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馮志娟
核心提示:馮志娟,鄭州市第八中學九年級備課組組長,河南省優質課大賽二等獎,鄭州市優質課一等獎,鄭州市骨幹教師,鄭州市優秀班主任。
( 記者 張偉 )2020年河南省中招語文卷上的作文考察形式是河南省一直以來比較穩妥的「二選一」形式,給考生自主選擇的權利,非常符合河南省中招考卷一貫的尊重差異化、個性化的風格。
本次作文命題中心詞非常明確,「危機」。學生對「危機」的理解還是比較熟悉的,因為八年級古文儒家深厚文化的代表篇《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有「居安思危」的傳統思想滲透。
命題作文「我的危機故事」,「我的」定語成分限定了素材的主人公,提示學生關注自身的成長,尋找語文與生活的聯繫。「故事」一詞則限定了本文的寫作體裁為記敘文,且「故事」這種文學體裁其內涵要求事件的過程有波瀾、有變化、有細節,人物內心的追求有逐漸清晰的痕跡。八年級下期第六單元的寫作主題就是「學寫故事」,避免平鋪直敘,可以設計懸念、鋪墊、誤會、矛盾等方式使事件具有「故事」的鮮明特徵。這樣的波瀾設計也符合「危機」一詞裡的辯證思維,學會從「危」的處境中看到、找到甚至創造「機」的存在,面對逆境和磨難的「危」,學生要擁有辯證眼光去尋找代表希望的「機」,這是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考察。對於學生個人而言,除了常用的「考試失利」「親子矛盾」「友情衝突」等小危機之外,2020年疫情帶來在校高效學習時間的驟減、網課學習狀態的懈怠、河南中招體育和實驗免考帶來的優劣勢的調整、因國外疫情嚴重而出國求學夢想的止步等等,考察的是面對人生的危機,我們應該有什麼心態,如何應對。這是在考察學生的人文素養,尤其是對待生命的態度。「我的危機故事」,「危」是什麼,「危」從何而來,「機」是什麼,是客觀環境帶來的機遇,還是主觀創造的機遇?提醒人們思考如何面對危機。對於普通人來說,恐慌和壓力不能解決問題,只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放平心態,才能完成人生的大考,要學會學習,健康生活。
材料作文,材料的意思是危險往往和機會並存,困難常常和希望相伴,材料還解釋了字典裡「危機」的意思:潛伏的危險。嚴重困難的關頭。要求自選角度來確定立意,寫一篇議論文,談談對危機的思考和認識。
其實,對命題作文的主題把握過程就是對材料作文論證層次的部分梳理。常規思路,我們可以按照「個人-集體-國家」的橫向拓展層次來表達自己對「危機」的思考認知和應對態度。「危機」對個人生活和追求的影響作為議論文的第一個層次,進而上升到一個班級、一個家庭、一個公司等團隊所面臨的危機及選擇的應對方式,再上升到國家民族的角度,結合當下時事,我們可以聯繫到我國遭遇到的嚴重疫情、近期南方洪災、來自國際上不公正的歧視和打壓等等,引導學生關注個人命運,更倡導學生堅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強化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我們也可以按照縱向延伸層次來表達自己對我國建國的艱難、改革開放的挑戰和機遇並存、強國之路上的磨鍊等等,按照時間順序,按照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角度來講述我國在多難的道路上選擇恰當的方針政策砥礪前行,開創盛世的壯舉,表達我們的「國家自信」。議論文的寫作對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品質、社會關注、文學積累等綜合素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廣泛閱讀基礎上能堅持「博學篤志切問近思」的學生,這篇文章寫起來就是得心應手的事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