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豆漿發廣告自稱「國飲」「國禮」 被罰30萬元

2020-12-18 網易新聞

在「國禮「」國家版圖「上做文章,是廣告」紅線「,不能碰。

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披露2020年首批12件違法廣告典型案例。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網絡自媒體成為違法廣告高發地。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透露,2019年,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加強廣告導向管理,加大對各類虛假違法廣告的查處力度,積極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努力營造規範有序的廣告市場環境,全年共查處各類虛假違法廣告5604件(其中網際網路廣告案件佔80%),處罰沒款1.02億元。為加大嚴重違法違規行為曝光力度,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加強廣告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消費者識別違法廣告的能力,現向社會公布2020年第一批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

一、上海江城皮膚病醫院有限公司違法廣告案

當事人在第三方醫美APP宣傳其醫療美容服務時,使用4名女性患者治療前後的面部對比圖片,經查實,圖中4名女性並非當事人實際消費者,圖片系當事人自行從網上下載並編輯使用,構成虛假廣告;當事人宣稱「雷射祛斑三大優勢科學安全、安全可靠、三效合一」,構成違法對醫療服務進行安全性保證。

上述行為違反了《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四)項和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等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25萬元。

二、上海智美顏和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違法廣告案

當事人在其官網發布「xx衛視主持人xxx微整全程」、「著名主播xx現場體驗音波提拉」等內容,利用「xx衛視主持人」等19名患者的名義或形象作推薦證明,展示患者診療前後的對比照片。另查,當事人在其微信公眾號宣傳「囊括全球頂尖的醫美專家」、「提供最先進的醫美技術和最專業的醫美治療方案」等。

上述行為違反了《廣告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第(四)項和第九條第(三)項的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等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12萬元。

三、上海雲汐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違法廣告案

當事人宣傳其旗下品牌「創立於2013年,已經在全國二十多個城市設立分公司」。經查,當事人實際成立於2015年12月,至案發未設立分公司;當事人宣傳其經營的美容器材「是擊敗99%美容項目的拓客神器」、「為所入門店營業額月提升150%」;宣傳其品牌「是國內唯一擁有完整美業生態鏈的品牌」、「中國皮膚管理第一品牌」等,當事人無法對上述宣稱提供真實性證據,構成虛假廣告;當事人還在百度推廣頁面發布含有「20天開店,30天回本」等對收益作出保證性承諾的違法內容。

上述行為違反了《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和第二十五條的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等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10萬元。

四、上海信仁中藥製藥有限公司違法廣告案

當事人在其微信公眾號宣傳藥品「信仁」牌保兒寧糖漿,但未按照經審查批准的廣告內容發布,使用了「純中藥安全無毒可靠」的違法內容。

上述行為違反《藥品廣告審查發布標準》第十條第(五)項和《廣告法》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10萬元。

五、上海林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違法廣告案

當事人在微博及其官方網站宣傳其駕照考試培訓項目「最快20小時拿證」、「考試不過,免費重學」、「全自營一對一教學模式」等。經查實,「20小時」係指20個上車實操小時,而非總學時,當事人承認「最快20小時拿證」是不可能存在的;「免費重學」,只是免除教學費用,其他費用並不免除;宣傳「自營連鎖」、「全自營一對一教學模式」,實際上當事人只是部分自營;同時當事人在其官網利用學員手持駕照、送錦旗和學員微信聊天圖片等進行推薦證明。

上述行為違反《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和第二十四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等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35萬元。

六、上海中智國際教育培訓中心違法廣告案

當事人為招收更多學員,發布含有「HSK試験官及び出題.採點資格」的廣告用語,其中文意思是「HSK考官以及出題,打分資格」,當事人在廣告中明示其教師團隊擁有HSK考官以及出題和閱卷資格。

上述行為違反了《廣告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第(二)項的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六項的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12.12萬元。

七、元向(上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發布違法廣告案

當事人在其微信公眾號中宣稱其是「國內全腦開發行業的先行者,亞洲腦力運動總會中國上海分會」,與事實不符;宣稱「全腦訓練是提高孩子記憶力、專注力、閱讀力、想像力、寫作力、創造力最本質最有效的訓練方法」,沒有任何依據或證明材料;同時介紹當事人開展的金視力課程「不用手術摘掉眼鏡」「摘掉眼鏡,還原世界本來的樣子不手術不打針不吃藥」。在宣傳單頁上介紹其「金鑰匙·金視力課程」「不打針、不吃藥、不手術、無器械2天恢復清明視力100%承諾安全有效,無效退款」等,無事實依據,誇大其效果。

上述行為違反了《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第(四)項的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等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7.88萬元。

八、玫麗盼貿易(上海)有限公司違法廣告案

當事人在官方網站廣告中配以「玫麗盼全球化分布」的地圖,該地圖中「香港」、「臺灣」兩地被單獨列出,與中國、日本等主權國家並列繪入全球地圖,同時該地圖中將中國大陸以紅線標出,未包括臺灣島和海南島兩處,並以不同顏色將上述兩處與大陸地區進行顯著區分。當事人在廣告中使用錯誤的中國版圖,嚴重損害國家尊嚴和利益。

上述行為違反了《廣告法》第九條第(四)項的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第五十七條第(一)項的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50萬元。

九、上海贏領眼鏡有限公司違反《廣告法》案

當事人為推銷其經營的近視眼鏡,在其微信公眾號的廣告宣傳中使用了葷段子和男女不雅圖片,含有「有了近視眼鏡,高度近視的主人公可以繼續看A片了」等違背社會良好風尚的內容。

上述行為違反了《廣告法》第九條第(七)項的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五十七條第(一)項的規定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22萬元。

十、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廣告違法案

當事人在微信公眾號中發布了題為「這杯國飲,果斷贊了!」的廣告宣傳,含有「永和豆漿的產品作為國禮走進各國駐華大使館」的內容。經查實,當事人在非正式場合向個別使館工作人員贈送其產品,贈送行為和產品均未經政府授權,與廣告宣稱嚴重不符。當事人上述廣告混淆概念誤導受眾。

上述行為違反了《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五)項等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等規定作出行政處罰,責令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30萬元。

十一、上海藍微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發布違法廣告案

當事人宣傳其經營的果蔬壓片糖果產品及蔬菜汁飲料產品為「全天然」,實際該產品中甲基纖維素、硬脂酸鎂及明膠等成分不是天然提取物或天然來源;宣傳由「加拿大FDA認可的GMP工廠生產」,與實際情況不符,構成虛假廣告;宣傳上述普通食品「有效預防和改善孕期貧血」「預防出生缺陷」「預防妊娠高血壓、降低早產風險」等,含有易與藥品相混淆的用語。

上述內容違反《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和第十七條等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等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10萬元。

十二、上海松郡實業有限公司違反廣告法案

當事人發布房地產廣告宣傳「國家級規劃,直接受益張江科學城南擴」「5.5米層高,靈活空間,一層價格,雙倍收益」。經查實,廣告中所述的規劃並非國家級規劃;所謂「一層價格,雙倍收益」,需要對所購房產進行隔層才能實現,可能產生違章改建房屋的法律風險;當事人還宣稱該房地產項目「上市公司統一運營,實力保證,投資無憂」,含有對投資回報的承諾。

上述內容違反了《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二)項、第二十六條第(一)項的規定,市場監管部門依據《廣告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等規定,責令當事人停止發布違法廣告,並處罰款4.9萬元。

附:小貼士

1.企業利用官方網站、APP、微信公眾號等網絡自媒體,推銷自身的商品或服務,已成為常見的商業廣告行為,也是廣告違法問題高發的領域。警示:廣大企業要秉持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基本準則,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加強網絡自媒體商業廣告發布管理,廣告宣傳應當真實、全面,不得虛假或者引人誤解,切實履行保障消費者權益的義務。

2.廣告導向問題常見於使用錯誤的中國版圖,違法使用低俗、媚俗、惡俗的內容吸引眼球等方面。警示:廣大企業要依法合規使用中國版圖,共同維護國家尊嚴和主權利益;要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

3.上述虛假違法廣告主要涉及醫療服務、教育培訓、食品等領域,以虛假承諾、虛構效果、混淆概念、不實宣傳等形式誤導廣告受眾。提醒: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發展,通過移動終端發布廣告,進行個性化廣告推送,快捷實現廣告到銷售的商業變現,為消費者提供更便利生活方式,同時也帶來地域性和差異性監管困難。提醒:廣大消費者應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理性對待廣告推送,合理安排生活消費;日常生活中發現的違法廣告,可以通過12315熱線進行舉報。

作者:鄒娟

(原標題:永和豆漿發廣告自稱「國飲」「國禮」,被罰30萬元)

(責任編輯:王灝_NA3186)

相關焦點

  • 永和豆漿被罰30萬元 發布虛假廣告自稱「國禮」
    原標題:永和豆漿自封「國禮」,皮膚病醫院「造」患者,監管部門曝光重罰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曝光了12起違法廣告典型案件,主要涉及食品、藥品、醫療、教育培訓等行業。其中,因發布虛假廣告,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被罰款30萬元。
  • 永和豆漿發廣告自稱「國飲」,被罰30萬元
    中新經緯客戶端3月13日電 13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2020年第一批共計12件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其中,永和豆漿在微信公眾號發廣告自稱「國飲」「國禮」與事實嚴重不符,混淆概念誤導受眾,被罰款30萬元。
  • 「這杯國飲,果斷贊了!」 永和豆漿自稱「國禮」被罰30萬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19年下半年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查處的部分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其中永和豆漿虛假宣稱自己產品為「國禮」被罰30萬元。日資化妝品公司玫麗盼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在官方網站廣告中使用錯誤的中國版圖,被處罰款50萬元。
  • 永和豆漿自稱「國飲」,監管局:虛假廣告,處罰30萬
    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了2020年第一批虛假違法廣告的典型案例,永和豆漿「光榮上榜」,處罰款30萬元。根據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報的內容,永和豆漿違法的主要原因是自稱「國飲」,稱其產品作為「國禮」走進各國駐華大使館,這一點與事實嚴重不符。據悉,永和豆漿事發的原因是一篇微信文章。此前,永和豆漿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布了一篇標題為《這杯國飲,果斷攢了!》
  • 永和豆漿發廣告自稱「國飲」「國禮」,被罰30萬元
    在「國禮「」國家版圖「上做文章,是廣告」紅線「,不能碰。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披露2020年首批12件違法廣告典型案例。澎湃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網絡自媒體成為違法廣告高發地。經查,當事人實際成立於2015年12月,至案發未設立分公司;當事人宣傳其經營的美容器材「是擊敗99%美容項目的拓客神器」、「為所入門店營業額月提升150%」;宣傳其品牌「是國內唯一擁有完整美業生態鏈的品牌」、「中國皮膚管理第一品牌」等,當事人無法對上述宣稱提供真實性證據,構成虛假廣告;當事人還在百度推廣頁面發布含有「20天開店,30天回本」等對收益作出保證性承諾的違法內容。
  • 永和豆漿廣告宣稱「國禮」被罰 回應:去年已處理並自查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廣告宣稱「國禮」被罰,永和豆漿回應稱去年已處理並自查 新京報訊(記者 張曉榮)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近日通報12批虛假違法廣告案例,其中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因發布違法廣告被罰款30
  • 永和豆漿自封「國飲」,卻因廣告造假被罰
    永和豆漿打出的經營理念是:品質、誠信、創新、成長,但是這樣一家知名度極大的企業,卻因虛假廣告被罰了30萬元,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根據上海市市場監管局3月12日的公告,永和(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在微信公眾號中發布了題為「這杯國飲,果斷贊了!」的廣告宣傳,其中含有「永和豆漿的產品作為國禮走進各國駐華大使館」的內容。
  • 永和豆漿廣告未經政府授權自稱「國禮」 被罰30萬
    中國網財經3月16日訊(見習記者賈玉靜 記者陳瓊)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020年第一批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其中,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和食品」)因發布違法廣告被市場監管部門罰款30萬元。
  • 永和豆漿自稱「國禮」被罰30萬!上海公布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
    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020年第一批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涉及食品、醫療、教育培訓、房地產等多個領域,共計12起。 其中,永和食品公司在非正式場合向個別使館工作人員贈送其產品後自稱「國禮」並在微信公號宣傳,被罰款30萬元。
  • 永和豆漿自封"國禮" 因虛假違法廣告被罰30萬!
    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020年第一批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涉及食品、醫療、教育培訓、房地產等多個領域,共計12起。其中,永和食品公司在非正式場合向個別使館工作人員贈送其產品後自稱「國禮」並在微信公號宣傳,被罰款30萬元。一美發產品公司在廣告中使用錯誤的中國版圖,被罰款50萬元,為該批案例中最高。
  • 永和豆漿被罰30萬元
    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020年第一批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涉及食品、醫療、教育培訓、房地產等多個領域,共計12起。其中,永和食品公司在非正式場合向個別使館工作人員贈送其產品後自稱「國禮」並在微信公號宣傳,被罰款30萬元。
  • 食品315:永和豆漿虛假廣告被罰30萬;喜茶現場取餐仍收配送費
    一、永和豆漿廣告未經政府授權自稱「國禮」 被罰30萬3月16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了2020年第一批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其中永和豆漿上榜。據公告顯示,永和豆漿所屬的公司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在微信公眾號發布了題為「這杯國飲,果斷贊了!」
  • 央視曝光:山東一藥店罰款10萬元!上海永和豆漿被罰30萬
    寧津縣市場監管局向當事人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並對其做出警告和罰款10萬元的處罰。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020年第一批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涉及食品、醫療、教育培訓、房地產等多個領域。其中,永和食品公司在非正式場合向個別使館工作人員贈送其產品後自稱「國禮」並在微信公號宣傳,被罰款30萬元。
  • 永和豆漿違法廣告案,被罰30萬
    文 | Rita Zeng近期,上海公布2020年第一批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共12起。12家違反廣告法案的公司為:玫麗盼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被罰50萬元)上海林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被罰35萬元)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被罰30萬元)上海江城皮膚病醫院有限公司(被罰25萬元)上海贏領眼鏡有限公司(被罰22萬元)上海中智國際教育培訓中心(被罰12.12萬元)上海智美顏和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
  • 永和豆漿自封「國禮」,皮膚病醫院「造」患者,監管部門曝光重罰
    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曝光了12起違法廣告典型案件,主要涉及食品、藥品、醫療、教育培訓等行業。其中,因發布虛假廣告,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被罰款30萬元。永和豆漿自稱是「國禮」上海市市場監管局稱,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在微信公眾號中發布了題為「這杯國飲,果斷贊了!」的廣告宣傳,含有「永和豆漿的產品作為國禮走進各國駐華大使館」的內容。
  • 「大眾315」永和豆漿違反《廣告法》被罰30萬
    大眾網濰坊·海報新聞3月15日訊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2020年第一批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公告》,其中,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違反《廣告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第(五)項等規定,被處罰款30萬元。
  • 微一案:公眾號、小紅書不是法外之地,永和豆漿已經被罰!
    最關鍵的是,沒有高昂的廣告營銷費用,實際投入的邊際成本趨近於0。也正是由於這種極高的自由度,大家就會產生一種「自媒體平臺是法外之地」的錯覺,認為自己想發什麼樣的內容就發什麼樣的內容。但事實並不如此,無論在哪個平臺、哪個渠道,遵守平臺規則外,符合《廣告法》的要求,是每一條「廣告」都要遵循的底線。
  • 微信公眾號發文錯用2個詞,一知名餐飲品牌被罰30萬!
    導讀:近日,在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近日通報12批虛假違法廣告案例中,永和豆漿因在其微信公眾號上發廣告自稱「國飲」「國禮」,被罰款30萬元。 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截圖 根據上海市市場監管局3月12日的公告,永和(中國)股份有限公司此前在微信公眾號中發布了題為「這杯國飲,果斷贊了!」的廣告宣傳,含有「永和豆漿的產品作為國禮走進各國駐華大使館」的內容。
  • 永和豆漿被罰30萬!河南這些超市、藥店被處罰!
    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公布2020年第一批虛假違法廣告典型案例,涉及食品、醫療、教育培訓、房地產等多個領域,共計12起。其中,永和食品公司在非正式場合向個別使館工作人員贈送其產品後自稱「國禮」並在微信公號宣傳,被罰款30萬元。
  • 聯商餐飲周報:永和豆漿被罰30萬 許留山陷「倒閉」旋渦
    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3.09-3.15),許留山陷入「倒閉」傳聞,官方回應稱:待疫情結束,我們店裡見;永和豆漿因發布虛假廣告被罰款30萬元;西貝和海底撈門店逐漸恢復營業,名單公布...永和豆漿被罰30萬元 發布虛假廣告自稱「國禮」3月13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曝光了12起違法廣告典型案件,主要涉及食品、藥品、醫療、教育培訓等行業。其中,因發布虛假廣告,永和食品(中國)股份有限公司被罰款30萬元。私域流量、新零售再度翻紅,疫情「逼瘋」多少餐飲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