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以內的寶寶被送到託兒所(日託中心)後 ,他們所表現出來的分離焦慮和3歲寶寶入幼兒園時的分離焦慮是非常不同的。
我們不能直接照搬幼兒園應對幼兒分離焦慮的方法,家長也不能忽略這個送託細節問題,作為投資者如果開辦一個合格的日託中心,對於0-3歲嬰幼兒分離焦慮這個問題更應該重視,這直接決定了家長持續送幼兒入託的決心。
2歲以內託育中心寶寶分離焦慮解決方法
2歲以內的寶寶依戀關係、認知能力、情緒表現還在發展中,處於不同的的依戀階段,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和情緒根據年齡月份不同都不一樣,這要求老師不能統一對待。
一般日託中心接到的孩子最小在3個月左右,因為10周到6-8個月的寶寶都處於依戀關係建立期,在這一個階段,寶寶會對熟悉的照料著做出社交式的反應,比如咕咕咿呀聲,微笑等,對陌生人通常會長時間注視。
如果寶寶是這個階段送到託兒所(日託中心),孩子可能沒有哭鬧,但也不代表他沒有分離焦慮期,由於他的認知能力有限,表達不出來很多行為,他對陌生人還是會感到恐懼和不安的。
8個月孩子送到託兒所哭鬧怎麼處理?
在8-10個月大時,寶寶開始對陌生人感到恐懼,10-12個月大時,因為他們能認出母親後總是擔心失去母親,所以與母親或者照顧者分離時總是會焦慮。而且到12個月時孩子的分離焦慮達到巔峰期,所以1歲左右的寶寶很難適應與父母的分離。
所以一般我們是建議家長如果計劃送1歲以內的孩子入託,為了孩子考慮建議他越早送(6-8個月比8-10個月好,8-10個月比10-12個月好)對孩子的依戀關係建立會更有幫助,也能有助於孩子適應新的環境。
首次送託前,家長應該和日託中心孩子的負責老師提前建立信任關係,讓寶寶對他的老師有初步的認識和互動,讓老師多陪伴玩耍幾次,這樣再送到日託中心對孩子會更好。
日託中心的老師前期要對孩子進行1對1的過渡,不能像幼兒園對待3歲以上孩子那樣,甚至越小的寶寶我們會派一名老師對其重點照料,讓孩子更好的與園區老師建立依戀關係,慢慢過渡到園區所有老師共同照顧。
因為12個月以內的寶寶還不能表達自己,怎麼判斷孩子適應了日託中心生活呢?
怎麼判斷孩子適應了日託中心生活呢?
一般我們會通過孩子情緒、發展來判斷,如果孩子變得情緒更消極,並且一兩個月孩子體重身高等沒有按照正常孩子成長指標發育,建議就不要再將寶寶送到日託中心了,說明孩子產生了非正常依戀關係,這對孩子後期的成長非常不利。
8個月到24個月的寶寶,對熟悉的人處於依戀明確期,會主動尋求親密,他們的認知能力也發展到能夠意識到自己需要某個人,並且有更多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例如抱緊照顧者來抗議分離。
這種情況下,我們老師要充分理解孩子的情緒,並蹲下安撫孩子,然後再引導孩子進入園區環境生活。家長還是要做到離開說再見,自己情緒要平穩,給到孩子堅定的信任感,與老師共同陪孩子度過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幼兒分離焦慮怎麼辦?
3歲後的孩子的獨立性更強,與家長建立了比較穩定的依戀,對於分離也有了認知的基礎,他們一般知道爸爸媽媽送他們上幼兒園後晚上就能見到了,但是前期時家長還是要對孩子強調之間的信任。
另外由於每個班級的師資配比較低,1個老師要照顧10個左右的孩子,所以在照顧孩子情緒時關注度不會像2歲以內的孩子那麼高,這時就需要我們的家長給孩子帶一些孩子熟悉的東西例如他喜歡的衣服,毛巾,毛絨玩具等來幫助孩子過渡到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