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是人類進步的象徵,自從有了疫苗人類不再聽天由命完全靠天來決定生死。所以疫苗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疾病的發生及傳播。
但疫苗也是寶媽們討論最熱門的話題,隨著近些年一些疫苗的負面報導,家長們對於疫苗有點望而卻步。再加上新晉疫苗的種類越來越多,安全性更是讓媽媽們摸不著頭腦。
但嬰幼兒接種疫苗已經經歷了幾十年的臨床研究,無論是自費疫苗還是免費疫苗在安全還是比較有保證的。
剛剛看了題主的提問,我又翻了一下孩子2個月內需要接種的疫苗,真的沒有所謂的2個月打12針,這說法有點誇張了,孩子在出生的時候注射B肝疫苗為的是預防B肝病毒入侵機體,在嬰兒一個月時注射B肝疫苗、6個月時接種B肝疫苗第三針。
題主所問的問題應該和家長們討論最熱的四聯及五聯疫苗有關,所謂的五聯疫苗包括白喉、百日咳、破傷風、脊髓灰質炎及B型流感嗜血桿菌。一般五聯疫苗國內的基本都是滅活疫苗,接種起來相對安全,尤其是對抵抗力比較差的幼兒。
接種五聯疫苗還是普通疫苗要根據家長的選擇,到底是分開接種好還是打五聯好,其實無論哪種疫苗都能達到預防效果,主要根據家裡經濟狀況。(偷偷說一句我們一直接種的都是免費的疫苗)
免費疫苗和自費疫苗哪個好?
一般所謂的免費疫苗都是國家提倡注射的一類疫苗,孩子出生後都要求接種。比如說卡介苗、B肝疫苗這些疫苗在孩子出生以後要及時接種,對嬰幼兒起到保護作用。
但免費的B肝疫苗劑量一般是10ug。對於感染風險小的新生兒比較適用,但對於家庭中有B肝病毒攜帶者的寶寶來說可以在接種丙種球蛋白的基礎上接種B肝疫苗,這樣對寶寶比較安全。
每次在接種疫苗的時候媽媽們都有這樣的抱怨,到底是免費好還是自費好?每次打疫苗工作人員都會問是打自費還是免費的,問自費的和免費的有什麼不同他們就是甩來一句:」自費的貴,貴的應該比免費的好。「這話一出誰還敢打免費的?
媽媽該怎樣給孩子選疫苗?
剛剛看到一位媽媽留言說國產的疫苗不如進口的疫苗,他們給孩子接種的是進口的疫苗,和他們一起打疫苗的孩子接種的是國產的。接種國產疫苗的孩子反應比較大,小傢伙不但出現了發熱還胃口不好,情緒特別煩躁。而他們家孩子就像沒事人似的。
其實無論是國產疫苗還是進口疫苗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反應。再加上孩子本身的體質及體抗力的差異,疫苗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所表現的反應也不同。有的孩子不出現任何不良反應,有的則是反應比較明顯,但這和進口和國產應該關係不大。
選疫苗要根據家庭情況,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想給孩子最好的,但要根據家庭情況。免費的疫苗經濟,一般人都能接受,而自費的疫苗根據種類不同價格也不同,有的家庭能接受,有的接受就比較困難。
一類疫苗是國家提倡的疫苗建議一定要打,而二類疫苗不是免費的,也不強迫孩子注射,這要根據家長的意願。二類疫苗對孩子也有保護作用,但要根據家長的意願為孩子接種。
接種疫苗的注意事項:
一般情況下嬰幼兒接種疫苗要確保孩子10天左右沒有發熱及其它不適。如果孩子存在發熱或是其它不適,這種情況下不建議孩子接種疫苗。疫苗也是一種病原微生物,只是他的毒力在體內達不到致病程度,但如果孩子抵抗力低下,那孩子的機體和病原微生物作鬥爭就會特別辛苦,以至於出現比較明顯的不良反應,比如接種了疫苗出現高熱及其它情況。
疫苗接種推遲影響接種效果嗎?
經常聽媽媽抱怨本來寶寶身體好好的,但臨到要打疫苗了,孩子就會出現流鼻涕、咳嗽各種症狀,如果往後推遲接種會不會影響疫苗效果?
媽媽們不用有太多顧慮,一般影響不大,只要間隔時間不太長,就順著接種時間接種就好。
是不是疫苗接種了就萬事大吉了?
其實對於一些流行性傳染病,家長為孩子接種了疫苗並不是萬事大吉。在接種B肝疫苗之後半年可複查是否產生抗體。如果產生了抗體就具備了對這種疾病的抵禦能力,如果未產生抗體再次複種即可。
疫苗是保護孩子健康的基礎,一類疫苗(免費疫苗)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接種,二類疫苗不強求,完全看個人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