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禮記.曲禮上》
前言:中華文明上下5000年,我們的文化也可以直接追溯到周朝時期,其實自周朝開始就制定了很多的禮儀制度和規範,這些禮儀之中有一些被沿用至今,這也就說明古人的禮儀文化做的是非常的到位的。
其實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應該是餐桌禮儀,吃飯的時候大家應該注意哪些禮儀呢?除了老祖宗傳下來的一些規矩,當然也有我們勞動人民的一些智慧結晶。這裡面就有一句特別出名的餐桌禮儀: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很多人對這三句話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01
菜不擺三,主要取三的諧音。
三的諧音就是散的意思。本身就不夠吉祥,寓意也不夠好,而且中國人特別講究好事成雙,三本身是個單數,尤其在和別人一起吃飯時,古人是十分忌諱「三」的。
如果主人請人吃飯,上了三盤菜,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會讓被請吃飯的人心中不快,我們也可以在很多電視劇中看到很多古裝劇中請客吃飯的鏡頭,菜品上都是成雙成對的,而且請客吃飯根本不可能只擺三盤菜的,會讓人覺得很小氣,所以也是有很大講究的。
雖然現在國家提倡大家光碟行動,儘量少點菜,但是也依然很少人會點單數的菜,點三盤菜的更是少之又少,多多少少都受到菜不擺三古訓的影響。
02
筷不拿五,主要就是不能差別對待
字面意思還是很明顯的,就是不能上五根筷子或者五雙筷子,但是實際上古人要講的是避免「三長兩短」,也就是不要讓筷子不一樣的意思。
招待客人時,是需要主人注意筷子的一致性的,只有這樣才會讓客人覺得是被重視的,如果拿出的筷子樣式不一樣,會讓人心生埋怨,古代的筷子不像現在那麼標準化,所以在請客吃飯時,更應該注意一下千萬不要拿出樣式長度不一樣的筷子。
而且「三長兩短」這樣的詞,在古代是大忌諱,因為這個詞的意思是有意外發生或者就是直指死亡的意思,非常不吉利,所以在拿筷子上桌時,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是單數和避免筷子樣式不一樣。
03
席不成六,講究格局
其實古代吃飯,主要是圓桌或者八仙桌,這兩桌桌子如果做六個人,圍坐在一起在整體觀感上看就很像烏龜,所以這種「烏龜席」是賓主都牴觸的。
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不可以6個人圍坐在這種桌子上吃飯的,畢竟誰也不想被叫成「王八」,掃興還吃不好,所以這樣的規矩沿用至今。
綜上所述:其實古人的智慧還有很多,餐桌禮儀上還有特別多的講究,現代社會發展迅速,當然有很多是被大家遺忘掉的禮儀,但是確實還有一部分沿用了下來,古人的規矩確實也是需要大家借鑑的,因為這些規矩之中有很多有大智慧,沿用會受用終生。
【參考資料】《禮論》、《中國古代文化常識》、《道德經》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