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性侵之後,除了沉默,你還能選擇做什麼?

2020-12-15 讀蜜傳媒

11月6日,復工後首部犯罪題材電影《風平浪靜》在影院上映。取景自福建平潭的影片,聚焦一個優等生因為保送名額被頂替後的失控人生。同樣以福建小城作為背景的女性復仇電影《六個兇手》(暫名,又名《命中罪愛》),也將在不久後走入觀眾視野,該片改編自鬼才小說家李師江的同名小說《六個兇手》。

《六個兇手》主人公是郭曉燕,一個普通常見可能就在我們身邊的一個名字。海浪翻湧的沙灘上,郭曉燕被三個外地男人輪姦,犯罪者逃逸。多年後,郭曉燕改頭換面,以「吳燕」的身份忍氣吞聲地活在屈辱的陰影裡。

數據顯示,四分之一的女性曾經被性侵或在將來人生中的某個時間點被性侵。其中只有10%會舉報,其他90%都選擇沉默。當中一半的被性侵者涉及到家庭的近親或是她們認識的人,使得情況更難處理,更難以啟齒,而另一半的被性侵者說不出口是因為害怕,害怕別人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她們。

她們沒有向世界展露痛苦的勇氣,一生被性侵的陰影所籠罩,成為受侮辱受欺凌的沉默的大多數。

郭曉燕的沉默持續了漫長的六年,直到婚禮上的一個偶發事件,讓她本來風平浪靜的生活,掀起了巨大的波瀾,這波瀾徹底顛覆了她和枕邊人的生命軌跡......

《六個兇手》作者:李師江,版本:浙江文藝出版社 2019年8月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我國女性在發生強姦案情之後,只有7.3%的人會選擇報案,而絕大多數女性選擇了沉默。即便在開放的美國,也有超過80%的性侵受害者在案發後選擇沉默。

沉默

遭遇性侵之後,更可怕的是,周圍人帶來的二次傷害。

周遭輿論與異樣的眼光,成為壓垮受害人的最後一片雪花。

美劇《難以置信》中的女主角瑪麗,在遭受性侵後報案,警察與法官對她進行了6次盤問,一遍又一遍地讓她複述被性侵的場景。受傷的瑪麗萬萬沒想到,報案之後沒有得到幫助,反而跌入了一個更深、更可怖的輿論旋渦。

《難以置信》片段節選

另外,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面對性侵案件,人們開始為施暴者開脫。似乎遭遇侵犯的受害者,都會有一個前提——她們一定做錯了什麼。

「穿那麼短的裙子不被強姦才怪!」

「這麼晚還在外面鬼混,不是什麼好女孩。」

「女孩子就應該好好呆在家裡啊!」

「只對她下手,蒼蠅不叮無縫蛋!」

每一次性侵事件被報導,都會有人第一時間跳出來指責受害人被強姦是因為自我保護不足。

比利時曾經舉辦了一場名為「這是我的錯嗎?(Is it my fault?)」的特殊展覽,展覽的內容是:被性侵那天,你穿了什麼衣服?因為在性侵事件發生後,受害者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你當時穿的什麼?」

而展覽中的衣物每一件都普通不過:運動衫、T恤、裙子、睡衣……

「Is it my fault?」展覽

社會總習慣把性侵案的原因歸咎於女孩,甚至在紀錄片《日本之恥》中,女政議員覺得性侵案受害最嚴重的應該是施暴者。

《日本之恥》紀錄片

據美國司法部的調查顯示,「害怕被別人指責自己也該為強姦負責」是性侵受害者保持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

《六個兇手》裡的郭曉燕,被強暴時正值深夜,她和男友林健在南門石拱橋下約會。三個壯漢發現了兩個正欲初嘗禁果的年輕人,他們威脅住林健,當著他的面輪姦了郭曉燕。

郭曉燕報了警,去了醫院,但她的慘劇卻成為小城街頭巷尾的談資,「連城郊都有人騎著著自行車,去看看橋下石板凳上的血跡。」當她努力克服心理障礙重新去稅務局上班時,甚至有好事的大媽專程排隊去看她,問她「應該沒懷上吧」。

看到幾近崩潰的女兒,郭曉燕的母親給女兒改名換姓,換了工作,並要求派出所不準破案。因為「破了又要走漏風聲,引得滿城風雨」

郭曉燕和絕大多數被性侵的女性一樣,無奈而痛苦地選擇了沉默。如果正義與真相需要她們用展示痛苦的方式來尋找,她們寧願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過。沉默,是她們用來保護自己的最後一道屏障。

曝光

但是,也有被性侵的女性,做出了和郭曉燕截然相反的選擇。

《生命暗章》一書的作者——畢業於哈佛大學的美籍華裔作家李懷瑜——就是一個不幸的受害者。29歲那年,她利用去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參加活動的間隙,獨自去公園徒步,不幸遭到一個15歲男孩的性侵。事後,她把自己如何遭遇性侵、以及如何聲張正義的過程,寫成了小說。

《生命暗章》李懷瑜

《生命暗章》的受害者譚薇安,雖然在遭受性侵後情緒沮喪,但她還是保持住了理智,向讀者展示了非常妥善的處理方式。

首先,馬上打電話告訴朋友自己被性侵的事實;在朋友的幫助下,立即報警,努力提供案發過程的各種細節,配合警方調查;

隨後,去性侵危難中心配合取證,去醫院進行性病檢測,吃避孕藥,並做「暴露後預防性投藥(PED)」來有效防治愛滋病病毒(需在受到性侵後的72小時內進行);配合警方做正式筆錄,為了庭審需要,儘可能提供詳盡的細節;主動起訴並出庭,把施暴者繩之以法。

自殺

也有人在惶恐和痛苦中,用毀滅自己的方式來結束無盡的痛苦。

湖北荊門的15歲女孩,在被學長強姦後吃了5瓶地芬尼片,給家人留下一份遺書後自殺。她不知道該怎麼面對昔日的親人與好友,又找不到與自己和解的辦法,最終選擇離開這個殘忍而又骯髒的世界。

遺書內容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臺灣作家林奕含在書出版後幾個月,在住所上吊輕生,因搶救無效而離世,她的人生永遠停留在了26歲。林奕含在書中寫道「寧願大家承認人間有一些痛苦是無法和解的。」少女時代的被性侵經歷,成為林奕含一生無法化解之痛。

林奕含自述

復仇

相比現實生活中的處理方式,影視劇中則多用仇殺來展示被性侵女子對命運的反抗,為的是喚起人們心中對性侵遲來的關注和重視。

復仇電影《我唾棄你的墳墓》中的受害女主珍妮,被輪姦後並沒有報警,而是獨自一人開始了血腥的復仇計劃。她用硫酸殺死侵犯她的男人,並剪掉他的生殖器。

電影截圖

《六個兇手》中的郭曉燕,渴望用隱瞞與藏匿換來重新生活的權利。在她用沉默掩蓋真相的時候,惡徒不僅逍遙法外,而且第一次走入了她的生活。

郭曉燕充滿苦痛的沉默,被一個偶發事件打破。遭遇性侵六年後,她在母親的安排下嫁人,洞房花燭夜時驚覺新郎竟然是當年的強姦犯之一。

但郭曉燕依舊保持了沉默,甚至和強姦犯丈夫行房,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採取安全期避孕法,不讓自己懷上兇手的孩子。

她將自己被屈辱和恐懼籠罩的痛苦只告訴了一個人——那是她六年前要託付終生的男友林健。郭曉燕被輪姦後,林建也成為人們嘲弄的對象。身為高中班主任的他被學生取笑「保護不了自己的女朋友,算什麼男人」,身心崩潰的林健自殺未遂後,辭職改名「劉德壽」,成了一個滿身肉腥味的殺豬匠。

面對林健殺死強姦犯的提議,郭曉燕拒絕了,她不想這樣過下去,但更不想自己的傷疤再一次被揭開。她甚至每天都在祈禱,「千萬不要破了這個案子,就讓它石沉大海,獲得一個平靜而屈辱的未來。」

兩人的再次相逢,讓這屈辱的沉默無法繼續保持:林健殺了兩名強姦犯,當他將斬骨刀揮向郭曉燕的丈夫時,被警方逮捕。看著走向毀滅之路的林健,郭曉燕決定不再保持沉默,她買來蕎麥麵饅頭,遞給了身患哮喘的丈夫,然後,看著這個男人「強壯的身軀像漏氣的氣球,漸漸停止了工作」。

上海電影節《六個兇手》劇組合照

作者李師江在《六個兇手》的後記中提到,郭曉燕這個角色是有創作原型的。

在海邊的小村莊,一個姑娘在討海的時候,被三個青年在海灘石壁上強姦了。事後青年一鬨而散,嫌犯都認不得。一個生活在陰暗中想要自殺又屢屢作罷的女人,九十年代的破舊小城,風言風語的俗世生活。這種氛圍讓他迷醉,替受害姑娘討個說法的欲望,是讓李師江把故事素材成長為小說的動力。

電影《六個兇手》(又名《命中罪愛》)在劇本圍讀時,女主張靜初便進入表演狀態,讀著讀著眼圈發紅,聲音哽咽。這是張靜初從影以來流過最多眼淚的一部戲。她在殺青後發微博:「哭腫眼的日子終於告一段落。」在《六個兇手》小說的封底,張靜初說:「《六個兇手》的任務情感像一杯烈酒,喝下去眼淚就自然湧出。」

改變

海邊小城一直都是懸疑導演和作家偏愛的對象。無論是電影《風平浪靜》還是小說《六個兇手》,在海邊,多洶湧的浪潮都會平息,一切都會有被淹沒的可能。海邊的潮氣與黴味醞釀著無數隱忍又無奈的故事,海風吹來,煙消雲散。而風平浪靜下,多少暗波湧動,真相被埋沒在日復一日的潮起潮落中,沒有回音。

但是,小說與電影的講述,是為了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沒有哪個女孩想把一場性侵變成啞劇。如果所有人都閉口不作聲,不去講述這個故事,有些事情就永遠無法改變。

作 者 簡 介

李師江

小說家,詩人。2005年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獲得者。1974年生於福建寧德,199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現居福建。

出版有長篇小說《逍遙遊》《福壽春》《中文系》《中文系Ⅱ:非比尋常》等。在中國臺灣出版有小說《畜生級男人》《福壽春》等五種。部分作品被譯為英、法、日、韓等語言。

被譽為「繼王朔之後最具敘事魅力的小說怪才」、「中國最隱秘的小說天才」。

今 日 薦 書

相關焦點

  • 三色事件後除了誇《嘉年華》,我們還能做什麼?
    導演文晏曾表示她希望這部電影的作用,是引起大眾去反思去去討論兒童性侵問題,而不僅僅是用來宣洩情緒。那看完《嘉年華》的我們,除了流下眼淚,發洩怒火,還做了些什麼,還能做些什麼呢?重視兒童性教育距離西方性解放運動過去將近五十年了,而我們依然處於「談性色變」的階段。
  • 為何女生被性侵後多選擇沉默?王小波寫出了答案
    為何女性被性侵後,很多人沒有選擇報警,而是選擇了沉默?如果不是有人爆料章文,蔣方舟和易小荷可能也都不會公布自己曾經的經歷。為什麼她們受到了傷害,還要保持沉默?也許,王小波的這篇文章能告訴我們答案。小奧斯卡發現周圍的世界太過荒誕,就暗下決心要永遠做小孩子。在冥冥之中,有一種力量成全了他的決心,所以他就成了個侏儒。這個故事太過神奇,但很有意思。人要永遠做小孩子雖辦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辦到的。在我周圍,像我這種性格的人特多——在公眾場合什麼都不說,到了私下裡則妙語連珠。換言之,對信得過的人什麼都說,對信不過的人什麼都不說。龍應臺女士就大發感慨,問中國人為什麼不說話。
  • 被性侵的男學生不再沉默
    近日,遭男教師性侵的男學生接受採訪並首度視頻發聲,讓公眾再度聚焦未成年人性侵話題。視頻來源 | CGTN涉及此案的兩名被害人講述了猥褻行為對他們人生的影響:有的高考沒考好,有的對他人產生強烈不信任感。被害人講述的細節令人感到觸目驚心,經過多年的自我心理建設,他們心情逐漸平復,並最終站出來指認犯罪。
  • 女子被上級性侵後選擇沉默,5年後才報警告對方強姦,還有用嗎?
    【導讀】:都說「沉默是金」,以至於很多人選擇不開口。但並不是所有事情都得沉默,很多事情我們不說出來,可能會給我們更多沉重的壓力,今天小編帶來的案例分享,講的是沉默5年的性侵案……【案例說法】:小安是個長得很漂亮的女生,剛畢業的她沒有任何工作經驗,但還是被一家房地產公司招進了,上級羅某經常對她有特殊照顧,讓她覺得自己得到了不少的幫助
  • 「沉默」不是金,是一種選擇
    楚莊王不做沒有把握的事,不過早暴露自己的意圖,所以能成就大功績。這正是「大器晚成,大音希聲,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首先,沉默並不等於無言,它是一種積蓄、醞釀,以等猝發的過程。就如同拉弓蓄力,為的是箭發時能錚錚有力,直衝雲霄。其次,形式上的靜止,並不代表思考的停滯。正相反,深邃的思想,正是來源於那看似沉默的思考過程。
  • 未成年人性侵案頻發,除了憤怒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做個對比,2011年發生在遼寧營口的性侵幼女案最終被定性為嫖宿幼女案,據聞四名男性被告人分別被量刑有期徒刑5-7年之間,基本是嫖宿幼女罪的起點刑;而基本上同性質的2016年內蒙古滿洲裡人大代表性侵幼女案則定性為強姦罪,主犯石學和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而另外兩名男性被告人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九年與有期徒刑五年。上述兩案,定性與量刑的差異一目了然。
  • 賈靜雯自曝5歲遇變態,面對未成年性侵,我們不能再沉默了!
    除了變態的特殊愛好之外,還有一點——未成年更易洗腦,從而得手。 試想,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一邊是各方面都沒發育的未成年、一邊是性感美麗的成年女性,選誰? 「你看大家都是這麼做的,國外也是這麼做的,別人家都是這樣,只是沒有告訴你而已。」「你不能把我們的秘密說出去,說出去你就不乾淨了。」
  • 遭安倍晉三自傳作者性侵 證據全嫌犯卻逍遙法外,沉默如何打破?
    而在她昏迷之後,這名前輩將她帶回了自己在賓館的房間,並對她實施了性侵。事發之後,伊藤向警方進行了報案,然而山口敬之對於這一指控矢口否認。在經過兩個月調查之後,檢察官宣告放棄了這一案件。於是,伊藤詩織選擇了日本女性幾乎從不曾涉足的一條道路:開新聞發布會,寫書,向公眾們披露自己的經歷。
  • 除了打拳,你還會做什麼?
    忽然想到了那句好多人向這個行業提出的疑問……除了打拳,你還會做什麼?這句話我也曾問過一些朋友,大家的回答,也總是類似的……在沉默了幾秒之後,做教練吧,又或許,幸運的話,自己開一家拳館,恩,也許就不做這行了,到時候另謀出路吧……
  • 廣西某校長性侵兒童,多名初中生受害,集體的沉默令人深思
    事實上,早在2017年下半年,林某就曾被舉報,有學生稱其在2013年左右對校內女生存在過分的騷擾行為,事發之後,林某某從該校副校長調職到當地某小學的後勤部門。直到今年4月份,高中生小文在網上發文舉報林某性侵事實,這件事才真正的被揭發出來,接受公眾的監督和法律的審核。
  • 童年被性侵到底有多可怕?請別保持沉默
    他對性侵的行為懺悔不已,但依然恢復了神職。直到2015年,紅衣主教Philippe Barbarin革除了Preynat神父的神職。隨後,案件罕見地進入世俗法庭。不過Preynat神父的律師反駁說,雖然神父認罪,但案件已經過了法律時效。
  • 《不再沉默》:在沉默中選擇滅亡還是爆發,這是一個問題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出自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國還有一句古話叫做「沉默是金」,意思就是有時候不說話是難能可貴的。沉默的意思是默默地,一言不發,那麼不在沉默意思說的是敢於說話,敢於面對。
  • 中國版的Metoo性侵、性騷擾到底怎麼看?
    對於什麼叫Metoo運動,聽起來挺陌生,畢竟這個帶有洋文的東西讓人覺得很糾結。然而這個詞,在大西洋彼岸美國已經被吵翻天,其實就是鼓勵哪些受到性侵的女性去反抗。那麼對於美國這種女性被性侵往往受到來自權力或經濟方面的壓力而做出的反抗。其實在男權社會裡,女性被性侵往往獲得拯救的機會,是相當困難的。畢竟大多數法律體系,都是男性制定的法律佔據主導地位,而法律往往訴求於相關證據,作為性侵方要提供證據,得有多大的精神意志力才能做到保留證據呢?當一個女性被強姦後,需要保留對方的遺精或精斑,還要淡定的收集各種證據?是相當困難的!
  • 校園性侵何時休?
    因為沉默。面對性侵,沉默可能就是屠殺。有一個法律術語叫寒蟬效應,說的是人民害怕因為言論遭到國家的刑罰,或是必須面對高額的賠償,不敢發表言論,如同蟬在寒冷天氣中噤聲一般。性侵案件中的寒蟬效應,會直接導致——我們所熟知的性侵事件,直至今日都未有完整事實的浮現。在事件發生的當下,由於各種原因,受害人往往選擇了忍氣吞聲。而作為旁觀者的我們,「看到消息,卻不了解內幕」,能做的只有圍觀與譴責。
  • 面對性侵,要求戴套是女性最大的自保
    看到一則統計數據:中國計劃生育協會、清華大學與LoveMatters發布的中國性侵司法案件大數據報告:全國性侵案數量呈逐年增長態勢,2017年審結的強姦案數量幾乎為2014年的兩倍;超過55%的被告人表示其為酒後作案;原被告雙方超過半數為網友關係。
  • 韓國N號房事件:除了憤怒,我們還能做什麼
    這幾天除了新冠病毒的疫情, N號事件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N號房是韓國最近被曝光超過26萬人觀看的網絡色情聊天室,涉及多起剝削女性甚至未成年人拍攝性侵視頻的犯罪事件。目前已經確認的受害女性就有74個,其中16個是未成年人,而年齡最小的一位只有11歲。
  • 鮑毓明性侵案不成立!事件雖反轉,但性侵需持續關注
    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被性侵後選擇沉默的受害者遠比想像中的數量要多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艾倫秀》的主持人Ellen Degeneres在幼年時也遭受了繼父性侵,可直到她在主持界聲名大噪之後,她才在一起採訪中小心翼翼地提起了此事,「我們害怕說不,害怕發出聲音,這樣一種惡性循環才導致了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受害者。」
  • 反轉再反轉,這起性侵犯罪案教會了我們什麼
    《守護解放西》2現實中,除了加害人,很多陌生人,也會化身加害者,指責性侵、性騷擾事件的受害人,用放大鏡對著受害人進行「不完美鑑定」。「夜晚出門的女生都不檢點。」美國對強姦犯做過一個調查,他們發現,在很多性騷擾者、強姦犯的認知裡,強姦是一種低風險高回報的犯罪。國際數據顯示,性侵受害者10個人中只有1個人會選擇報警。中國大陸的統計則顯示,嚴重性侵犯的報案率為7.3%。
  • 當一個人開始選擇沉默
    當一個人開始選擇沉默,也就意味著開始沉澱自己 ,開始步入成熟。生命,便踏上了一段新的旅程。人情比紙薄,看破不說破。只有小孩子才把喜怒哀樂寫在臉上。可是家境貧寒的她,微薄的工資除了供應自己開銷之外,還要補貼家用。對於女孩子都愛的美衣美妝,只能把喜愛埋在心中。只有有一次,她用節省了三個月的生活費,破天荒地給自己自做了個頭髮。那一次,她第一次踏進了那家知名的理髮店,選擇了當時最流行的髮型,由一個師傅帶著一個徒弟,又是上藥水,又是又是蒸燙,整整忙活了四個鐘頭。
  • 每小時約8名男性遭性侵,強姦犯只拘留10天,是時候打破沉默
    男性性侵:打破沉默》紀錄片的開頭,一組觸目驚心的數據。在B站的《被性侵的男孩自白:老師、親戚和同學都可能是侵害者》視頻採訪中,當父親知道自己的兒子遭到性侵後,卻說:幸虧你是個男孩。根據統計,英國僅有不到4%的男性受害者遭遇性侵後選擇報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