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神廟的故事,世界上最大的神廟,布局原來是這樣的
哈嘍大家好,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內容是埃及的故事,今天我們聊聊除了埃及金字塔之後,全世界最大神廟的布局。
(1)第一塔門與大庭院
阿蒙大神廟現有被考古學家排列的10個塔門。作為大神廟的入口是第一塔門,是由第二十五王朝(也可能是第三十王朝)建築的,但沒有完工,塔門的寬為113米,高為43米,基厚度15米,頂部厚度為五米,在引向大庭院南的大門上,有段文字記載了法老的主要神廟的寬度和長度,它是隨拿破合過徵埃及的學術團成員所刻的。
進入塔門後的大庭院又稱前庭,於第二十王朝期間建成,面積為103米×84米,共計800多平方米,在右有一座拉關西斯三世建築的小神廟,通過一個小塔門可以進人到神廟內,再通過一長廊進入八個柱子的大廳,裡面是聖所,在塔門左側是個塞提二世建成的小神殿,包含了奉獻給阿蒙、特和孔基的個房間,在庭院的中心是雕像的一對底,在此背後為雙柱,在庭院的每一邊都有一排羊頭腳身像,其身後各有一排列柱,這些斯芬克斯像原先是與第一塔門的斯芬克斯像連在一起的,因後世的法老建築了排號第一塔門,把這排斯芬克斯像隔開了。
(2)第二塔門與多柱大廳
第二塔門面積為98米×14米,名為拉美西斯二世的塔門但其建築者則是據列姆赫市(或拉美西斯一世)。在第二一塔門前即大庭院的盡頭,有一對紅花崗巖的所謂潘捷姆(一位僧)的像,實際上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奧西裡斯神形象的雕像,現僅剩左側的一座,像高15米,鼻子已被破壞,巨像的兩腳中間雕刻有座賓坦塔公主或者尼斐爾泰麗皇后的小雕像。
通過第二塔門,便是巨大的多柱廳,多柱廳面積為103米52米,覆蓋了五千多平方米的區域。大廳中間有兩列(縱向)12座巨柱,在其兩側還有14列九排(橫向)石柱(其中緊靠中間巨柱的是兩列七排),共計134座列柱。紙莎草開放型的巨大石柱高達21米,直徑為36米,重量在60-70噸之間,據說柱頂可以站立100人。東西兩邊的紙莎草捆石柱12根,高度13米,周長八米多。134根石柱原本是支持龐大的屋頂的,但現僅殘留有一些頂板。在古代,多柱大廳僅有靠近棚頂的天窗能夠透露一絲絲陽光,即使在白天,陽光斜射,柱身光線陰陽相間光影交錯、仍然是一個陰森可怕的石柱林的世界,柱面上的神鬼形象和唯有僧侶和少數貴人才能識別的神聖的象形文字,更增加了大廳的神秘性。在這些柱子中,僅有一根單獨的柱子(第六排第一根)帶有拉美西斯一世的名字以及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大多數柱子浮雕描繪了法老對底比斯神的崇拜。拉美西斯三世、四世、六世和十二世的名字也全部記載下來。
多柱廳的設計和建築由拉美西斯一世開始,繼而由塞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最後完成。多柱大廳就其宏大的建設布局和精雕細刻的裝飾來看,都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偉大的柱廳建築。在多柱大廳外面的牆壁上雕刻了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的銘文,在左邊有一個出口,在北牆面上描述了塞提一世遠徵巴勒斯坦和敘利亞的過程,從東頭開始展示了在巴勒斯坦南部黎巴嫩的戰役,以及法老凱旋時阿蒙神獻祭的場面。在主要牆左手方向描繪的是敘利亞戰役。塞提一世拖著被捆綁的俘虜,並把他們呈獻給阿蒙諸神。在右手牆面上是卡疊什戰役,是對黎巴嫩的戰役,而北敘利亞的戰役,是對西臺人的戰役。塞提一世再次向阿蒙、穆特、孔蘇奉獻俘虜和器皿。在南牆上,描述了拉美西斯二世對西臺人的遠徵。除了拉美西斯二世的勝利及其向阿蒙諸神奉獻戰利品外,在這裡還保留了法老與西臺王籤訂的最早的國際間的和平條約。
(3)第三塔門與中庭
在多柱廳背後是重新修復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建築的第三塔門,其中的構造材料是來自13座更早些的神廟裝飾的大塊石料。在塔門南側有一段長長的銘文,詳述了國王對阿蒙神的捐贈;在北側,保留了在節日期間國王乘坐阿蒙的聖舟,與在其他船隻道航行的浮雕殘跡。
緊接第三塔門的是一座小庭院,稱為中庭。在中庭有先前的四座方尖碑,其中兩座由圖特摩斯一世豎立的,其餘兩座由圖特摩斯二世豎立的。目前,僅有一座保存下來,其高21.75米,基礎是1.84平方米,重量估計為143噸。方尖碑的每一面有三行垂直的銘文,中間的一行是圖特摩斯一世奉獻的內容,其他兩行由拉美西斯四世和六世附加的。圖特摩斯一世豎立的這座方尖碑,標誌了進入神廟的入口。其他三座方尖碑的基礎仍然保留。在第三塔門和它的門庭的北側有一座神廟複合體中的最古老的建築物,那是中王國塞索斯特裡斯一世的涼亭,現僅能看到特別修繕的部分。
(4)第四、五、六塔門及其庭院
第四塔門在圖特摩斯一世時建造,緊接著是具有14根柱子的柱廊,又稱為第一柱廊。柱廊最初在圖特摩斯一世時設計,在柱廊中豎立一座方尖碑,這座高聳的尖塔是由哈特舍普蘇特女王在她統治的第十六年豎立的兩座方尖碑中的一座,這座方尖碑高295米,重323噸,是現存最高的方尖碑之一(另一座在羅馬)。碑文註明它來自亞斯文,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才把它搬動和豎立起來。方尖碑除了讓人們崇信太陽神的神靈之外,通常還銘刻那些法老們的功德業績及其崇尚神靈的虔誠。哈特舍普蘇特表明她豎立這座方尖碑是秉承其父阿蒙的旨意,而且從未忽視他的神廟,一切均為他負責。哈特舍普蘇特的另一座方尖碑已經倒塌。
在第一柱廊後面是第五塔門,也是在圖特摩斯一世時建築的。通過塔門進入第二柱廊,共有20根16面的石柱,現已毀壞很多。在中央通路的每一邊,圖特摩斯三世建築了一對房間並在這之外,豎立了這條中軸線上的最小和最後的塔門,即圖特摩斯三世建立的第六塔門。在塔門的每一邊是被圖特摩斯三世徵服的南方部落和敘利亞地方的名單,僅後者就有119個。
圖特摩斯三世的第六塔門的花崗巖大門由塞提一世修復。在塔門內的小庭院入口處有兩根花崗巖造的巨大方柱,高6.77米,柱面上刻有象徵上下埃及的蓮花和紙莎草圖案,簡潔生動。再向裡走,有一座神殿或聖堂。在其北側外牆上刻有著名的圖特摩斯院看不到什麼建築物,幾乎是一片廢墟。好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的全部內容了,感謝您的閱讀,我們下個故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