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省植保總站了解到,2019-2020年度我省油菜菌核病總體中等發生,感病品種偏重發生,預計全省油菜主要病蟲發生面積650萬畝次。
省植保總站防治科鄭兆陽科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油菜菌核病重發地區,在農業防治上,要加強田間管理,做到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開好「三溝」,做到溝溝相通,確保田間明水能排、暗水能濾,降低田間溼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在化學防治上,要把好藥劑防治 「三關」,即防治適期與次數、對路藥劑和施藥器械三個關鍵環節。對油菜菌核病為偏輕至中等發生田塊,在油菜盛花期施藥防治一次;對感病品種或預測為中等以上發生年份,在油菜盛花初期、盛花期分別開展一次防治;若遇連陰雨,可結合情況,補施一次。
省油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安徽農業大學周可金教授建議農戶,油菜苗期以防治蟲害為主,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溼性粉劑3000-5000倍液噴霧防治。油菜後期以防治菌核病為主,在盛花初期第一次防治,每畝使用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100克,或80%戊唑醇水分散粒劑20克,或36%丙環·咪鮮胺懸浮劑40克兌水30—45公斤噴霧防治,7—10天再施一次。盛花期進行第二次防治,防治藥劑可用40%菌核淨可溼粉100克,或50%腐黴利可溼粉75克,或80%多菌靈超微粉劑100克,機動噴霧器兌水30公斤,手動噴霧器兌水60公斤噴霧。
(文章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