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黃光國難題的知識論策略》
主編序
序文 | 陳復與黃光國
本書《破解黃光國難題的知識論策略》系我們思源學圈的同道三年多來研究與辯論內容的結集成冊,早在公元2016年底黃光國教授自臺大心理系退休,其學生共同舉辦「黃光國教授『榮進』學術研討會」,黃光國期待與會者對自己過去學術研究工作提出「不留情面」的批判,並告知將會盡其所能詳盡答覆,陳復首先提出「黃光國難題」來直問黃光國在結合中華文化內涵來發展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包括本土心理學)的過程裡,如何能精確闡釋中華文化的特徵,從而真正完成學術現代化工程,自此就開始這場波瀾壯闊的思想路線大辯論。
《破解黃光國難題的知識論策略》書籍 圖丨由陳復教授提供
首先,黃光國根據自己和李維倫、林耀盛、葉光輝與陳復等人持續對話的內容,撰成《儒家文化系統的主體辯證》一書,書中回顧臺灣心理學本土化運動在過去三十年間曾經出現過的五種「文化主體策略」,並從科學哲學的角度分別加以批判。該書第一章就是探討陳復提出的「黃光國難題」,陳複寫出多篇論文來批評黃光國的論點,並提出各種新觀點,黃光國則每篇都寫論文來回應,並引起很多中青年學者陸續跟進討論,包括林耀盛、張蘭石、夏允中、陳泰璇與張峻嘉都提出各種尖銳的問題,並指出破解黃光國難題的可能策略。
這其間最核心的問題莫過於知識論的思考。由於中國學問本來著重於「主客合一」,然而如果沒有階段性使用「主客對立」的語言型態,將思考指向的目標對象化,藉此構築概念來獲取客觀知識,則我們將無法完成具有現代意義的學術。大家的討論無不圍繞在釐清抽象概念的正誤,從而獲得可信的知識基礎,更希望建構出能精確闡釋儒釋道文化的理論,因此訂出這部書名,實屬其來有自。本書最可貴的精神資產,不僅是學者間不同觀點交織的火花,甚至不只是學者的深刻反省與自我批判,而是這些不同思路的辯論並未絲毫減損彼此深厚的情誼。
這或許即是從「知」(觀念)與「行」(實踐)兩個層面出發,徹底在落實最新型態的「中西會通」與「儒佛會通」吧?經由這些辯論的過程,思源學圈的同道對儒釋道思想談的自性逐漸獲得共識,並從不同角度思索如何發展出相應的現代學術語言,來建構華人本土社會科學,後來更進而正式成立「中華本土社會科學」這一學術組織(簡稱思源學會),特別著重凝聚學者,共同探索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的理論架構與在地實踐,關注如何根據華人社會的實況研究與推動相應的自主學術,並向社會大眾和國際社群介紹最新學術成果。
這三年來,經由黃光國的號召,臺灣的北中南東各大學每月在輪流舉辦「華人本土社會科學社群學術研討會」,邀集人文與社會各領域的學者來主講或座談,仔細討論當前學術如何長年面臨概念被自我殖民的困境,其帶來的深刻影響,並討論解決的路徑。能獲致這些豐碩的學術成果實屬不易,本書即是這項成果中最精緻的展現。對一位學者最大的尊敬,就是最嚴厲且嚴謹批判他的思想,當他的思想經過各種觀點的衝刷而經得起考驗,他就完成自己來人間的慧命。我們都應該踏在這樣的道路上,「黃光國難題」已是我們共有的學術難題,期待本書的拋磚引玉,能號召更多學者完成自己來人間的慧命。
作者簡介 | 黃光國
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榮譽理事長。美國夏威夷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臺灣大學心理學系創系教授,致力於社會科學本土化運動,並發展本土社會心理學。
作者簡介 | 陳 復
現任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主任,中華本土社會科學會副理事長。臺灣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海峽兩岸心理諮詢協會創會理事長,曾任臺灣宜蘭大學博雅教育中心主任兼生命教育研究室召集人、教育部高中生命教育學科中心諮詢委員,致力於倡導心學復興中華文化。
編輯/朱浩
從心學義理到現代整合從傳統到當代 從東亞到歐美從生命教育到心理諮詢在觀念與實務探索中 展示生命完整性呈現新世紀最精湛的心學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
顧問:劉莞
主編:王學安
副主編:張辰 邵明 朱浩 鄒祥 劉倩 曲龍龍 孔戴戴
專欄:劉莞 張辰 王嶽 周學儒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復教授的倡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