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作文包括兩種:一種是必須達到一定字數的大作文,也就是類似於考場作文那樣的款式;一種是小練筆,寥寥數行或者幾句話即可。相比於長篇大論的作文,很多人都喜歡看學生寫的小練筆模式的作文,因為這種短平快的「作文」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在小學生的作文中,最經常出現的一般是描寫媽媽的作文。在改小學生那種小練筆模式的作文時,我發現學生所寫文字的「原創度」就更高了:在學生所寫作文的字裡行間,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套路化的情節,一切都顯得那麼「原汁原味」。小學生作文中的媽媽是怎樣的?以下幾篇就是小學生眼中的媽媽,作為老師的我看了心情複雜,就是不知道家長看後會怎樣?
我們先來看第一篇(上圖),是一名男生所寫的「無所不能的媽媽」:「颱風可以吹毀房屋,可以吹倒樹木,但永遠不會吹倒無所不能的媽媽!」這一名學生作文的開頭部分直接讓老師捧腹笑——哪有這麼說自己媽媽的?腦補一下這位同學媽媽的畫面,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孩子的媽媽應該是體重非常重的存在,否則怎麼可能颱風刮不倒呢?但是實際上,這位同學的媽媽非常瘦,絕不是那種噸位級別的家長。
這位同學的思路很清晰,小練筆分為兩個部分來寫,一方面是他媽媽在生活中對他的引導,另一方面是這位同學的媽媽在學習中對他的引導。「我有一次遇到一道語文難題,一直解決不了,媽媽看到了就憑著自己初中學歷的底蘊,一步步引導我找到方法解決問題。」這孩子是「段子手」嗎?自己媽媽是初中學歷,有沒有必要如此「重點突出」呢?
一千個小學生,他們筆下就有一千個不同款式的媽媽。小學生作文中的媽媽是怎樣的?看完第二位同學筆下的媽媽(上圖),身為老師的我看了之後心情複雜——這位同學的媽媽也太節省了吧?不知道這位同學的家長看到這篇文章後會有怎樣的心情……「我媽媽是一個愛吃剩飯的人,我媽媽從小就有一個習慣,就是愛吃剩飯……」在這位同學的作文中,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他的媽媽愛吃剩飯,他媽媽如果看到這篇文章後,會不會忍不住把正在吃的剩飯直接噴出來?
看完了「剩飯王」款式的家長,我們再來看「愛錢的媽媽」(上圖):「我媽媽很愛錢,媽媽說,有錢人都去xx(城裡)住,不想在老家住,還對我說『你看你三個姑姑都在xx住』。」這位同學的文字非常樸實,直接用「白描」的手法寫了她媽媽很喜歡錢,希望自己有好多好多錢,這樣就可以去城裡買房住。這位媽媽也相當坦誠,對自己的孩子直言她很喜歡錢,不過貌似這位家長和她婆婆的關係存在一定的短板,這需要好好「修復」一番。
最後一位同學所寫的內容可以說是「入木三分」(上圖),直接說他媽媽是「敗家老娘們」,還說他媽媽瘋狂購物購回來的全是「破爛」,更是在他媽媽買口紅這件事上來個「工筆細描」……「難道她還以為自己還是十八歲的小姑娘呢!早就沒有人看了,還一天天地瞎臭美!」最後這位同學所寫的內容更像是「段子手」經過苦思冥想搞出來的。
以上這4篇作文,你覺得他們寫得怎麼樣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