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幼兒園,父母必須做到「三做三不做」,輕鬆解決分離焦慮症

2020-09-08 小舅媽育兒

隨著新生入學季的到來,許多學齡兒童進入幼兒園正式開始學習生涯,許多父母和孩子們同時面臨一個問題 :突然的分離讓孩子和父母一時不知所措

當孩子第一次上學時,哭鬧是最讓人頭痛的事情,但是有些父母也不比孩子好多少,孩子在裡面哭,父母在外面哭。

孩子初入幼兒園,孩子在裡面哭泣,父親在學校外面哭泣

孫儷曾經在微博上發帖:爸爸送等等妹妹去幼兒園,問孩子們會不會想他,快要走到門口了,又返回去站了一會兒,自己還在一邊流眼淚。

還有一個視頻,老師把孩子帶到教室後,父親不斷擦眼淚,後來坐在車裡大哭起來,這情景讓一邊的寶媽覺得無奈又很有趣,直接拍了視頻起來。

同事家的孩子也是今年上幼兒園。在朋友圈分享了孩子第一天上學的情景,並說一想到孩子這麼小就要和他分開難過得想哭。

實際上,不僅僅是孩子,父母也是一樣不適應的。

孩子們上幼兒園哭鬧的主要原因是他們不適應新環境,就特別容易哭泣。如果孩子看到父母也哭了,這種不良情緒會傳染給孩子,但會加劇孩子的焦慮感。

當孩子初入幼兒園時,父母不應該做三個小動作

1)家長不舍在孩子進入教室後偷看

對於許多父母來說,一個普遍的問題是擔心自己的孩子無法適應陌生的環境,在門窗偷偷觀察孩子。實際上,這種行為對老師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老師很容易認為父母不相信他們的工作。

如果孩子發現了家長在外面偷看,只會對幼兒園和老師更加的害怕。

2)有些父母在孩子不注意時偷偷離開

孩子因為害怕父母離開而感到恐懼甚至哭鬧,父母這時不要偷偷離開,而是要告訴孩子:上學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玩,放學後我會準時來接你。

如果父母害怕孩子哭鬧偷偷離開,那麼孩子必然認為是媽媽不要我了,很容易導致孩子害怕上幼兒園。

3)捨不得孩子哭,直接帶孩子回家

看著哭鬧的孩子,有的父母心軟,捨不得孩子就乾脆不去幼兒園,甚至到了校門口又帶回家了。

入幼兒園前,父母必須引導孩子提前做好哪些準備: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必須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從而減輕孩子上學後的心理壓力。上幼兒園後,孩子需要自己完成吃飯、穿衣服、上廁所。這些必須從小培養,不要等到上學後再教孩子。

寶寶大約在6個月大時添加輔食,大約一歲時,就開始練習用勺子自己吃飯,兩歲左右,可以學習使用筷子,等到三歲時就可以輕鬆自己吃飯了。

根據嬰兒發育標準,孩子在2歲半左右自己就可能穿脫方便一點的衣服,這樣孩子上學後午睡可以自己穿脫衣服。

寶寶應在18個月開始訓練入廁,通常情況下兩歲半左右孩子可以獨立上廁所。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孩子不會因為上廁所不會脫衣服而尷尬。

帶給孩子充足的信心

孩子們一天天長大,讓他們學習如何獨自解決問題是關鍵。在家裡,為孩子們更多的嘗試機會,鼓勵孩子自己動手。

家長必須有充足的信心。相信孩子能夠做的很好,而不是總擔心孩子還小,承攬了孩子的一切可動手的機會。

孩子上學後,父母積極調整心態,並做到以下三點:

多與老師溝通

經常與老師溝通,並詢問孩子放學後的表現,以便家長可以隨時關注孩子的變化。當孩子進步了給予適當的表揚,孩子不高興時及時鼓勵。

多與其他家長溝通

通常與其他父母溝通,可以了解更多孩子上學心態,一起交流就會意識到大家都一樣的,還有什麼好的教育方法大家可以一起分享,這樣孩子和父母能共同適應分離。

轉移注意力

孩子上學後,全職媽媽在家也會不適應,這時,媽媽需要轉移注意力,忙其他的事情,不再總專注於孩子。

著名的神經心理學家卡爾·拉施裡(Karl Lashley)的動物記憶實驗研究表明:

堅持一個行為的關鍵是開始三天,堅持21天以上,就可以養成一個行為習慣了。

當孩子開始上幼兒園時,父母和孩子會有不適應,只要堅持,做好準備,上學自然形成一種習慣。

相關焦點

  • 初入幼兒園,父母必須做到「三做三不做」,輕鬆解決分離焦慮症
    隨著新生入學季的到來,許多學齡兒童進入幼兒園正式開始學習生涯,許多父母和孩子們同時面臨一個問題 :突然的分離讓孩子和父母一時不知所措。當孩子第一次上學時,哭鬧是最讓人頭痛的事情,但是有些父母也不比孩子好多少,孩子在裡面哭,父母在外面哭。
  • 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新生入園哭鬧不止,應對分離焦慮症,聰明父母這樣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在幼兒園的第一天,張老師高興地向孩子們致意。升入高中生的孩子已經熟悉了幼兒園的環境,並與其他孩子相處得很好。正是在學期初進入幼兒園小班學習的新生這對張老師來說是最麻煩的!「蒙門達」的孩子們在父母的帶領下完成了入學典禮,找到了自己的班級和座位。
  • 開學季,你的孩子上幼兒園,你該如何輕鬆解決寶寶分離焦慮症
    很多寶媽在寶寶要上幼兒園前,都要跨過跟寶寶分離的焦慮症候群。這一段時間如果處理得好,那麼寶寶就會順利地渡過,到幼兒園後也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會像別的一些小朋友,離開媽媽後各種哭鬧、咆哮著不願意在幼兒園呆著。給寶媽和寶爸帶來很多的煩惱。
  • 開學季,你的孩子上幼兒園,你該如何輕鬆解決寶寶分離焦慮症
    很多寶媽在寶寶要上幼兒園前,都要跨過跟寶寶分離的焦慮症候群。這一段時間如果處理得好,那麼寶寶就會順利的渡過,到幼兒園後也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不會像別的一些小朋友,離開媽媽後各種哭鬧、咆哮著不願意在幼兒園呆著。給寶媽和寶爸帶來很多的煩惱。
  • 幼兒分離焦慮症怎麼解決 怎樣解決幼兒的分離焦慮症
    幼兒分離焦慮症怎麼解決1、擴大孩子的接觸面從小要讓孩子習慣多人養育,不要讓孩子依賴一個養育者,讓孩子儘量多接觸家庭以外的小朋友和大人,要讓孩子擁有多個一起玩的小夥伴。要培養孩子與陌生人打招呼的習慣,以克服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裡膽小、怕生、怕人多等。
  • 孩子初入幼兒園,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大河網訊(記者 張楠/文 王雙飛 姜雨璐/視頻 韓淼宇/主持)寶寶初入幼兒園時,很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難題:孩子去幼兒園是一場「戰鬥」——去上幼兒園的路上還挺高興的,但一到幼兒園的門口就變了臉,馬上抱住媽媽不鬆手,嚎啕大哭,不讓媽媽走,怎麼哄也沒用。從心理層面上講,這就是「分離焦慮」。那麼家長和老師如何攜手化解寶寶的分離焦慮呢?
  • 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
    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面對黏人的孩子,家長更擔心孩子不能更好的和父母分離,想要找到更好解決孩子分離焦慮的辦法! 一、提前做心理預設,分離焦慮也就那麼一回事兒 我女兒是滿3歲時提前送入幼兒園,不哭不鬧輕鬆適應了幼兒園
  • 父母有「分離焦慮症」怎麼治?
    記者看到,照片的中的鄧超頗為「可憐」,站在教室外面遠遠的、偷偷的觀望著孩子,既不願意離開,又捨不得打擾孩子。看著鄧超這快奔潰的背影,真可謂是完美詮釋了「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句話。  跟鄧超「同病相憐」的,還有同樣站在門口做「偷窺狂」的謝楠。在送兒子吳所謂去幼兒園時,故作鎮定,可是只維持了一秒就原形畢露了,待孩子進教室後就馬上變成了趴在窗口偷窺的「偷窺狂」。
  • 如何解決還有幼兒園的分離焦慮症
    每年的九月份是孩子上幼兒園的高峰期,那麼當孩子入園前後很多家長和學生都會產生分離焦慮症,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需要我們的家長和學生共同努力了。 首先是學生,在平時我們就要鍛鍊孩子多跟別的小朋友接觸,多結交朋友,我看孩子的觀念就是「散養式」,平常看孩子就不要看的太緊,一直跟在孩子後面,這樣孩子不容易養成孩子的獨立性,我們幾個寶媽看孩子就是只要孩子還在我們的視線之內,就讓他們隨便跑隨便玩,有什麼問題讓他們自己解決,這樣孩子玩的也高興,大人也沒那麼累,該喝水就喊過來一起喝水,完事還讓他們「瘋跑瘋玩」。
  • 孩子上幼兒園老是哭鬧?可能是「分離焦慮症」的表現,家長別忽視
    很多家長都表示非常頭疼,他們覺得上幼兒園又不是什麼大事,為什麼搞得好像「生離死別」一樣。這樣的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對於有些孩子來說去幼兒園還真的是「生離死別」。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接受不了和父母分開。小雅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小雅4歲的時候,媽媽就試著送她去幼兒園,但小雅哭得死去活來,差點就喘不過氣來。
  • 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家長這樣做,輕鬆解決孩子的「分離焦慮」
    孩子這話在豆豆媽心裡聽起來,很不是滋味,原本是表達自己的愛和關心,現在被理解成了「拋棄」,這該說孩子想的不對,還是豆豆媽自己做的不對呢?面對孩子的質疑和父母的安排,很顯然他們都出現了「分離焦慮」,在為自己內心的不安和害怕尋找發洩的方式。
  • 初入幼兒園如何跟孩子告別?避開3個雷區,一招讓寶寶愛上幼兒園
    馬上又到一年開學季,對於初入幼兒園的孩子和媽媽來說是一個「期待又難過」的日子。鄰居莉莉(化名)的兒子今年要送要幼兒園了,每次說道孩子即將離開自己時,總是一臉惆悵。莉莉說:「全職帶孩子三年半,也許是我焦慮症犯了,好嚴重,我怕他被別人欺負,怕他不睡覺被老師兇,怕他吃飯弄髒衣服,怕他不常喝水會上火。其實說白了,就是怕我自己想他。有些人說不至於,我是個心腸軟的人,對孩子更是萬分不舍。」
  • 初入幼兒園如何跟孩子告別?避開3個雷區,一招讓寶寶愛上幼兒園
    馬上又到一年開學季,對於初入幼兒園的孩子和媽媽來說是一個「期待又難過」的日子。鄰居莉莉(化名)的兒子今年要送要幼兒園了,每次說道孩子即將離開自己時,總是一臉惆悵。莉莉說:「全職帶孩子三年半,也許是我焦慮症犯了,好嚴重,我怕他被別人欺負,怕他不睡覺被老師兇,怕他吃飯弄髒衣服,怕他不常喝水會上火。
  • 幼兒園要開學了,如何減輕孩子的分離焦慮。
    這個漫長的假期終於要結束了,明天(6月2日)「小神獸」終於可以回歸幼兒園了。從1月18日放寒假至今足足4個多月的時間沒上幼兒園了,再度離開父母回歸幼兒園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哭鬧。分離焦慮症嚴重的孩子會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產生較大的影響。例如對孩子身體的影響有影響孩子飲食、消化、睡眠以及免疫力等方面,對孩子心理上影響如果嚴重的話會降低孩子智力活動的效果。所以有家長會發現孩子上幼兒園一周左右會生病的原因了。
  • 開學季到了,如何處理寶寶的分離焦慮症?父母可以從這4方面入手
    在入園後,大多數寶寶都會出現哭鬧不斷、情緒起伏大、食慾減退的現象,這都是分離焦慮症的體現。一、什麼是分離焦慮症呢?寶寶離開家人或者熟悉的人,從而導致的一些負面情緒,例如恐慌、緊張、不安、煩躁等等,我們稱之為分離焦慮症。
  • 開學季到了,如何處理寶寶的分離焦慮症?父母可以從這4方面入手
    但是對於剛要上幼兒園的寶寶們,父母們經常又擔心又頭痛。幼兒園門口有多少爸爸媽媽,看著自家寶寶哭得撕心裂肺,心如刀割。對於離開爸爸媽媽,第一次進入幼兒園的寶寶們來說,開學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相信大家腦海裡不禁浮現一大堆嚎啕大哭的寶寶們了。在入園後,大多數寶寶都會出現哭鬧不斷、情緒起伏大、食慾減退的現象,這都是分離焦慮症的體現。
  • 「我不要上幼兒園!」孩子反覆分離焦慮怎麼辦?
    朋友的孩子今年三歲,每次經過家周圍的幼兒園時,孩子都十分羨慕地說自己也要去上幼兒園。9月份孩子入園了,看著孩子這麼盼著上幼兒園,朋友一點也不擔心所謂的分離焦慮。多數人都以為分離焦慮就是初入園那幾天的一分別就哭鬧,不哭鬧就說明過去了。
  • 秋季入園,如何解決孩子分離焦慮症?轉給家長
    馬上又到了幼兒園的入學時間了,很多父母開始在擔心孩子上幼兒園時的分離焦慮問題,常爸每天都能接到很多這方面的諮詢。如何安撫好孩子的分離焦慮?這些招,讓孩子輕鬆適應幼兒園!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幼兒園分離焦慮症
  • 這是分離焦慮症!
    其特徵是當與親人分離或離開他熟悉的環境時,表現出過度的焦慮,過分害怕獨處,有的還會出現軀體不良反應,如噁心、嘔吐等。分離性焦慮是兒童最常見的焦慮障礙,患病率大約10%;是發病率年齡最小,開始治療年齡最小的一種兒童焦慮障礙。小孩子依戀父母這很正常,但是過於依戀父母,就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症。這主要和父母的行為有關。
  • 讓孩子輕鬆開學,教媽媽們怎麼搞定寶寶的開學分離焦慮症
    這些都是分離焦慮開始的典型現象,要是不加幹預,會發展成為分離焦慮症,進而變成媽媽不在身邊,寶寶就會出現抗議,進而絕望的情緒。根據《美國醫學詞典》中分離焦慮的定義:孩子因與父母或其他重要人物分離而產生的憂慮或恐懼。當家長和孩子說再見時,孩子會焦慮、哭泣、發脾氣或緊張是他們對分離的正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