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觀閱莫莫小遊記。在上海有一個地方,作為一個公園,它實在是非常的平庸,但它是一座有歷史、有故事的公園,隱藏在復興島上的一個角落,靜謐而且又神秘。這裡據說是蔣介石離開大陸的最後一站,公園內的「白廬」似乎還在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如果有時間,可以在復興島上唯一的主幹道,共青路上走走,感受歷史在這座小島上留下的印記。復興公園人人都知道,但是復興島公園,也許就會有許多小夥伴不知道了。雖然不能和北京的頤和園、圓明園相提並論,但是它也是有歷史的老公園。
復興島公園,位於楊浦區定海路街道,共青路386號。比較特別的內陸小島,是黃浦江的唯一一座人工島嶼,上海市內唯一的封閉式內陸島,民國時期花了很多年才完成,不同於崇明等島嶼長江上的衝積自然形成的島嶼。它在江中沙灘的基礎上吹填而成,與陸地相隔幾十米,與橋相連。
進入公園,一直走,有塊石頭上鐫刻著「復興石」三個大字,抗戰勝利,國民政府在收回小島後,在島上建有「復興島收回紀念碑」,後正式定名「復興島」。文革中紀念碑被搗毀,現重新建石,以志紀念小島收復的歷史。
進入園子以後,第一印象是繁茂的植物。復興石左右皆有路,往右邊走,可見小池塘。池塘中原來種著荷花,目前荷花盡謝,池邊建了以昨日室涼亭,常有遊客穿著和服來這裡拍照。過了池塘涼亭,便有小道通往幽靜處。
潮溼的小道上落滿枯葉,公園內故意不加以清掃,讓遊客行走在枯葉中,有種思古悲秋的感覺,公園雖然不大,有池有亭,有小路有落葉,只要時間充裕,在此間漫步,也是非常的愜意。
沿著小道往左走,便轉到園中的一塊大草坪,草坪修整得很好,草坪上的幾棵參天大樹也是有些年頭了,在夏天,當烈日當空時,可以為遊客遮陽乘涼。草地的一端有棵紅楓樹,真的是萬綠叢中一點紅,也算是給眾多的綠樹稍作點綴。
草坪旁邊還有木椅,遊客走累了還可以坐下來休息,靜靜的觀賞這裡的美景,草坪的北面便是 公園裡最有傳奇色彩的白廬。來到這個公園,一定是必去的景點。復興島公園原是上海浚浦局體育會,建於30年代,抗戰時期為日軍所佔領,抗戰勝利後歸還浚浦局。
1948年10月立「復興島收回紀念碑」,1967年被毀。上海解放後,由港務局接管,1951年2月移交工務局,銷做修葺後,於5月對外開放,面積4.19公頃。公園雖小,卻有著一段和中國現代是有密切關係的經歷,有這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它就是「白廬」。
現在白廬已經全部圍起來了,關閉的窗戶、緊閉的窗簾,空留一份神秘或者是蔣公的「無奈」。單層的磚木建築結構,坐北朝南,白牆紅瓦,大格子窗,屋頂坡度較緩,屋前有連體攢尖頂八角亭一座,整理布局及內部分隔較自由。
走出公園,回望「白廬」,想像著蔣公離開後的悽楚場景,看著眼前高大香樟樹下,優美的環境,大草坪上休閒的遊客,鬥轉星移,物是人非,頓時感到榮譽成敗彈指間,一切都回歸了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