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野櫻桃樹
鄧貴環
我記事時起,那棵野櫻桃樹就長在那裡,不知已經站立了多少年。認識它的時候,我六七歲,而它,已經有吃飯的大搪瓷碗那麼粗了。
它生長在我家出門進山砍柴和放牛放羊的必經之路邊,有一條小溪從它的腳下譁譁流過。每年剛有一點春的氣息,寒意還沒有完全褪去,野櫻桃樹就早早地開了花,滿樹繁花珠光寶氣,看上去像一片緋紅的輕雲。繁花落去,就有星星點點的青綠果子出現在長長的柄上。果子小而羞怯,像初生的貓一般驚魂未定地立在枝頭打著顫。果實結得太多了,枝頭被壓得幾乎要貼到水面去。因為生得偏僻,也因為莊戶人家沒有閒情去看風花雪月,所以即使是這般繁花綻放和碩果壓枝的盛景,都少有人駐足觀賞。
吃過野櫻桃的人都知道,那果子紅得再誘人,吃起來都會有一股苦味。果肉又薄,吃多了會泛酸,所以大人們不愛吃,也不讓小孩子多吃。在我家裡,數我哥嘴饞,但饞嘴的哥哥也不愛吃那樹上結的櫻桃,吵著要吃肉厚味甜的家櫻桃,爺爺就給他嫁接了一棵櫻桃樹。嫁接的櫻桃樹長得快,沒幾年就開花結果了。自家有了美味的櫻桃,我們就更少光顧那棵野櫻桃樹和品嘗那樹上結的野櫻桃了。
野櫻桃一批一批地成熟,而後一批一批寂寞地零落。有的被鳥兒吃下去,帶向萬水千山,聽任命運的安排落到豐腴或者瘠薄的土地,更多的,則去追隨了腳下那無情的流水。不知道那些種子最終在哪裡做了停留,延續了下一株野櫻桃樹的命運。
有時候我也摘一手絹野櫻桃包回去給我媽媽和姐姐吃,媽媽往往笑眯眯地接過去,吃得似乎很香甜,但姐姐們不願意吃。她們說,太苦了,不好吃。然後就走到門前那棵結出又大又甜的家櫻桃的樹下站立,巴望著那摘過幾批之後剩下的果子能快點變大變紅。
我們家兄妹四個人中,哥哥從小就調皮,讀書不太用功,讀到高中沒畢業就硬是不去了,父母也不強求,隨他去村裡當了民兵。兩個姐姐因為家境不好也早早地回家務農了。記得我七八歲的時候,還沒正式上學。沒上學的我,每天早早地就跟著姐姐們去他們讀書的學校,打發我一天天的寂寞時光。她們進教室上課,哇啦哇啦地大聲讀課文,我就隔著窗戶在外面跟著哇啦哇啦地大聲朗讀;他們算老師講的數學題,我也在外面算數學題;他們咿咿呀呀學唱歌,我也咿咿呀呀學唱歌。老師時不時地出題測驗,或者檢驗唱歌效果,結果教室裡的學生不會,外面的我全會了。老師就在村裡召開大會的時候找到我爺爺說我不是笨孩子,要他們早點把我送進學校去讀書。後來我曾驚駭地想,難道家裡的大人就沒打算送我去上學嗎?我都那麼大了!有一回問了爺爺,爺爺說,別看你那時候歲數已經有七八歲了,可你個子小,又瘦弱。想等你再大一歲了開始讀書,把小學念完回家種地幹活也就差不多了。後來,我成績不錯,並沒有讀完小學就回家種地幹活。加上那時候上學也不花多少錢,家裡的境況並沒有因為我的上學而變得更加糟糕,大人們也就沒有幹涉我,任由我去讀。
其實不光是我,也不光是我家,那個時候的鄉下,對於用一輩子的光陰在土裡刨食的農民來說,考慮家裡孩子讀書求學的問題,過於奢侈。大人們想得更多的,是想什麼辦法填飽一家人的肚子。所以他們幾乎從來不過問自家孩子的學習,也不知道上學讀書對一個孩子來說意味著什麼。也只有每年開學要交學費的時候,家裡讀書的孩子們才會正式地跟家長談到讀書的話題。我也是那個時候,才會去找我爺爺或者爸媽要一兩元錢交學費,每個星期,再去要一點錢,做生活費。這些做生活費的錢家裡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沒有的時候我們就多帶點鹹菜豆豉當下飯菜,一個星期不花一分錢。而每當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學吃飯時飯裡沒有新鮮蔬菜的時候,想到沒有人在意我們考試得好不好的時候,感覺我們這群孩子就像長在溪邊那棵野櫻桃樹,春天到了開花,花謝了結果,果子成熟被水衝走或者被鳥銜走,然後落葉。第二年再開花再結果,重複著上一年的故事。沒有人給花朵一個微笑,沒有人給果實一聲喝彩,也沒有人對於果實的凋零感到惋惜。它的生活冷寂落寞且年年如是,周而復始。
因為哥哥和兩個姐姐都回家了,家裡已不缺我一個人手做家務或者下地幹活,我做什麼,大家也都不管我。這种放任自流之於我,卻是好事。每次打豬草,我都帶著一本在外面工作的姨送給我的書,想看的時候甚至還背著背簍,站在那裡一看就是半天。天黑了才想起背簍還是空空的,於是慌忙扯上幾把青草樹葉披著夜色回家。其實即使背簍裡空空如也,大人們也並不責備,因為幾個姐姐已經攢起了小山一樣成垛的豬草,不少我那一小背簍了。有時候媽媽讓我去放牛,我手裡牽著牛鼻繩兒,看書著迷了,不知什麼時候鼻繩兒從手裡溜走了,牛兒跑得無影無蹤我竟然渾然不覺。但只要它不去偷吃別人家的莊稼,沒有人找上門來「問罪告狀」,也就沒有人在意和追究我的過錯。
後來我出門讀書去了,據說讀完就可以吃「皇糧」了,我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喜不自禁,逢人就說他們家的么女兒出息了,不必再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過一輩子,也可以和村裡的那幾位教書先生一樣靠拿粉筆教學生就有飯吃了。說這些話的時候,幸福的笑容便洋溢在他們因經年勞累而疊生出來的一道道皺紋裡。可惜我的奶奶沒等到我讀完書吃到「皇糧」的那一天,沒有享受到這個「吃皇糧」的孫女帶給她的哪怕一天的幸福生活。爸爸不知道聽誰說在報刊雜誌裡不時可以看到我的文章,更是高興得不得了。當年的小夥伴也不斷地傳回好消息來,阿大開了自己的公司,阿二當上了某大學的副教授,阿三評上了最美售貨員,阿四做月嫂也月入五六千並且在大城市站穩了腳跟。當年如那棵野櫻桃樹一般的孩子們正在努力開出豔麗自己也悅目他人的花朵,結出嘉獎自己也生動秋天的果實,竭力活成了一道自己的風景。
又一個早春,我回老家,特意去看那棵野櫻桃樹。已經多年不見,我不知道它現在長成了什麼模樣,我在心裡默念:我不要看到你的憔悴,不要看到你的枯落。慢慢地近了,我一抬頭看到了那株長在溪邊的野櫻桃樹,它又開滿了一樹繁花,望去像一片緋紅的輕雲。我的擔心一下子放下了,或許它已經知道,我此番來,就是要告訴它,即使長在僻遠的鄉野,即使生活寂寞冷清,也仍然要活出一棵櫻桃樹的樣子,活出自己的樣子。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生長在偏僻路邊的野櫻桃樹即便繁花綻放、碩果壓枝,也少有人駐足觀賞,但它仍活出了應有的樣子。
B上小學後,家裡人都不管我,「我」卻欣喜這种放任自流的生活讓自己有了更多時間和心靈上的自由。
C經年勞累的奶奶沒能等到吃上「皇糧」的「我」給她帶來幸福生活的那一天,這是「我」心中的遺憾。
D文章採用以物喻人的手法,把「我們」比作普通的野櫻桃樹,揭示了文章甘於寂寞、堅守平凡的主旨。
D項,「揭示了甘於寂寞、堅守平凡的主旨」錯誤,從全文來看,文中把「我們」比作普通的野櫻桃樹,「我們」和野櫻桃樹都在艱難的環境中頑強地生長著,揭示的應是「自強不息,在艱難的環境中頑強地成長,活出人生精彩」的主旨。
2.為什麼說「我們這群孩子就像長在溪邊那棵野櫻桃樹」?請結合文本概要分析。
①野櫻桃樹長在偏僻的地方,開花結果都不受人關注;
②家長不過問上學情況,不在意考試成績的好壞,對「我們」也不關注;
③野櫻桃樹和「我們」的處境都冷寂而落寞,都在艱難的環境中頑強地生長著。
3.你是如何理解「活成了一道自己的風景」這句話的?請簡要說說這句話的意蘊。
①「我」出門讀書,在報刊上發表文章,學有所成——這是風景;
②小夥伴們在不同的行業中均有成就——這是風景;
③「我們」自強不息,不向困難低頭——這是風景。
平平凡凡,我的「鄰居」們
寫作指導:教育的幸福,首先在於能夠培育出懂事的孩子
現代文閱讀:記憶裡一棵永恆的樹
2020屆唐山市摸底考試高三語文試卷詳解
寫作指導:做合格的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