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 拓寬旅遊線路,帶動周邊縣區共融共享共贏

2021-01-13 天地賜福仁壽巴馬

#巴馬旅遊攻略#

為更好的推動以巴馬為核心的河池旅遊業發展,提高河池旅遊層級,發揮巴馬旅遊龍頭輻射帶動作用,豐富拉長旅遊精品線路,拓寬旅遊市場。今年5月起,在河池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指導下,我縣啟動「巴馬+宜州、羅城、金城江、南丹」等系列旅遊產品推向跨省遊市場。

邀請了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重慶五省一市意向合作的主要組團社、專線旅行社及包機商一行31人來到河池有關縣區,圍繞山水、溶洞、天坑等自然風光及長壽養生、壯瑤風情等特色精品遊線路開展為期5天4晚的實地踩線考察。

考察團一行前後考察了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的棉花天坑景區、宜州區龍洲島旅遊度假區及劉三姐故裡景區、金城江區珍珠巖景區、南丹縣洞天酒海景區及歌婭思谷景區以及巴馬瑤族自治縣百魔洞、百鳥巖、水晶宮、長壽島等景區。

在巴馬壽鄉國際大酒店舉行了巴馬+宜州、羅城、金城江、南丹等系列旅遊產品業務座談會,有關縣份旅遊企業負責人與五省一市主要組團社、專線旅行社及包機商總經理就河池系列精品旅遊產品的設計包裝、宣傳推廣、價格政策、市場啟動、落地接待等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對接,最終達成旅遊包機、旅遊專列、旅遊直通車、大散拼等系列旅遊團隊合作協議。

依託河池市11個區縣的長壽文化資源、紅色旅遊資源、民族風俗特色和自然山水生態優勢等特色旅遊資源,「巴馬+」逐漸實現河池旅遊資源要素整合,密切區域合作,促進各縣區旅遊產品、旅遊宣傳、旅遊運營等有效提升,增強區域競爭力、知名度和美譽度,引導區域內旅遊企業規範管理,統一營銷、統一優惠政策、統一旅遊線路,實現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量、抱團發展、互利共贏的目標。同時也做大做強各個旅遊企業,吸引更多遊客到河池到巴馬觀光旅遊、養生度假、投資興業,使廣大遊客遊在河池在巴馬更有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蒙容)

來源:巴馬瑤族自治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

相關焦點

  • 高中部丨謀共建共融 促共享共贏
    謀共建共融 促共享共贏為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加強校際交流,2020年11月19至21日,湖南三湘好教育聯盟2020年度高中數學、政治等學科「同課異構」教學比賽在常德市鼎城一中隆重舉行。
  • 構建共建共融共享的旅遊業發展新格局?訪麥積區委書記張智明
    構建共建共融共享的旅遊業發展新格局——訪麥積區委書記張智明每日甘肅網·甘肅日報記者 白永萍「麥積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全省文化和旅遊資源大區,旅遊資源富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全區旅遊資源佔全市旅遊資源的80%以上,旅遊業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
  • 普洱攜手周邊州市 共融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
    區域聯動,打造陸空環線7月19日,普洱吉祥旅行社組織954人的超級旅遊團打卡茶馬古道旅遊景區,當天茶馬古道旅遊景區共接待遊客1100餘人,是自復工復產以來客流量最大的一天。近期,還有多個來自周邊州市的旅遊團到普洱打卡「健康生活目的地」。
  • 共建 共融 共享
    作為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長沙學院在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方面不斷創新理念,提出了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的「共建、共融、共享」模式。「通過不同建設主體間資源整合和共享,以搭建平臺、學科專業融合等方式,進行主體共建、過程共融、結果共享。」長沙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分管教學的副院長郭紅衛解釋道。
  • 甘肅永昌辦驪靬文化旅遊節 推精品旅遊線路謀合作
    永昌縣委書記馬聰表示,此次節會旨在以節慶促旅遊、促開放、促發展,更是表明永昌擴大開放、期盼交流合作、廣交天下朋友的熱誠願望。  本屆驪靬文化旅遊節以「絲路驪靬·和平之城」為主題,傳承和弘揚「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促進國際文化合作交流,同時促進永昌特色文化向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提升永昌文化軟實力,激發永昌旅遊資源潛力。
  • 推動旅遊資源共通共融 川渝兩地近40家旅遊企業到涪陵踩線談合作
    當天,來自四川達州、廣安、南充,重慶渝北、永川、萬州等成渝兩地11個市區縣的近40家旅遊企業,對涪陵的旅遊景點進行了踩線,並就抓住用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機遇,實現互惠互利進行了探討。現場,16家旅遊企業還與美心紅酒小鎮籤約,承諾共建交流機制、共推文旅產品、共宣文旅品牌。
  • 同日達成多項戰略合作 同程旅遊百旅會搭建多方共贏生態圈
    中國江蘇網訊:7月13日,由同程旅遊百旅會與快樂老人報、品橙旅遊聯合主辦的百旅生態圈創新發展論壇暨百旅會會員權益全球招商大會在蘇州舉行。會上,同程旅遊百旅會與中脈巴馬、北京衛視、廣發銀行等達成了多項戰略合作,強化了基於文娛賽事、健康養生等優質IP的中老年旅遊社群化營銷戰略,圍繞龐大的中老年人群搭建起了一個多方共贏的大平臺。
  • 2020中國旅遊出行大會圓滿閉幕,邁出共融共贏新步伐
    在大會的致辭中,文化和旅遊部機關服務局副局長張杰表示,中國旅遊車船協會作為旅遊出行行業的專業社團組織一直致力於推動旅遊與交通融合發展,帶領廣大會員企業轉型升級。通過本次大會的舉辦,全面整合了旅遊客運、自駕遊與房車露營、旅遊租賃、智慧化與新能源、汽車俱樂部及救援保障等旅遊出行體系全產業鏈資源,著力構建政府、協會、企業合作共贏的新格局。
  • 浙江喜迎448億高鐵,全長250公裡,帶動此縣旅遊經濟雙豐收
    全縣共有二百五十公裡的旅遊線路和旅遊線路。說到浙江省,我相信這個省的朋友們都知道,浙江省近幾年來的發展可以說很好,特別是旅遊業的發展是國內有名的旅遊景點,每年都有很多遊客來這裡遊玩觀光,促進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浙江省正因為交通量大,一些交通工具也受到了壓力,出現了擁擠現象,為了更方便大家的旅遊,為了經濟的發展,我國也不斷完善道路交通。
  • 攜手共融大滇西旅遊環線 普洱航空旅遊(德宏)推介會舉辦
    近年來,普洱市委、政府高度重視航空旅遊發展,深度融入雲南省全域旅遊建設,挖掘「航空+旅遊」新模式,以「一部手機遊雲南」為抓手,突出普洱品牌優勢,擦亮「普洱」金字招牌,優化旅遊康養產業,推進建設「自駕之城」「 天賜普洱、 世界茶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同時,積極探索,超前謀劃,攜手西雙版納、德宏等周邊州市,從產品開發協作等方面,共同發力,融入大滇西旅遊環線。
  • 您好,這裡有一份巴馬旅遊交通指南請您籤收
    巴馬旅遊資源豐富獨特,主要旅遊景點有水晶宮、百鳥巖、百魔洞、賜福湖風光、盤陽河風光、龍洪田園風光、弄友原始森林、好龍天坑群等自然旅遊資源以及長壽探秘、民族風情、革命史教育基地等人文旅遊資源。巴馬壽鄉探秘遊已列入廣西十大旅遊精品之一。
  • 「通武廊」非遺體驗旅遊線路公布,三條線路共涉及14個非遺項目
    12月23日,由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武清區文化和旅遊局、河北省廊坊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聯合主辦的「通武廊」非遺體驗旅遊線路公布,三條線路共14個非遺項目與公眾見面。本次活動圍繞「非遺+旅遊」的主旨內容,邀請三地非遺傳承人、行業協會、特色景區代表共同參與,向市民及廣大網友推薦了三條極具「通武廊」文化特色的非遺體驗旅遊線路,共涉及14個非遺項目,包括花絲鑲嵌、景泰藍、絹人、家具修復、金漆百寶嵌等。
  • 廣西巴馬旅遊攻略帶你玩轉巴馬!——景點篇
    巴馬不僅是個「天然氧吧」、「天然療養院」,還擁有許多美麗風景~巴馬的旅遊資源豐富而獨特,巴馬壽鄉探秘遊已列為廣西十大旅遊精品之一。主要可供開發的旅遊景點有賜福湖風光、龍洪田園風光、弄友原始森林、盤陽河風光、百鳥巖、百魔洞、好龍天坑群等自然旅遊資源和巴馬長壽探秘、民族風情、革命史教育基地等人文旅遊資源。巴馬的壽鄉探秘遊已列為廣西十大旅遊精品之一。
  • 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如何共融共享式發展
    長三角與長江經濟帶如何共融共享式發展 2019年12月24日 16:39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何樹全 沈國兵 字號 關鍵詞:長三角;長江經濟帶;共融共享式發展;生態保護
  • 碾子山區黨建與旅遊互促共融
    東北網12月3日訊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堅持把華安軍工精神作為助推全域旅遊創建的「紅色引擎」,傳承紅色文化精神、塑造紅色人才隊伍,推動「黨建」與「旅遊」深度融合,形成「紅色」黨建與「綠色」旅遊互促共建、互動共贏新格局。
  • 嘉騰機器人陳洪波:金融與實業要共融共生、共進共贏
    原標題:嘉騰機器人陳洪波:金融與實業要共融共生、共進共贏   18日上午,第三屆十字門金融周「金融+」賦能行業專場之「金融+雙循環」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 旅行中國:廣西巴馬旅遊攻略 廣西巴馬旅遊景點介紹
    廣西巴馬好玩嗎?下文為大家整理了廣西巴馬旅遊攻略,希望可以幫到您哦!巴盤屯巴盤屯是巴馬壽星密集最高的村莊之一,在長壽已經成為旅遊發展口號時,村裡的百歲老人自然就成了景點本身了。遊客可以和百歲老人合照,也可以向他們請教養生之法,也許你並不怎麼能聽得懂,普通話對於他們來說,就像我們必須對著外國人說英語。前提是別忘了給他們準備一份紅包。
  • 殘健共融 文明共享
    當天,市殘聯、市文明辦在金沙灣廣場舉行了「殘健共融,文明共享」湛江市2020年殘疾日主題活動,愛心企業還為殘疾人朋友準備了節日禮品。活動由赤坎區創文辦協辦。    據悉,目前,湛江市約有殘疾人49.16萬人,佔總人口的5.86%。其中,持有殘疾人證的殘疾人12萬多人;平均每5個家庭就有一個殘疾人。
  • 「長壽之鄉」巴馬:「鄉村文旅飯」香噴噴
    養蠶專業戶興仁村村民韋建蒙正為迎接新一批蠶繭做準備,他帶動的幾十戶貧困鄉親也正忙著照料自家桑園。不遠處,一塊新闢出來的平地將作為農旅區,吸引遊客體驗種桑養蠶之樂、秀美的田園風光、原汁原味的農家飯。在「小蠶共育室」,談起產業發展,來自文化和旅遊部財務司擔任興仁村駐村第一書記的李翔算了筆帳:目前,村裡有桑園800畝,年產鮮繭超過20萬斤,產值370萬元。
  • 有數據 用數據 管數據 出行雲交通旅遊大數據平臺開放共享
    出門旅遊約車不方便?旅遊線路沒新意?旅遊大巴和司機是否合規?在全域旅遊的今天,信息阻塞、更新不及時給不少遊客帶來了困擾。「項目平臺的建設填補了我國運遊融合領域的數據整合與服務的空白,把現有數據激活,逐步實現公、鐵、空、旅遊等跨領域數據的共享與應用。」劉冬梅說,「項目平臺將帶動旅遊交通新業態的創新,讓數據向服務轉化,最終服務於旅客的旅遊出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