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女孩到女人的轉變除了年齡增長和思想成熟外,當然還有最明顯的一點就是身體上的變化,當然最明顯的一點就是月經初潮。一般來說,初潮後的孩子,也就意味身體和心理的成長。
因為我們中國式的家庭傳統就是更保守的,所以在孩子的生理知識普及這方面除了是羞於啟齒,另一方面也是缺乏足夠的重視程度,而且還總是抱有一種天真的想法——孩子長大就懂了。
一般來說,孩子除了會有身體上的變化,更大的變化還是在進入青春期後,心理方面出現的反差。這些反差可能說不上是巨大,但是這種蝴蝶效應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前身,即使再微小的變化都可能導致整個人性格的崩塌。
婷婷是個十分開朗外向的孩子,可是自打今年九月開學上初中後,可就是發生了一項極大的轉變。其實這個變化也再正常不過了,而且只要是個女孩子就會有經歷的生理期。
因為小婷對此事本就沒有概念,家裡人又是沒有進行過相關教育,小婷進入生理期時發生的肚子疼,就自認為是生了病,可是突然發現自己的褲子上出現血跡後,哭著就回去就哭著對媽媽喊道:「媽,我怎麼流血了?」
可是媽媽的態度卻十分平淡,只是淡淡的說這是來「事」了。
此後,小婷發現自己好像每個月都有類似情況發生,而身體上的虛弱也導致注意力無法集中,後來還變得越來越內向。
很多人可能會疑惑,月經不是女孩身上很正常的事情嗎,怎麼還導致性格內向呢。因為性別關係,女孩這段特殊時期肯定是要更多向媽媽尋求幫助的,所以媽媽的安撫對孩子的內心成長特別重要。
1、內心疏導
孩子月經初潮之後,內心也可能會出現自我懷疑,而且哪怕是在家長的引導下知道了這是正常情況,但是也難免會在生活中出現困擾,一個是來自於同學的嘲笑,另一點就是心理自卑。
所以媽媽一定要及時疏導,幫助孩子了解相關知識,引導孩子的內心走向。
2、正確護理
女孩的初潮可是會直接關乎到孩子後續的身體健康的,而且孩子又是沒有相關經驗,如果家長再不及時告訴孩子正確的護理方法,也很可能使孩子受到疾病困擾。
比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衛生巾的正確用法,準備暖水袋等。
3、正確的自我保護
孩子月經初潮後,借著這期間孩子身上明顯的變化,媽媽正好也可以再給孩子講解下這期間哪些變化都是正常情況。傳授知識的同時,家長也要教會孩子如何自保,並且教會孩子如何推測下次的來事時間。
往往之下,媽媽除了母親的角色,還要在孩子的這一特殊時期做好生理老師的角色。
1、安撫情緒,告訴孩子這是因為她們長大了,進入了青春期。
2、告訴孩子月經之後具體的身體發育情況。
3、月經前後身體會出現的相關徵兆,比如肚子疼或者流血。
4、月經周期的頻率和持續時間。
5、月經時應該如何選用衛生巾,多久重新更換。
6、什麼樣的留血顏色才算正常,怎麼判斷血塊。
7、萬一等到不在家的時候出現意外狀況應該怎麼處理。
8、告訴孩子月經不丟人,這代表她們長大了。
9、月經期間的注意事項,比如不能碰涼水,不能吃生冷、辛辣類食物,也要避免劇烈運動。
10、幫孩子購買經期內的物品,避免在學校出現尷尬。
以上就是為大家總結的孩子經期內的一些需注意事項,希望能為大家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