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

2020-09-03 思琦的8小時生活雜談

最近很多家長開始諮詢如何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如何輕鬆送孩子入園等等問題。

家長們面對孩子入園的態度以及選擇入園的條件和幫助孩子入園的辦法各有迥異,很能反映出家庭的一些育兒方式。

送適齡兒童入園,家長們更看重的是孩子能否適應幼兒園,孩子能否照顧好自己,孩子能否開始他們人生第一場真正意義的社交活動!

父母做到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

面對黏人的孩子,家長更擔心孩子不能更好的和父母分離,想要找到更好解決孩子分離焦慮的辦法!

送孩子入園這件事兒,家長的角色意義重大,孩子能否在適齡年紀適應幼兒園生活,離不開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的引導與教育。

那麼家長在送孩子入園前應該如何做,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幼兒園,更好的輕鬆入園?

家庭中做好這三點,孩子黏人愛哭,也能輕鬆送入幼兒園!

一、提前做心理預設,分離焦慮也就那麼一回事兒

我女兒是滿3歲時提前送入幼兒園,不哭不鬧輕鬆適應了幼兒園,也沒有出現大多數父母所擔心的孩子入園生病這樣的事,我女兒也非常黏媽媽,從小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沒有離開過一天,開始也擔心不好入園,萬一哭怎麼辦,萬一生病怎麼辦,但是沒想到送園一周,孩子每天開開心心的去上幼兒園,和老師問好,和我們揮手再見,回家問她今天開心嗎?很開心!

提前做心理預設,分離焦慮也就那麼一回事兒

我總結原因主要是提前做了心理預設,這個經驗我也傳授給了身邊很多父母,首先我們要明確孩子入園的時間,不要突然興起準備送園,然後兵荒馬亂一通送,又是分離焦慮,又是入園生病,一件接一件的「迎難而上」。

我們送女兒入園是提前決定了,然後和孩子時常溝通念叨,孩子媽媽每天哼著一首歌「爸爸媽媽去上班,我上幼兒園,我不哭也不鬧,要做好寶寶....」好魔性的兒歌,確實「洗腦」。

另外我們也提前2個月的時候買了一套幼兒園生活的繪本,因為有給孩子每晚讀繪本的習慣,所以有將近1個月的時間,每天晚上都給孩子讀幼兒園生活,繪本內容很全面,包括要遵守秩序、要自己吃飯、要大聲說上廁所、要安靜午睡、爸爸媽媽會準時接你回家等等,涵蓋了幼兒園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常把孩子入園順利的功勞送給我家這套繪本!

二、教孩子「抄襲」大人社交的方式去結交朋友

一般不好送入幼兒園的孩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黏家長,難分離;一種是孩子特別愛玩,不喜歡被約束的感覺,在家裡也是備受寵愛,脾氣還有點大的孩子。


孩子黏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成長現象,家長可以逐步培養孩子的獨立性,這個話題後面我們另開一篇文章詳細聊聊。


不管是黏人的孩子,還是特別不黏人愛玩有點脾氣的孩子,都脫離不了社交環境,從小多陪孩子參加社交性活動,比如公園兒童樂園、小區兒童樂園,各種早期教育機構舉辦的社交主題活動等等,都是引導培養孩子學習社交互動的好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社交活動不是孩子單獨的社交,而是家長融入孩子,去陪孩子玩,陪孩子社交。

教孩子「抄襲」大人社交的方式去結交朋友

有些家長比較疑惑,我每天都帶孩子出去玩,但是她還是那麼黏我,她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你陪她玩了嗎?

這裡有個小問題我要問問家長:「我能和你一起玩嗎?」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是怎麼思考的?

突然面對那麼多小朋友,有的小朋友三三兩兩一起玩,玩的很開心,有的小朋友不和我玩,一個人玩,我該怎麼做呢?當孩子們第一次接觸這樣的社交環境時,沒有家長的引導,他們該怎麼辦?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我們的作用就在這裡,不是看著孩子玩,而是真正的去行動,去陪孩子玩,帶孩子去社交!甚至可以說,教孩子「抄襲」大人社交的方式去結交朋友!勤學勤用!

孩子黏人,你教她如何打招呼,如何教朋友,孩子不黏人,自己貪玩還主意大,你教他掌握社交秩序,趁機建立他的秩序感!

三、孩子能力越強,越喜歡融入集體生活

送孩子入園前不要怕辛苦,不要想著多寵孩子幾年,該培養的自理能力,比如吃飯、如廁、大聲表達等等都要逐步培養!

幼兒園的生活一般都是非常有規律的,孩子入園首先要學習的也是規矩和培養規律性的生活,那麼自理性越強,獨立性越強的孩子,他們的自信心就越強,當能力越強時,孩子就更自信,也能結交到更多朋友,那麼就更喜歡幼兒園的生活了!

我女兒入園一段時間,有一天我就問她,你幼兒園交了好朋友了嗎?孩子說交了!

好朋友名字叫什麼呀?孩子說了一個名字,我一聽,怎麼聽怎麼像男孩子的名字!

一邊歡喜一邊「憂」,第一個朋友就是「男」朋友!

再後來,孩子嘴裡朋友的名字就多了,她越能說,我越放心,說明孩子融入了這個集體生活,喜歡這些朋友們!

孩子能力越強,越喜歡融入集體生活

最近每天下班才去接孩子,孩子晚上睡覺和我叨叨,今天我和誰誰被留下了,就剩我們倆了!

孩子現在剛上小班,我覺得這個表達能力是完全槓槓的!

我順勢問她,其他小朋友呢?孩子說,被接走了,後來就剩我一個了!


我女兒是非常黏媽媽的,晚上睡覺都是懟著窩的往媽媽懷裡鑽,但是我們對她自理能力方面的培養從來沒有「姑息」「手軟」,該培養的都得培養,學校是幫助孩子更進一步的地方,第一位教育一定是父母!是家庭!

我們都是平凡的父母,都將滿懷的愛意注入孩子,但是培養和養成之間還有2個字,就是做到!只要在生活中用心去培養,用行動去做孩子的榜樣,儘管孩子會黏人,孩子會有各種小脾氣,但是可愛的他們,一定會愛上幼兒園!

記得轉發這篇文章,給更多適齡兒童的父母看到,幫助孩子順利入園喲!

相關焦點

  • 膽小愛哭黏人,這種性格是天生的嗎?
    觸覺功能失調的孩子,容易膽小、愛哭、黏人。有些孩子容易哭、怕生、黏父母、黏親人,家長們就說這孩子性格內向膽小。其實性格養成之前還有一個環節,那就是感覺統合的發育。出生之後,獲得父母兄長,特別是母親關心愛撫不夠,父母限制過多,不許參加戶外活動,特別是不許玩水、玩沙子等等,導致孩子沒有豐富的觸覺學習機會,都會導致他們的觸覺學習體驗匱乏。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閨蜜和動媽抱怨,四歲的諾諾突然從一個獨立的小男子漢化身成了黏人「媽寶男」。動媽記憶裡的諾諾是那個很獨立的孩子,他三歲就能自己穿衣、穿襪和穿鞋,也能自己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被褥和房間。當然,更多的時候諾諾喜歡拽著閨蜜去找小朋友玩。
  • 初入幼兒園,父母必須做到「三做三不做」,輕鬆解決分離焦慮症
    隨著新生入學季的到來,許多學齡兒童進入幼兒園正式開始學習生涯,許多父母和孩子們同時面臨一個問題 :突然的分離讓孩子和父母一時不知所措。當孩子第一次上學時,哭鬧是最讓人頭痛的事情,但是有些父母也不比孩子好多少,孩子在裡面哭,父母在外面哭。
  • 初入幼兒園,父母必須做到「三做三不做」,輕鬆解決分離焦慮症
    隨著新生入學季的到來,許多學齡兒童進入幼兒園正式開始學習生涯,許多父母和孩子們同時面臨一個問題 :突然的分離讓孩子和父母一時不知所措。當孩子第一次上學時,哭鬧是最讓人頭痛的事情,但是有些父母也不比孩子好多少,孩子在裡面哭,父母在外面哭。
  • 孩子膽小、黏人還怕生?其實這都不叫事兒,父母真正要重視的是它
    黏人小孩子喜歡黏人(大多是黏媽媽),特別是在3歲以前,孩子黏人的程度會更為嚴重,以至於讓寶媽為此感到窒息的同時又憂心忡忡:「這孩子,獨立性太差了吧;真沒出息……」可人家還是個孩子,還沒有獨立的能力,這時依賴依賴媽媽又有什麼錯呢?就連剛出生的小動物,不也是總愛掛在媽媽的身上嘛!
  • 三四歲的孩子黏媽媽怎麼辦?媽媽做好這三點,帶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他三歲就能自己穿衣、穿襪和穿鞋,也能自己收拾玩具,整理自己的被褥和房間。為了不讓媽媽消失,孩子會表現出「粘人」的特點,想盡一切辦法緊緊地跟著媽媽以此確認媽媽的存在。另外三個很明顯的「依戀」期,則均是受外界因素刺激導致的,分別是媽媽重新上班、給孩子斷奶和孩子進入幼兒園這三個時期。在這個三個時期裡,孩子不僅要面臨和媽媽在身體上的分離,還要面臨新的環境和新的人,因此而產生的分離焦慮是很明顯的。
  • 男孩愛哭會變"娘"?幼兒園愛哭不影響男孩成長
    ,男女生比例相差無幾; 另有4所幼兒園12個班愛哭女生高於男生。朱珺建議,家長在送孩子進幼兒園之前,可以嘗試鍛鍊孩子與幼兒園的作息時間保持一致。此外,父母在送孩子到幼兒園後,如果孩子因對父母的不舍而哭鬧的時候,父母這時候不應該悄悄離開,而是應該告訴孩子:「下班後一定來幼兒園接你,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被拋棄,缺乏安全感。」藍天幼兒園是西昌人數最多的公立幼兒園,現在有幼兒550餘人。
  • 孩子太黏人,父母怎麼辦?
    孩子黏人背後的真相孩子其實不是黏媽媽,而是在渴求安定的感覺。孩子出生後心理跟媽媽仍然是一體的,是共生的關係。隨著孩子逐漸地成長,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開始擺脫父母的束縛,獨自進行活動。著名心理學家哈洛的「恆河猴實驗」,對於父母養育孩子有著重要的啟示——父母對孩子的養育不能僅僅停留在滿足生理需要的層次,要使孩子健康成長,一定要讓孩子感到父母的存在,並能從他們那裡得到安全感。孩子是如此渴望與母親的聯結,就像3歲黃黃那樣,難以接受與母親的分離。黃黃的黏人其實本質上是渴望母親的存在帶給他安定的感覺。
  • 為什麼孩子越大越依賴父母?黏人≠不獨立
    ,我下意識的也是比較煩躁,1歲陪到2歲,2歲陪到3歲,想著孩子大了,上幼兒園了,老母親終於要解放了,結果發現,孩子比之前更黏人了!有時候在小區玩的時候,也能看到一些孩子,特別黏家長,玩要拉著家長去,小手緊緊拽著家長的衣服或者手,不敢主動融入,看上去特別黏家長!無論家長如何鼓勵和引導孩子去玩,孩子都一個勁兒的搖頭,除非家長跟著一起去玩,才會特別開心放得開!
  • 孩子太「黏媽媽」、慢熱,是先天性格還是後天養育問題?可以怎麼辦?
    作者介紹:王冰玉,波士頓大學學前教育碩士、多年中美幼兒園教學經驗,作者公眾號:萌娃心理研究所(wby_777)導讀一位寶媽留言說孩子快三歲了,但是非常「黏媽媽」,該怎麼辦?確實,會有一些孩子會在生活中表現得非常粘人。但是,還是要先給各位寶爸寶媽吃一顆定心丸。
  • 心理學: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都做到這三點,值得所有父母學習
    許多心理學家分析指出,孩子的安全感能得到滿足,對以後的人生之路有著積極作用,出社會能輕鬆的應對外界等其它因素的事情,勇敢的去面對各種大大小小的困難。孩子安全感的在於小時候形成,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兒童心理學家指出,有安全感的孩子,父母都做到了這三點:一、面對孩子的提問及時回復自己的需求與建議如對方能及時的回答,內心就會感到的被尊重。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建議與需求能得到他人的回覆,孩子亦是如此。
  • 讓孩子愛上幼兒園,開學的第一天很重要!父母一定要做到這三件事
    導讀:讓孩子愛上幼兒園,開學的第一天很重要!父母一定要做到這三件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讓孩子愛上幼兒園,開學的第一天很重要!父母一定要做到這三件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三招教您擺脫「孩子黏人」,寶媽不用24小時在崗了
    可養孩子是「嘔心瀝血」,寶媽就算願意付出,也難免會有厭煩的時候。尤其是小寶貝變成了「粘豆包」,表現出很黏人的狀態時,多半寶媽表示,幾乎要崩潰了! 「我家寶貝抱著不哭,放下就愛哭,黏人的很。」 「我家孩子都會走路了,還非求抱抱,撒嬌的黏人樣,夠可憐兮兮!」
  • 如何培養孩子的高情商,做到以下這三點
    考試壓力,學習壓力,父母的壓力,家庭矛盾,抑鬱沒有活力,缺乏存在感和安全感,師生衝突等等情緒問題,任何一個都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棵稻草。傳統的應試教育讓父母只注重孩子的學習,忽視其他方面的培養,尤其是情商的教育。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曾經在給兒子的「人生的郵件」中告誡過父母們:成績儘管很重要,可是,千萬別讓孩子成為除了成績好,其他一無是處的人呀!
  • 媒體:90個幼兒園小班 48個班男生比女生愛哭
    「這樣的狀況持續了一個學期,最後孩子的嗓子都哭啞了,直到第二學期才好轉。」因為心痛孩子,他的媽媽還曾向園方提出過退學請求。後來,通過學校老師的心理疏導,鼓勵明明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明明逐漸融入了幼兒園的新環境,終於能獨立上課了。西昌市藍天幼兒園的兵兵(化名)今年3歲,剛入園一周,平時主要由奶奶帶,頭幾天經常哇哇大哭,鬧著要找奶奶。
  • 孩子第1天上幼兒園不哭不鬧,「淡定娃」的養成,父母做到了5點
    不少網友調侃說:走過最遠的路,就是家長送孩子上學的路!而每到了開學之際,我們總能看到孩子抗拒去幼兒園,臉上的每個細胞都帶有強烈的反抗色彩的情形。但事無絕對,偏偏有一部分孩子,明明是第一天去幼兒園,卻能輕鬆自得,家長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小傢伙」卻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副新奇火燎的樣子。
  • 孩子膽小敏感,畏畏縮縮怎麼辦?養育敏感孩子,父母要注意這三點
    文丨十月育兒小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鵬鵬是一個膽小而敏感的孩子,這一點著實讓父母為此感到擔憂,雖然父母們總是鼓勵孩子勇敢一點,但是似乎這在鵬鵬身上並沒有奏效。如今,小傢伙已經上幼兒園的中班了,但是卻因為膽小而敏感的性格遲遲沒有融入其中。每次接送孩子的時候都看到孩子形單影隻的一個人玩耍,父母心裡都很不是滋味。
  • 孩子表現出粘人、愛哭,是情感表達敏感期到了,3個方面正確應對
    孩子為什麼會經歷這樣一個特殊的敏感期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其一,與父母的分離在孩子三四歲之前,父母一直用自己無微不至的愛陪伴著他成長,他已經習慣了父母給予他的愛。但是,到了三四歲的時候,孩子要上幼兒園了,這意味著他要離開朝夕相處的父母,要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這種改變自然會讓他表現出不安、恐慌。
  • 如何幫助黏人娃成功適應幼兒園?
    如何讓黏人娃更好地適應幼兒園,橙子有不少經驗,及時和大家分享一下。當孩子開始表現出對幼兒園的美好嚮往的時候,再「順便」告訴他,到時候媽媽會走開一下,不過很快就會回來接你的,媽媽不在的時候,有老師會照顧你。說這件事的時候語氣要輕鬆,讓孩子覺得這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當然,少不得要用各種繪本頻繁洗腦一下,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什麼樣美好的所在。當年毛頭看的是巧虎關於入園的書和視頻,效果不錯。
  • 孩子表現出粘人、愛哭,是情感表達敏感期到了,3個方面正確應對
    但是,到了三四歲的時候,孩子要上幼兒園了,這意味著他要離開朝夕相處的父母,要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這種改變自然會讓他表現出不安、恐慌。其二,認識到表達情感的喜悅當孩子逐漸意識到包圍在身邊的愛時,他內在的情感世界被喚醒了,他突然發現,情感世界是可以互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