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腸癌的患病人數和因腸癌而死亡的人數呈明顯上升的趨勢。主要還是由於發現腸癌時已經屬於晚期,導致死亡率的升高。
一般來說,腸癌早期發現,積極治療,治癒率可以高達90%以上,但如果到了晚期,治癒率就非常低,甚至不到5%。
而且80%的腸癌都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的,如果發現時引起重視,不拖拖拉拉的,做好治療和複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其發病率和死亡率。
若排便時出現這5個異常,或是腸癌信號,及時檢查
1. 便秘
腸道有病變時,會導致梗阻性排便障礙,輕者可能是排便費力、大便乾結,嚴重時可能直接會導致無排氣、排便,出現這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明確原因。
2. 腹瀉與便秘交替出現
出現間斷性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性出現,還伴有褐色便,黑便,或黏液便時,要提高警惕,尤其對於有腸癌家族史的人群,需要及時到醫院檢查一下。
3. 大便性狀異常
平時排便時多留意一下大便的形狀,如果發現大便變細,呈扁條狀、槽溝狀、細條狀時,需要提高警惕,及時檢查明確一下原因。
4. 大便帶血
雖然平時吃一些帶紅色色素的食物也會導致大便變色,出現紅色色素。
但是如果沒有吃帶色色素的食物,而且經常都發現大便中帶血,除了痔瘡外,很可能是腸癌所導致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5. 排便不盡感
如果近來排便時總有裡急後重,排便不盡的感覺,有可能是刺激到腸黏膜引起的排便反射,需要到醫院查明病因。
平時排便時出現這5個異常時,有可能是腸癌的信號,及時檢查,避免出現問題還不自知。
這4類人群是腸癌的高發人群,要做好篩查
1. 有腸癌家族史的人群
腸癌雖然不屬於遺傳性疾病,但有家族史的人群患病的機率比普通人高8倍左右,而且25%的患病人群都具有家族史。
所以有腸癌家族史的人群出現異常時更加要提高警惕,按時做好篩查。
2. 40歲以上的男性
腸癌多發於40~50歲的男性,一般建議這年齡段的人群每1~2年做一次腸癌的篩查,尤其是出現大便異常的人群更加要提高警惕。
3. 慢性腸炎患者
具有慢性腸炎的患者,尤其是有慢性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患腸癌的機率比正常人高30倍。
所以有這些基礎疾病的人群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篩查工作。
4. 具有腸息肉的患者
據數據顯示,80%左右的腸癌都是由腸息肉惡變而來的,所以發現有腸息肉時除了積極治療外,也要做好篩查工作,因為息肉就算切除也可能會復發,不可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