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體驗想和大家分享,一般人們在玩遊戲的時候,心態最為放鬆,專注力和學習力最強。那種總是想搞明白機制,拿高分的衝動,大大激活了內驅力。
因此,日常給孩子選童書,很看重「遊戲性」這一點。相對於被灌輸,孩子主動去玩的時候,調動的腦力資源更豐富。反過來,理解這一點的作者,通常也會在他的書裡面,表現出更為專業的「教育水平」。更容易做到寓教於樂。
學前階段,看這類書非常有用。
比如,這套《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
他繪本風格雖然稚拙,但內容卻很厲害。
找一找,圖左邊的動物都藏在哪兒?
上面這張圖,
孩子們要根據右邊露出的身體部分,
來猜一猜是左邊的哪只動物。
這種題目,大人很難理解它的巧妙。
對孩子來說,看這個圖是有分析過程的。
首先,最感興趣的那個部位會先被發現。
這會促使她「發現模式」。
然後,用右邊的露出部分,
與左邊的動物進行對比。
越快發現模式,
孩子的思考能力越有靈活性。
將來真正上學的時候,
理解力和反應能力也會很快。
再比如這個遊戲:
如果只看圖片,誰多誰少數數就行了。
但是孩子對數字的理解,
有個發展過程。
數字,可以表示序號,
也可以表示數量,
還可以用來編碼,等等。
普及這些抽象概念,
光靠講是不可能的。
作者用計分這種方式,
讓孩子接觸到了符號運算。
這個過程的難點在於理解賦值。
於是不知不覺中,
關於抽象思維的訓練開始了。
我們再來想想,
是不是會有小孩子認為,
2張一塊錢比1張百元大鈔多?
理解了賦值,就可以把這一點,
遷移到關於對錢幣的理解上。
反過來亦如此,
這種類比的思維,
是學習能力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之前有推薦一本迷宮書,
在一個群裡聊起來,
有人說她不會玩迷宮。
理由是看著就覺得很麻煩。
但是,實際上迷宮並不麻煩。
「說起來,人們有很多想法,」
「其實細究起來,都不能算想法,」
「也許只能算是某種反應。」
我們還是拿五味太郎來說:
看見這一團亂麻,你有沒有想過,
這只是畫面整體給人的印象。
而這個印象本身跟事物的本質其實沒有關係。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感受和想當然。
「保險都是騙子」
「我的事情多到令人崩潰」
……
一種感覺,使我們沒能主動去切入。
試著花時間讀一讀保險條文,
試著把所有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單,
你會發現,某種東西讓我們,
失去了進一步「理解事實」的能力。
迷宮的意義在於打破這種認知習慣。
無論是訓練觀察力,
還是理解平滑曲線的走向,
讓孩子們體驗到,
在一團亂麻中找到出路,意義深遠。
所以,迷宮在這裡不僅僅是一種遊戲模式
看懂,會練習,它其實充滿著規律性。
再來看這張圖:
就書上這個問題,
你是運用左右對比的方法考慮問題呢?
還是看著右邊的圖,
用左邊的部件在腦子裡重新搭建一個呢?
一般的家長可能根本不會考慮這一點。
但當孩子和你交流的時候,
你就會知道他們運用了什麼方法。
就像一道超簡單的算術題,
你怎麼都教不會,
你再也不會下意識覺得她笨,
相反你可能會意識到,
孩子可能有自己的思路,
試著去理解和糾正那個思路,
比暴躁和批評要有用的多。
五味太郎總是會引導孩子關注本質。
同樣是找不同,
比如這張圖,當我們對照物變成影子的時候,
孩子的關注點就會聚集到形狀上。
小朋友可以順利地,
把自己凌亂的想法收起來,
關注更重要的抽象概念。
還記得之前推薦的《大大的花園》嗎?
在那本書裡,藝術家引導讀者的技法,
是在花叢中加入了大量的人形精靈。
一些人總是有辦法,
用巧妙的技巧傳達自己的想法。
這種能力放在五味太郎身上,
那就是咱們孩子的福音。
用非常有吸引力的遊戲,
激活孩子們的內驅力,
玩著玩著,什麼都學會了。
最後,用這套書裡的一頁圖考考大家:
右邊哪一塊是多餘的?
然後可以細想一下你的解題過程。
你是怎麼排除幹擾,
又是怎麼對比不同的?
這個奇妙的過程,
看書的時候,
它就在你孩子的頭腦中發生。
這套《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用數學遊戲、迷宮冒險、想像力謎題,專注於幫孩子提高語言表達、數學邏輯、空間想像、抽象推理、觀察專注等核心能力。
《五味太郎思維遊戲書》
作者五味太郎是日本在國際上知名度最高的童書作家,有300餘部作品,包攬義大利波羅尼亞國際圖畫書原畫展獎、日本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路傍之石獎等眾多獎項。他的《一起數數123》《快來數數吧》《ABC圖畫書》《漢字圖畫書》也是浪花朵朵的暢銷書籍。
五味太郎的筆下:「繪本就像是一個盲盒,你永遠不知道拆開的下一刻會發生什麼……」
可是,學習卻有章可循。
如果能遊戲地帶著孩子用場景式思維和分組類比記憶,帶著孩子由易到難順著階梯學習知識,孩子會不會更開心快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