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儘管俄羅斯繼承了當年蘇聯軍工業的大部分遺產,但俄羅斯的軍工業實際上是在不斷萎縮的,很多重要的配套企業不是已經倒閉或者轉產其他產品,就是在解體的時候,分到了其他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的軍工業可以說技術要比我們先進,但產業鏈絕對說不上完整。
2014年佔領克裡米亞之後,西方和烏克蘭等國對俄羅斯發起制裁,不再向俄羅斯出售任何可以軍用的零部件,其中就包括了發動機,尤其是烏克蘭製造的艦用燃氣輪機和德國製造的柴油機,德國出售給俄羅斯的主要是民用發動機,但可以用在水面艦艇和軍車上面。
無法獲得進口發動機,這導致俄羅斯軍工業不少在建項目被迫擱淺或者出售給其他國家,諸如多艘在建護衛艦賣給了印度,由印度購買烏克蘭或者歐洲發動機等零配件自行完工。俄羅斯國內也無法在短時間內建立替代產品生產線,這個時候,其唯一能獲得的替代發動機,基本只有中國了。
近日,據俄羅斯《消息報》報導,由於從中國購買的船用發動機出現問題,俄海軍21631型小型飛彈艦「維什尼沃洛切克」號將推遲交付俄海軍的日期。目前俄技術人員正在試圖解決問題,預計將在4月前交付俄海軍。俄發動機製造公司的消息人士表示,中國發動機無法完全滿足軍艦的動力需要,該發動機是為民用船舶設計的,軍艦在高速航行時可能會出現問題。
俄21631型小型飛彈艦排水量為949噸,但卻堆積了100毫米艦炮、30毫米速射炮、防空飛彈甚至巡航飛彈,此前在俄軍在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中曾大出風頭。其動力設計原本採用德國MTU公司製造的發動機,但因為制裁的緣故,後4艘採用中國製造的發動機。
這已經不是俄媒第一次報導中國發動機拖後腿了,中國較為先進的柴油機,跟德國MTU系列都有著較深的血緣關係,這次出問題,一來很可能是新發動機與俄軍軍艦原本配套就不一致,高速航行時候持續輸出馬力難以滿足要求,21631本來的「小馬拉大車」設計,就對動力裝置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其二,則是中德兩國柴油機,在性能和可靠性上的差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