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歌之「瘋狂歲月」(連載)

2021-02-07 臨澧二中校友會



  陳賢明,筆名悠然,臨澧二中初中部64屆13班校友。出生於1947年,合口鎮回龍村人,現住地臨澧縣安福鎮。大學專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1971年開始擔任民辦教師,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制度後,於1978年考入湖南農學院常德分院學習,1981年重回教學工作崗位直至退休,從事教學工作四十餘年。

  《歲月如歌》是她撰寫的個人回憶錄,主要回憶了文化大革命時代她的親身經歷。由臨澧縣作協主席亦曾是臨澧二中教師的尹德立老師擔任責任編輯,刊發於常德老幹部宣傳協會的「正揚網」。

  為讓大家重溫那段歷史,臨澧二中校友會公眾號平臺將連載推出《歲月如歌》長篇回憶錄。本期連載之十二:《瘋狂歲月》。




  

  1967年,是文革最狂亂的一年。校園裡,高音喇叭內唱著「時代強音」《大海航行靠舵手……》,其分貝之高聲音震耳欲聾。一群群紅衛兵一會兒唱,一會兒叫。又是蹦又是跳。「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造反有理!」「革命無罪!造反有理!造反到底!就是勝利!」「封、資、修,掃!掃!掃!牛鬼蛇神,打!打!打!」「希望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我們!我們!我們!」。這是否是小資產階級對革命態度的狂熱性的最高體現?這類「經典」和意識形態反覆強烈地影響著小將,也沁染著整個社會。

  新一輪大字報和標語覆蓋在以前的大字報上,但內容完全不同了,內容是「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打倒劉、鄧、陶!」「打倒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大都配有一幅幅醜化式的像鬼骷髏一樣可怕的漫畫。

  縣委書記趙會禮,縣長呂定元等一系列「走資派」,先被紅衛兵勒令停職反省,然後被揪到臺上批鬥,戴高帽子,掛黑牌子,彎腰、認罪,再彎腰、再認罪。抓毛按頭,遞拳踢腳。一條條鼻涕龍在「打倒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的口號聲中顫抖。各單位各行各業都參與批鬥。批鬥過後再遊行。其聲勢之浩大,蓋過建國以來z歷次政治運動。國民黨臨澧縣黨部書記蔣蒸初(六十多歲)被人用板車拖著陪遊。



  在文革初期,為了維持文革的秩序,縣政府成立了「文革辦」。其實,文革辦早就形同虛設。現在天下已是造反派的天下。一批造反派帶頭封了文革辦。針對封文革辦一事,一部分群眾認為封文革辦無理,稱為「無理派」。另一部分群眾認為封文革辦有理,稱為「有理派」。因此,全縣群眾便分出了兩大派別。一中全校無理派學生又組織成立了「海燕兵團」,由高十八班學生馬某某(即原衛東兵司令為司令)領頭。我當時認為既然是搞文化大革命,就應該在文革辦的領導下,辦事才有頭緒,封了文革辦,豈不成了無政府主義?所以,我站在了無理派這一邊(無理派後來被認為是保守組織)。強子站在了有理派一邊,他對我做了幾次工作,我都沒改變自己的觀點。我班縣委書記的兒子沒站派,沒站派的人屬於「逍遙派」,後來也受到了批判,罵他們是「蝙蝠」。

  與此同時,全國各大中城市群眾因觀點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派系組織。我省典型的大型群眾組織有「湘江風雷」、「工聯」、「紅聯」、長沙高等院校紅衛兵組織「長高司」等。其中認為「紅聯」是保守派組織。

  自此,派系鬥爭開始了。「在派系鬥爭中,人的野性會一步步暴露,如無恰當控制,就會作出一些邪惡、殘忍的舉動。」這句話我不知聽誰說過,文革中搞得最兇的就是群眾間的派系鬥爭。

  無論什麼派都認為自己才是革命派。學校裡,學生中的有理派和無理派寫大字報互相攻擊,商店裡的紙張賣空了城,學校的牆壁增加了兩層厚。無理派指責有理派搞無政府主義,沒道理。有理派罵無理派是保皇狗。有理派情緒激昂、振振有詞:「馬克思主義道理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矯枉必須過正,不過正則不能矯枉」。筆戰中,有理派的大字報佔上風。

  「湘江風雷」、「工聯」、「紅聯」、「長高司」等組織的代表紛紛到下面來散發傳單,做口頭宣傳、鼓動工作。臨澧各單位,各系統相繼成立了不同的造反派組織。臨澧一中各紅衛兵組織都屬於有理派。「無理派」為對立派,臨澧一中「衛東兵」、「海燕戰團」及縣委會群眾組織「洪流縱隊」等都屬於無理派。後來無理派領導認為「無理派」三個字聽起來不順耳,將「無理派」名稱改成了「真理派」。「湘江風雷」的宣傳者在臨澧支持的是「有理派」。

  全縣「有理派」中有影響有號召力的人物有四個,一個是縣稅務局職工辛某某,另一個是縣電影院職工李某某,第三個是縣一中政治教師楊某某,第四個是縣養路段工人周某某。群眾合稱他們為「辛李楊周」。縣一中鬧得最兇的是「延安戰團」學生,影響力最大的是司令肖某某。

  全縣「真理派」中有影響力有號召力的首當縣委會「洪流縱隊」頭頭蘇宏政,其次是臨澧荊河劇團演員易發喜。學生中最積極最積極最有影響力的是「海燕戰團」司令馬某某,跟隨者鍾某某。

  「有理派」和「真理派」各自設立了廣播站。「有理派」的廣播站設在縣電影院內,「真理派的廣播站設在郵電局內。兩組高音喇叭在大街上對峙。雙方的喊話聲、對罵聲震耳欲聾。都說自己才是文化大革命先鋒,是保衛毛主席的忠實戰士。


 

  造反派從破四舊開始,發展到打、砸、搶、抄、抓,鬧得人心惶惶。當時的黨報黨刊上說,只要時局稍有波動,社會上各種不同的人就會聞風而動,紛紛登臺表演,擾亂社會秩序,唯恐天下不亂。這些人叫「跳梁小丑」、「魑魅魍魎」。

  大街上,觀點不同的學生之間,觀點不同的工人之間,由爭到罵再到打的現象屢見不鮮。

  6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發出《通令》,「要文鬥,不要武鬥」。試圖糾正「打、砸、搶、抄、抓」的歪風。但是7月又出現了來自上頭的一個口號:「文攻武衛,針鋒相對」。這下可亂套了,武鬥現象越來越嚴重了。

  造反派們說不怕亂,說要以大亂達到大治。一中校內,「有理派」學生把「真理派」學生的飯盆子丟到了垃圾坑裡,這讓強子好一陣子揪心,經常過問我吃飯的事。晚上「有理派」學生還關上寢室門不讓「真理派」學生進寢室睡覺。逼迫「真理派」學生出校。在校內,「真理派」是少數派,其學生人數不上一百人。一部分學生住進了郵電局「真理派」廣播站處,我和黎煙枝,陳桂英及幾名男生被縣委會收留。

  這個暑期沒有放假,7月下旬,天氣非常炎熱。一日,「真理派」學生到縣農科所支援「雙搶」(搶收搶插)去了。「有理派」學生知道後,一伙人衝進郵電局「真理派」廣播站,將其器材設備砸了個稀巴爛。緊接著,「真理派」進行了報復,衝擊了「有理派」設在電影院內的廣播站。這一次雙方武鬥非常激烈,一個個打得頭破血流,有的學生腿都被打斷了。這是臨澧縣文革中第一次參加人數較多的大型武鬥(大約兩百人參加)。自此,派別之間的仇視情緒越來越強烈,造反派一個個成了紅眼豹子。

  後面的幾日裡,「真理派」頭頭發現「有理派」像是在醞釀一場更大的事件。那一日強子給我透露了一點兒信息,我便轉達到了「真理派」頭頭。為避免發生更大的衝突,避免更大的流血事件的發生,「真理派」人員被臨時組織起來緊急撤離縣城。那一日,我隨著隊伍出縣城往杉板公社方向撤離。到中途便各自找去處了,我便去了父親工作的單位——杉板供銷社。

  不日,縣城內果然發生了一宗大事情。一夥「有理派」衝擊了縣武裝部。他們喊著「奪權必奪軍權!打倒臨澧縣軍內最大的走資派王富強(臨澧縣武裝部部長)!」的口號,衝進武裝部,打開倉庫,搶奪了不少槍枝彈藥。由於衝擊者多是「延安戰團」學生,軍方根據有關文件(文革十六條)精神,也只能任其所為。

  搶到槍後,「有理派」大小頭目個個荷槍實彈,走在大街上,神氣十足,儼然指揮千軍,從戰場上凱旋而歸。「閃電戰團」紅衛兵周(尚道)玩槍走火,一扣槍栓,槍子剛好打中前來串門的城郊瀚溪大隊「有理派」人員楊(翠安),楊翠安應聲倒下。高三「驚雷戰團」司令郭(金城)在追打一個滯留於縣城的「真理派」學生時,結果誤射中本班「有理派」同學塗(可松),塗(可松)頓時倒在血泊中。


 

  鑑於全國各地武鬥現象嚴重,中央派軍隊介入文化大革命,叫「三支兩軍」(支工、支農、支左。軍管、軍訓)。8月初,支左部隊47軍以孫連長為首的解放軍一行人進駐臨澧縣。支左部隊經過調查後,支持了「真理派」。那麼,「有理派」就是該反對的右派了。中央文革小組發到軍內的關於「湘江風雷」的「2、4批示(湖南軍區對湘江風雷、紅旗軍的反動頭目,應該立即採取專政措施……)」我們當時不知道。

  於是在支左部隊的支持下,全縣「真理派」聯合成立了「大聯籌」委員會。接著「大聯籌」提出了「抓五·一六分子」(指打著文革的旗號挑起事端的人員)的口號,捉住了「有理派」的大頭目「辛李楊周」,繳了「有理派」的槍。鬧得兇的「有理派」成員嚇得跑出了縣城。「有理派」的中小頭目、積極分子被澧縣津市鎮造反派接納以避難。原先跑出去的「真理派」成員陸續回城了。

  在澧縣津市鎮避難的「有理派」中小頭目請來津市鎮造反派頭目,策劃於9月中旬進行反攻,以武力攻佔臨澧縣城(津市鎮造反派衝擊監獄也搶了不少槍枝彈藥)。

  臨澧縣城內,「大聯籌」也在商討著如何進行抵抗。從派系鬥爭發生開始至今這段時間內,各中小走資派(從主任級到部長、局長)處於逍遙觀望狀態,被稱為「逍遙派」。但他們內心中其實是支持「真理派」的。這些人當中大多數人是「南下幹部」,曾經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有實際作戰經驗。當「大聯籌」領導人請到他們時,便與「真理派」一拍即合。他們調來比槍更厲害的六0炮,組織了一支以南下幹部為主的強有力的戰鬥隊。

  9月12日,一場阻擊戰在離縣城約10公裡的停弦公社白虎山大隊大木崗打響了。當轟隆隆的炮聲響起,和平年代發生了真槍實炮的「人民戰爭」。這一仗津市造反派死了十人,臨澧縣「真理派」死了一人(縣委會幹部裴某某)。「有理派」敗退,澧縣津市鎮造反派拖著槍原路返回。

  大木崗戰鬥之後,臨澧縣城處於一片恐怖氣氛中,各行各業各單位各部門處於癱瘓狀態。於是,支左部隊解放軍到各處去請「有理派」成員回來,回來「抓革命,促生產」。這時「有理派」頭頭認為軍隊知道自己支左搞錯了,「有理派」才是真正的革命左派。

  9月28日,支左部隊的領導孫連長到合口鎮處理問題去了,「有理派」在縣城內掀起了「抓右派」風浪。「紅流縱隊」頭頭蘇某某、縣委書記趙會理的妻子馬某某被揪鬥,其嘴裡被塞進稻草,意指他二人想撈稻草(撈好處)。蘇宏政被整。一中校內,以「延安戰團」為首的造反派捉住「海燕戰團」司令馬某某,積極分子鐘某某,進行捆綁毆打,馬某某軟組織挫傷,鍾某某耳朵都被撕缺了。

  「有理派」還組織了聲勢浩大的遊行,一群參加過大木崗戰鬥的「走資派」身上披著麻袋,頭上頂著白布條,被造反派按著,為在大木崗戰鬥中「犧牲」的造反派「烈士」披麻戴孝。



  這時,我父親強行將我拽回家。走到合口鎮時,就聽說我們公社武裝部部長(曾賢武)被河口鎮造反派抓到合口鎮中學,吊在梁上被打死了。

  我回到家,發現家中父親的藏書全被造反派燒毀,精美瓷器如寶塔、三星、羅漢、筆筒等全被毀了。

  第二天,小妹拉我到大隊部去看批鬥會。全大隊所有「五種分子」(地、富、反、壞、右)一律掛牌挨鬥。批鬥臺左邊,兩個女地主被吊在臺架上,吊法叫「鯿魚上水」,我這裡不想具體描述它。呻吟聲不時從他倆口中傳出,一個造反派繃了繃她們的繩索,大聲吼著什麼,一陣慘叫後,那個造反派捂住鼻子把她倆放下扔到了臺角。其中一個女地主姓張,另一個姓李,李的丈夫在解放前夕追隨蔣介石一起去了臺灣,所以她有個罪名是「裡通國外」,因此叫反革命家屬。

  批鬥臺右邊在鬥一個年輕人。那個年輕人口裡喊著:「我硬要說你們這些人是瞎胡鬧,你把我打趴下了,我還要這麼說。」還真是個硬漢子。幾個造反派一擁而上將他按倒在臺上,一頓拳打腳踢,他妻子和母親跑到臺上護著,幾個人滾成一團。這個年輕人名叫唐某某,因和造反派唱反調,被造反派定為漏劃右派分子。

  批鬥過後,每個被鬥者手提一面鑼,邊走邊敲鑼,敲一下報一下自己的名字和罪名,遊遍全大隊。一群乳臭未乾的孩子將土塊、蘿蔔纓子、樹枝等不斷地扔向前面的牛鬼蛇神,就像電影裡看到過的罪犯赴刑場時的鏡頭裡一模一樣。

  文革中的批鬥臺上,應該還有走資派,而且走資派應該是批鬥的主要對象。在生產大隊走資派不外乎就是大隊幹部,但是除了反五風那會兒大隊幹部自動上過臺外,文革時,我們那兒造反派自始至終沒鬥過走資派。他們可能是怕這些走資派們日後報復,畢竟都是鄉裡鄉親的。就像解放時剛鬥地主時,有的窮人也不敢鬥地主一樣,他們怕地主捲土重來,把從地主那兒分得的財物又悄悄送回去。現在,最沒有抵抗能力的人就是地主了,鬥地主沒有風險。文革中,無論是指導性報紙還是雜誌,都沒有說過要鬥地主,是說要狠抓階級鬥爭,從思想上徹底與階級敵人劃清界限。



  冬天來了,寒風悽悽,枯木凋零,大地一派肅殺。

  章子媽曹嬸和杏子媽劉嬸在大饑荒的年代裡是一對患難朋友。現在她倆竟吵起架來了,為的是觀點不同、站的派系不同,曹嬸竟攻擊劉嬸是劉少奇的親戚,因為劉嬸姓劉。劉嬸跟她兒媳婦因為觀點不合而吵架。劉嬸的兒媳婦跟劉嬸兒子因為觀點不合要離婚。這是怎麼啦?派爭時節,人際關係變得如此複雜尖銳。

  10月9日,支左部隊為了避免學生間發生更大的衝突,決定學校放假。有的學生早就被叫回了家。

  後來,鑑於大部分學生很長一段時間滯留校外,與社會上的造反派一起揪鬥走資派,衝擊領導機關,跨學校、跨單位造反,造成一片混亂。1967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小組通過《人民日報》發出了《關於大、中、小學複課鬧革命的通知》。11月,學生們接到學校下達的通知,紛紛回了學校。回校後,我和強子雖然天天見面,但彼此之間好像生疏了許多。

  後來發生了我經歷中最不愉快的事情。就在回校後的第三天,我、唐澤芬、黎煙枝三名「真理派」分子被本班幾個「有理派」成員叫到一間空教室內。剛進門,我被一名同學像老鷹抓小雞一樣抓住並提到室中央,然後一腳踢到膝彎處,雙膝跪下。一忽兒我們三人跪成一排。我被一根捆豬用的棕索五花大綁,手腕上被勒出深深的兩道血痕,被勒處鑽心地痛。我的眼裡浸滿淚花,心在滴血。唐澤芬一臂被從上方反過來,另一臂被從下方反過來,然後用一根細麻繩分別系在兩個大拇指骨節靠手叉處,兩根大拇指指尖相對,距離大約五公分遠,彼此承受著兩臂的拉力。黎煙枝還被用「碾槓」(用一根木棒放在跪者兩腿上,人站在上面碾壓)刑罰整治。學生會幹部,高三年級學生劉明鈺知道後,轉達了軍管會指示,不能搞學生鬥學生。學生整學生的事才就此做罷。後來我才知道,此間凡「真理派」學生一律挨了整,有「海燕戰團」司令馬宗禹,積極分子鐘朝來,初中部學生裴秀珍、龍泉英、汪金雲等等。那時挨整與家庭成份無關,只與所站的派系有關。

  我真想不通,同學情誼貴如金啊!為何此刻卻如虎似狼?是什麼值得如此冤怨相報?想在運動中創一份突出的業績?為自己的政治前途撈一根金色的稻草?那是一段多麼自以為是而又狼狽不堪的青春歲月啊!對於強子,我理解他,他也是身不由己,我對他沒有怨氣,後來我聽說劉明鈺還是他叫來的。

  在全國派系鬥爭硝煙籠罩的氛圍中,在運動的電閃雷鳴中,在北京,發生了特大的事情,劉少奇等一批大「走資派」被造反派「打倒」了。

  寒假裡,下了一場大雪,掩埋了一年來風中的腥,雨中的血。



相關焦點

  • 姜昕《歲月如歌》上線,帶著溫暖與歡喜前行,唱出每段如歌歲月
    暌違9年,唱作人姜昕第五張個人專輯《歲月如歌》溫暖面世。繼19年末姜昕發布新單曲《十二月的花》之後,終於在2020年帶來她的最新專輯《歲月如歌》。9年的歲月裡,姜昕更深刻地領悟了音樂,領悟了生活,領悟了自己。專輯同名主打歌《歲月如歌》是專輯裡製作時間最長的一首,改動最多的一首,也是姜昕自己「最不滿意」的一首,姜昕還是覺得沒能圓滿地表達出她心中的「歲月如歌」。
  • 人生海海,歲月如歌
    ◆人生海海,歲月如歌麥家:人生海海,用愛和解。無論人生對你做過什麼,用愛來包容一切。你的生活會是陽光燦爛的,否則陰雨綿綿。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會經歷著挫折所產生的痛苦和憂傷,挫折就如摩擦力一樣,沒有了阻力就沒法前進。我們之所以能進步,那是因為我們能接受教訓,我們有過失敗、有過挫折和坎坷。誰的人生沒有痛苦,痛苦是原生態的。我們不能因為它是原生的,就可以理直氣壯的堅持著需要著。這對於我們的堅強來說,是很不公平的,因為堅強是要有勇氣和抗爭的。
  • 濟南植物園|冬景如畫,歲月如歌
    冬態之美冬景如畫,歲月如歌,喧鬧與寂靜都沉浸在這美好的冬日中,挑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後,來觀賞冬日雕琢下的濟南植物園吧。冬景如畫冬天的濟南植物園,美在寧靜與純粹之間。植物散盡了葉,露出遒勁或輕柔的枝幹。歲月如歌植物園裡植物資源豐富,成為小動物的樂園。各種留鳥、旅鳥、松鼠逐年增多。又逢寒冬,植株上的果實成了它們的天然糧倉。它們雀躍在枝頭林間,成為一道熱鬧的風景線。▲紅尾鶇▲燕雀▲魔王松鼠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 【如歌歲月】蔡海燕:《一支白板筆》
    還有一個同學,她們也遭受白板擦不淨之苦,最後校長決定重啟粉筆,在白板的前面加上活動黑板,拉來拉去,成了傳統與科技結合的「交互式黑白板」。這兩個學校的做法比較勞民傷財,而我們學校的做法則是遇難而退。凡凡告訴我,她第一次去文具店買白板筆,發覺價格很貴。「但是我想也沒想就給全校各班買了一套,」 凡凡說:「多媒體再管用,我們也需要筆演,學生也需要筆練。」
  • 歲月如歌 感恩師恩
    尊師重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第36個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為表達對老師的感恩之情,2020年9月9日下午,鄭州杲村黨群服務中心聯合恩夕社工舉辦「歲月如歌,感念師恩」教師節活動。社工帶領社區青少年兒童,發揮想像力,自己動手,製作賀卡並寫下對老師們的感謝和敬意。
  • 暌違九年,唱作人姜昕最新專輯《歲月如歌》溫暖面世
    繼19年末發布新單曲《十二月的花》之後,由星外星音樂獨家發行,民謠搖滾唱作人姜昕的最新第五張個人專輯《歲月如歌》,終於在7月15日與大家見面了。這張專輯依舊是姜昕和一眾好友的聚會,包括著名編曲人祝小民、沈會斌和音樂人王鈺棋、張楚、鼓仨兒。(《歲月如歌》內歌曲「塞納河上的雨」為鼓仨兒生前最後一首錄音作品。)
  • 歲月如金 行板如歌
    被準考證載著任歲月的河一點一點染黃。斑駁的試卷愈發模糊,書寫著當年已然模糊不清的小字兩行:一行是渴望,一行還是渴望。歲月如金我們共歷的時代不是或許只能只是獨屬於我們。即便只是些探索中的彷徨奮進中的踉蹌失落時的苦澀瞻前顧後的蒼涼,都將濃縮精鑄,成為家國一篇被兒孫詠嘆、後人傳頌的華章。
  • 本科學長的真情告白‖歲月如歌
    歲月如歌盼著盼著終於到了揭曉高考成績的日子了,在欣喜之餘,我們又迎來了通往交院的第二戰——文化課考核。春考的倒計時,由於之前專攻專業課,所以語數外三門主課有所落下。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抓緊時間主攻文化課,絲毫不敢有所鬆懈,因為誰也不想半途而廢。於是我們無論是在課上、早自習、晚自習甚至課間都努力地學著。現在回想那段日子,無疑是這三年最苦的日子,從早上伴著黎明來到教室,一直學到夜深人靜,每天教室、宿舍兩點一線。
  • 歲月如歌,人生如茶
    人生如茶,有的人喜歡淡茶,淡淡清香,甘甜生津;有的人喜歡濃茶,苦苦澀澀,茶之本味;但誰又天生喜歡苦澀呢?若能扶搖而上九萬裡,誰又願意去經歷波折,崎嶇呢?若能一生甜蜜幸福,誰又願意去經受痛苦挫折呢?喜茶並不是因為茶的苦澀、甘甜,而是茶如人生,茶有兩種姿勢沉、浮,人亦如此,一生浮浮沉沉,起起落落,品茶不是在品味,而是在品人生,人生恰似茶中味,苦澀香甘品自明。我剛開始接觸茶葉時,每每和朋友長輩品茶,總是聽到很多道理,很多的感悟,卻從未聽到過重複的,對此甚是奇怪。是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還是每一次的茶都不一樣呢?
  • 【如歌歲月】巫劍平:《雨季,你曾來過我的詩行》
    工作之餘,寫些文字,散見於《南方日報》《南方農村報》《廣東語文報》《齊魯文學》《中外文藝》《江南傳媒》《作家平臺》等十多家報刊和網絡文學平臺上。有詩和散文選入作品集,《中外文藝》特邀專欄作者,曾獲「中國桂冠詩人」稱號,事跡入選《文學新人》辭典。
  • 歲月如歌 感謝有您 | 陳友明法官光榮退休
    歲月如歌 感謝有您 | 陳友明法官光榮退休 2020-09-05 0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好,警察節】歲月如歌,忠誠不變
    【你好,警察節】歲月如歌,忠誠不變 2021-01-06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考優秀作文:歲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
    面帶笑容,我們一路走過這三年,唱著那屬於我們的青春的歌。   團結,我們的歌   是否還記得初二時的運動會?那是咱們九零五班第一次參加的運動會。所有的運動員都用自己的努力換來班級的榮譽,而我所能看到的不僅是運動員們在賽場上颯爽的風姿,更有咱們九零五班那扯破喉嚨的吶喊聲!多了些激動,多了些期盼,更多了些鼓勵!「加油!九零五!加油!」。
  • 惠濟區雙橋小學:歲月如歌 感念師恩
    在這秋韻蕩漾的日子裡,值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9月7日至8日,惠濟區雙橋小學大隊部組織開展了以「歲月如歌,感念師恩」為主題的活動,為辛勤的老師送上一份誠摯的祝福。 在學校大隊部的號召下,各班開展了以尊師為主題的隊會活動,以實際行動向老師們表達由衷的敬意。
  • 青年作家網,生命的延續之路《歲月之歌》
    期待許久的《歲月之歌》今天終於收到了,我的心情也隨她的到來而欣悅起來,迫不及待的翻開書頁,貪婪的聞著散發出來的陣陣書香。這本書是《青年作家網》裡面大部分作家的優秀作品選集,由汪家弘主席主編。《歲月之歌》為我們一群喜歡文學,追求文學夢想的人播下了希望的種子,讓我們的心境、態度、感悟都得以呈現在這本書的字間裡。讓我們更加珍惜對生命的追求和熱愛。讓我在讀這本《七月之歌》感受,興奮無比的同時,也瞬間明白了「何謂之好」,並樹立了更堅定的創寫文字信心。同時感恩汪主席為我們愛好文學者搭建了一個這麼好的優秀平臺,敬重他那詩人的寬廣胸襟的情懷,無私的付出精神。
  • 【曲中學子寫曲塘】卜欣蓮 |《歲月如歌 曲水流漣》
    歲月如歌 曲水流漣高一15班 卜欣蓮作者小語: 我是來自曲塘中學高一(15)班的卜欣蓮。學習之餘愛好閱讀寫作,從中獲得的新知總令我受益匪淺。 老實說,我對曲塘的記憶始於去年夏天,而將近一年的朝夕相伴讓我有機會對她深入了解,學校組織的實踐活動,更讓我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品味古鎮如歌歲月的歷史。
  • 靜心聆聽歲月之歌
    時間,是一枚落葉,總在不經意間飄落,揉碎了心的憂傷;時間,是一縷月光,總在一個人的深夜,婆娑著我的心房;時間,是窗臺上的一粒塵埃,總在歲月的深處,吟誦著諸多情愫。不必慌亂,閉上眼睛,你能聽見自己的心跳;不必太累,停下腳步,你會看到風的徜徉,雨的美麗;不必嘆息,伸出手來,溫暖其實一直在你的身旁。
  • 如歌歲月裡,這些是我最不舍的照片……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張瑞國 區嘉瀅 張雅琪 編輯:劉雅娟 總是擔心冰冷的秋風吹亂日記的頁碼,便把思念鎖進分別的日子裡,回顧即將結束的軍旅生涯,翻開塵封已久的相冊,任思緒流動其中,我終於明白,流逝最多的是那如歌的歲月。
  • 沒有我的陪伴,願你也能時光靜好、歲月如歌
    歲月如歌,總有些相遇與眾不同,或是郎騎竹馬來的甜美純真,或是一瞥驚鴻的餘生相付,或是日久生情的惺惺相惜,成全了古往今來多少纏綿悱惻、盪氣迴腸。「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納蘭容若一句詩詞,道盡紅塵阡陌裡的時過境遷,若所有的一切都停留在初遇的那一眼,便沒有離別亦沒有辜負。
  • 譚晶、韓磊獻唱《蘇三》 盪氣迴腸演繹歲月如歌
    《蘇三》劇中的《月如傷》,是一首溫婉悽切,精美絕倫的好聽音樂,韓晶用她那曼妙的歌聲唱出了蘇三在困境中的哀婉,在孤獨前行的路上的悲傷,讓觀眾通過音樂,看到蘇三迷茫中的堅強,與蘇三一起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在重重阻撓面前勇敢的抬頭前行,仿佛當歲月變成過往,心已穿越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