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除了有名的崇明島、長興島、橫沙島和大小金山島等,在上海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還有一座島。
關於復興島
位 置:上海中心城區東北部,屬楊浦區
屬 性:黃浦江內唯一的封閉式內陸島
大 小:1.133平方公裡
形 成:原本是淺灘,後來淤泥堆積加上人工填埋,形成如今的月牙形人工島
多少土生土長的上海人都不知道這個島
然而就在你都不知道的時刻
這個島已經換了好幾個名字
▼
在黃浦江治理工程中,浚浦局對周家嘴進行了整治。該工程是繼吳淞內外沙之後又一重大工程。1913年4月30日開始沉入第一塊柴排,在嘴的淺灘築弧形大堤。至1916年,圍堤內逐漸淤高,為以後吹填該島奠定了基礎。
1912—1921年的10年,共挖泥709立方米,其中外商承包394立方米,其餘為浚浦局自行完成。
1925年開始,在虯江口至周家嘴間大片淺灘處圍堤吹填。工程首先從上遊三角區開始,拋卸沉排塊石,圍築土堤,先後分兩次吹灌填高至5.5米,面積160畝,1926年7月成陸。
1928年3月至1930年10月,又在島中部和下遊進行圍堰吹填,築高至設計標高6.1-6.4米。該島下遊段圍堰為935畝,至1934年底完成,歷時4年多,吹填標高為6.1米。該島吹填成陸後,在臨駁岸不遠處開挖了一條寬45.7米,深2米的通航運河,為小型船舶進出與停泊港。
1927年6月開始造橋(定海橋)工程,浚浦局自行設計和施工,系鋼筋混凝土結構,主引橋長30.5米,兩端引橋各27.5米與35.5米,設計淨空9.14米,至1927年底完成通車。
周家嘴島(現為復興島)全部工程歷時10年,吹填成陸面積共1700畝,吹填泥方量803萬立方米,島呈弓星,長2926米,最寬處在中部為550米。
該島吹填完後,即著手平整土地、建築道路,全島南北曾設置兩條主要幹道,命名為浚浦東路(現已廢除)和浚浦西路(現為共青路),貫通定海路橋直至該島下端,並設置若干交叉支路。
該島除少數地畝外,大部分土地均為浚浦局產業。當時除自用的周家嘴工廠和員工俱樂部花園(現為復興島花園),其餘均租給工礦企業。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者曾霸佔該島作為軍械儲存地,並更名為定海島。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在該島設立海軍學校。1947年,歸回浚浦局,改名為復興島,此名沿用至今。
復興島公園是個安靜的好地方,公園裡還有曾是蔣氏行宮的「白廬」。從復興島地鐵站出來之後就感受到了復興島的安靜,車和行人都不多。街道也顯得非常安靜,有點世外桃源的味道。
復興島公園在地鐵12號線復興到站2號口出來之後左轉,大概五六百米的位置,門口很樸素。
公園裡無論是樹木還是鋪路的大石頭都有一定的年份了,它們就是無言的歷史。
這座亭子是日式亭子,這是因為在抗日戰爭期間日軍佔領了復興島用作倉庫,估計這座亭子和白廬都是日本人所建造(未經證實,只是一名復興島居民的說法)。
不得不說,白廬實在太不顯眼,蔣介石先生在離開上海之前在這裡居住了蠻長時間,估計有一個月,後來從黃浦江上乘船離開。還說平時白廬的門窗都是關著的,有時碰巧打開來透氣,他已經逛一圈出來了。白廬裡面年久失修,若不是在白天還是有些恐怖,在拍照的時候有一扇門因為風大突然關上了,聲音還很大。
可以看到角落裡堆積了一些落葉,窗臺上也是布滿塵埃。但其實這裡好好修繕應該會是個漂亮的房子!
復興島是一個人工島,現在的復興島運河是人工開挖的,才形成了現在的復興島。
雖然復興島不是自然形成的,但它現在確實是黃浦江上唯一一座島嶼,且有著近百年的歷史。而復興島公園始建於上世紀30年代,也算是公園裡的老前輩了。而未來的復興島開發建設要立足高起點、高水準、高品質,計劃建成具有濱水特徵的生態居住休閒區和國際水準的公共娛樂中心,項目定位要和虹橋樞紐、上海迪士尼相同等級,納入上海金融中心建設規劃,作為陸家嘴的一個全新拓展區,吸引長三角、全國乃至國際的各類優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