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北101大樓感受「最」震撼
□牡丹晚報特派記者 連通達
對初到臺灣的遊客來說,臺北101大樓,是不得不去的一處觀光點。
去臺灣前,牡丹晚報特派記者就不止一次通過各種渠道對其有了簡單的認識,待到這次臺灣之行才真真切切地體驗到它帶來的震撼。
曾經的全球最高樓,如今世界第三
初次見到臺北101大樓,牡丹晚報特派記者是在大巴車上,遠遠地看到這棟了不起的建築。經過一段行程,記者終於有機會登上了聲名遠揚的這座大樓。
牡丹晚報特派記者了解到,101大樓位於臺北市信義區最繁華地段,高508米,地上101層,地下5層,是臺灣島內建築界有史以來最大的工程,於1999年7月開建,建設僅用4年,於2003年10月17日竣工,結算建築造價580億元新臺幣,成為當時世界第一高樓。2010年,因杜拜塔(高828米)的建成,101大樓屈居世界第二。隨後,廣州塔建成,101大樓退居世界第三。
「臺北101大樓,在規劃階段初期原名臺北國際金融中心,由建築師李祖原設計。」現場導遊介紹道,101大樓最初是為金融服務而建的,現在已經成為綜合性的商業建築。
全球速度最快的電梯,就安裝在這裡
抵達臺灣前,牡丹晚報特派記者就從旅行社事先發放的行程表中獲悉,進入101大樓後,首先體驗的項目是「乘電梯」。開始,記者並沒感覺有什麼特別之處。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天都與電梯打交道。體驗過後,記者才發現,原來「乘電梯」可以這樣享受。
牡丹晚報特派記者了解到,在101大樓內,設有日本東芝公司製造的兩臺全世界最快的電梯,從5樓直達89樓的室內觀景臺只需37秒,電梯攀升速度為每分鐘1010米。
進入電梯後,牡丹晚報特派記者看到,電梯上有小型屏幕,顯示著上升速度、高度和時間。一走進電梯,燈光隨之變暗,頂上閃爍起美麗的星空,伴隨著解說員悅耳的聲音,記者很快沉浸其中。在記者還未回過神時,電梯便到了首先參觀的89樓觀景臺。
惟一對遊客開放的風阻尼器,全球最大
參觀完89樓觀景臺,在導遊的帶領下,牡丹晚報特派記者一行趕到88樓參觀「全球最大風阻尼器」。它安裝在101大樓內部的88樓到92樓,直徑5.5米,是目前全球最大、也是全世界惟一對遊客開放的阻尼器。
牡丹晚報特派記者了解到,臺灣位於地震帶上,在臺北盆地的範圍內,又有三條小斷層。為了興建臺北101大樓,這個建築的設計必定要能防止強震的破壞。而且,臺灣每年夏天都受到太平洋上形成的颱風影響,防震和防風是臺北大建築所需克服的問題。
「像臺北101大樓這種超高建築,大樓在高層位置容易受到風力影響而產生擺動。如果風力太強,造成結構物的振動太大,大樓內的人會不適應,甚至產生危險。為了降低建築物振動反應,裝設抗風阻尼器就成了解決的辦法。」導遊介紹道,風阻尼器是高層建築應對地震、吸收震波的一種裝置。由吊裝在樓體中上部一個數百噸重的金屬球,通過傳動裝置,經由彈簧、液壓裝置吸收樓體的振動,達到抗震的目的,也可以吸收颱風對大樓的搖動,達到抗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