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地圖裡 探尋「廣州與世界」

2020-12-16 廣州日報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花城

文藝風景線

地圖幾乎是每個人出遊的必備之物。我們通過那張印著密密麻麻街道、建築的圖紙,在一個又一個的陌生之地,邁出探索的步伐。雖然技術的進步,令地圖已經可以輕鬆地裝入手機,但其重要性卻隨著我們走得更遠,而愈加增強。

每年有無數的遊客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來到廣州。這不禁令我們好奇,在更早的歷史中,我們所居住、生活、熟知的這座廣州城,在地圖裡,是什麼樣子?

12月16日,「全球地圖中的廣州」展覽在廣州圖書館開幕。80多件古地圖,為我們解開這個問題的答案。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卜松竹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維宣

通訊員 曾茜

已知最早國人所繪廣州府圖

見於1535年

此次展覽由廣州圖書館、廣州大典研究中心與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主辦,文仕文化博物檔案館協辦,將持續到12月30日。80餘件珍貴古地圖中,有60多件來自於澳門科技大學圖書館的「全球地圖中的澳門」古地圖收藏。主辦方介紹,展覽通過豐富的古地圖,以全新的視角來詮釋廣州的歷史,突顯廣州在中西交通、貿易、文化交流以及早期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反映出廣州與澳門之間「相生相伴」的密切聯繫。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廣東通志初稿》成書。當中有一幅「廣州府」圖,是目前所見漢文史料中最早的廣州府圖;之後又有萬曆三十年(1602年)郭棐《廣東通志》所繪的「廣東省城圖」。

清康熙二年(1663年)蘇州人王君甫以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曹君義《天下九邊分野人跡路程全圖》為底本,重新刊印了一張《大明九邊萬國人跡路程全圖》。它實際上是當時中國人繪製的世界地圖。圖中不僅記載了明代全國山川地貌、府州縣治和各地古今人物的情況,還繪製和註記了歐洲、非洲、美洲許多國名,展現出明清之際中國人對世界的認知和理解。例如,地圖左上角的「譜厄利亞」(「譜」為「諳」字誤記)即為「英格蘭」拉丁文形式「Anglia」的漢語對音。「廣州府」被標示在地圖下方靠近正中的一個大方框中,上有文字題「古曰羊城」,其下注有「一州十五縣」。其右下方一個大島上用橢圓形標示「香山」縣,記有文字「香山屬廣州府,文天祥過零竹(丁)洋即此」。

《廣東通省水道圖》表現了清代後期廣東全省的水道地形、軍事駐地和工事。繪圖者用誇張的比例把廣州城畫在地圖的中心位置,詳細記錄了廣州城內外的街道和重要地名,表現出它作為廣東省城在全省水路交通和海防禦寇的重要作用。澳門半島也被用誇張的比例畫在廣州城下方偏左的香山縣南,城市以藍色粗線表示關閘和澳門城牆,繪有葡人的重要炮臺等軍事設施,並繪記了位於澳門望廈村管理澳門事務的香山「縣丞署」,以及駐紮在「前山寨」的廣州府澳門海防軍民同知司署。

展出的這些古地圖,雖然並不像今天的地圖那樣有著嚴格的比例、精準的測量,但都是早期國人著作中,有關廣州的珍貴圖像。透過它們我們可以了解到,當時廣州府治下的州縣地理山川形勢、道路,以及廣州府城內部的城市形態。

1512年的「中國之城」

是西方人最早繪製的廣州城圖

那麼在西方人繪製的地圖中,廣州最早的形象是怎樣的呢?

廣州圖書館的專家介紹,根據金國平、索薩等學者的考證,西方人最早繪製的廣州城圖是1512年羅德裡傑斯航海書中的「中國之城」,這也是葡萄牙人最早繪製的關於中國的地圖。

現存於梵蒂岡圖書館的1529年裡貝羅世界地圖中,在珠江口位置的東側標記了「廣東(省城)」(「cantam」,粵語「廣東」二字的葡語對音),這是早期葡萄牙地圖中對廣州的書寫形式之一。本次展覽的一張由葡萄牙製圖師1570年繪製的航海圖中,也標出了廣州城;這張圖也是目前已知史上第一次以「macao」這個書寫形式註記澳門的地圖。早期西方地圖中往往把澳門標註在珠江口的東岸,這是因為當時西方人從澳門進入廣州是通過澳門西側的磨刀門河道。該河道因為淤泥沉積逐漸讓位給今天澳門東側的虎門水道。澳門在古地圖中珠江口的位置,反映出澳門與廣州之間的密切聯繫,以及這兩個城市在中西交往中的地位。

展品中,1584年的《東印度及周邊島嶼圖》繪製了西方傳統意義上的東印度區域,包括了今天的印度、東南亞、東亞和太平洋的一部分。圖中繪有珠江三角洲,其頂部岸邊有一個被標記為「Cantan」的城市就是廣州。該圖來自尼德蘭(今比利時)製圖師奧特裡烏斯1584年版的地圖集《萬國圖志》。同樣在這套《萬國圖志》地圖集裡,還出版了目前所知歐洲人最早繪製的單幅中國地圖——葡萄牙製圖師巴爾布達所繪的《中國新圖》。該圖首次完整地標註出了明代中國兩京十三省的名稱,當中用大寫的「CANTAM」標示廣東省,在珠江口的東岸上標出了澳門,卻把廣州城繪製和標記在了珠江口的西岸。

據介紹,16世紀初葡萄牙人對廣州的註記有多種書寫形式,較常見的是把「廣東省城」記為「cidade de Cantam」,同時把「廣東省」稱為「CANTAM」。在後來的使用中,代指城市時又常常省略做「Cantam」。荷蘭人則將「Cantam」書寫為「Canton」,這一形式又被後來的法國人、英國人廣為使用,「Canton」從而成為西方人註記「廣州城」最常用的書寫形式。儘管依舊有許多細節上的謬誤,西方人對廣州的理解就是在這種狀況下,從無到有,從模糊到清晰。

在全球海上航線圖中

廣州是重要的節點城市

荷蘭人林斯霍頓於1596年繪製的《中國局部及周邊航海圖》是一幅著名的航海圖。林斯霍頓曾擔任葡萄牙果阿總主教的秘書,於1596年公開出版的著作《航海日記》,打破了16世紀葡萄牙對東方貿易航線的壟斷,為荷蘭以及之後的英法等國開啟了通往東亞的通道,影響巨大。該圖以上東下西、左北右南為方位。中國在地圖的左側部分,廣東省(「CANTAM」)被標記在地圖左側的中心「廣州河」兩側。廣州城(「Cantao」)被註記在河口頂部偏西的位置。

奧特裡烏斯《萬國圖志》地圖集裡的《太平洋及周邊航海圖》是最早的太平洋地圖,圖中標出了麥哲倫海峽,且在右下方畫出了1519-1522麥哲倫環球航行中唯一成功返回西班牙的「維多利亞」號帆船。此地圖綜合了歐洲人關於太平洋的新知識,展示了太平洋西部密集的島嶼。圖中對中國著墨不多,僅用示意的方式繪製出中國長城,並標記出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最重要的城市,其中就在珠江口標註了廣州(「Cantao」),還在表現城市的符號上用紅色墨水醒目標記出來,反映了16世紀大航海時代廣州在西方人眼中在海上航線中的重要作用。

1784年《從珠江口到加利福尼亞及墨西哥航海圖》以手抄形式描繪自中國廣州經馬尼拉到阿卡普科的航線。此圖所記錄的航線也是著名的中國大帆船貿易航線。自1565年到1815年間,每年自阿卡普科載滿南美黃金和白銀的船隊便會駛向馬尼拉,再從那裡前往澳門,最後抵達廣州出售黃金白銀以換取絲綢、瓷器和奢侈品。這條航線是全球貿易的第一條太平洋航線。由於航線時長、載貨量大,故而西班牙為此製作出著名的軍商兩用蓋倫帆船。

明清時期,中國政府禁止西方人從海路直接進入北京,無論歐洲來訪使團還是入華傳教士大都只能從澳門和廣州出發,沿北江通過水路深入中國腹地,前往北京。展品中多幅地圖表現了這一路線。1668年荷蘭製圖師芬彭士所繪《從廣州到北京內河航線圖》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圖。路線以廣州(「Canton」)為內陸的起點,經過三水沿北江一路而上到達南雄,在那裡翻越唯一一段約七十華裡的大庾嶺山路後進入江西贛江,沿贛江順流而下經鄱陽湖入長江,經江南(今安徽、江蘇兩省)從揚州轉入京杭大運河北上直抵北京。從明末到鴉片戰爭以前,大多數西方來華使團和傳教士都是以澳門和廣州為起點,沿著這條內河航線前往北京或深入中國內地,他們帶來的西方知識、技術和貿易品也沿著這條路線向中國腹地擴散。主辦方指出:「這條路是16至19世紀一條最為重要的中西貿易之路和中西文化交流之路,而廣州不只是中國對外貿易的窗口,也是內接全國各地的重要節點城市。」

相關焦點

  • 廣州推出標準地圖服務平臺 讓地圖使用不出「一點」差錯
    據悉,小程序分「我愛中國」「我愛廣州」和「最美廣州」三個部分,其中包括MG動畫國家版圖知識科普、「捕捉城市精靈(AR廣州地標打卡)」「鏡頭裡的羊城」等多個特色板塊。同時,該小程序還結合趣味的線上線下活動,使青少年用戶在趣味互動中了解國家版圖知識,加深祖國領土神聖感,提高美麗廣州認同感。你知道國家的領土包括哪幾個部分麼?
  • 古地圖之謎
    十八世紀初,在君士坦丁堡的託普卡比宮,發現了幾張屬於一個名叫雷斯的土耳其奧曼帝國海軍艦隊司令的私有地圖,這些地圖並非原版,而是根據更古老的版本複製的,據他在附記中說,在公元前三百多年這些更古老、標明了人類居住的整個世界的地圖便已存在。
  • 世界上最早的古地圖究竟是何人繪製出來的?
    可是一幅幾千年前的古地圖的發現打破了現代人的認知,這幅地圖的出現說明了幾千年以前就已經有人類對南極洲進行過探險並且繪製成了地圖。這是多麼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啊。最早的古地圖是皮瑞雷亞斯地圖,它不是任何騙局,而是1513年在君士坦丁堡繪製而成,1957年送到了美軍海軍製圖專家汗南姆那裡,經過極其科學的分析研究,這幅地圖不僅精確到描繪了地球的外貌,還包括了現在都沒有發現的地方,這幅古圖被稱為「古地圖之謎」是世界重大奇蹟之一。那麼那最奇在哪裡呢?
  • 日本古地圖密碼:東京在哪裡?
    不過可能更讓你意外的是,雖然東京成為日本首都才不過100多年,但日本的古代世界地圖中,其實早就有了東京,而且東京並不在日本。那麼日本古地圖中的東京,到底在什麼地方呢?比如會不會在中國?喜愛中國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我國洛陽、開封等城市,在古代都曾經被稱為「東京」。
  • 歐洲千年古地圖之旅
    作者:林子夏  「地圖不僅能開啟世界的真實面貌,還有助於人們想像未知的世界。地圖上那些形形色色的點、線和空間都描繪著希望與恐懼,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英國作家約翰·O.E.克拉克這樣評價地圖對於人類認知的開拓功能。
  • 廣州美食節:美食為媒 繪就亞洲文旅地圖
    廣州美食節:美食為媒 繪就亞洲文旅地圖
  • 看東古《悅美食》 跟曹曦文一起探尋生活裡的美妙
    對於有些人來說,閱讀是他們的棲息之所,對於有些人來說,做飯會讓他們進入一個愉悅的世界,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應該有一處屬於自己的絕對空間,去感受當下的美。近日由耀世星輝傳媒製作出品、百年東古獨家冠名播出的《悅美食》就邀請到曹曦文,一起走進廚房感受生活的美。
  • 創意生活 通過衛星地圖看世界系列三廣州優雅
    從來都是通過照片或者實地去看一個地方的特色美景,突發奇想,能不能通過衛星地圖來看每個地方的不一樣呢?先來展示一下不一樣的廣州優雅。廣州塔(英語:Canton Tower)又稱廣州新電視塔,暱稱小蠻腰。衛星地圖上的廣州塔
  • 古地圖秘密:中土世界存在?美洲出現中文地圖時,有侵華打算嗎?
    古地圖裡有很多秘密,繪製方法東西也有差異,。中國古代繪製地圖的的方法獨樹一幟,與西方繪製地圖的方法還不一樣。但地圖其實都是遵從數學法則的。出現在圖上的,是自然現象或社會現象的概括和符號,而且被縮小了很多。據歷史考證,石器時代的人類就開始製作地圖。古埃及人用蘆葦繪製地圖,但蘆葦易損,所以古埃及的地圖留下來的並不多。
  • 廣州古西湖 米芾讚嘆美
    鑑於圖像資料的缺乏,我們只能參照古代「文青」的詩句,從這樣的古畫中領略廣州古西湖的風採。廣州水城記憶系列本欄目由廣州日報獨家與廣州市國家檔案館聯合推出,逢周四刊出,敬請關注。你不知道的是,廣州以前也有過一個煙波浩渺的西湖,有幸前來遊覽的古代「文青」說它如「海市蜃樓」一般美麗。廣州的古西湖到底在哪兒?它是如何出現,又如何消失的?
  • 《十二幅地圖中的世界史》:如何通過地圖加深對世界的了解?
    地圖的誕生:人類探索世界的起點世界上最早的哲學命題有三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三大命題,既關於自我定位,也關於自我探尋。它最早由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提出,並在之後的幾千年裡,一次又一次的被詮釋。
  • 從埃及古地圖到陶寺「現代化切割」的玉鉞
    但這裡有一個人曾經在筆者的微信朋友圈呆有三四年之久,最近卻賣身投靠「西方偽史造假派」,還參加了偽史派的一個「學術討論會」,其投名狀文章是寫了一篇有關埃及古地圖文章,還在什麼地方發表了。他精心選擇了幾幅古地圖,按照時間順序,營造出一種尼羅河三角洲只是最近不到300年時間才形成的「結論」,從而得出「尼羅河三角洲的古埃及文明」根本不存在!其實,這本來也是一個常識就可判明真偽的問題,但也不斷有人讓我辯駁。
  • 藏在地圖裡的國家世界
    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有兩張地圖:一張世界地圖,一張中國地圖。薄薄的兩張紙,蘊藏著我們讓娃「看世界」的良苦用心。
  • 廣州古海岸
    白 話廣州  新聞話,廣州七星崗古海岸遺址科學公園已全面建成並開園,免費向市民開放。有興趣嘅街坊可以去睇下以前廣州嘅地理風貌,仲可以幫啲細路科普下。  大家都知道,廣州好耐好耐以前系一片汪洋大海。
  • 拯救「老廣」記憶 廣州免費發萬份手繪城市記憶地圖
    廣州騎樓模型吸引市民  廣州免費發萬份手繪城市記憶地圖 拯救「老廣」記憶  中新社廣州10月18日電 (廖麗麗 朱海靖)廣州的古城到底有多大?那些已經消失的建築曾經蘊含著怎樣的歷史?又有哪些歷史建築仍然佇立?
  • 廣州有了標準地圖服務平臺
    為此,8月29日下午,以「檔案·廣州,地圖印記」為主線,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攜手廣州日報小記者特訓營在廣州市國家檔案館舉辦全國測繪法宣傳日親子研學活動,進一步提升社會公眾尤其是中小學生的國家版圖意識。在廣州國家檔案館·地圖印記館,鋪在地板上的整幅民國期間的老廣州地圖,讓人有一種每走一步都在跨越一條街跨越一段歷史的感覺。
  • 一批按中文發音標註釣魚島的西方古地圖亮相
    新華網杭州5月1日電(記者馮源)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歐美國家繪製了多個版本的中國乃至東亞地圖,而在這些地圖中,臺灣島的東北角都有一座小島,被稱作「Haoyusu」「Tiaoyousou」或「Tyaoyusu」等。
  • 人類對世界認識的深入:古老的世界地圖
    繪製過程中,裴秀提出的「製圖六體」(包括分率-比例尺、準望-地貌相互關係、道裡-距離、高下-相對高程、方邪-坡度、迂直-坡度與直線距離的換算),成為此後千年中國地圖繪製的理論基礎。《禹貢地域圖》今已失傳,從後世的《禹貢九州山川之圖》中,我們大概可以窺見當時中國版的「天下」地圖。 T-O地圖(7-16世紀)
  • 地圖上的中國:古人製圖不輸今人,帶你看看中國古地圖的製作史
    》中)提出了繪製地圖的六項基本原則,這就是中國古地圖史上著名的「製圖六體」。製圖六體為道裡、準望、高下、方邪、迂直等,是傳統繪製地圖的六個基本原則,翻譯成今天的地圖術語就是比例尺、高程、距離、方位與地形坡度的起伏等,這六項制度原則深深地影響了後來中國傳統地圖的繪製,也為中國傳統地圖製圖理論奠定了基礎。
  • 去景德鎮親手做個瓷器到鼓浪嶼探尋奇妙的海底世界
    「如霜如水的月色鋪在青石幽幽的深巷裡。這樣的街巷,三坊七巷很多。透過那虛掩的門扉,你仿佛總能聞到一股淡淡的書香……」這樣寧靜的時刻,同學們多久沒有體驗過了?那就趕緊參加成都商報快樂暑假夏令營之「歷史文化海洋夏令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