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學生反映「不知道怎麼才能邊組織語言邊流暢(不停不卡)地說出來」,啟德考培產品中心總經理、啟德國際教育規劃院院長劉文勇回答說:內容的流暢源自平時的精心準備而非靈機一動。當然,已經有良好的可以說的內容之後,將這些內容表達成流暢的英文才真正是考查語言能力,需要艱苦卓絕的訓練。
如果口語問題大部分出現在回答內容的構造上,劉文勇建議首先學會用中文來回答口語題目。一般我們將1、2 題放在一起準備,3、5 題放在一起準備,4、6 題放在一起準備。不要覺得慚愧或是不好意思,而應該在準備這些中文答案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套路,知道自己最喜歡說的是什麼,最喜歡的表達形式是什麼(一般答個三五道題就會有感覺)。
「如果口語問題是有內容可答但是不知道怎麼流利地用英文表達,那麼你要進行兩類訓練:第一類是複述訓練。複述訓練最好與聽力部分結合在一起練習。不要擔心難:水平較低時,可以每聽一句話就暫停一次,然後嘗試複述。而且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須注意複述過程中要大聲朗誦。水平特別低時,甚至可以把複述的過程簡單地演變成跟讀或背誦。顯然,我們所掌握的知識越少,就越難以用同義詞或類似的句子來替換。等水平略高時,就每一段落暫停一次,再複述段落內容。水平再高時,就嘗試複述整篇文章的內容。」
「複述是一個苦力活,是在培養一項新的能力——信息的拆分、組合以及再表達能力的過程。」
「在閱讀裡我們用這樣的流程來練習長難句,在聽力中我們用它來練習特別難懂的句型,而在口語中我們將信息進行拆分組合就很好地練習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複述時手邊放一本同義詞字典,只要你開始著手做這件事情,就會體會到同義詞字典的妙用。」
「第二類就是翻譯訓練。」
「第一步,找出有標準答案(最好有標準中文譯文)的幾個TPO,把口語題目做一遍,注意錄製自己的答案。」
了 「第二步,聽自己的答案,並嘗試進行改進。無一例外,每一位同學的聽力都比自己的口語厲害得多。所以無論你怎麼抱怨自己的聽力水平,你都有辨別自己口語水平的能力,都有很強的自我修正能力,能夠清楚地辨認出自己的口語錄音應該進行哪些修正。在最開始的5 分鐘,大家可能會由於聽到的聲音和自己平常的聲音不一樣而不適應,適應之後就會開始真正關注應該修正的語音語調了。」
「第三步,將自己的答案寫成文字腳本。我非常希望大家不要在沒有嘗試直接口語作答之前,就在紙上寫口語腳本。我們先要由著自己的性子說出自己最想說、最願意說的話,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在之後的改進過程中將要改進的內容吸收到作答中。有很多同學(如果不是所有同學)都有這樣的毛病——在紙上羅列腳本時,情不自禁地寫那些複雜的、自己從來不在口語中使用的句子和單詞。直接這樣寫腳本很可能體現不出我們口語中的語言能力。」
「第四步,在不修改句型的基礎上將腳本中所有的錯誤都修改過來。記得使用修訂模式,將自己所犯的每一個錯誤都標註出來,甚至是加不加「s」、時態是否有誤也要標註出來。我知道有的同學在糾結:多一個s 少一個s 在口語中是否能聽出來?事實上提高自己口語的正確度將會大幅提高考官對你的好感度。」
「第五步,跳出自己的框架,拿英文範文的中文翻譯來做中譯英練習,在做中譯英的過程中比對自己翻譯的英文和英文原文的異同。翻譯3—5 篇後你會發現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無論你是面對哪一種題材的文章或題目,你最喜歡的句型、最喜歡說的話翻來覆去都是那幾句。這時最好的進步契機就已經出現了:對於同一含義,對比自己的表達和範文中的表達,用更好更優的表達來替換。替換量越大、越頻繁就越證明翻譯訓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