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如何睡覺嗎?我說的是科學的睡覺,睡幾個小時,怎樣才能快速入睡,早上怎樣做才能保證清醒不犯困?要不要有午睡等小憩行為?等等,這一系列關於睡眠的問題,如果你也總是因為睡眠質量差而影響這場生活的話,那你需要讀讀我的文章了。
最近小編我在讀一本書《斯坦福高效睡眠法》,感覺收穫頗深——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關注點早已在潛移默化中如何增加睡眠時長轉變為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睡眠效率;現在分享給大家(該書由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史丹福大學睡眠生物規律研究所(SCN研究所)所長、醫生、醫學博士西野精治 編制)
我們需要怎樣入睡
我們大腦每天工作都在處理工作、生活上的事高速運作,但忙了一天困了的時候回到家中,請別忽視這睡意,畢竟困了不睡,之後非常難進入深度睡眠的狀態,可以嘗試選擇小咪一會。而到了正式晚上睡覺時,我們為保證睡眠質量需要做好兩個工作:一個是體溫,一個是大腦。我們在入睡前90分鐘可以用沐浴、足浴來調整體溫到最佳狀態,而大腦我們在睡前儘量不要想太多工作、生活的事物,這可以讓你更快地進入到深度睡眠當中去。
我們需要以最佳的狀態起床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賴床的習慣,或者從事某些紀律嚴明的職業,一聽響就蹦的一下起來了。其實這些都是亞健康的,對身體比較有刺激,長此以往對身體不好。而怎樣才是最正確的起床方式呢。一般來說,最適合起床的時間是早晨5-7點,因為這是人們的普遍前度睡眠生理周期時刻,醒來時感到舒服的概率相當高。
在我們定鬧鐘的時候,可以先定一個比起床時間提前20分鐘的鬧鐘,聲音調小些。再定一個與起床時間一致的鬧鐘,這樣對身體機能的刺激會小很多。如果當時你處於淺度睡眠,可能就及時醒來了;如果是深度睡眠,可能醒來不一定能起床、可能會賴床,這是你需要離開被窩,想著你今天需要幹那些活、有哪些目的,避免腦子胡思亂想。這樣你能輕易地以最佳狀態起床了。
起床後怎樣能保證最佳清醒狀態?
在哺乳動物和人類的松果體產生的一種胺類激素叫褪黑素,主要可以讓我們產生困意,分泌量多有助於快速入睡。但在起床後,我們要要想辦法抑制褪黑素的分泌,達到清醒的目的。當然,最佳的方法就是開燈、曬曬太陽(接受光照)。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光腳在地面上站立或行走、冷水洗手洗臉達到增大體表和體內溫差抑制困意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早上很多人熱愛去跑步運動等,這是非常健康的一種表現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晨跑等要不免汗流浹背,適當就行,以免影響上午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最佳睡眠姿勢就這麼簡單,你get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