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有何講究?專家:不懂丟人

2021-01-16 東方文史

中國的文化,是與歷史相生相伴的,貫穿歷史的血脈之中。談及文化,不得不說一說"儒家"的"禮"。《荀子》有言:"禮者,人道之極也。"儒家所提倡的"禮"似乎貫穿了整個封建王朝,也正是關於禮儀的完整體系支持著封建宗法體系的運行。如今,雖然早已不是封建社會,但是身為中國人的我們還是會時時提到"禮儀",因為這種守禮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習慣,鐫刻在我們的民族記憶之中。

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禮儀已經成為了人們約定俗成的習慣,但是縱使習慣驅使著我們這樣做,我們依舊沒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就像是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雖然人們會下意識去遵守,但很少有能真正明白其中含義的。對於這一禮儀知識點的缺陷,需要我們去進一步了解。

對於這一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禮節,有專家向人們解釋其中緣由。首先,"菜不擺三"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因為這是犯忌諱的。擺三個菜是古人祭祀祖先的常見規格,如果在請客時擺上三個菜會顯得很不禮貌,這也與古人的迷信觀念息息相關。二是由於"三"和"散"、"喪"等寓意不好的字發音相近,不適宜出現在宴客禮節之中,追求團圓的中國古人常常會選擇代表吉利的雙數來決定菜品的數量。

對於"筷不成五",專家則做出了如下解釋:"筷不成五"是指餐桌上不能出現淚筷、粘筷、橫筷、叉筷和倒筷這五種情形。"淚筷"是說筷子上沾有未擦乾的水分,這是極不禮貌的。粘筷是指自己夾過菜的筷子。"橫筷"、"倒筷"、"叉筷"均是指不正確的筷子使用方法。說到這兒,不得不感慨中國禮儀文化的博大精深,一雙小小的筷子使用起來都有這麼大的學問。

至於"席不坐六"這個禮節,就更為高深一些。因為古人為表尊敬,款待客人時常常會十分注重禮節。即使是在席間吃飯,客人座位呈現的形狀也是十分在意的。古代多是方桌,六個人一起吃飯時必定要出現坐得不對稱的場面,追求和諧對稱美的古人很是介意,也因此有了"席不坐六"的說法。但是隨著社會習俗的不斷發展,如今的人們大多適用圓桌就餐,也就沒了"不對稱"一說,這一禮節也就被人們慢慢淡忘了。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十分好客的民族,對待客人時一定會以最尊敬的禮節迎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一說法正是古人禮儀智慧的結晶,現在的人們依舊會沿用這一習俗。傳承中華民族優秀禮儀文化的同時,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也要學習了解這一文化的由來,從而更好地傳承我們的璀璨文明。

相關焦點

  • 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說法?
    在這千百年的歷史裡所流傳的,除了散發著翰墨書香的歷史典故,也還是有老輩人口口流傳、更為貼近我們百姓生活的俗話,老話常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有何說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例如"放虎歸山,必有後患。"、 「鑽石雖小,能穿瓷器;麥垛雖大,壓鼠不死」、」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等等。
  •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有何深意?古代人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遵禮守規」卻做得要比現代人周到。比如說吃飯這樣的小事,就有許多規矩。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這些用餐規矩至今都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並且還會不斷的傳承發揚下去。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其中,從引客入席開始,到座次禮節講究,再到敬酒讓菜等一系列的流程中,都可以明確體現出我國的餐桌文化。時至今日,老祖宗依舊留下了「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的飯桌規矩。 那麼,這樣的飯桌禮儀規矩是什麼意思呢? 事實上,老祖宗之所以留下這樣的規矩,其中所蘊含的意思很明顯帶有一些不好的寓意。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講究,真得學學!
    就連吃飯的餐具擺放,古代的禮節也遠比現在要講究得多,民間有句俗語說的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箇中含義就讓人大開眼界。所謂「菜不擺三」,指的是招待客人的時候,所上桌的菜餚,不能是三個菜。三為單數,聽起來不是很吉利。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老祖宗留下的飯桌規矩!
    每逢家中設席款待客人,經常聽到老人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禁忌是什麼道理呢?菜不擺三。所謂「菜不擺三」,則是說三道菜不能開席。另外,」三菜「又同「散財」,對主人家來說,也是不好的寓意。如此一來,在古人眼中,三道菜便成了飯桌上的禁忌。筷不成五。千百年來,筷子的形制都保持著前圓後方的樣貌,在這方圓之間,自然有很多規矩。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飯桌上的講究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飯桌上的講究中國人大都熱情好客,逢年過節,總會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吃一頓飯,倒不是中國人喜歡一起吃飯,而是聚在一起吃飯就相當於聚在一起聊天,交流感情。這句話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的意思,想必大家已經根據字面了解一二了。接出來我們就一起來深入研究一下吧!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當作參考了,但人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話流傳下來,成為老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至今受用
    不管是日常的待人處事,還是生活上的點點滴滴,無不講究個「禮」字,就連在飯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在吃飯的時候,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說,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下,這些老規矩逐漸的消失,但是,細細品之,就會發現,其實,這當中的很多講究確實是有意思,有的甚至到現在還被人沿用。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生活講究,沿用至今
    無論日常待人處事,還是生活點滴,無不講究一個「禮」字,即使是在餐桌上吃飯,老祖宗也是講究的,吃飯時,講究的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雖然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中,這些老規矩漸漸消失了,但細細品讀,卻發現,實際上,這其中有許多講究的確很有趣,有些甚至至今仍為人們所遵循。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到底是什麼規矩
    這裡面就有一句特別出名的餐桌禮儀: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很多人對這三句話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01 菜不擺三,主要取三的諧音。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啥講究
    今天說一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也是餐桌禮儀。一、菜不擺三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在請客吃飯的時候,哪怕只有兩個人,也不能上三個菜,為什麼呢?因為在古時候,三個菜是用來祭祀祖先的,用三個菜來招待客人,不合乎禮儀。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中國禮儀博大精深
    所以人的舉手投足,處處皆有禮儀。雖然普通老百姓,沒讀多少書,但是對這些禮儀還是很有研究,畢竟一旦自己的後輩,有階級攀升的機會,總不能讓後輩在禮儀上丟了份兒。子曰接下來就來講一個有關餐桌禮儀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看看你知道其意思不?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
    關於「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說的並不是自己家人吃飯,而是農村的待客之道。菜不擺三,在陝西農村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事事成雙」,不光是待客吃飯,就連婚喪嫁娶都是「尋雙而定」。表達的意思就是雙數為吉,單數不通。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何說法嗎?
    其中有一部分形成文字,另外一部分可能成為民間習俗,在鄉間口口相傳,一代又一代。比如說在農村裡面招待客人吃酒席的時候,就有一些規矩必須遵從,否則的話可能對人不敬。有些比較講究規矩的親戚,如果不按照傳統習俗來,或者是做了什麼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有可能甩手離席而去。比如說農村裡面最講究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句,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咱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意思?第一,菜不擺三。第二,筷不成五。筷不成五說的是有五種筷子不能給客人用。1,筷子不能插在盛有米飯的碗裡,記得小時候母親盛好飯,兄弟姊妹幾個最喜歡把筷子插在碗裡等著上菜,母親看到後肯定是把我們一陣罵,說這樣像祭拜,不吉利。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深奧
    於是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套專門的講究,也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但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大家的想法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習慣和以往大不相同,所以很多人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老祖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飯桌上都有啥規矩?
    也許,每個人都曾有過相似的經歷,那就是飯桌上老人常說筷子不能插在米飯中,亦或是筷子不能敲打飯碗等等,只聽老人常說這是不禮貌不被允許的,但很少有人問到為什麼。今天就來說說這飯桌上的各數禮儀,為何老祖宗都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這些規矩究竟有何意義?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的講究,至今受用
    除了這些,其實我國也流傳下來許多關於餐桌上規矩的俗語,比如「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也是民間十分流行的,所謂俗語就是通俗易懂,這句話看字面意思就能看懂,不過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俗語呢?其實裡面緣由大有來頭,不妨看看。
  • 老祖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些吃飯的禮儀要懂!
    這是因為中國人好客,家中便經常會有客人上門做客,自己也經常外出去別人家吃飯,畢竟聯繫感情的最好方法就是大家坐在一起吃吃喝喝。說到請客,祖先們傳下了一套禮儀,它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菜不擺三」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指在請客吃飯時,桌上不能只擺三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