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習中,我們要聽力先行。在英語的學習中,好多人學了許多年口語依然沒什麼明顯的進步。在英語學習中,如果聽力的練習不夠,對於我們學習語言來說是很難順暢的進行的。在沒有語言環境的前提下,想要把英語學好的確不是那麼容易,經過很多的例證與自己學習的經歷,我認為英語學習,聽力首先要先行。學習語言首先要把耳朵練好,聽力好了我們的語言會輕鬆習得。
我們該如何把聽力練好呢?怎樣去訓練我們的耳朵呢?學習過英語的人大概都曾經經歷過,聽力題是考試中最讓人頭疼的。所以很多人認為聽力是最難的,我們可以先從讀寫入手,殊不知這樣做無形中加大了我們學習語言的的難度。語言的學習中,首先是要聽,重複的聽,在聽力的練習中,我們知道會有精聽和泛聽,這是我們在學習英語時必然會用到的。這兩項聽力練習中,泛聽相對來說比較好運用,泛聽的作用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磨耳朵。磨耳朵收到的成效,跟這個方法的執行者有關。從另一方面說的話,因為我們沒有語言環境,所以泛聽可以人為的製造這個語境。
泛聽在執行的時候更適合兒童,因為兒童是語言習得的最佳時期。在我的孩子一兩歲的時候,英文動畫片就給她放著,她不看就是玩自己的,聽一段時間後,就會把裡面重複比較多的句子,自己玩的時候自然的說出來。這樣的習得規律也是孩子學習母語的一個過程,小寶寶在不會說話時,就在聽周圍人的聲音,通過不斷重複的聽,到了一歲左右便可以說簡單的字與詞。在我帶孩子的過程中,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平時帶孩子出去玩,只要看到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我都會告訴他這是叔叔,這是阿姨,這是爺爺,孩子剛會說話就能分辨遇到的人的年齡和性別。在一歲多的時候,聽原版動畫片,聽了半年左右,一歲多就可以說些簡單的詞和數字,我們學習語言便是以聽為主要吸收方式的。剛剛說的是泛聽對於兒童,我們聊一下泛聽對於成年人來說,泛聽是為了讓聽者對所學語言有感覺,也就是我們一直所說的語感,其實也是語言環境的創造,這樣做不是徒勞的,這樣做是為了提高我們非母語國家的人對英語的敏感度。如果這樣去做了,沒有達到效果,考慮下是不是堅持的問題,或者其他的原因。
我們再來說說精聽,精聽難度比較大,需要我們去聽懂並且去理解整篇文章,精聽需要我們能徹底的聽懂一篇文章,體會所聽到的語言中的不同場景和現象,並且可以消化掉所聽到的內容。精聽對於成年人來說比較好掌控,因為成年人的注意力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可以注意力集中的聽完整個材料。對於兒童的話,需要根據孩子的不同情況來進行。對於兒童來說,練習聽力可以是動畫片,兒歌,故事等趣味性的材料,這樣讓孩子感興趣,也樂意去聽。
在孩子學習了一段時間後,可以為孩子整理下詞彙,分類整理,統一複習。
讓孩子在聽力練習時,把聽到的重點的內容,能夠簡單的運用,並且可以嘗試去讓孩子自己造句子。孩子在練習精聽時,一切都要消化吸收掉,並且做到定時複習。理念歸理念,學習的過程要腳踏實地,一切以結果說話,學了一年半載,連基礎的聽說都沒辦法完成,那麼這個執行的時候就是有問題的,先學好聽說,聽說中,聽力必須先行,否則一切皆為零。這就又回到了我們開始提到的,在沒有語言環境的前提下,耳朵練好最重要。在聽力的練習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個理論便是,泛聽和精聽要相結合,泛聽的量要大,精聽的質量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