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體某些部位出現癌變之後,應該通過積極的治療進行控制,否則在癌細胞產生,病灶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健康會受到威脅,特別是那些患有腸癌的人不可掉以輕心,腸癌發病過程中,腸道功能紊亂,局部的病灶影響下消化系統功能受損,排便也會有特殊表現。
很多人在排便的時候,身體會通風報信,發出了疾病的警告,但是不少人卻粗心大意,身體有某些特殊表現卻不重視,有可能在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讓腸癌治療難度增大。
1、便血
如果在上廁所的時候,發現自己有便血這種情況產生,及時檢查很重要的。因為便血和疾病是有關係的,很多人在腸道腫瘤形成之後,腫瘤體積逐漸增大,本身這些腫瘤就有較多的血液存在,血液供應豐富,質地又比較脆弱,破裂出血之後血液流失,出血明顯時健康會受影響。
除了容易感染之外,還可能會有明顯的糞便顏色改變,原本黃色的糞便可能會變成黑色,糞便排出時還有糞便的腥臭味。針對糞便的變化需要警惕,很有可能是腸癌在發展。
2、腹痛
腸癌逐漸發展時,腫瘤體積也會變大,到了一定程度之後,對周圍的組織造成壓迫,偶爾會感覺到腹部有疼痛感。部分人在排便過程中,糞便的擠壓更容易導致腹部疼痛,因此經常感覺到自己的腹部疼痛明顯,無法保持身體健康,需要高度警惕,有可能是局部產生了息肉或者腫瘤,在發展的過程中健康會受影響。
3、腹瀉和便秘交替出現
腸癌出現之後腸道功能下降,在發病過程中,上大號會有表現,特別是腹瀉、便秘等情況交替出現,很有可能是腸癌發出的警告。在腸癌發病過程中,腸道功能受損,消化能力降低之後糞便容易不成形,或者會有腹瀉的表現。
隨著病情的發展,腫瘤體積增大之後還可能會有腸道梗阻情況,腸腔變得狹窄,糞便排洩難度大,會出現便秘情況。因此,經常腹瀉、便秘交替出現需要警惕腸癌。
4、糞便有黏液
腸癌在發病過程中,健康受影響,排便時可能會有粘液便產生。排洩出來的糞便粘液量多,同樣也是疾病發出的警告,在發病過程中黏膜容易受損,內分泌又出現了改變,在局部病灶的影響下,粘液分泌量多,附著在糞便上變就容易出現粘液便。有這種情況產生的人應該及時檢查,判斷自己是否患上了腸癌,才可以針對性展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