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瘦肉精再來核輻射,蔡英文靠「投毒」換美日支持,島內民眾怎麼活?
中國人講究「民以食為天」,然而蔡英文當局卻把臺灣民眾的食品,當成了討好美日的工具——此前,蔡英文卻決定通過進口美國瘦肉精牛肉來換取美國的支持;最近,蔡英文再次選擇進口來自日本輻射區的農產品,結果在進口日本食品中,查出了228件存在輻射殘留。
瘦肉精事件讓臺灣進出口背後的利益浮上水面。萊克多巴胺瘦肉精提升豬、牛瘦肉佔比的做法在美國屢見不鮮,若劑量超標則很容易出現食用者中毒的情況。歐洲更是因此直接禁止使用瘦肉精來對肉類動物進行注射。
最初臺灣也的確嚴格對瘦肉精進行控制,但是在2012年,馬英九選擇通過對含有瘦肉精的牛肉進口來換取美國的支持,其中涵蓋了讓臺灣能夠參與自由貿易協定、赴美免籤資格與對臺軍售等問題,在當時民進黨還對此行為表示抨擊,並且稱「誓死力爭」。
結果在今年蔡英文便徹底開放美國瘦肉精豬肉的進口,來鞏固與美國的關係,蔡英文的舉動無疑是在給此前的政治作秀打臉。
在對美國開放瘦肉精肉類進口之後,臺灣當局再一次對日本進行貿易妥協,而其中同樣包含著背後交易。
其實在上世紀末,臺灣突然爆發口蹄疫之前,日本曾是臺灣豬肉的最大出口國,但是隨著口蹄疫的爆發,臺灣便被當成疫區而排除在外,直到今天,臺灣的豬肉依然得不到來自日本的認可。
而開放對於日本輻射災害區域視頻背後,很可能存在著更多背後的交易,其實在2016年就已經有臺灣本地媒體透露,蔡英文計劃開放對於核災害地區的食品進口,在當時甚至一度引發民眾不滿,直接衝擊聽證會造成受傷的情況出現。
除了進口食品的安全問題,島內還存在更多問題,民眾的生命權利受到威脅。
例如在此次疫情中,有媒體揭露「不允許社區內進行自主疫情核酸檢測」。對此,臺當局稱:「此舉是因為目前臺灣不存在社區感染,放開社區檢測是在浪費資源」。這種理由顯然並不能讓人認同。
或許是為了保證民眾的安全,此前彰化縣曾計劃對民眾進行檢測,但是立刻就被威脅「撤職查辦」,最終只能不了了之。似乎在於外國不斷妥協之間,臺灣人也逐漸學了對疫情採取鴕鳥戰術。
但這種鴕鳥政策不代表民眾「敢怒不敢言」,事實上,島內民調顯示,有97%的受訪民眾反對直接開放美國的豬牛肉進口,同時也有超過95%的民眾認為為了讓美國豬牛肉促銷,臺灣將這些存在瘦肉精豬牛肉的外包裝上標識出存在瘦肉精的可能性很低。
可以說,目前對於豬牛肉和輻射食品的民間顧慮正在日益增長,但臺灣當局卻依然在一意孤行。
儘管臺灣此前曾承諾稱,一旦出現一起中毒事件,便會立刻禁止瘦肉精肉類的進口,但這也只不過是將風險均攤給民眾的手段而已。為了獲得背後的利益不惜出賣民眾的健康,在瘦肉精事件後再次開放輻射食品,更是引人瞠目結舌。
輻射殘留相對於瘦肉精來說,其危害程度遠非一星半點,目前臺灣的做法正在一步步將民眾的安全逼向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