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說法?

2020-12-13 閒遊小咖

我國自古以來便號為禮儀之邦,重點在這麼一個"禮"字,這一大的框架裡,自然就會衍生出很多的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這千百年的歷史裡所流傳的,除了散發著翰墨書香的歷史典故,也還是有老輩人口口流傳、更為貼近我們百姓生活的俗話,老話常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有何說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例如"放虎歸山,必有後患。"、 「鑽石雖小,能穿瓷器;麥垛雖大,壓鼠不死」、」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等等。這些相比於歷史典故來說更為貼近百姓生活的樸實字眼,之所以能傳誦甚久,魅力正在於它在人的平凡之中所蘊藏的人生哲理。

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自然有義務、有責任走近傳統文化,承擔起復興傳統文化的重任,今天就請諸位跟小編一道去領略民間俗語的智慧。

"菜不擺三"

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擺席宴請賓客朋友的時候,即便是只做兩道菜,也不能為了湊數上三道,因為古人深信「敬天法祖」,往往太牢或者少牢的禮節祭祀天仙神佛。

說以當邀請親朋好友吃飯的時候,不要刻意的上三道菜,客人朋友難免會有一種在祭祀的感覺,惹得客人不快反倒就不好了。而且說三道菜,「三」和「散」諧音,與賓客在一起吃飯 不符合有一種逐客的意思!

其二:"筷不列五"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宴席上吃飯的時候,要將筷子列好順序,不能隨手扔在餐桌上。並不是不能在席面上擺五支筷子!

國人的講究向來很多,而且古人也曾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親朋好友來家吃飯,雖然是會按照年歲、輩分來排座位,但是餐具等一定要一致,攀比這是人的特性,人皆有比較之心,如果你區別對待,難免會讓客人感覺心生怨言。

而且筷子是要成雙才能在一塊使用,如果出現單數少拿了一隻筷子,往往都是主人的疏忽,而客人也會認為主人不歡迎自己。

此外,餐桌上的禮儀我們也一定要注意,不要隨便就把筷子插在米飯上。因為受到我國傳統的喪葬禮儀的影響。在半熟不熟的米飯上插上筷子的意思為倒頭飯,所以不論是遞給別人飯還是自己吃,都切忌一定不要將筷子插在米飯上!

"六人莫圍桌"

六人不圍桌,這是因為古人曾經吃飯的使用的都是方桌,若是六個人圍一張桌子坐的話,左右各兩個人,前後方再各坐一個人,看起來可真像一個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烏鴉啊很是不雅觀。儘管烏龜是聖獸,象徵著長壽,但也和甲魚過於相似,容易讓人多心,因此八仙桌雖然很早就普及了,但是國人出於傳統禮節等方面,還是讓「六人莫圍桌」這句流傳了下來。

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是真的厲害,老一輩人給我們留下了諸多的民間俗語,在我們每天日常生活也是有很大的幫助,也並不不是因為說著順口所以才說著玩的,而是因為這類俗語可都是老一輩人的智慧結晶啊!

這句出自於《老人言》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的確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凡事還得多點心眼,不然一不小心就被人家坑了。

《老人言》這本書,是一本是口口相傳留下來的草根智慧話語。可以帶我們領略古時候那些老人家的智慧。

在這本《老人言》裡,幾乎涵蓋了我們今天經常使用的大部分俗語,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平實易懂。

這本《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那就是害怕文言文看不懂,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白話文的《老人言》,不僅將原版內容完整收錄,還有詳細的翻譯和注釋,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

一本才49塊錢,比書店便宜太多了,正版書籍也就一頓早餐錢,卻能讓你和家人受益一生,快點讀讀吧。

相關焦點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這些用餐規矩至今都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並且還會不斷的傳承發揚下去。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有何講究?專家:不懂丟人
    《荀子》有言:"禮者,人道之極也。"儒家所提倡的"禮"似乎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也正是關於禮儀的完整體系支持著封建宗法體系的運行。如今,雖然早已不是封建社會,但是身為中國人的我們還是會時時提到"禮儀",因為這種守禮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習慣,鐫刻在我們的民族記憶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禮儀已經成為了人們約定俗成的習慣,但是縱使習慣驅使著我們這樣做,我們依舊沒能理解其中的含義。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說法嗎?
    其中有一部分形成文字,另外一部分可能成為民間習俗,在鄉間口口相傳,一代又一代。比如說在農村裡面招待客人吃酒席的時候,就有一些規矩必須遵從,否則的話可能對人不敬。有些比較講究規矩的親戚,如果不按照傳統習俗來,或者是做了什麼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有可能甩手離席而去。比如說農村裡面最講究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句,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含義?古人很智慧
    而其中就有這麼一套,被人用俗語給總結出來,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它又有什麼作用呢? 菜不擺三 首先,說"菜不擺三",其意思是說在餐桌上不能只擺三道菜。那這是為什麼呢?
  •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有何深意?古代人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遵禮守規」卻做得要比現代人周到。比如說吃飯這樣的小事,就有許多規矩。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中國禮儀博大精深
    所以人的舉手投足,處處皆有禮儀。雖然普通老百姓,沒讀多少書,但是對這些禮儀還是很有研究,畢竟一旦自己的後輩,有階級攀升的機會,總不能讓後輩在禮儀上丟了份兒。子曰接下來就來講一個有關餐桌禮儀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看看你知道其意思不?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咱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意思?第一,菜不擺三。咱們生活中家裡面來了客人,肯定是好酒好菜的招待,當然吃的是越豐盛越好了,不過要是人少的話,菜少些也不能擺三個菜,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人們對於一些字的諧音比較忌諱,像三的諧音是散,有離開的意思,人家難得來你家做客,吃飯的時候擺三菜,就有讓人吃完趕緊走人,不歡迎久留的意思,讓人覺得在下逐客令,這是不好的,應該來說,人們對一些字的諧音還是比較忌諱的,比如說送梨會被認為是梨的諧音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深奧
    於是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套專門的講究,也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但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大家的想法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習慣和以往大不相同,所以很多人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有什麼說道嗎?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有句老話叫「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其實後面還有半句,叫做「席不成六」。光看字面意思很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約定俗成,但是講透了道理,你會欽佩古人的智慧。 何為「菜不擺三」: 現代人沒什麼忌諱,請朋友吃飯有什麼吃什麼。
  • 俗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道理?
    儘管現在時代大有不同,但是其中的智慧和道理依舊值得我們去借鑑。在招待上,老輩人也有著自己的經驗。一句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更能體現出古人的大智慧。其一:"菜不擺三"這句話的意思是:當你請親戚朋友們吃飯的時候,即使只做了兩盤菜,也不要硬湊成三道,因為在古代,古人敬天祭祀時往往以太牢或者少牢之禮祭祀,所以邀請親朋好友聚餐時,若是上三道菜,難免被人感到有被「祭祀」的感覺,讓人感到不快。而且親朋好友團聚一起,三又與「散」同音,主題不符,所以」菜不擺三「。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其中,從引客入席開始,到座次禮節講究,再到敬酒讓菜等一系列的流程中,都可以明確體現出我國的餐桌文化。時至今日,老祖宗依舊留下了「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的飯桌規矩。 那麼,這樣的飯桌禮儀規矩是什麼意思呢? 事實上,老祖宗之所以留下這樣的規矩,其中所蘊含的意思很明顯帶有一些不好的寓意。
  • 農村俗話: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其中蘊含什麼道理?
    這句「菜不擺三、筷不列五、席不成六」,從文字中可以看出是一句關於餐桌禮儀、關於待人接物的俗話。你知道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麼?我們來一一了解。1、菜不擺三字面的意思就是請人吃飯的場合,擺在桌子上的菜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三個菜的話就少了一些,顯得不是很重視。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老祖宗留下的飯桌規矩!
    每逢家中設席款待客人,經常聽到老人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禁忌是什麼道理呢?菜不擺三。所謂「菜不擺三」,則是說三道菜不能開席。另外,」三菜「又同「散財」,對主人家來說,也是不好的寓意。如此一來,在古人眼中,三道菜便成了飯桌上的禁忌。筷不成五。千百年來,筷子的形制都保持著前圓後方的樣貌,在這方圓之間,自然有很多規矩。
  • 老祖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飯桌上都有啥規矩?
    也許,每個人都曾有過相似的經歷,那就是飯桌上老人常說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中,亦或是筷子不能敲打飯碗等等,只聽老人常說這是不禮貌不被允許的,但很少有人問到為什麼。今天就來說說這飯桌上的各數禮儀,為何老祖宗都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規矩究竟有何意義?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祖先留下的規矩真得好好學學
    一:菜不擺三菜不成三,顧名思義,就是在你請客吃飯時,無論在家還是在館子,都不能點三道菜,哪怕人在少,也不能說是就上三道菜,這裡面的由頭,我給大家來說說。菜不擺三二:筷不成五首先,我相信,大家第一眼看到這個筷不成五的時候,肯定想到的是筷子不能是五根,五根咋用啊,誰用一根筷子吃飯,其實不是這樣的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啥講究
    今天說一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也是餐桌禮儀。一、菜不擺三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在請客吃飯的時候,哪怕只有兩個人,也不能上三個菜,為什麼呢?因為在古時候,三個菜是用來祭祀祖先的,用三個菜來招待客人,不合乎禮儀。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至今受用
    不管是日常的待人處事,還是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無不講究個「禮」字,就連在飯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在吃飯的時候,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說,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下,這些老規矩逐漸的消失,但是,細細品之,就會發現,其實,這當中的很多講究確實是有意思,有的甚至到現在還被人沿用。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規矩,現在有嗎
    有這麼一句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你知道嗎?對於過去流傳下的禮節,我們都覺得是封建迷信,在今天看來,完全是多餘的。但是這不然,有些可能不實用,都有些還是很有借鑑之處。菜不擺三指的是在招待客人的時候,我們所上的菜餚不能是三個菜。而這「三」是虛指,菜不能是單數,不吉利,因為在古代,只有死去的人,用數目為單數菜祭祀。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當作參考了,但人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話流傳下來,成為老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
    關於「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說的並不是自己家人吃飯,而是農村的待客之道。菜不擺三,在陝西農村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事事成雙」,不光是待客吃飯,就連婚喪嫁娶都是「尋雙而定」。表達的意思就是雙數為吉,單數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