龍」(Vallon)說起。


勒內·環龍

(Rene Vallon,1880-1911)

圖片來自網絡


關於第一位在中國上空飛行的人是誰?專家有專家的說法。比如明朝的萬戶。但那些飛行並非成功,萬戶就是犧牲的。第一位在中國上空成功飛行的人,是法國人環龍。如果現在翻譯,他的名字應該叫勒內·瓦隆。1911年1月10日,環龍從法國乘坐郵輪來到上海,帶了「山麻式」單翼飛機和雙翼飛機(Sommer Monoplane,biplane)各一架。稍微修整一個月後,2月25日,「中國上空的第一次飛行」在江灣跑馬廳舉行。兩千多名上海各界人士到場觀看,一時成為海上盛事。當時不要說是在上海,哪怕是在全球,飛機都是稀罕事,兼之環龍來自法國,上海的法國僑民十分踴躍,他在上海的第一次飛行表演極其成功。2月26日,也就是第一次飛行的次日,環龍第二次飛行表演賣出5萬張參觀券,一時成為滬上盛事。


上海市民爭睹環龍飛行表演

圖片來自網絡


可惜樂極生悲,5月6日環龍進行第三次飛行表演,悲劇發生了。那次表演更為轟動,環龍決定把降落地點調整到市中心泥城橋上海跑馬廳(即現在的人民廣場和人民公園)。由於操作失誤,環龍的雙翼飛機在空中熄火,如果是在更為空曠的江灣跑馬廳,他也許有機會棄機逃生,但上海跑馬廳是市中心,如果飛機一頭撞進市區,死傷將極為慘重。環龍竭盡全力把飛機迫降在跑馬廳草地上,但飛機解體,環龍不幸身亡,年僅31歲。


環龍飛機殘骸


當時中文報紙對環龍失事進行的詳盡的報導。有意思的是不知是誰翻譯的,「環龍」被翻成「環落」,「落」,對於飛行的人而言實在是不祥之兆,有點《三國演義》裡「鳳雛」龐統遇到「落鳳坡」的感覺。但環龍看不懂中文,也沒有辦法想了。按新聞的說法,飛機上的木條碎為齏粉,環龍身體隱而不見,只看到頭壓在機輪之下。環龍夫人放聲大哭,觀眾用門板將環龍送到醫院救治,候脈二十五分鐘未見絲毫跳動,遂告不治。


當時報紙對環龍飛機失事的報導


環龍是第一位在中國上空飛行的人,而且他以自己的犧牲換來了觀眾的安全,因此法國公董局在法國公園(今復興公園)建立了環龍紀念碑,碑文上除法文,還有一段中文:「紀念環龍君 君生於1880年3月11日,籍隸法京巴黎,於1911年5月6日歿於上海」,「君實為中國第一飛行家,君之奮勇及死義,實贈法國之光榮」。1920年,法國公董局將新修築的一條馬路命名為環龍路,也就是現在的南昌路西段。對環龍之死,法國公董局的官方定位是「奮勇死義」。


環龍紀念碑舊影

圖片來自網絡


本來環龍的事跡到此告一段落,但他的身後事,卻又有些曲折。剛才說到環龍夫人目睹丈夫失事身亡悲痛欲絕,堅持要把環龍遺體送回法國安葬。當時正是五月,上海的天氣潮溼悶熱,醫生不得不在環龍遺體內灌注藥水以防腐壞。無奈環龍到上海表演飛行,盤纏已經用盡,要把遺體運回法國需要相當一筆費用,籌措多日仍是不夠,環龍最終魂歸上海,未能埋骨家鄉。有種說法,復興公園花園的噴水池,原來是環龍的墓地所在。環龍夫人的下落也成了一個謎,很多老人回憶,之後很多年,每到環龍生日和忌辰,總有一個法國女子到復興公園環龍紀念碑獻花,至於那是不是環龍夫人?如果是,她住在上海的哪條馬路哪條弄堂?沒人過問也沒人知道。


當時報紙對保護環龍遺體的報導


復興公園花園噴水池舊影

圖片來自網絡


如今的復興公園噴水池


環龍去世三十年後的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環龍紀念碑被拆除,具體時間不可考。兩年後租界收回,環龍路改名南昌路,環龍在上海的痕跡徹底消失了。如果那位每年到環龍紀念碑獻花的女士果真是環龍太太,算年齡當時不超過六十歲,應該還健在的。目睹這樣的場景,不知她會作何感想……


四十年代末復興公園地圖

圖中上部為環龍紀念碑舊址

圖片翻拍自《老上海百業指南》


時光流轉又是數十年,到1983年,馬克思恩格斯紀念像正式在環龍紀念碑舊址的基座上奠基。有意思的是,奠基當天5月5日,是馬克思的誕辰紀念日。而環龍飛機失事是5月6日,只差一天而已。兩年後的1985年8月5日,也就是在恩格斯的逝世紀念日,紀念像正式建成揭幕。塑像由花崗石雕成,高6.4米,寬約3米,重達70噸。周圍有雪松環繞,又有綠草如茵的大草坪,相互輝映,莊嚴肅穆。馬恩紀念像承載了上海市民很多記憶,但對於這座雕塑本身,了解的人恐怕不多。老版《盧灣區地名志》中記載作者為張永浩,由北京藝術雕塑工廠石刻。經我查證,「張」永浩實為「章」永浩。


2018年上海美術學院老教授作品展

85歲的章永浩和他創作的馬恩雕像

圖片來自網絡


章永浩另一件重要作品

外灘陳毅雕像


復興公園馬恩紀念像舊影

圖片翻拍自《盧灣區地名志》


最近我還寫了

遇見虹口秦關路的斷壁頹垣

短短柳江街,青天也是劊子手

小胖子

黃梅天,曬曬更健康

網紅神曲BGMの絲綸閣下口是心非

情迷義大利之夏

昨夜,我一口氣逛了十一家書店

上海被遮蔽的老店招知多少?

魔都街頭字彙

請勿在江西南路隨地小便,謝謝配合

九十年代的盧灣區,那時你在哪裡?

走進九江路聖三一堂

如果這些東西你都用過……

百圖追憶當年的老徐匯區


掃描以下二維碼關注「老周望野眼」

相關焦點

  • 復興公園的百年滄桑
    ,人們稱之為「顧家宅花園」,這便是復興公園最初的雛形。為紀念環龍,1912年公董局決定把在建中的今南昌路定名為環龍路,並在法國公園北部建環龍紀念碑。抗戰期間該碑被拆除。改建後,公園中有開闊的草坪,形成中軸對稱的幾何圖案化植物造型。園內設音樂亭、噴水池和沉床式花壇,濃鬱色彩大反差對比表現出浪漫的法蘭西風格。
  • 復興公園:中國唯一的法式園林
    法國國慶日顧家宅公園遊園活動改建後,公園中有開闊的草坪,形成中軸對稱的幾何圖案化植物造型。園內設音樂亭、噴水池和沉床式花壇,濃鬱色彩大反差對比表現出浪漫的法蘭西風格。1944年公園改名為「大興公園」,一度作為日軍練兵場和倉庫。1946年元旦又改名「復興公園」,寓「民族復興」之意。50年代,在公園內新建、擴建各類遊樂服務設施,總面積擴為138畝。「文化大革命」期間,曾一度改名「紅衛公園」,不久恢復原名。上海解放後,復興公園中曾多次舉行群眾性活動。1949年8月,上海市各界群眾在園內舉行勞軍遊園會。
  • 上海復興公園,最具法國風情的園林,春日暖陽裡的魔都腔調
    天氣那麼好,自然不能錯過戶外公園。大家好,歡迎觀閱莫莫小遊記。說到上海市中心內的公園,一定不能錯過復興公園,它位於上海雁蕩路105號,是唯一一座保留了法國古典式風格的園林,也是近代上海中西園林文化交流的傑作。公園一共有四個出入口,分別在復興中路、重慶南路、皋蘭路、雁蕩路。
  • 復興公園度過105歲生日 位列中國十大受歡迎公園
    東方網8月13日消息:據《勞動報》報導,復興公園在度過105歲生日時又迎來一大喜訊,被全球最大的旅遊網站TripAdvisor評為中國十大最受歡迎的公園之一。  在TripAdvisor官網的「中國最受歡迎十大公園」欄目中,可以看到許多遊客的評價。
  • 上海:明年復興公園將在大草坪上舉行月季花展
    中國園林網7月29日消息:昨天,在復興公園百年慶活動會議上,盧灣區綠化部門有關人士透露,今年復興公園迎來建園一百周年,在8月份,復興公園將舉行百年慶活動。同時,該人士還透露,在明年世博會期間,復興公園將在3000平方米大草坪上舉行月季花展,是上海規模最大的月季花展。據悉。
  • 與復興公園無關的公園
    那天心血來潮去南昌路,復興公園在側
  • 周利勤:我所熟悉的復興公園及其周邊
    復興公園散記這裡離復興公園很近,大概走五六分鐘路就可以到。復興公園一共有四個出入門,南門在復興中路和重慶南路拐角處(見圖2),北門在雁蕩路是公園的正門,東門在重慶南路,西門在皋蘭路。現在復興公園已是老年人的天下,不管你是周一到周五還是周末去,公園裡的人基本上都是上了年紀的。只有周末還可以看到一些年輕的夫婦帶著孩子在公園大草坪上玩耍,有放風箏的,有踢皮球的,有相互奔跑追逐的,還有推著嬰兒小車的,盡情享受周末家庭的溫暖和快樂,當然也有三三兩兩男女朋友一起散步逛公園的。如果在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的季節裡,復興公園還一定會更加溫馨祥和與生機盎然,也就更加叫人留連往返和意猶未盡了。
  • 復興公園的春天,即將來臨.
    天氣那麼好,自然不能錯過戶外的公園。不過溫馨提醒大家,出門還是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措施,最後關頭,也還要注意安全。說到公園,我想一定不能錯過上海市中心最大的法國皇家園林——復興公園。一共有四個出入口,分別在復興中路、重慶南路、皋蘭路、雁蕩路。
  • 復興公園最初是私人小花園,曾排斥華人
    19世紀80年代,現今雁蕩路、重慶南路、復興中路、思南路一帶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有一小村名顧家宅。當時有個姓顧的人家擁有十多畝土地,在此建造了一個私人小花園,人們稱之為「顧家宅花園」,這便是復興公園最初的雛形。
  • 「中國十大最受歡迎公園」公布,北京上海香港佔去8席
    張新燕 澎湃資料復興公園享有上海的「盧森堡公園」之美譽。 張新燕 澎湃資料       位於上海黃浦江畔的濱江大道和復興中路上的復興公園,近日同時被全球最大的旅遊網站TripAdvisor評為中國十大最受歡迎的公園之一。
  • 復興公園改造:PARK97等將悉數保留
    預計今年年內將按照方案完成基本設施的改造,至2007年,整個文化主題公園的改造將全部完成。  該方案以「保護、恢復、提升」為主,沉床花園、玫瑰園、大草坪以及噴泉和裝飾件等都將保持原有的格局。通過加入現代的設計元素,使具有濃鬱法式特色的古老園林重新煥發生機。沉床花壇將加強綠化的圖案設計,增強石頭和花卉的色彩,恢復水景、雕塑和石頭雕刻。
  • 上海復興公園,我國唯一保存完整的法式園林
    復興公園是上海最早的公園之一,也是目前我國唯一保存完整的法式園林。十九世紀80年代這裡是一片肥沃的良田,當時有個姓顧的人家擁有十多畝土地,便在此建造了一個私人小花園,人們稱之為"顧家宅花園",這便是復興公園早期的雛形。
  • 公園草坪被當滑草場遭破壞 草坪「整容」每年花費上百萬
    公園滑草  成本高  海灣公園內總共有南北4個小山包的草坪因滑草遭破壞,每年海灣公園投入維護、補種草坪的總費用達100多萬元,基本都集中在因滑草破壞的草坪上。  昨日,市民向本報反映,海灣公園、五通燈塔公園裡,草坪被遊客當成滑草場,遭到破壞。公共的公園綠地,為何成為了部分人的「滑草場」?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小販兜售的滑草板不過20多元,而海灣公園每年草坪的損耗卻達數十萬元;公園草坪並非專業滑草場,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滑草的小朋友安全也堪憂。
  • 海埂公園的草坪收費了,昆明還有這些草坪可以讓你撒歡!
    從今年7月起,昆明人常去的海埂公園大草坪開始實行收費管理。對此很多市民表示不解。那麼,如果想不花錢就能享受草坪,昆明人還能去哪裡?西華園、大觀公園、圓通山、郊野公園、海東溼地公園等5個市民常去的公園草坪是否開放?一起來看看吧!
  • 上海楊浦復興島公園,市內唯一封閉式內陸島,雖小卻有著顯赫往事
    在上海有一個地方,作為一個公園,它實在是非常的平庸,但它是一座有歷史、有故事的公園,隱藏在復興島上的一個角落,靜謐而且又神秘。這裡據說是蔣介石離開大陸的最後一站,公園內的「白廬」似乎還在訴說著當年的故事。如果有時間,可以在復興島上唯一的主幹道,共青路上走走,感受歷史在這座小島上留下的印記。復興公園人人都知道,但是復興島公園,也許就會有許多小夥伴不知道了。
  • 公園草坪被當滑草場遭破壞 草坪"整容"每年花費上百萬
    陡坡滑草有危險海灣公園的小山包的坡度約有70多度,坐著滑草板的小朋友下降速度很快。公園滑草成本高海灣公園內總共有南北4個小山包的草坪因滑草遭破壞,每年海灣公園投入維護、補種草坪的總費用達100多萬元,基本都集中在因滑草破壞的草坪上。
  • 復興公園爵士周5月來襲
    5月2日至6日,2007上海國際爵士周將在復興公園連續舉行六場表演,包括小野麗莎、順子的丈夫領銜的瑞士聯合爵士樂團、布魯克林嘻哈爵士組合TheBruknahmProject等來自日本、義大利、瑞士、奧地利、英國、美國、古巴和中國八個國家的11支樂隊將輪番登場,在復興公園的露天大帳篷中為樂迷送上一道道風格迥異的音樂大餐。
  • 探訪慈湖紀念公園:蔣介石雕像的「收容所」
    探訪慈湖紀念公園:蔣介石雕像的「收容所」  【正文】慈湖紀念雕塑公園位於臺灣桃園市大溪區兩蔣文化園區,緊鄰蔣介石先生的慈湖陵寢。218座蔣介石雕像,在4公頃的山坡上錯落有致地得到安置。
  • 在上海一老舊的公園,坐落在市中心,讓遊客讚不絕口
    提到公園不知道大家會想到哪一個城市,蘇州?北京?成都呢?在我們國家,基本上每座城市都建有許多公園,隨著城市的發展,每座城市都開始追求「生態」,而一個貼近自然的城市公園,無疑將大大促進城市的生態化建設,多年來每座城市都增加了很多新的公園,但今天小編為您介紹一座老名園——復興公園。
  • 廣州白雲雕像公園,廣州最美的雕像拍照聖地,野餐好去處
    在白雲區有一個雕像公園,聽說那邊的雕像特別好看,風景也特別優美,馬路又寬又大,特別適合騎行。這一天小伊就約了小夥伴們一起來到雕像公園這邊。一進入雕像公園,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由三個運動員組成的雕像。雕像公園特別大,馬路很寬,不管騎到哪裡,基本上都是在公園裡面,不用擔心迷路。同時騎行的時候,還可以看到道路旁邊各種各樣的雕像,十分愜意。穿過一條條的馬路,當累了的時候,就找到一個有樹蔭的地方準備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