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了,馬上就會出現大量的跨年音樂會、新年音樂會。
各種世界級的知名樂團,以及各種拼湊起來的水團,演奏施特勞斯家族的圓舞曲。
避免大家花了大價錢,卻聽了「水團」,咱們要仔細甄選。
畢竟很多樂團外表很豪華,向咱伸出華麗的小手,就會很容易去聽一場奇怪的音樂會。
其實現在各種樂團頗多,各種專業的、半專業的,水平當然也是參差不齊。
前幾天讀久石讓寫的書,他說僅在東京就有兩百個樂團,我想北京上海現在也差不多。
到了跨年,日本的樂團就喜歡演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在中國,就會有很多樂團效仿維也納愛樂,演起了施特勞斯家族的音樂,因為大眾易懂,聽著高興。
那麼什麼樣的跨年音樂會不值得聽呢?
ps:(好害怕被罵,邊寫邊瑟瑟發抖)沒有音樂是不值得聽的,即使是業餘小樂團,水平有限,也會盡力做到最好,演奏力所能及的作品,沒有人上臺是為了丟臉的……
但是,水平與票價不符的,才是真的不值得!
樂迷把這種實力與票價不符合的樂團,稱為水團。
花了頂級樂團的票價,卻聽了水平一般的演出,就感覺被坑了吧。
倘若是樂團叫「XX區退休職工交響樂團」、「XX中學生交響樂團」,人家弄個演出也會是免費的或者只收個場地成本。
您也別說人家是水團,畢竟樂團名字實事求是,買家秀與賣家秀是相符的。
如果是國內的正規樂團,也不會把票價賣得老高,即使是弄一場熱熱鬧鬧、曲目親民的音樂會,也是老百姓聽得起的音樂會。
常年關注古典音樂會的樂迷,對票價的高低心裡有數。
偶爾聽音樂會的觀眾,可能不知道正常的票價是多少,許多人覺得古典音樂是高雅藝術,怎麼也不會比明星演唱會價格低……
其實不然,別看音樂會表演的人數多、對場地要求高,但是價格真的比不上什麼體育館裡的演唱會。
國內較好的樂團或演奏家,最貴的票也很少超過千元,最便宜的位置往往就是80元-180元。
國際知名的頂級樂團,也有三五百的親民票價,關鍵是要搶得到。
到了跨年之際,許多打著「名團」幌子的樂團也按照這個標準賣票,只是因為大家都想聽個熱鬧的新年音樂會。
建議:如果只是聽個開心,不需要對國外樂團盲目崇拜,什麼德國、奧地利、義大利……
不妨去當地專業的音樂廳,聽聽國內樂團物美價廉的跨年音樂會。
如果要花大價錢聽名團,肯定是要聽有難度的作品,而不是一場音樂會串燒十幾首小曲兒。
有些國外的樂團其實是臨時拼湊的,給自己取一個和知名音樂家相關的名字;
或者和一些世界級名團一字之差的名字,混淆視聽。不常關注古典音樂的觀眾就會被忽悠。
講得這麼露骨,買票之前一定要查查資料。年年見到一些奇怪的樂團來國內「掃錢」,咱們可不要做冤大頭。
現在中國的藝術市場不錯,很多真正有實力的樂團和音樂家都願意來演出。
這對於觀眾來說是好事,但是倘若沒有分辨的能力,只能說還要付出附庸風雅的代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