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給逝者的紙人為啥不畫眼,扎紙匠:老祖宗的規矩,不敢隨意犯

2020-12-24 歷史深海

咱們中國,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國家,自然是有著豐富多樣的民族文化,而在其中比較有特色的便是喪葬文化。在很久以前,沒有接觸過什麼科學文化知識的古人對死亡充滿了敬畏,因此也創造了許多習俗,有一些甚至一直延續至今。

在古代,葬禮的規矩可是相當多的,就不說什麼事都得大動幹戈的帝王家了,就連普通老百姓下葬,也有許許多多的或是這樣或是那樣的要求。

雖然這些繁瑣的禮節,在時光的長河裡逐漸被淘汰了許多,但還是有一些習慣是我們熟知的,比如守孝、哭靈、燒紙人紙馬等。

那麼,不知道您是否留意過,燒給逝者的紙人紙馬,無論多麼精美,都沒有點上眼睛嗎?

燒紙的起源

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神鬼呢?這個問題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不過,至少以現在的科學技術來看,我們並沒有確認鬼神存在的證據。然而在科學還沒有完全萌芽的古代,人們幾乎都是對鬼神之說深信不疑的。

給逝者燒紙人紙馬,其目的是為了讓逝者在陰間也能享受到榮華富貴。但在以「焚燒」這一方式達成「為死者送去財物」的目的之前,大家可都是用貨真價實的東西殉葬的。比如某些先秦時期君王的陵墓,裡面除了大量的玉石器物,還有許多人的遺骸!

那麼,是什麼時候,大家發現用真東西殉葬過於不合理了呢?歷史上有三種說法。

這頭一個說法,是說古代有一個窮秀才,其母去世後,因無錢下葬而只得停靈在家。過往村民問他為何不將母親入土為安,他不好意思承認家貧,於是就騙眾人說自己與母親感情深厚,還未完全盡孝母親就撒手人寰,痛心留戀才做出如此決策的。

這麼一說,這位窮秀才的「孝順」就傳開了,附近的鄉縣也都學他,將死者在家中停靈幾日再下葬。某次,一個縣令的老母去世,他也準備將母親棺槨暫存在家中,可那時正好是炎炎夏日,放在家裡著實不妥。而縣官的母親生前又最愛佛法,於是乾脆將老太太送去了寺廟中去。

只是寺廟再清淨,也抵不過烈日。沒幾天,老太太的棺材就有了異味,某天晚上看守靈堂的小和尚實在是忍受不住,便拉來了寺院內常見的稻草、黃紙點著驅散氣味。等到天明,師傅和縣令前來時,便解釋到「陰間用錢,乃陽間紙也」,也就是他不是鬧著玩,是再給老太太送錢。如此一來,燒紙的習慣便奠定了下了。

這第二種說法,就更市井氣息了一些。

相傳,蔡倫發明造紙術後,他的哥嫂也想效仿他來賺錢,只是技藝不佳,做出來的紙粗糙難看無人問津。狡猾機敏的蔡嫂子於是便自導自演了一場假死,讓丈夫燒紙給她,假裝自己是用丈夫燒來的「紙錢」賄賂了閻王爺的小鬼才得以復生的。因此,我們現在用的紙錢也都是紙質摸起來粗糙不平的。

而這最後一種說法,可就有些神秘了。一些學者發現,在燒紙這一行為流行的時期,正是大量印度、中亞地區人士前往中國傳教的時期,燒紙的習俗很可能源自於他們。因為在印度教中,火神阿耆尼有著能將祭品傳遞給諸神的能力,藉由火燒,正好能將物品傳遞到閻羅王處。

精美絕倫的扎彩手藝

如今,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裡,扎彩鋪這一個詞,可能聽起來有一些生疏了。但是喜歡聽相聲評書的朋友們,應該還是能聽到過這一個詞。在古代,扎彩可是一個相當常見、運用普遍的手藝。

扎彩,又被稱為紙紮,是一種複雜的手工藝。得先用紮成物品的骨架,才能在骨架上裱糊彩紙、絲絹做好精確的模樣。

扎彩工藝所能做的東西有很多,不限於喪葬用的祭品,如今轉型、不再從事喪葬業的扎彩匠人,多數就是在做文化演出使用的龍鳳彩燈之類的。但扎彩手藝人們最常做的還是這兩樣東西:用於悼念先人的祭品和用於禮拜神佛的供品。

在有些封建迷信思想的古代,人們把生死看得相當重要。但凡有些積蓄的人家,遇到喪事時都會置辦一些紙人紙馬用來悼念先人,更別說是皇室了。

而在慈禧太后出殯時,紙人紙馬的數量一度淹沒了大街小巷,沒有生氣的物件堆成了小山,膽小一點的孩子都不敢出門,一些住在京城的外國人也被嚇到了。

陪葬給這位權傾朝野的女人的東西,可就不止於常見的金童玉女寶馬良駒了。根據歷史影像來看,跟隨她一起前往西天的,從奴僕、侍衛到文武百官一應俱全,甚至還有配著新式武器的紙人軍團。

可奇怪的是,即便是給老佛爺的紙紮,他們也沒被畫上眼睛。

給龍畫眼是點睛,給人畫眼是晦氣

說起畫眼睛,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會是畫龍點睛的這個故事。點了眼睛就能讓壁畫上的龍騰雲駕霧,升天而去,那要是給人點上了,這個後果,仔細想一想是不是有一點毛骨悚然。

儘管聽起來有些神神叨叨,但是傳統的扎彩藝人仍舊堅守著不給紙人畫上眼睛的規矩。他們認為,紙人如果畫上了眼睛,就相當於給了他們生的氣息,這可不是什麼積德的善事。一個人模人樣的、還有了靈性的物件就在那放著,很容易就會惹一些神秘的東西作祟。

更何況,一個扎彩鋪又不能只有一個紙人。為了防止詭異的事情接連發生,扎彩藝人們乾脆統一了規矩,絕對不給紙人畫上眼睛,而是通過開孔,或者留下一個針眼這樣的方式來替代。這一不成文的規定可沒有人敢隨意打破,畢竟他的後果是不可計量的。

其實,不僅是不能給紙人畫眼睛,就連最基礎的扎紙人的人選上也有著許多的講究。首先,扎彩的工藝要到位,其次還得膽大心細,用老話說,八字輕一點的都扛不住。

所以,出於對傳統習俗的尊重,自己在家可不要嘗試糊紙人玩。既然現代的殯葬行業已經那麼發達,還是委託天不怕地不怕,只怕斷電的機器去做這些事情吧!

相關焦點

  • 民間奇人「扎紙匠」的傳說與禁忌,紅男綠女,紙人不可畫上雙眼
    說起來,這一行的規矩繁多,那可不比劊子手少,並不是說不管什麼人死了,都能請扎彩匠扎紙人去,而是有著諸多的講究。而這裡邊兒所涉及的忌諱和講究,大體上來說分為:一大忌、兩不亂、四不扎。所謂一忌則是說,忌諱燒前開眼,也就是說在出殯拿去燒紙錢,這紙人不能隨便給它畫上眼點上睛。
  • 給去世親人燒的紙人,為什麼不能畫眼睛?紙人為什麼感覺很恐怖?
    紙人,這個也是很多人都是見過的,每次一說起這個紙人,感覺整個人都是陰沉沉的,那麼紙人為什麼不能畫眼睛?紙人為什麼感覺很恐怖? 紙人,這是很多人都是知道的,感覺一看就是超級的嚇人的,那麼紙人為什麼不能畫眼睛?為什麼感覺很恐怖:
  • 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別讓親戚說你無知!
    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別讓親戚說你無知!大家好!歡迎來到「獵奇大本營」,帶你了解更多最新資訊,如果想持續了解最新資訊,關注小編的每天動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清明節祭祀要磕頭?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別讓親戚說你無知!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而上墳是清明節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五千年傳統文明。
  • 規矩是老祖宗定的,老祖宗說「食不過三」
    這事情在非常看重規矩的皇宮,是不可思議的。就連老司機剪秋姑姑都覺得是「活久見」:越級晉封,有違宮規。大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君權在雍乾盛世達到頂峰,但大多數人的思想裡還是很依賴一個東西的,那就是「老祖宗的規矩」。
  • 俗話說,長子不送終,逝者不安息?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僅供讀者參考,著作權屬歸原創者所有。我們分享此文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因此農村的葬禮就有很多講究和忌諱,如果農村人不懂這些規矩,讓外人看見了笑話事小,衝撞了逝者讓他們怪罪子孫不懂事,那可真就是惹了大禍了,比如長子送終要有序,老人離世必須立刻燒紙,蓋棺3日必須出殯。
  • 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這就是教養)
    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2000多年前孟子的這句話到現在都時時提醒著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規矩、規則、否則無法成功。時代日新月異,總有一些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是不變的。
  • 膽小的不敢玩 PS VR 恐怖解謎遊戲《紙人》上市 _遊俠網 Ali213.net
    ;看似不相關的線索其實貫穿整個故事線,一連串複雜的謎團等著玩家抽絲剝繭,解讀古宅與今生之間的淵源。  在《紙人》中,玩家將以一位父親的視角出發。在開車送女兒到分居妻子家的路上發生了一場車禍,清醒後卻發現自己身在一座荒廢的中國古宅裡,女兒也不在身邊。循著女兒的呼喊聲,在詭異陰森的古宅中探索、追尋,一步步深入古宅內部,搜集到散落四處的線索會讓自己有機會找到女兒並安全的逃離這裡嗎?
  • 扎紙成「人」民間鬼故事——「紙人陳的秘密」
    在80年代的吉林小鎮上,來了一位山東的扎紙匠,其手藝可以說完美到無可挑剔,方圓十裡八村有白事的人家都來這裡做紙活,大家都稱呼其紙人陳,老家是山東的,扎紙據說是其祖傳手藝,大家都說紙人陳扎出的東西活靈活現,仿若要活過來一般。
  • 俗語: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老祖宗的經驗,在理嗎?
    俗語: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老祖宗的經驗,在理嗎?常言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是群居動物,我們在日常工作學習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跟各色各樣的人打交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俗語說:「遠看臉,近看眼,不遠不近看眼窩」,這句話有道理嗎?遠看臉中醫學中有「望聞問切」這個說法,對待來看病之人,首先要望其氣色如何,再聞其味道。問其病痛所在,最後切脈(把脈)。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至今受用
    不管是日常的待人處事,還是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無不講究個「禮」字,就連在飯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在吃飯的時候,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說,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下,這些老規矩逐漸的消失,但是,細細品之,就會發現,其實,這當中的很多講究確實是有意思,有的甚至到現在還被人沿用。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時至今日,老祖宗依舊留下了「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的飯桌規矩。 那麼,這樣的飯桌禮儀規矩是什麼意思呢? 事實上,老祖宗之所以留下這樣的規矩,其中所蘊含的意思很明顯帶有一些不好的寓意。最起碼,在老祖宗眼裡,如此行徑是不妥當的。
  • 陳情令:魏無羨用紙人飛吻,藍忘機溫柔說別鬧!還說不喜歡兔子?
    16年前藍忘機只會說魏無羨無聊,而16年後魏無羨說什麼無聊的話藍忘機都要搭話,甚至對待魏無羨用詭道變出來的紙人,藍忘機也溫聲細語的。肥鳥看著嘴角都止不住的上揚,這寵溺程度也是沒邊了。對紙人的飛吻說別鬧金光瑤壞事做盡終於引起了魏無羨藍忘機的注意,夜黑風高魏無羨藍忘機關起門來,打算放紙人去探查金光瑤的底細。
  • 老祖宗留下來的飯桌規矩,你知道多少
    民以食為天,每日三餐是我們每天重要的事,但現在的人對於吃飯覺得再簡單不過了,平時很少有人知道飯桌上的一些規矩。尤其是逢年過節時家人聚在一起更沒規矩,老的沒上桌小的就吃上了,有時會說句這麼沒規矩呢?是啊,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飯桌規矩有哪些呢,簡單歸納幾點第一,坐下的時候一定要讓長輩坐在首位,然後夫妻兩個一定要挨著做,這樣坐是家庭合美,尊重長輩。家合才能萬事興。第二,坐好以後不要拿著空碗來回亂走。第三,坐下吃飯不要抖腿,不要斜眼看人,這對人不禮貌。第四,吃飯的時候一定要端著碗吃,不要一邊吃著飯,手也不扶的放在桌子底下。
  • 不瞞你說:俗話說,長子不送終,逝者不安息?
    因此農村的葬禮就有很多講究和忌諱,如果農村人不懂這些規矩,讓外人看見了笑話事小,衝撞了逝者讓他們怪罪子孫不懂事,那可真就是惹了大禍了,比如長子送終要有序,老人離世必須立刻燒紙,蓋棺3日必須出殯。今天就來說說這些禁忌:
  • 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還是值得一看
    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還是值得一看清明節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可以說每年這時候除了為期3天的小長假,還有一項十分重要的家族活動:掃墓。說的文雅點叫祭奠先祖,說的俗氣一點就叫做上墳。但是千百年來,老祖宗留下了個規矩,那就是孕婦不能參加清明節掃墓。換言之,孕婦不能去上墳。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還真就有得一說。
  • 老祖宗留下的「禁忌」,清明掃墓這3件事別做,很多人都不注意!
    老祖宗留下的「禁忌」,清明掃墓這3件事別做,很多人都不注意!清明節馬上就到了,對於我們上班族來說,終於可以放假休息3天了。在這個假期裡,很多人會選擇回老家去給祖先掃墓祭祀。中華民族本是禮儀之邦,在給祖先掃墓祭祀時當然會有很多「規矩」要遵守,而這些所謂的禁忌事宜也都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於這一塊不是很了解,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一塊來了解下:清明掃墓千萬別做這3件事,老祖宗留下的「禁忌」,很多人都不注意!第一件事:注意自己的穿衣打扮。
  • 老祖宗智慧:不隨意評價他人,是一種良好的修養
    常言道:「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氣質高貴的人必然是有著良好修養,他的一舉一動都讓人感到舒服,真正有修養的人不止在獨處的時候能夠保持一份平靜的心態,在眾人裡也能堅持自己的內心,不隨意評判他人,老祖宗說:「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是非」,不隨意評價他人是一種良好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