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五味太郎:大人們自己不好好讀書,卻拼命讓孩子看書

2020-12-22 澎湃新聞

「我畫的作品沒有不成功的,理所當然,我就是一個天才。」「在我看來大人們其實並沒有在好好讀書,卻拼命讓自己孩子看書,我覺得有點問題。」11月18日下午,享譽國際繪本界的五味太郎現身上海長寧區圖書館,參與童書展「魔法大師班」活動。這位繪本大師頻頻「語出驚人」,讓在場的家長與孩子陷入歡笑與思考。活動結束後,五味太郎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

五味太郎

「生活中不管是多麼微不足道的事,五味太郎都能從中獲得啟發。他肯定人生,積極樂觀,每次和他談話,都讓我好像又回到年輕的時候。」這是與五味太郎相識二十多年的著名繪本作家林明子對五味太郎的看法。五味太郎1945年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日本桑澤研究所的工業設計科,是日本乃至世界範圍內都最暢銷的繪本作家之一,曾榮獲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插畫獎、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五味太郎的繪本創意新穎、輕鬆幽默,和孩子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卻不加入嚴肅的說教。他的畫風和線條近似塗鴉,可愛而稚拙,重視色彩的呈現,能自然而然地被孩子接受。他的繪本還會出現把書頁鏤空、將生活用品與動物造型結合等巧妙的設計,讓小讀者愛不釋手,也成為家長寓教於樂的極佳選擇。

雖然是極受家長與孩子追捧的繪本大師,但五味太郎在很多訪談中都展現出並不很想通過繪本展現「教育」「教化」的一面、甚至並不強求別人去理解的態度,他對在座家長想要通過繪本去教育孩子、提高孩子的素養與教養的想法表示十分困惑:「繪本跟孩子的教育為什麼一定要相關聯呢?我認為沒有必要把兒童的繪本一定要和教育聯繫起來。我不是從教育觀點出發才創作繪本的,我就是想讓孩子覺得快樂,僅此而已。」

面對在座廣大家長如何教育孩子走上更好發展道路的問詢,五味太郎回答:「從根本上來說,這些家長都不太信任自己的孩子,其實你的孩子比你想像的要有實力。一定要相信孩子的實力,不然的話就是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五味太郎認為,現在氣候與生活環境變化得非常快,將來會變成什麼樣,我們都無法知道,也無法掌控。因此家長最應該賦予孩子或者去培養鍛鍊的,是能獨立思考問題、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夠生存的能力。

五味太郎的理念不僅融入他的作品,更展現在他自身的家庭教育中。在《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一書中他提到,自己的兩個女兒在中學時代就都退學了,而在他看來退學幾乎沒有給她們帶來任何負面影響,現在也都成長為了非常出色的大人。

「在日本有這樣一種現實情況,孩子拼命上學讀書拿到了文憑,其實一點實際能力都沒有。學校是去了,但是什麼都沒學到,或者學到的東西沒有用。所以對真正想學習的人,要有一種自主學習的能力,讓自己學到真正想學的東西,這才是很重要的。」五味太郎說,「雖然有點『王婆賣瓜,自賣自誇』,但我的繪本能讓孩子提高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孩子有自己獨立創作的空間,也希望家長提供給小朋友自主思考與學習的空間。」

五味太郎也對目前許多成人借教育之名侵犯孩子繪畫想像力的做法極不認同。他覺得繪畫和唱歌、跳舞一樣,是人類抒發心中情感的方式。討厭畫畫的人,可能因此錯失一種可以表達自我的方式。

「希望能通過繪本給孩子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而不是單向的趣味灌輸。」五味太郎說。

五味太郎

澎湃新聞:

開始創作繪本的契機是?

五味太郎:

我原本就對文字創作和畫畫都很感興趣,想過如果能把兩者結合起來就好了。然後在快30歲的時候我遇到了繪本,就開始以這種形式來進行創作。至今為止,我創作了超過350本繪本,每一本都包含了我的各種不同的思考,這些思考沒有高下之分。我非常喜歡看自己的書喲。

澎湃新聞:

你幾乎包辦了繪本的繪畫、寫作與設計,也對出版社出版紙質書有很多細節要求。

五味太郎:

在畫繪本之前,我從事的是工業設計,設計過很多生活中的小物件。所以雖然後來轉向了繪本創作,與其他繪本作家相比,我非常看重繪本作為物品本身的魅力。比如我眼前的這個咖啡杯,我覺得繪本的魅力和它的魅力有相似之處。我非常看重繪本作為一件「物品」的魅力,所以也會認真對待書的重量、大小、材料等。

澎湃新聞:

你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哪裡?作為一個極其高產的作者,怎樣維持創作活力?

五味太郎:

我的創作主題都是某一天突然冒出來的。這麼說也許有點令人不悅,其實一天到晚,我日常生活中都的每一刻都在創作繪本。當然,並不是說一直在具體地去畫什麼。比如,我們現在正在進行的對話,我會想如果把它畫成繪本中的一頁,也很有意思啊。我的習慣就是用創作繪本的方式去抓住(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個場景。

這可能跟我從小的性格有關係。即使是發生了一些不好的麻煩事,我也會想這是不是能作為創作素材,這就像劇本裡寫的一樣啊。我覺得日常生活和創作之間是沒有界限的。這並不是說日常生活中總能產生創作主題,但會給我一些靈感或想法,從中誕生出繪本。這種感覺就像是水中突然「噗通」一聲冒出一個水泡。所以被問到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靈感或想法時,我也無法給出答案。

澎湃新聞:

除了畫畫,還有什麼興趣愛好呢?

五味太郎:

我喜歡看一些在歷史層面上宏大、錯綜複雜的故事,比如威廉·福克納、馬爾克斯、弗蘭納裡·奧康納,他們的作品都屬於這一類。也許這些作品有些艱深,但它們能讓人透過語言表面去探尋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更深的意義,我覺得這一點很出色。我現在正在看的書,是土耳其作家費利特·奧爾罕·帕慕克的《黑書》,書中所描寫的伊斯坦堡是一個歷史紛繁、複雜的城市,我覺得這和日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澎湃新聞:

你的作品因展現孩子的視角、富於童真的想像力而備受小朋友的喜愛。在創作它們時你會代入孩童的心理嗎?平時喜歡和小朋友相處嗎?

五味太郎:

我沒有「自己是小孩」相關的記憶。雖然記得自己當小孩時個子很小,但並沒有「自己是小孩」這種意識。現在的孩子應該也沒有自己是個孩子這種意識吧。我現在雖然72歲了,也並不會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72歲的大人。只是政府會把你劃入老年人的範圍,這種時候就不得不直面自己的年齡。除此之外,在我自己的創作中,我完全沒想過心理年齡之類的事情。

澎湃新聞:

在成人看來繪本往往是「寓教於樂」的道具,你怎樣看待繪本的作用與價值?

五味太郎:

在日本,繪本剛剛興起的時候,也有很多人把繪本的價值等同於實用性。即使是現在,不僅僅局限於繪本,依然有人認為書就是要有實用性。像旅行指南、學科入門書這種書的確是本身就具有實用性,但說到我們讀完戀愛小說能從中學到什麼,能從馬爾克斯的作品中讀到什麼實用性,這個就不太好回答(界定)了,大量的書都屬於這種情況。所以,書的實用性到底指的是什麼呢,我覺得是這本書本身要足夠有趣,而這一點不同的讀者,感受是不一樣的。

澎湃新聞:

除了繪本創作,你還活躍在服裝設計、文具設計、幼兒語言教育、歌詞創作和動畫製作等多個領域,你更享受其中哪個領域?

五味太郎:

我覺得書和其他媒體傳播形式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每一位作家和每一位讀者之間的交流是一對一的。比如,我在讀福克納的書時,會覺得他是面向我一個人而創作的,我會一邊讀一邊在心裡跟福克納說這裡我是怎麼想的,這種對話的過程就是讀書。一個人寫的東西,能被另一個個體讀到,這一點是書這種載體最棒的地方。像APP、音頻這一類載體,對應的是一個創作團體和一個用戶群,相比個人對個人這種關係,更加粗糙(粗放)。而且,我覺得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這種個人對個人的關係,會成為彼此珍貴的財富。

澎湃新聞:

你在《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一書中舉例了很多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問題,這本作品出版後有對當時的教育問題產生良性的影響嗎?

五味太郎:

《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這本書中的內容並不是為諸多社會問題提供解決方法,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感想和做法。希望能為讀者思考學校、學習的意義提供參考,請一定要看看這本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繪本大師五味太郎:看繪本是為了快樂,沒必要跟教育扯上關係
    五味太郎的部分代表作五味太郎的繪本創意新穎、輕鬆幽默,跟孩子的生活息息相關,卻不加入嚴肅的說教。畫風和線條近似塗鴉,可愛而稚拙,能自然而然地被孩子接受。他曾說:「繪畫是人的基本人權,誰也不能侵犯。」他對目前許多成人借教育之名侵犯孩子繪畫想像力的做法極不認同。
  • 五味太郎:孩子是不需要「教育」的
    每當孩子看書喊無聊、學習喊累的時候,家長和老師往往只知道用「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來搪塞。 「懂得吃苦」這話雖不假,可是這背後意味著——我們早已經默認了學習本來就是一件無聊的苦差事,是需要抑制快樂的,這樣的學習觀念與興趣當然無關。 但是學習,真的本來就是如此痛苦的事情嗎?
  • 繪本家五味太郎:無視個體差異給孩子排名的教育制度是產生「欺凌...
    日前,五味太郎放下畫筆,寫了一本寫給孩兒爸媽的書——《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在前言中,五味太郎說寫這本書的初衷是由繪本引發的,繪本為家長們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令五味太郎感到疑惑:「孩子能懂嗎?」「這本繪本適合幾歲孩子?」「怎麼才能讓孩子喜歡讀書?」
  • 繪本大師認為《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書評
    這點也與他自身的生活哲學一致,他說自己之所以能堅持繪本創作,完全是因為這件事輕鬆有趣。五味太郎寫這本書的動機是因為經常有家長問他關於孩子的各種問題:比如"這本書孩子能懂嗎?"、"這本繪本適合幾歲的孩子讀呢?"、"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讀書呢?"
  • 《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孩子不需要被教育,需要你做好自己
    這是專門寫給我們大人看的書,作者是著名的日本童書作家五味太郎,今年已經70多歲了,他創作了50多年的兒童繪本,作品深受孩子甚至大人們的喜愛,或許是因為,他是一位比一般大人們更能洞察孩子心理,更能與孩子共情的童心未泯的老人家。書中說的雖然大多是日本的教育和社會現狀,但教育的「泥沼」可謂全世界通用。
  • 孩子看書,爸媽給錢?錯!大人不做這幾件事,孩子會更喜歡閱讀
    儘管很理解這位父親的良苦用心,我還是不得不誠懇直言:個人認為這法子不大妥當,看書本來就是很有意思的事,用金錢來刺激,背離了我們引導孩子發自內心地愛上閱讀的初衷。父母們都知道閱讀是好事,但不少人都認為,如果不加點外力,孩子就不會變得愛看書。
  • 五味太郎:「將來有出息的孩子不會多,何必讓他們的童年那麼苦」
    戰爭是殘酷的,日本作為侵略國,在給受侵略國家的人民帶來沉重苦難的同時,給自己的人民也帶來了深重的創傷,可以說,在戰後那個階段的日本,幾乎每一個家長都會帶著一種深切的焦慮,對未來的焦慮,對孩子的焦慮,家長們都會帶著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去教育孩子,希望孩子能快一點成長,再快一點成長。
  • 大人看書或者玩手機,讓孩子自己在一邊玩,有區別嗎?
    而且我會邊看書邊做筆記,所以讀書的時候會集中注意力,很難陪孩子玩耍。一開始,孩子們對我讀的書會感興趣,要求坐在我腿上一起看書;這時候基本就是表面讓他們陪讀書,實際就是陪他們玩。你想啊,三、五歲小孩子才能認識多少字?能理解多深刻的思想?不過是鬧著玩罷了。偶爾他們也會對某些書中的內容感興趣,但大多數時候,他們感到無聊就會離開。
  • 改變高考成績的家庭教育:拼命育兒卻不讀書的父母!
    一個愛讀書的父母,不僅能滋養自己,還能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我經常遇到一種家長:打麻將打到12點,家裡烏煙瘴氣,每天生活極不規律。一邊打麻將打的熱火朝天,一邊催促孩子:「作業寫完了嗎就知道玩,以後考不好看我怎麼收拾你!」
  • 書店看書為什麼都是小朋友?大人們呢!
    星期六、星期天陪著小寶貝去書店看書。書店裡的人挺多,只要能坐的地方,全坐滿了人。小朋友們全在看書,大人們全是自顧自的玩手機。回想一下我自己,也是己經很長時候沒有看過紙質的書籍,雖然我愛看小說,也都是網絡小說。對於工作或者說生活都沒有任何的幫助。我家小孩就經常說,我雖然在她身邊卻沒有陪她,沒有互動,沒有交流!人雖在身邊,心的距離侹遠。這不是真的陪伴。孩子需要閱讀,需要學習!大人們難道不需要學習嗎?
  • 對話日本繪本大師五味太郎:在創作中,我從沒想過年齡之類的事
    不知道是不是創作了一輩子繪本的關係,今年72歲的五味太郎仍然給人一種感覺,就是「透徹的童真」。他說,即便在自己童年時期,也從來沒有過「自己是小孩」的意識,現在雖然已經72歲了,也從來不會時刻意識到自己是個72歲的大人。也許正因如此,他的洞察才能更純粹,也更接近本質。
  • 孩子,好好讀書吧
    ,好好讀書吧 文/徐伍蓮 又是一年暑假到了,幼兒園大班都在舉行畢業典禮!學會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臉、吃飯,學會尊重家裡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學校的老師,學會跟小朋友一起交流、互相關心,做到不自私、有集體榮譽感。同時通過大量的故事、遊戲、外出活動等認識事物,一點點地了解周圍世界。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讀書的父母拼命育兒
    假如你作為父親每天抱著個手機玩遊戲,難不成你還想著讓你的孩子專心學習,你做為母親每天流連於麻將桌旁,還想讓自己的孩子在哪裡看書。你都不能給孩子供給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每次一遇到孩子學習效果下降時,不從自身去找問題,還對他們橫加指責。所以,我們常說家長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則,只有家長自己盡力,孩子才會更加前進。
  • 繪本大師五味太郎告訴孩子識字的最好方法
    在盧梭的《愛彌兒》中,有這樣一段話: 「人們在煞費苦心地尋找教讀書識字的最好辦法,有些人發明了單字拼讀片和字卡,有些人把一個孩子的房間變成了印刷廠。洛克(英國哲學家)則主張用字骰教孩子們學習識字。這豈不是找到了一個最好的辦法嗎?真是可憐!其實有一個辦法倒是比以上的辦法都更為可靠的,但這個辦法一直被人們所遺忘了:這個辦法就是促使孩子們有學習的欲望。
  • 五味太郎的圖畫世界,讓笨拙去跑
    而今身為大人的我,再在粲然的《騎鯨之旅》中讀到孩子語言體系的構建,回望自己的表達之路,可謂深有感慨:繪本故事裡「形容詞、動詞和比喻句」是有魔法的。對很多進行共讀的父母而言,痛苦的不是跟孩子述說故事情節,不是靠自己的想像講完一個故事,而是怎麼處置在繪本閱讀中出現的形容詞、動詞和比喻句。「寶寶根本聽不懂這些。
  • 孩子不喜歡讀書怎麼辦?這6種技巧讓孩子從小愛上看書!
    的確,不喜歡看書的孩子有很多,如何讓孩子快速的愛上閱讀是很多父母的心願,其實,只要掌握一些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方法,讓孩子愛上讀書,不是難事。,那一定是擺上書架和書籍,這樣做,一方面是自己需要學習,二來為女兒阿圓創造一個讀書環境。
  • 五味太郎: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都是在遊戲中學會的
    但是孩子對數字的理解,有個發展過程。數字,可以表示序號,也可以表示數量,還可以用來編碼,等等。普及這些抽象概念,光靠講是不可能的。作者用計分這種方式,讓孩子接觸到了符號運算。但當孩子和你交流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他們運用了什麼方法。就像一道超簡單的算術題,你怎麼都教不會,你再也不會下意識覺得她笨,相反你可能會意識到,孩子可能有自己的思路,試著去理解和糾正那個思路,比暴躁和批評要有用的多。
  • 有趣的繪本系列之——五味太郎繪本系列
    大家怎麼都在玩藏貓貓呢,怎麼都躲在這裡了,一個接一個的驚喜,引發孩子豐富的想像,讓小朋友們忍不住想立刻翻開下一頁看個究竟。五味太郎用幽默的巧思,帶領孩子和大小動物們一起來玩藏貓貓。,就連大人看了都要喝彩,還可以讓小朋友明白大和小,以及相對的概念。
  • 厲害了五味太郎!這位極具創意、顛覆傳統的童書作家又出新作
    2016年8月,五味太郎的《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由颶風社推出。這本書是五味太郎教育觀的集中展現,也是五味太郎繪本創作中教育理念的來源,該書中文版自出版以來,在讀者中引起了熱烈反響。在《孩子沒問題,大人有問題》中,五味太郎用許多嚴肅的話題來探討大人的所作所為對孩子的影響。話題雖然嚴肅,但五味太郎顛覆傳統的教育觀念、幽默犀利的語言,在讓人忍俊不禁的同時,也揭示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五味太郎更接近、更了解兒童,他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而不是大人們想當然的認為。
  • 孩子不愛看書,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孩子提高看書的興趣
    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在自己家裡看書,但是很多孩子看著看著書就會去看電視,而且很多孩子在看書的時候並不專心,總是這裡望一望那裡望一望,家長也很苦惱。不過寶寶們不愛看書,可能是跟家長的教育有關係,比如說有一些家長總想讓孩子看一些課內的書,甚至讓孩子看教材,試問哪個孩子願意在假期的時候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