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毓明性侵案不成立!事件雖反轉,但性侵需持續關注

2020-09-17 覺醒的父母

就在今天下午,備受矚目的鮑毓明性侵案調查最終結果發布。結果顯示,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毓明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對於這個「反轉」,很快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戀童癖遇上詐騙犯」是部分網友給出的解讀。



與此同時,山東省煙臺市公安局發布了另外一條大快人心的通報,鮑毓明被吊銷律師執照的同時,也被驅逐出境。


縱然涉案女孩(星星)隱瞞了自己的年齡,是構成鮑毓明無罪的因素,但是試想想,如果是其他更年輕的女孩被鮑毓明收養呢?


無論是誘姦、性侵,還是兒童性侵,是媒體乃至社會都需要持續關注的話題。只有持續關注和發聲,才可能提高社會意識。


這是一篇舊文,在今天這個時刻重新發布,希望給大家帶來冷思考。


在我的喜愛書目中,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白夜行》一直在列。初讀時只顧糾結雪穗與亮司的感情是否純潔,詫異愛情何以變得如此辛苦與卑微,待到二讀、三讀時,卻更多地開始感慨與惋惜兩人與惡同行、一步步走向毀滅的無助與無奈。


可以說,雪穗與亮司的故事,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個悲劇。在雪穗11歲那年,她被自己的親生母親賣給一個三四十歲的老男人實施性侵暴行,而這個男人,又「恰巧」是視雪穗為女神的亮司的親生父親。


為了救她於水深火熱之中,他選擇了殺死親生父親,而雪穗,為了掩蓋他的罪行,又設計殺死親生母親。在此後的19年內,兩人好似走進死胡同一般,只能通過不斷犯下新罪來掩飾最初的謊言,為此傷害了一個又一個真心待他們的身邊人。


無疑,他們可恨,可又是誰一步步將他們推向深淵呢?


是縱容這種性侵幼女的社會現實。


如果不是亮司的「及時止損」,雪穗這一生不知還會再遭多少人、多少次的毒手。在屈辱中,她也許會早早結束自己的生命,即便不是如此,她的人生也必定永遠與黑暗為伴。


如果說我們的扼腕會因為雪穗只是虛構人物而減少,那麼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一次又一次將我們搖醒,並不斷警示著我們:性侵,無處不在,且必須遏制。


而實際上,受害者的範圍遠不止女孩,也包括男孩,婦女和男人。


甚至這已成為全球各地均會出現的普遍社會現象。


我們不免需要反思,為什麼這樣的事情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為什麼這樣的獸行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罰,為什麼孩子們、女人們、男人們對於這樣的侵犯總是選擇閉口不談?


如果不釐清這些問題,並加以解決,那麼,即便是發起再多次MeToo運動,加害者和受害者仍會源源不斷地存在。


PART1:

性侵者何以為所欲為?


眾所周知,東亞男權文化當中非常糟糕的一點是,要求女性純潔。「蕩婦羞辱」時至今日也廣泛存在著,被人性侵過的受害者身份,遠遠不敵「不是一個乾淨的女人」的身份響亮。強姦案一出,人們總是熱衷於先檢閱受害者的言行,如果受害者穿著暴露、言語輕佻、甚至醉酒,反倒會成為被詬病的對象。


紀錄片《日本之恥》便一五一十地將這一近乎畸形卻又心照不宣的社會評判標準展現了出來。作為一個所有人眼中優秀、美麗的高知分子,當伊藤詩織於2013年遭受時任日本TBS電視臺華盛頓支局局長山口敬之的性侵、並決定將此事公開訴訟之後,卻很少有人相信她,只因她在被性侵前喝了很多酒。「他們認為這是一種性同意的表現。」伊藤詩織解釋。


然而,儘管困難重重,她依然堅持自己的維權之路。在東京地方檢察院以證據不足的理由決定「不起訴」後,伊藤詩織選擇在召開新聞發布會上並宣布自己將繼續上訴。這是日本首次有性侵受害者站出來面對媒體鏡頭,此案隨即轟動了整個日本。然而,東京檢查委員會投票宣布維持不起訴決定,因為「沒有正當理由推翻不起訴」。


不放棄的伊藤又就性侵案件向山口敬之提起民事訴訟,終於,在去年12月18日,她贏得了勝訴。在判決中,東京地方法院的鈴木昭洋裁判長說:「伊藤女士對朋友和警察所說的受害之事,可以說是證實了性行為是違反本人意願而進行的……伊藤為了改善性犯罪受害者的狀況,公開了自己受害的行為,具有公共性和公益目的。」



伊藤稱,「當初(發聲維權的時候)日本給我的感覺是,勇敢發聲譴責性暴力的人反而更容易被苛責,或者被簡單地當做普通的男女問題來處理。但這是暴力問題。這也並非是個人問題,而應被看做這個社會的共同問題。我需要發聲,因為我希望能夠打造一個能談論性暴力的社會環境」。



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被性侵後選擇沉默的受害者遠比想像中的數量要多。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艾倫秀》的主持人Ellen Degeneres在幼年時也遭受了繼父性侵,可直到她在主持界聲名大噪之後,她才在一起採訪中小心翼翼地提起了此事,「我們害怕說不,害怕發出聲音,這樣一種惡性循環才導致了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受害者。」



導演蘇德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就算像(遭多人姦殺的8歲女童)阿西法(Asifa)的案件上了頭條熱搜,公眾也只是在討論其中涉及的政治問題,而不是犯罪本身。兒童性侵這個話題讓我們渾身難受。於是,人們會說,噓,這事沒發生過。噓,咱們別聊這個。快把這事掩蓋起來,丟在一旁吧。因為討論會讓事情變得過於真實,令人無法承受。」


然而沉默不語,並不會成為自己的保護傘,相反,它會成為惡人為所欲為、得寸進尺的幫兇。《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的這段文字便描述了這一心理:


【補習教師李國華只是試探,小女孩瞬間臉紅了……


終於有一天,老師動手了,因為他察覺到女孩的自尊心——


一個如此精緻的女孩是不會說出去的,因為這太髒了。】


是啊,受害者的沉默,到頭來,只會成為加害者的保護衣。在小說作者林奕含飽受抑鬱症之苦、甚至無法學業時,性侵她近十年的補習教師陳國星卻作為所謂「明星」教師,行走在陽光之下。


PART2:

社會輿論往往是壓倒受害者的稻草


2017年4月27日,林奕含自殺。觀看其生前採訪,小編滿是心疼。她對主持人說道:「我覺得自己只是一個廢物。每天想事情只有三件:今天要不要吃宵夜;今天要不要吃止痛藥;今天要不要去自殺。」



何其痛苦。


而《日本之恥》中,除了案件本身帶給世人的衝擊外,日本男權社會那些默認的不合理規則更是讓人心驚膽戰。在伊藤抗爭的過程中,給與她沉重打擊的除了高位權勢帶來的重壓和手段,還有那病態且冷漠的意識形態。


同為女性絲毫沒有同理心,麻木且充滿惡意:



諸如此類的社會輿論也從側面印證了為何在人人對性侵喊打之時,性侵依然猖獗的原因。當悲劇發生時,極少部分旁觀者會對加害人的動機、品行提出質疑,而將惡意投向受害者,這些無疑會給他們帶來「二次傷害」。


記得《熔爐》裡那個被侵害的小女孩,當她滿目瘡痍被送到醫院時,媒體和警察只關心她被侵害的細節,讓小女孩不得不問自己的家人「我是做錯了什麼嗎?」


權衡者的冷漠,監護人的軟弱,讓受害人選擇了沉默,退縮。


一件「性侵」事件的發生,社會的不理解,家人的冷漠以及拒絕維權,受害者本人由於害怕而不敢公開,這些都給施害者進行施暴增加了機會。所以說,性侵不是某一個人的錯,每一起性侵事件的發生,都是整個社會一起完成的,只是每個人在其中發力的程度不一樣罷了。


PART3:

開展性教育課程勢在必行


聯合國人口基金支持開展的首次「中國青年生殖健康可及性的政策開發研究」顯示,在中國每100名15--24歲的未婚女孩中有4名懷孕,她們中幾乎90%選擇人工流產。懷孕、人流、分娩的低齡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上海市計劃生育科學研究所流行病與社會醫學研究室主任武俊青掌握的數據顯示:在上海,大約5%的初中生有過性行為,高中生中有10%到15%,大學生到了20%到25%的比例。在這一人群中,意外懷孕率非常高。


與性行為活躍的現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性教育的貧乏。華中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人類性學教授彭曉輝指出:「99%的中國年輕人是性盲,在中國的人口基數下,中國目前的性教育基本為零。」 武俊青則強調,自己在調研中發現學生並不排斥性教育,也比較需要正統規範的性教育。


很多父母會理所當然的認為侵犯未成年人是小概率事件,根本不會發生在自己身邊。事實上根據女童保護基金數據統計:


2010年到2013年,全國檢察機關收到的猥褻兒童案件有7963起。2015年到2018年,全國法院審結的猥褻兒童案件就有11519起。


也就是說,檢察機關平均每天就收到6起猥褻兒童的案件,法院平均每天審結超過7起猥褻兒童的案件。


筆者曾在網絡上看到一句話,至今印象深刻,「你嫌性教育太早,壞人卻永遠不會嫌孩子太小。」


兒童時期遭遇性侵的經歷有著長期的後果,相比於非受害者,他們有四倍的可能在成年後經歷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三倍的可能在成年後經歷嚴重的抑鬱階段,四倍的可能顯示濫用藥物的症狀。


父母如果不正視性教育的重要性,那麼孩子們被曝光於危險之中的概率也就越大。


此外,一則駭人聽聞的數據顯示,大多數侵犯者是受害者認識的人:大約30%的侵犯者是親戚,60%是其他熟人,而只有約10%的侵犯者是陌生人。


《白夜行》最廣為人知的一句話就是:世上不能直視的,只有太陽和人心。


那麼,具體而言,性教育應該如何開展呢?筆者在查閱相關資料後,簡要總結如下:


當孩子在讀幼兒園、小學的時候,要學會:


1、隱私部位不能碰,一定強調除爸媽外的任何人都不可以。

2、不要在任何公眾場合裸露隱私部位

3、不要在沒有爸媽陪同的場景,進行換衣服等隱私活動

4、遇到有人要觸碰你的隱私部位,要勇敢的說不,並告訴爸媽。

5、爸媽永遠愛你


當孩子讀初中、高中時,要做到:


1、學會區分對長輩的崇拜和愛,面對未成年人的表白,長輩應該勸阻而不是接受。

2、學會如何和異性正確相處

3、遇到有人要觸碰你的隱私部位,要勇敢的說不,並告訴爸媽,爸媽不會責備你。

4、爸媽永遠愛你


當孩子讀大學以後,要理解:


1、一段正常的戀愛是什麼?

2、了解精神控制等戀愛陷阱,學會正確處理戀愛關係,不傷害對方

3、接受」受害者不完美「論,即遭遇的性侵受害者有其他汙點,也不妨礙TA被傷害的事實。

4、如果遭遇性侵、性騷擾、戀愛陷阱等問題,一定要拒絕並及時告訴爸媽,我們會信任你,幫你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鮑毓明性侵案,反轉了
    5個月前,一場引發全民憤怒的「鮑毓明性侵案就在剛剛,國家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了「鮑某某涉嫌性侵韓某某案綜上所述,現有證據無法證實,鮑毓明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韓某又利用公眾對「未成年人性侵」這件事的同情和輿論支持,成功令鮑毓明被公司開除。
  • 鮑毓明性侵案反轉:「女兒」是假幼女,「父親」是真戀童癖
    前幾天,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了鮑毓明性侵案的最終調查報告——被指控「作為養父性侵14歲養女」的鮑毓明無罪。面對這份結果,許多人大呼「反轉」,我倒不覺得這算得上「反轉」。如果每一個與大眾最初的猜想相悖的案件真相都可以被打成「反轉」,那調查的意義何在?毓明在「以為李星星是未成年人」為基礎上,與李星星發生了關係。可見鮑毓明的主觀,是心存惡意的。
  • 鮑毓明性侵罪名不成立,但他也遠沒有洗白
    2020年4月以來,媒體網絡報導鮑毓明三年內多次性侵「養女」一事,引起社會極大關注。山東及江蘇、北京、天津、安徽等涉案地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商請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對韓某某指控鮑毓明性侵和媒體網絡反映的情況進行全面調查。事件曝光後,「養女」方提出控訴,鮑毓明多次自稱清白,案件呈現較多疑點。
  • 「戀童癖遇到假幼女」鮑毓明性侵案迎來大反轉
    5個月前引爆輿論的「上市公司高管性侵養女」一案,在昨天再次引發熱議。                  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壞人受到了懲罰:鮑毓明被吊銷中國律師執照,驅逐出境。                  聳人聽聞的消息曝出——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討論,甚至激烈批評——事實真相反轉,眾人大呼上當。
  • 鮑毓明與"養女"案始末:女方修改戶籍信息,現有證據不構成性侵
    2020年4月以來,多家媒體網絡報導鮑某某性侵&34;李星星一事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李星星向媒體報案,事無巨細的描述了養父鮑毓明對其施行的種種侵害行為:暫停學業關禁閉,強制其觀看成人影片,把膠帶粘在李星星身上施行性侵害等等......一時之間激起輿論千層浪。而有關部門在持續調查後,事件卻發生了反轉。
  • 鮑毓明性侵案未成立,仍要被驅逐出境?
    9月17日,9月17日,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毓明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毓明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根據調查報告,鮑毓明2006年取得美國國籍,具有中美兩國律師資格,但其取得美國國籍隱瞞不報,涉嫌向司法行政部門提供虛假材料
  • 鮑毓明案不構成性侵犯罪 反轉:女方年齡造假,主動被收養
    9月17日,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毓明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毓明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同時,公安部決定對鮑毓明驅逐出境,並吊銷其律師執業證書。韓某某稱,從2016年起被「養父」鮑某明長期控制在山東煙臺某公寓裡,遭多次性侵,直到2019年4月,在一次遭性侵併被毆打後,她選擇報警。
  • 「鮑毓明性侵養女案」反轉:養女李星星該當何罪?
    015個月前引爆輿論的「上市公司高管性侵養女」一案,在昨天再次引發熱議。反轉的部分,是李星星說謊了。沒反轉的部分,就是鮑毓明的確是個有特殊癖好的人,這個是實錘。結果出來之前,全網都在等待懲罰鮑毓明,還李星星一個公道,以正視聽。同時,讓其他像李星星一樣的受害者,有更多的發聲機會。沒想到,我們等來的是一個電視劇都不敢這麼拍的全員惡人結局。
  • 「鮑毓明案」最新結果出爐,官方通報:性侵不成立,驅逐出境
    隨後,該事件迅速引發網絡關注。9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某某涉嫌性侵韓某某案調查情況。經全面深入調查,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某某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李星星生母稱,由於孩子從小一直不順,聽人說要認養父養母能衝災氣,因此她透過中間人,將女兒「送養」給鮑毓明。李星星稱,3個月之後,鮑毓明在其老家天津對她實施了性侵,當時她剛滿14歲。
  • 鮑毓明性侵案反轉?兒童身邊的惡魔卻從未走遠
    自4月初至今,「高管性侵養女案」一直備受關注。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最終的審判,繼6月17日王振華一審被以猥褻兒童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就在今天,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毓明涉嫌性侵韓某某調查情況。最終宣告,現有證據不能證明鮑毓明具有性侵犯罪。雖未定罪,但因其涉嫌向司法部門提供虛假材料而被北京市司法局立案調查,最終依法吊銷鮑毓明的律師執業證書。
  • 反轉!「鮑毓明性侵養女案」真相曝光,令人震驚
    針對以上調查,司法機關最終做出判決:鮑毓明不構成性侵,但是違反了律師執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所以做出吊銷鮑毓明律師職業證書並驅逐出境的處理。因為鮑毓明性侵案,在網上的熱度持續不退,也是公眾希望,以群眾的力量,去對抗像鮑毓明這樣的精英犯錯,可能帶來的的社會不公。包括醬姨,也曾在幾個月前,寫過鮑毓明性侵案的文章,希望能夠為社會正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今日,警方通報的結果,卻讓不少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打了臉。
  • 鮑毓明「性侵疑雲」的3個關鍵詞
    9月17日,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毓明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毓明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至此,鮑毓明事件已經水落石出,長安街知事認為,這場全民關注的熱點案件中,有3個關鍵詞可供我們深入思考。
  • 在鮑毓明「性侵案」中,沒有一個人「無辜」
    大家還記得幾個月前鮑毓明案件嘛,「上市公司性侵女一案」,最近又開始出現發轉,再次沸騰網絡…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某某涉嫌性侵案調查情況事件顯然已經出現了結果,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毓明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還記得當初「鮑毓明性侵」案件一出,全網都在指責鮑某某的無恥行為。
  • 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毓明案:性侵不成立,養女年齡造假
    9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某某涉嫌性侵韓某某案調查情況。經全面深入調查,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某某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2020年4月以來,媒體網絡報導鮑某某性侵「養女」,引起社會極大關注。
  • 鮑毓明性侵案大反轉!戀童癖被仙人跳!網友們又被耍了
    萬萬沒想到,鮑毓明事件居然還有讓人震驚的後續!!!昨天,官方調查結果出來了:鮑毓明居然沒有構成性侵!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整件事荒誕至極!不算是反轉,就是特別的荒誕。戀童癖被仙人跳,沒一個好人,被耍的只有「多管閒事」的網友!這對於大眾的影響或許比事件本身更嚴重!而在處理結果中,我們沒有看到韓某某會不會受到什麼處罰,只看到了當初幫她改年齡的12人被處理了。
  • 鮑毓明性侵案結果反轉:我們都低估了人性的惡
    前段時間引發網絡熱議的鮑毓明案終於有了最高檢通告結果。性侵案的特殊與性教育的缺失《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源於是作者真實經歷。不可否認,李星星的行為確實存在矛盾點:對於一個多次侵犯她的人,想要將其繩之以法卻還會對他好;後來在沒有被限制行為自由時卻不出逃;鮑毓明長時間不去看望她時,還與鮑毓明吵架威脅。
  • 「鮑毓明性侵養女」事件真相!鮑某未構成性侵,養女心機不一般
    前段事件關於高管鮑琉明性侵養女一案,就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鮑毓明性侵養女」事件真相大白!鮑某未構成性侵,養女心機不一般。就在眾人關注著這件事情的時候。北京時間9月17日,鮑某性侵養女一案,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的通報下,也終於是解開了案件的真相。
  • 鮑毓明性侵養女案水落石出,律師也被騙了,但真相贏了
    鮑毓明性侵養女案水落石出,律師也被騙了,但真相贏了如果時間能夠回到今年的四月份,或許再次翻看一下關於鮑毓明律師性侵一個叫韓星星的女孩的事件,那麼相信當時網絡上是一邊倒地指責痛罵鮑毓明不是人,而韓某這個女孩是以一個受到傷害,受到控制,受到洗腦……被鮑毓明性侵時,還剛滿14周歲
  • 「鮑毓明性侵養女事實不成立」,但這一事件不該止步於此
    耗時五個月,「鮑毓明被指性侵『養女』」案一錘定音。9月17日,最高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調查情況。經全面深入調查,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某某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控告人韓某某則修改了年齡。但這並不意味著鮑毓明「清清白白」。首先是就「鮑毓明是否性侵韓某」這一點,通報明確指出:經深入調查,未發現鮑某某違背韓某某意志,採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行與韓某某發生性關係的證據。但證據不足,不意味著犯罪並沒有真真切切地發生過。
  • 鮑毓明性侵養女案徹底反轉,被愚弄的正義感與先入為主的網絡判案
    9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督導組通報鮑某某涉嫌性侵韓某某案調查情況。經全面深入調查,現有證據不能證實鮑某某的行為構成性侵犯罪。曾經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的該案至此徹底反轉,曾被千夫所指、被認為性侵養女的鮑毓明被這紙聲明徹底洗脫罪名。1這與很多網友預想的並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