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培訓班,就是在去培訓班的路上。
今年暑期,中小學生很忙,培訓市場很火。家長、培訓機構、學生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把受疫情影響而失去的學習時光奪回來!
1 濟南教育培訓機構「抗疫」
有些失去可能永遠奪不回來。
疫情期間,濟南街頭的很多小培訓機構貼出了轉讓、出租等信息,他們沒能熬過疫情而倒下。
即使大型培訓機構,也倍感壓力山大。
一家做兒童美術培訓的大型機構,在各地擁有上百所培訓學校,據稱今年可能要虧損。
他們有1600多名員工,每月的工資支出就上千萬元。
為利於招生,培訓機構大都選用門頭房,且位置顯眼。員工工資和場地租金成了培訓機構的核心成本。
為渡過難關,這家美術培訓機構一方面減薪,管理人員按70%發,老師的減了200元;另一方面火速上線網課,開發、吸引、留住生源。
在一封公開信中,濟南延安學校稱,他們投入100餘萬元打造了線上直播課程,並從2月3日起,為中小學生提供免費核心在線課程;為讓員工安心工作,不裁員,且按時足額發放工資。
很多培訓機構被疫情狠狠撞了一下腰。
同樣被疫情撞腰的還有學生家長:疫情期間,學生呆在家裡上網課,基本上就靠自己了。很多孩子,表面上,眼睛盯著電腦,內心可能早就萬馬奔騰。
複課倆月,就到了暑假。驀然回首,孩子的學習成績斷崖式下滑。
焦慮下的培訓機構和家長在暑期裡碰撞出了火花:文化課培訓班報名火爆,往往一開班就很快滿額。
文化課培訓班受熱追,美術、舞蹈等興趣班卻受了冷落。關鍵時刻,興趣要知趣地往後退。
這些發生在特殊時期的抗疫故事,雖然點點滴滴,卻是山東中小學生培訓機構的真實記憶。
2 山東教培市場超300億元
特殊時期,特殊記憶,但這些終將會是中小學生教育培訓市場的一個片段。
山東是人口大省、教育大省,約有1300萬中小學生。
作為儒家文化發祥地,山東也有重視教育的傳統,耕讀世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具體到培訓市場,有數據顯示,山東教培輔導機構超過3萬家,中小學生的參加培訓率超過40%,人均花在培訓方面的費用約為6000元。而全國的中小學生參培率為37.8%,人均費用為5021元。
如此算來,山東中小學生教育培訓市場的規模超過300億元。
這也引得各路諸侯逐鹿山東教育培訓市場。
在濟南,很多本土化教育培訓機構,經過近20年的精耕細作,已形成了較強的市場影響力和口碑效應。
大智教育成立於2001年,曾是濟南掛牌新三板的教育培訓第一股。一年半後,因調整長期戰略發展規劃,集中力量好好辦學,不以盈利為目的,主動終止在新三板的掛牌。
在威海,1994年,退休教師單崇敏與妻子宋桂香創辦了寶威教育,這應是山東較早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現已成為在校生二、三萬人的教育集團。
青島、濟寧、臨沂、濰坊、淄博等地,都形成了本土化的頭部培訓機構。
成立於2011年的青島金石教育,2017上半年即實現營收9587.45萬元,同比增長72.52%;實現淨利潤769.45萬元,同比增長82.79%。從一個層面,折射了市場規模和發展速度。
3 中國出了全球教育首富
在大洋彼岸的美國股市,一隻中國股票的走勢引起世人注目。
經過近兩個月的調整後,好未來股價開始穿透疫情陰霾,從4月底,幾乎呈單邊上揚走勢,股價也由50元左右,到7月底站上78元,漲幅超50%。
2003年,還在北大讀研的張邦鑫開始創業。
2005年,正式為公司取名學而思,專門從事中小學課外輔導培訓。
2010年10月,學而思正式登陸美國紐交所,成為國內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小學教育培訓機構。
2013年8月,學而思更名為好未來,旗下形成了多個業務板塊。
2014年4月,學而思來濟南成立分校,領著濟南孩子邊學邊思。
這類全國性的教育培訓機構到各省市跑馬圈地,濟南都是其重要目標。
俞敏洪的新東方也早早來到濟南。
2010年,張邦鑫就正式上線學而思網校,並長期堅持著網上投入。
疫情期間,學生轉到網上授課,好未來也得以湧入大量新增線上客戶,其正價課註冊學生數達295.6萬人,同比大增72.1%。
好未來收穫頗豐,截止今年5月31日,其當季營業收入為9.1億美元,同比增長35.2%。
受業績等因素的支撐,好未來的股價相比去年同期翻番。
有資料顯示,今年5月份,張邦鑫身價達到104億美元,成為全球教育首富。隨股價漲到現在的78美元多,其身價應大漲50%,達900億元人民幣級別。
教育培訓的致富效應,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數據表明,新東方、好未來的經營毛利率約55%;而濟南一知名教育培訓機構的毛利率能高達60.89%。
金錢堆起的教育培訓市場,更願也能堆起孩子們的美好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