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VS清華,首任校長哪家強?

2020-12-12 晚清陳卿美

文|陳卿美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是我國高等院校中的佼佼者,也是創辦於清末的兩所京師高校。北京大學的曾用名是京師大學堂,創建於1898年,是唯一的國立大學。清華大學的曾用名是清華學堂,創建於1911年,是用庚子賠款建設的留美預備學校。兩所大學長成後,逐漸呈現龍爭虎鬥之勢,暗中較勁,彼此誰也不服誰。關於兩所高校的各種比較已經很多,但與晚清史相關的似乎極少。如果比較一下各自的首任校長,或許應該很有意思。卿美兄不是挑事兒的人。

校長是大學的管理者,也是大學形象的代表,尤其是第一任校長。北京大學是「找不到北」的大學,因為第一任校長還是個有爭議的問題,是孫家鼐,還是丁韙良,始終沒有定論。至於北京大學官方宣傳的首任校長嚴復,也只是由京師大學堂改名北京大學後的首任校長,並不是北京大學歷史上的首任校長。清華大學的首任校長就是唐國安,清清楚楚,這個沒有任何疑問。

雖然北京大學的第一任校長無法確定,我們還是選取孫家鼐作為校長。一來他是中國人,方便對比。二來作為首任校長,他是被認可度最高的人。

孫家鼐,1827年生,安徽壽州人。32歲中狀元,71歲被任命為京師大學堂的管理學務大臣。

唐國安,1858年生,廣東香山人。15歲官派赴美留學,耶魯大學法律系肄業,53歲任清華學堂監督。

兩人相差31歲,不是一個年代的人。但兩人都是思想開明之人。

先看兩人接受的教育,孫家鼐是傳統科舉教育出身,也曾屢中不第,最終在32歲時高中一甲一名進士。後開科取士,進入仕途。

唐國安幼時也讀過鄉村私塾,15歲入選清政府官派第二批留美幼童,成功赴美留學。20歲考入耶魯大學法律系,後被強行中止留學,未畢業提前回國。唐國安在美國共8年時間。

先從上任年齡說起。1898年7月,戊戌變法期間,時任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的孫家鼐被清廷任命為京師大學堂管理學務大臣。此時的他,已經71歲高齡。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個年齡的孫家鼐即使身體再好,也肯定會精力不濟,體力不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身體不行,必然影響做事效率。更主要的是,年齡越大,思想更容易保守。

再看唐國安。1911年4月,時任外務部遊美學務處會辦的唐國安被緊急任命為清華學堂副監督。此時,唐國安為53歲。這個年齡正是壯年,是幹事的年紀,即人生的黃金期。如果說孫家鼐是垂垂老矣的話,唐國安則正好是年富力強。

此局,清華勝出。

從教育背景來看,北大首任校長孫家鼐更像一個傳統的老夫子,而清華首任校長唐國安則是一個地道的海歸。創辦京師大學堂,是戊戌變法的一部分,而戊戌變法的目的則是改革圖強。在晚清一代開放的大背景下,同樣是向西方學習,孫家鼐明顯不如唐國安更有優勢。唐國安接受的是西方教育,熟悉世界文明發展大勢,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相比之下,孫家鼐連國門都沒有出過,還沒有睜開眼睛看世界。

此局,清華勝出。

再看學識。教育背景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學識,但不是全部。只有社會認可的學識,才是真本事。作為32歲高中一甲一名的進士,孫家鼐從政後,學識表現平平,既沒有成系統的思想,也沒有成名的著作。唯一的亮點就是51歲時,與翁同龢一起,成為光緒的帝師。能做皇帝的老師,自然是學富五車的泰鬥型人物。同是帝師,翁同龢則擅長繪畫、作詩,尤其是書法,更是造詣頗深。而孫家鼐無一專長。

唐國安回國後,表現也很一般。1909年,51歲的他被任命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正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首屆萬國禁菸大會。在這次大會上,唐國安嫻熟的英語與深厚的法律功底,加上不知從哪裡學到的醫學知識,一併發揮了功效。唐國安全程用英語演說,有力反駁了其他國家對中國的指責。唐國安一戰成名,被各大報紙爭相報導。

孫家鼐擅長傳統的經史子集,唐國安擅長的則是英語、法律。作為帝師,可以給孫家鼐加分。

此局,雙方平。

另外再看從政經歷。從政經歷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情商,同時還關乎官場人脈。孫家鼐年齡大,自然從政時間長。37歲任湖北學政,相當於教育廳廳長。51歲成為光緒老師。63歲成為工部尚書兼順天府尹,也就是建設部長兼北京市長。孫家鼐從歷任工部、禮部、戶部、吏部、刑部尚書。六個部委,他做了五個。有點全科型人才的意思。

唐國安回國後,幹的工作比較雜。由於留學幼童被召回後,並不受官場待見,在很長一段時間,唐國安基本就處於打零工的狀態。先是分配到開平煤礦去「挖煤」,又到京奉鐵路去修鐵路,後又到外國教會的學校去當老師。可能也是不得志的原因,47歲的他在擔任上海《南方報》英文版主筆時,大肆抨擊當局,針砭時弊,幾乎快成了憤青。1907年,49歲的唐國安調入外務部,正式成為體制內一員。直到擔任清華學堂副監督開始,唐國安頂多就是一個副處長。

相比久經歷練的「省部級」孫家鼐,「副處長」唐國安甘拜下風。

此局,北大勝。

再說辦學貢獻。既然作為校長,又是第一任校長,辦學貢獻是評價校長能力的最關鍵指標。

孫家鼐給京師大學堂定下的辦學宗旨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個理念早已有之,到戊戌變法時幾乎臭遍街了。不過,孫家鼐率先提出,學科分立,將學問分為10科,其中有6科為科學與技術類,如算學、製造、物理、化學等。後又增加了醫學。孫家鼐不顧康有為、梁啓超的鼓譟,堅持上奏皇帝,成功減少了一些不靠譜的文科,捍衛了理科的地位。這對自救圖強的國家來說,至關重要。戊戌政變後,京師大學堂差點被廢,經過孫家鼐的極力爭取,才得以力保。

唐國安籌辦清華學堂不久,遇上辛亥革命,學校也差點沒了。同樣是在唐國安的力保下,清華大學的血脈才得以有幸保存。在辦學體制上,唐國安學習美國經驗,採用校長負責制,自主招生。學制改為八年,分為中等科、高等科各4年。在教育理念上,唐國安同樣與美國接軌,主張通才教育。要求學生「德智體美群」全面發展的同時,要一專多能,而不是一技之長。據說英國哲學家羅素訪華時,稱讚清華大學是「從美國移來的大學」。

北大還抱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而清華率先與西方接軌。

此局,清華勝。

最後說人才培養。既然是大學校長,就是教育家,能否培養出人才是衡量一個教育家純度的關鍵所在。

孫家鼐創辦京師大學堂僅一年後去世,唐國安在為清華學堂工作兩年後,累死在工作崗位上。雖然機會都很短暫,但唐國安的表現還是非常搶眼,他派出了三批赴美留學生,很多人後來成為了響噹噹的大家,如梅貽琦、趙元任、竺可楨、馬寅初、胡適等人。有意思的是,胡適後來還成為了北京大學的校長。不過,清華大學本來就是留美預備校,派幼童出國再正常不過,這點讓「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北京大學根本沒法比。

兩人死後蓋棺定論,孫家鼐是政治家,唐國安是教育家。

此局,清華勝。

經過六個維度的比較,清華首任校長唐國安4勝1平1負,明顯優於北大首任校長孫家鼐。政治家辦學與教育家辦學大為不同,他們的區別,也就是兩所大學不同氣質的區別。

最後還要說,不管孰優孰劣,兩所大學都是好學校,一「家」一「國」,不以校長論勝負。卿美兄真不是挑事兒的人。

相關焦點

  • 百年清華首任校長雕像落成(圖)
    正是南粵大地木棉吐蕊、杜鵑爭豔的陽春三月,清華大學百年華誕的獻禮工程——唐國安紀念館日前在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唐國安的故鄉珠海市唐家灣雞山村落成。連日來,一批批來自海內外的清華大學新老校友慕名來到唐國安紀念館,深情緬懷開創了清華大學世紀偉業的首任校長唐國安。
  • 嚴校長嚴復,北大首任校長
    嚴校長嚴復,北大首任校長,清朝國歌《鞏金甌》的詞作者,赫胥黎《天演論》的譯者,康有為發出「眼中未見有此等人」的讚嘆。晚清中國的啟蒙者,就這樣以親切可愛的形象,站在巷口,等你來感受福州的悠悠文脈。「國聞報」滑鼠墊、「篤信」鋼印筆記本,是帶給朋友很好的紀念品。
  • 清華校長風雲錄:誰是首任 誰數學考零分
    誰是首任校長  沿清華學堂這個舊名再往前追溯,那時它還叫遊美肄業館。
  • 國立清華大學首任校長,師出北大,入北大時數學考零分是被破錄的
    中國學子夢寐以求的學校,脫口而出不是清華就是北大,雖然這兩所學校不是全球第一,但在世界高等教育體系上,是能排得上名號的。莘莘學子一旦高中其一,用老式說法,是光宗耀祖,用現代化解說,進入清華北大,憑藉裡面師資隊伍的專精和學科體系的完善,加上優良的學風校風,多少總能為祖國事業添磚加瓦。在此,小編重點來說一說清華大學的舊聞軼事。
  • 南方科大三界校長,分別來之中科大,北大,清華,有何緣故?
    南方科技大學,名字很牛吧,這所大學非常牛,尤其是是師資,經費等方面,可以說是全國第一,比清華北大都牛,雖然這所大學是一所省屬院校,既不是211,更不是985,連雙一流都不是,到底南方科技大學有多牛呢?這師資比清華北大都牛,要知道南方科技大學每年本科生非常少。南方科技大學生均經費是80萬左右,這個比清華北大都牛,因為清華大學生均經費全國只有40多萬,南方科技大學你看著多厲害。
  • 珠海:清華首任校長紀念館開館 校友冒雨出席
    本報珠海訊 (記者陳治家 通訊員羅宇芳攝影報導)作為清華大學百年華誕獻禮工程首任校長唐國安紀念館昨日落成開館,300多名清華校友冒雨趕到清華首任校長的故鄉珠海唐家灣雞山村出席了開館儀式。
  • 長沙名校長!湖師大附屬頤華學校首任校長到任
    3月20日下午,湖南師範大學附屬頤華學校舉行了首任校長聘任儀式,湖南師大附中黨委副書記彭榮宏走馬上任,挑起首任校長的重擔。湖南師範大學副校長王善平、基礎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龔民、黨委組織部副部長彭建國,湖師大附屬中學校長謝永紅、黨委書記黃月初,縣領導汪濤、凌曉明、陳淼、潘如意、楊宇等參加儀式。
  • 百年清華溯源頭 首任校長勵後人-光明日報-光明網
    在紀念清華首任校長唐國安的日子裡,唐國安老校長家鄉的人們同樣銘記晚清嶺南才子鮑俊、中國首位華人西醫黃寬、中國首批留日學生唐寶鍔、民初首任總理唐紹儀、文壇奇才蘇曼殊、中國「世博第一人」徐榮村、愛國愛鄉的「華僑巨富」陳芳、近代「地產大王」徐潤、中國近代百貨先驅蔡昌、中共早期重要領導人蘇兆徵、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一任委員長林偉民、華南地區最早的馬克思主義傳播者楊匏安、人民版畫家古元、新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容國團等珠海近現代歷史文化名人
  • 中科大校長劉達: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所謂何意?
    「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這句話最早有關該說法的資料是不彎的脊梁——劉達傳,從劉達的資料中得知,在1963年至1975年期間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之後又擔任過北京大學校長)。這句話的說法劉達傳中的說法是清華校園很大,空曠得像農村一樣;北大校門是宮殿式的,校內建築比較豪華,另外一種說法是當時那個年代,能夠上北大的,大多家境較好或高幹子弟,所以叫富北大;而上清華的,大多是想通過學工、學技術,找個技術性的工作
  • 北大目前與清華比肩,當初清華比北大厲害的多,你知道嗎?
    眾所周知,在我國高校中選出兩所最好的高校,非清華北大莫屬,至於清華北大誰是第一誰是第二,沒有人能說的清楚,很微妙,清華工科獨霸,北大文理一流,勢均力敵。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當初北大和清華有差距。考不上清華才去北大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日本投降後,大學教育秩序逐漸穩定,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進入清華大學當教授,一家四口住進清華園。這一年,他們的女兒梁再冰參加全國大學入學考試,報了清華大學,但是結果卻沒考上,林徽因不相信還複查了試卷,結果仍然是名落孫山,最後夫婦兩一商議,決定送女兒去北京大學學習。
  • 千秋功罪:清華大學首任校長羅家倫
    1969年12月25日,清華大學首任校長羅家倫去世原載:《同舟共進》2012年第8期作者:王開林長期以來
  • 藍翔校長:不好好學本事,我們跟清華北大有啥區別?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995/233大學,它憑藉唐國強的那句廣告語——「挖掘機技術哪家強,中國山東找藍翔」,從而走進了千家萬戶,知名度絲毫不遜色於北大清華。以至於國人對山東的認知就是藍翔技校,當然也遭到許多山東人的吐槽:我們大山東高大上的形象,就被這學校給整得灰頭土臉了。
  • 招畢業生哪家強?清華北大扎堆在餘杭
    這份長長的公示名單裡,清一色是來自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喬司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軟體工程碩士臨平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中國哲學碩士東湖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法律碩士南苑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北大地球物理學博士倉前街道辦事處錄取的是清華材料科學與工程碩士
  • 中國最牛考生,數學考0分,被北大破格錄取,後成清華校長
    中國最牛考生,數學考0分,被北大破格錄取,後成清華校長文/號外萌寶說歷史 圖/網絡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現在人們對於高考的一種形容,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註定有人歡喜有人愁,清華北大這種中國最高學府也成為了很多人追求的對象
  • 清華男生VS北大男生
    清華和北大都是我國一流高校,你我雖無緣考取,那就看看清華男生和北大男生間的PK吧,以後讓下一代去了也好借鑑一下不是。對女生清華男生從一年級進校園起,就開始數女生,直到大學畢業才用上腳指頭。北大男生則對著未名感慨:「風動,長發飄,我心巋然不動!」
  • 清華3D校門、北大「站住」大門,高校錄取通知書哪家強?
    二、北京大學:「站住」大門北大今年的通知書可謂相當亮眼,封面一看便是一塊精緻的「大學堂」牌匾,猶如開門一樣的打開方式,打開一看,還真像是打開的一扇大門,蘊意為:北大為你打開大門。且這扇門是可以「站」起來的,相當的好看。
  • 北大校長讀錯「鴻鵠」,清華迎新寫錯字,網友:還配稱百年名校?
    北大校長是何等人才?自北大創校以來,北大的校長就從來都是萬裡挑一的奇才,首任校長名為嚴復,他曾將《進化與倫理》一書翻譯成為了《天演論》,讓整個中國都開始感受科學進步的近代思想。此外,之後的校長蔡元培、胡適、蔣夢麟等等,各個都是難得一遇的頂尖人才。
  • 如同蔡元培之於北大,梅貽琦之於清華,沒有好校長哪來好大學
    蔡元培整校風,推課改,引賢才,尤其是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理念,才逐漸使北大成為真正的教育聖地,甚至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陣地。 一個校長對於一所大學究竟有多重要,由此可見一斑。如果說大學是一列高速行駛的列車,校長就是在火車頭控制速度和方向的列車長。那麼,校長究竟是怎樣影響和引領大學的?
  • 這所大學國內頂尖企業家雲集,馬雲任校長,據說比清華北大還牛
    大家都知道中國最牛的大學是清華北大,這期分享的這所大學,據說比清華北大都要牛,而是一個在杭州的學校,這個大學每年有1400多人報名,但只招50各學生,錄取率僅為3%,中國99.9%的人是根本都沒有報名的資格的,因為他報名的要求是身家至少過億,這個學校就是湖畔大學。
  • 北京大學首任校長福建人嚴復
    它的首任校長叫嚴復。 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北京大學校長)、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範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 作為北京大學首任校長,嚴復對北京大學的影響非常大。特別是做了這三件事對北京大學影響深遠。主持北大改革;辦學思想;頂住壓力保住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