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至今受用

2020-12-20 騰訊網

作為一個「禮儀之邦」,我泱泱華夏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一直都很注重禮法。不管是日常的待人處事,還是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無不講究個「禮」字,就連在飯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在吃飯的時候,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說,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下,這些老規矩逐漸的消失,但是,細細品之,就會發現,其實,這當中的很多講究確實是有意思,有的甚至到現在還被人沿用。

1. 菜不擺三

每逢佳節的時候,家裡免不了會有很多的客人來訪,這個時候,根本就不擔心家裡的飯桌上菜少的問題,所以,這「菜不擺三」在這種情況下是不會有什麼影響的。但是,這宴賓請客的事情並不是時有發生,所以,在平常的日子裡,就的注意了,在飯桌上,不能只擺三道菜。

在古人看來,這「三」字和「散」字是諧音的,聽著就是「離散」的意思,並不是大家喜歡的寓意。如果家裡來了個客人吃飯,剛好你又只做了三道菜,那麼,即便你是無心,人家也可能覺得你不歡迎他。另外,就算是自己家吃飯,這「散」也不太好,所以,基本上都會很注意這一點。(可聯繫「分梨」「送梨」)

2. 筷不成五

「筷不成五」並不是表面上「不要擺5雙筷子」的意思,而是指,在吃飯的時候,對筷子有5個講究:一是不可以把髒的筷子給客人用;二是吃飯的時候不可以將自己的筷子插在米飯裡面;三是筷子的尖端要朝裡面,不可以朝外面;四是擺放筷子的時候不要一長一短的,要整整齊齊;五是擺筷子的時候不可以交叉擺放。

這5個小細節,雖說看起來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卻很是講究。所以,在吃飯的時候給客人的筷子應該是乾淨的,最好是擦乾的;將筷子插在飯裡面,是對逝者的行為,實為不妥;筷子尖的一端朝裡面,就可以避免誤傷到別人;筷子一長一短地擺放,是對人不尊重的行為;筷子交叉著放,就顯得很不講究。

3. 席不成六

「席不成六」並不是席面不擺6桌的意思,而是跟桌子的形狀有關係。現在,在席面上,基本上都是圓形的桌子,大家圍著桌子一周,倒也是合適的。但是,在古代,很多時候都是方形的桌子,在席面上長方形的桌子很多,但是,在就坐的時候,不可以長邊2人,短邊各1人,因為,那樣就像是只「王八」,有些不禮貌。不過,現在長方形的桌子在席面上倒是很少見了,不過,在自己家的時候,略微講究一下,總是好的。

總而言之,這老祖宗的規矩還是挺多的,隨著歷史文化的發展,以及社會生活的變遷,雖說不一定所有的規矩都是適用於現在的,但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有的規矩還是可以學一學的,你覺得呢?

相關焦點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沿用至今
    無論日常待人處事,還是生活點滴,無不講究一個「禮」字,即使是在餐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吃飯時,講究的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然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中,這些老規矩漸漸消失了,但細細品讀,卻發現,實際上,這其中有許多講究的確很有趣,有些甚至至今仍為人們所遵循。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這些用餐規矩至今都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並且還會不斷的傳承發揚下去。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其中,從引客入席開始,到座次禮節講究,再到敬酒讓菜等一系列的流程中,都可以明確體現出我國的餐桌文化。時至今日,老祖宗依舊留下了「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的飯桌規矩。 那麼,這樣的飯桌禮儀規矩是什麼意思呢? 事實上,老祖宗之所以留下這樣的規矩,其中所蘊含的意思很明顯帶有一些不好的寓意。
  •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有何深意?古代人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遵禮守規」卻做得要比現代人周到。比如說吃飯這樣的小事,就有許多規矩。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講究,至今受用
    除了這些,其實我國也流傳下來許多關於餐桌上規矩的俗語,比如「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也是民間十分流行的,所謂俗語就是通俗易懂,這句話看字面意思就能看懂,不過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俗語呢?其實裡面緣由大有來頭,不妨看看。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到底是什麼規矩
    除了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規矩,當然也有我們勞動人民的一些智慧結晶。這裡面就有一句特別出名的餐桌禮儀: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很多人對這三句話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 老祖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飯桌上都有啥規矩?
    這些禮儀文化傳承至今,仍然有著不可忽視的約束力量,規範著人們的一舉一動。也許,每個人都曾有過相似的經歷,那就是飯桌上老人常說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中,亦或是筷子不能敲打飯碗等等,只聽老人常說這是不禮貌不被允許的,但很少有人問到為什麼。今天就來說說這飯桌上的各數禮儀,為何老祖宗都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規矩究竟有何意義?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祖先留下的規矩真得好好學學
    無論時代怎麼變遷,有些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是中華文明的精華,不能丟。這些規矩還有多少人記得呢?一:菜不擺三菜不成三,顧名思義,就是在你請客吃飯時,無論在家還是在館子,都不能點三道菜,哪怕人在少,也不能說是就上三道菜,這裡面的由頭,我給大家來說說。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原來是這個意思,太實用了!
    上至宴請王公大臣、招待外賓、貿易往來、交談生意等,下至接待親朋好友、家庭聚餐等,這其中當然就包括各種各樣的禮儀和規範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這些用餐規矩至今都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並且還會不斷的傳承發揚下去。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老祖宗留下的飯桌規矩!
    每逢家中設席款待客人,經常聽到老人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禁忌是什麼道理呢?菜不擺三。所謂「菜不擺三」,則是說三道菜不能開席。首先,「三」這個數字,在古人的生活中可以說是出現的十分頻繁,而大多和「祭祀」有關,比如三炷香、三叩首、三鞠躬等,在祭祀神明的供奉臺上一般放著三道菜,所以,用三道菜招待客人,顯然有一些不合禮儀了。其次,「三」同「散」,如此以來,桌上三道菜豈非就成了送別宴了。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講究,真得學學!
    就連吃飯的餐具擺放,古代的禮節也遠比現在要講究得多,民間有句俗語說的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箇中含義就讓人大開眼界。所謂「菜不擺三」,指的是招待客人的時候,所上桌的菜餚,不能是三個菜。三為單數,聽起來不是很吉利。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祖先留下的規矩還真得學學!
    在中國,民以食為天,自古至今,飲食文化一直為百姓們尊崇,餐桌這一形象,在中國老百姓的心中有很多功能。上至宴請王公大臣、招待外賓、貿易往來、交談生意等,下至接待親朋好友、家庭聚餐等,這其中當然就包括各種各樣的禮儀和規範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 老祖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些吃飯的禮儀要懂!
    說到請客,祖先們傳下了一套禮儀,它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菜不擺三」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指在請客吃飯時,桌上不能只擺三道菜。為什麼不能擺三道菜呢?原因有三點,一是「三」字與「散」字同音,本來請人吃飯就是為了好朋友相聚開心開心、熱鬧熱鬧,但是主人卻只擺三道菜,這不是不歡迎客人,希望客人趕緊散去的意思嗎?二是因為偌大一張桌上,卻只擺三道菜,顯得很寒酸。可能主人會覺得拿客人當自家兄弟,不當外人,所以飯菜也就照平常來。然而客人心裡卻不一定這樣想,他會覺得你不重視與他的友情,並不是真心實意想要招待他。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飯桌上的講究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飯桌上的講究中國人大都熱情好客,逢年過節,總會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吃一頓飯,倒不是中國人喜歡一起吃飯,而是聚在一起吃飯就相當於聚在一起聊天,交流感情。這句話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的意思,想必大家已經根據字面了解一二了。接出來我們就一起來深入研究一下吧!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當作參考了,但人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話流傳下來,成為老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規矩,現在有嗎
    隨著城市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傳統的文化和規矩都被我們漸漸淡忘,但老祖宗流傳下來很多規矩,家裡的老人家就會記得比較多。有這麼一句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你知道嗎?對於過去流傳下的禮節,我們都覺得是封建迷信,在今天看來,完全是多餘的。但是這不然,有些可能不實用,都有些還是很有借鑑之處。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深奧
    於是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套專門的講究,也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但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大家的想法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習慣和以往大不相同,所以很多人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中國禮儀博大精深
    子曰接下來就來講一個有關餐桌禮儀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看看你知道其意思不?第一句:菜不擺三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指「吃飯時,放在桌子上的菜盤,不能是三個。」為何這麼規定?在古人看來,用三個菜來宴請賓客,實在太寒磣,至少得做三個菜以上。當然,自己一家人在家吃飯時,就不用這麼講究,三菜一湯、兩菜一湯,甚至一疊酸菜下飯都行。其次三在古代是個不好的數字,畢竟有「三長兩短」一說,同時和「散」同音,所以賓客如果看到桌上只有三個菜,心中也會生出其他想法。
  • 老祖宗常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
    對於菜的擺放方面更是有著更深一層次的講究,老祖宗常說的菜不擺三的意思是由三的諧音音譯而來的,「三」就是散的意思是對客人不尊重的說法,三個菜會讓人覺得這個宴席會不歡而散。所以在我們招待客人的時候,總是會擺上雙數的菜用來顯示對客人的尊重,有著成雙成對的意思。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咱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意思?第一,菜不擺三。咱們生活中家裡面來了客人,肯定是好酒好菜的招待,當然吃的是越豐盛越好了,不過要是人少的話,菜少些也不能擺三個菜,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人們對於一些字的諧音比較忌諱,像三的諧音是散,有離開的意思,人家難得來你家做客,吃飯的時候擺三菜,就有讓人吃完趕緊走人,不歡迎久留的意思,讓人覺得在下逐客令,這是不好的,應該來說,人們對一些字的諧音還是比較忌諱的,比如說送梨會被認為是梨的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