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中國禮儀博大精深

2020-12-11 子曰大官人

由於中國古代是個資深的農業大國,所以建立了完備的社會道德體系。所以人的舉手投足,處處皆有禮儀。雖然普通老百姓,沒讀多少書,但是對這些禮儀還是很有研究,畢竟一旦自己的後輩,有階級攀升的機會,總不能讓後輩在禮儀上丟了份兒。

子曰接下來就來講一個有關餐桌禮儀的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看看你知道其意思不?

第一句:菜不擺三

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指「吃飯時,放在桌子上的菜盤,不能是三個。」為何這麼規定?在古人看來,用三個菜來宴請賓客,實在太寒磣,至少得做三個菜以上。當然,自己一家人在家吃飯時,就不用這麼講究,三菜一湯、兩菜一湯,甚至一疊酸菜下飯都行。

其次三在古代是個不好的數字,畢竟有「三長兩短」一說,同時和「散」同音,所以賓客如果看到桌上只有三個菜,心中也會生出其他想法。

最後,古代人一般對祭祀很重視,而且一般用牛、羊、豕三種牲口祭祀,貢桌上就放三道菜。如果主人家的飯桌只有三道菜,就不免讓人覺得這是在祭祀,讓大家都會心生不愉快。子曰不得不佩服,古人把每個數字的寓意,運用得很廣泛。

第二句:筷不列五

很多朋友一看到這句話,就會以為意思是,古人吃飯不能放五雙筷子在桌上。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筷子應該擺放得整整齊齊,不能三長兩短的擺放,不然就會以為主人對賓客怠慢。

同時筷子除了擺放問題,在使用方面也有很多講究。比如吃飯時,我們不能用筷子敲打碗邊,發出「叮叮噹」的響聲,這會被人認為是一種「乞討行為」,因為在古代,只有窮得沒飯吃的乞丐,才會在街邊敲碗,讓別人來投食。

同時,當我們歇筷時,我們應該把筷子放在筷箸上,而不是插到飯碗裡,因為將筷子插進米飯,會被認為是一種詛咒行為,這和將香插進米碗裡類似,古人將其稱為「倒頭飯」。如果賓客這麼做,子曰覺得,這是被掃地出門的節奏。

第三句:席不成六

席不成六的意思是,六個人不能坐一張桌子。為何會這麼規定?因為在古代,餐桌都是正方形,所以如果六個人坐一桌,就容易形成上位一個人,下位一個人,左右各兩人的陣型。恰如一隻烏龜匍匐在地。

雖然烏龜作為吉獸,一直都頗受中國人喜愛,但是不想當縮頭烏龜的中國人,還是不喜歡自己像烏龜。所以古人就列出了席不成六的說法。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我們使用的餐桌,不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圓形,所以「席不成六」的觀念就漸漸的淡化下來。據子曰觀察,對餐桌上的排位座序,更為在意的是南方人,而非北方人,因為南方人的宗族意識和長幼尊卑的觀念更強。

關於這三個餐桌禮儀,子曰覺得有好的部分可以吸取,比如不將筷子東倒西歪擺放的「筷不列五」,而「菜不擺三」和「席不成六」就沒必要遵守了!因為現代社會,已經沒有了這些觀念的生長土壤,該消逝的觀念就讓他捲入歷史的洪流吧

相關焦點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含義?古人很智慧
    而禮儀文化在歷史的發展中,也越加博大精深,其中分門別類的有很多,有君臣之禮,夫妻之禮等等,而在人們一般的生活中,最被人們所注重的其實是餐桌禮儀,中國的飯局文化也是由來已久,在中國飯局上,最重要的往往不是飯桌上的那些菜,更關鍵的是要通過這頓飯,來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而且一頓飯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的例子實在是數不勝數。這就是中國餐桌文化的魅力所在,而在餐桌文化中,最關鍵的就是餐桌禮儀。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這些用餐規矩至今都還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並且還會不斷的傳承發揚下去。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深奧
    於是久而久之就有了一套專門的講究,也就是所謂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但是社會的發展與變遷,大家的想法也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習慣和以往大不相同,所以很多人可能完全沒有聽說過這句話,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吧。
  • 老祖宗: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些吃飯的禮儀要懂!
    說到請客,祖先們傳下了一套禮儀,它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菜不擺三」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就是指在請客吃飯時,桌上不能只擺三道菜。為什麼不能擺三道菜呢?原因有三點,一是「三」字與「散」字同音,本來請人吃飯就是為了好朋友相聚開心開心、熱鬧熱鬧,但是主人卻只擺三道菜,這不是不歡迎客人,希望客人趕緊散去的意思嗎?二是因為偌大一張桌上,卻只擺三道菜,顯得很寒酸。可能主人會覺得拿客人當自家兄弟,不當外人,所以飯菜也就照平常來。然而客人心裡卻不一定這樣想,他會覺得你不重視與他的友情,並不是真心實意想要招待他。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什麼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其中,從引客入席開始,到座次禮節講究,再到敬酒讓菜等一系列的流程中,都可以明確體現出我國的餐桌文化。時至今日,老祖宗依舊留下了「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的飯桌規矩。 那麼,這樣的飯桌禮儀規矩是什麼意思呢? 事實上,老祖宗之所以留下這樣的規矩,其中所蘊含的意思很明顯帶有一些不好的寓意。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原來是這個意思,太實用了!
    那麼,除了上述常見的餐桌禮儀外,還有很多非常有意思餐桌禮儀,具體到菜餚上幾個、筷子怎麼擺、客人怎麼坐等等,答案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01-菜不擺三所謂「菜不擺三」的意思就是在宴請賓客時,哪怕只有一兩個人,也不能上3個菜,原因有三個,首先,中國人聚餐或者吃飯講究一個團團圓圓,好事成雙,雙數在中國人眼中就是成雙成對圓圓滿滿的意思。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飯桌上的講究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飯桌上的講究中國人大都熱情好客,逢年過節,總會親戚朋友聚在一起吃一頓飯,倒不是中國人喜歡一起吃飯,而是聚在一起吃飯就相當於聚在一起聊天,交流感情。這句話就是「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的意思,想必大家已經根據字面了解一二了。接出來我們就一起來深入研究一下吧!
  • 老祖宗常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是什麼意思?
    所以在中國這種禮儀是不適合的。比如埃及在家裡人做客的時候,吃飯的碗裡一定要留些飯菜,但是在中國這些禮儀是不合規矩的,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崇尚勤儉節約的,不能讓碗裡留下食物,這才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對於菜的擺放方面更是有著更深一層次的講究,老祖宗常說的菜不擺三的意思是由三的諧音音譯而來的,「三」就是散的意思是對客人不尊重的說法,三個菜會讓人覺得這個宴席會不歡而散。所以在我們招待客人的時候,總是會擺上雙數的菜用來顯示對客人的尊重,有著成雙成對的意思。
  • 農村俗話: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其中蘊含什麼道理?
    這句「菜不擺三、筷不列五、席不成六」,從文字中可以看出是一句關於餐桌禮儀、關於待人接物的俗話。你知道它真正的意思是什麼麼?我們來一一了解。1、菜不擺三字面的意思就是請人吃飯的場合,擺在桌子上的菜不能是三個,宴請賓朋,三個菜的話就少了一些,顯得不是很重視。
  • 諺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多數人不知其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直是人們心中衡量的標杆,除了很多有名的歷史典故之外,民間所流傳的諺語民俗也包含很多的大智慧,那麼俗語中有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圖片:人們參加酒席劇照菜不擺三這句話從字面上來看,就是不擺三個菜,為什麼在宴請朋友的時候不要擺三個菜呢?
  •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
    飯桌上的禁忌:「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講究?「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有何深意?古代人雖然受教育程度不高,但是,「遵禮守規」卻做得要比現代人周到。比如說吃飯這樣的小事,就有許多規矩。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有何講究?專家:不懂丟人
    如今,雖然早已不是封建社會,但是身為中國人的我們還是會時時提到"禮儀",因為這種守禮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習慣,鐫刻在我們的民族記憶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禮儀已經成為了人們約定俗成的習慣,但是縱使習慣驅使著我們這樣做,我們依舊沒能理解其中的含義。就像是日常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雖然人們會下意識去遵守,但很少有能真正明白其中含義的。
  • 古語: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到底是什麼規矩
    這裡面就有一句特別出名的餐桌禮儀:菜不擺三、筷不拿五、席不成六。很多人對這三句話不是很了解,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01 菜不擺三,主要取三的諧音。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什麼講究?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早已經不需要這些俗語當作參考了,但人有很多朗朗上口的話流傳下來,成為老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句話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咱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祖先留下的規矩還真得學學!
    在中國,民以食為天,自古至今,飲食文化一直為百姓們尊崇,餐桌這一形象,在中國老百姓的心中有很多功能。上至宴請王公大臣、招待外賓、貿易往來、交談生意等,下至接待親朋好友、家庭聚餐等,這其中當然就包括各種各樣的禮儀和規範例如,上席的位置只能留給家裡的長輩座,菜沒上齊之前不能動筷子,吃飯不要發出聲音,筷子不能長短不一也不可以敲碗筷等等。
  • 農村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麼意思?
    關於「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說的並不是自己家人吃飯,而是農村的待客之道。菜不擺三,在陝西農村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事事成雙」,不光是待客吃飯,就連婚喪嫁娶都是「尋雙而定」。表達的意思就是雙數為吉,單數不通。
  • 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何說法?
    在這千百年的歷史裡所流傳的,除了散發著翰墨書香的歷史典故,也還是有老輩人口口流傳、更為貼近我們百姓生活的俗話,老話常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到底有何說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例如"放虎歸山,必有後患。"、 「鑽石雖小,能穿瓷器;麥垛雖大,壓鼠不死」、」擒龍要下海,打虎要上山「等等。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有啥講究
    今天說一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這也是餐桌禮儀。一、菜不擺三所謂的「菜不擺三」就是在請客吃飯的時候,哪怕只有兩個人,也不能上三個菜,為什麼呢?因為在古時候,三個菜是用來祭祀祖先的,用三個菜來招待客人,不合乎禮儀。
  • 俗語: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啥意思,有道理嗎?
    ,就好比今天這句「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咱們一起來看看什麼意思?第一,菜不擺三。咱們生活中家裡面來了客人,肯定是好酒好菜的招待,當然吃的是越豐盛越好了,不過要是人少的話,菜少些也不能擺三個菜,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說法,主要是人們對於一些字的諧音比較忌諱,像三的諧音是散,有離開的意思,人家難得來你家做客,吃飯的時候擺三菜,就有讓人吃完趕緊走人,不歡迎久留的意思,讓人覺得在下逐客令,這是不好的,應該來說,人們對一些字的諧音還是比較忌諱的,比如說送梨會被認為是梨的諧音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祖先留下的規矩真得好好學學
    中國文明五千年,自古便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中國人也以其彬彬有禮的風貌而著稱於世。禮儀文明更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期,我們來說說餐桌禮儀的一部分。一:菜不擺三菜不成三,顧名思義,就是在你請客吃飯時,無論在家還是在館子,都不能點三道菜,哪怕人在少,也不能說是就上三道菜,這裡面的由頭,我給大家來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