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常常能夠聽到父母大聲斥責孩子或者聲嘶力竭地怒吼,孩子常常被父母突然提高的大嗓門給嚇呆或者變得越來越悶聲不吭,不肯說話和表達。這時候父母卻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內心一直認為自己完全都是為了孩子好,自己這麼努力地付出,孩子卻根本沒有絲毫的領悟和進步,面對嘶聲力竭的自己孩子更是一聲不吭,這種情況下父母就會更加生氣,造成惡性循環的結果。
孩子天生笨、孩子不努力上進、孩子效率不高等等理由都找了個遍,而父母唯獨忘記了反思自己。雖然作為父母的心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我們使用的方式是否真的100%正確呢?我們對孩子說出的那些粗暴的語言是否傷到了孩子呢?也許正是因為這些粗暴的語言常常出現在孩子耳邊給孩子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造成孩子越來越自卑,父母卻還不自知。
媽媽,你的生活一定很苦,否則你的嘴為什麼那麼毒
《少年說》中有一期讓人印象深刻,其中一位演講的女孩叫做王紫曄,漂亮精幹的她站在演講臺上,對著臺下的媽媽說道:「媽媽,你的生活一定很苦,否則你的嘴為什麼那麼毒。」原來王紫曄的媽媽對自己要求特別嚴格,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語言監督」的任務。
孩子考試沒考好就罵孩子是個「人才」,簡直考了個什麼鬼東西,再考不好就不用去學校了,哪涼快哪兒呆著去;弟弟寫不好作業王紫曄同樣遭殃,媽媽會對弟弟說你要好好學,別像你姐那樣,幹啥啥不行,學習簡直一塌糊塗。這種「毒」的語言一直貫穿著王紫曄的整個童年生活,雖然演講臺上她的吐槽是帶著笑,但能夠想像被「毒蛇」的當下她的心情該是多麼的糟糕。
你的那些所謂的「愛」卻正在毀掉孩子的一生
常常有一句話叫做「刀子嘴豆腐心」,大意就是這個人雖然嘴巴像刀一樣鋒利,但是心卻像豆腐一樣柔軟。其實不然,父母常常在高聲訓斥孩子的時候總是說「我都是為了你好」、「你媽媽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實刀子嘴的當下已經讓一個孩子逐漸地喪失了自我和自尊,你的粗暴的言語就像拳擊手的重拳一樣,一拳一拳地重重擊在了孩子的心房上,讓孩子無法呼吸。
根據研究表明,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只有20%的表示是積極的,換句話說80%的話語都是充滿負面性質的。試想一下,任何一個人長期在負面情緒和語言中生活,他的大腦中將會接收到什麼樣的訊號?「我很差勁」、「我什麼也做不好」、「媽媽說我是個笨蛋」等等,長期的負面情緒會讓孩子逐漸內化為自我標籤,讓孩子逐漸地內心真的以為自己就是很差勁的,從而喪失正確的自我價值判斷、失去對生命努力的興趣,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不努力就找不到方向,人生的路就會停滯不前。
父母如何正確地面對孩子
1、觀察孩子當下的情緒
當父母想要生氣怒吼的時候一定是認為孩子做得不夠好的時候,這時候父母需要給自己3秒鐘的時間深呼吸冷靜下來,當自己平靜下來之後你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孩子。父母會能夠逐漸看清當下孩子的情緒反應,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例如當媽媽教了孩子一晚上數學題之後孩子仍然會算錯,這時候父母很可能就有一種想要怒吼的衝動。但此刻請你冷靜,仔細觀察孩子當下的情緒,孩子這是因為自己一直算錯會比你還緊張,甚至對自己生氣,父母此時要做的是要學會去理解孩子,很可能因為數學的公式太難,孩子一晚上的時間難以理解,給孩子一些充足的時間去慢慢消化,孩子也會慢慢變好。
2、鼓勵式教育更有效果
粗暴的言語刺激不僅不能夠給孩子帶來正能量,反而會觸碰孩子的柔弱敏感的內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更加反彈和叛逆。相反,父母要給予孩子鼓勵式教育,即使孩子沒有做好、沒有達到父母的預期也要給予孩子鼓勵,讓孩子認為自己的努力有被父母看在眼裡,父母是認同自己的,自己只要更加地努力就能夠變得更好。讓孩子的內心燃起熊熊的烈火和鬥志,不斷地突破自我。
例如當孩子考試59分時,父母不要告訴孩子「這麼笨,又沒及格!」這種負面的話語和情緒,而要告訴孩子「哇,琳琳今天真棒,比上次考的進步了,媽媽相信下次你會考得更好的!」。
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懼怕、不隱藏、樂於分享這才是成功的父母。
今日話題:你會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我是@七悅媽,關注我和我一起輕鬆聊育兒!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往期回顧:
孩子上幼兒園,老師無意發現孩子口袋的東西,老師:這課沒法教了
廣東夫妻生3胎被罵,另一家庭生7個孩子被稱讚,反差明顯
廣東夫妻生3胎被罵,另一家庭生7個孩子被稱讚,反差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