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尿血了!」女兒的生理健康教育,一定要越早越好

2020-12-24 曦曦媽談教育

「好尷尬呀!最近來月經了,肚子一直不太舒服。昨天去上廁所,又恰巧遇到廁所的紙巾用完了,我著急忙慌地叫女兒給我送紙巾到廁所,她一推開門就大喊著』哎呀,媽媽,你怎麼尿血了!好可怕!』我立馬反手把廁所衝乾淨,最後來個死不承認,因為我覺得女兒這麼小,好像給她灌輸生理方面的知識實在是過分早了一點……」

今天早上剛醒來,打開手機就看到大學室友在我們的群裡長篇大論地訴說著自己的小尷尬。另一個室友也應和著:「哎呀,怎麼跟我的遭遇竟是如此相似!我現在都比較理解,我小時候父母為什麼在生理健康和性教育方面隻字不提了。雖然我沒有頑固的封建思想,但輪到我的時候,我好像也真的覺得難以開口呀!」

要不要給孩子說明事實?生理教育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是最恰當的?關於生理健康教育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引導?對此,曦曦媽總結了以下幾點,或許對你有所幫助——

(1)不刻意迴避,教會孩子用平常心對待。

偶爾和朋友聊天,想起自己的學生時代,免不了有人說到經期的事情。有的朋友說自己第一次來潮的時候,以為自己要死了,哭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有的朋友說自己被嚇得半死,說什麼也不肯去讀書,怕死在了路上……

是的,在我們小時候,父母幾乎對此隻字不提,才造成了那些讓人忍俊不禁的回憶。作為新時期的爸媽,我們不應該忌諱這個話題,學著教會孩子以平常心對待便是極好的做法。

最初面對女兒好奇的提問,我往往會告訴她:「這是媽媽在排除毒素的一種表現,而且每個女孩兒漸漸長大,都會和媽媽一樣,每個月都有一個周左右的排毒時間。只有把身體裡的毒素排解乾淨了,我們的身體才會更加健康!」剛開始,女兒發現了衛生巾的存在,她會哈哈大笑:「哎呀,媽媽笑死我了。你這麼大的人了,怎麼還在用尿不溼呀!」我告訴她:「這不是尿不溼,但功能跟尿不溼差不多。它叫衛生巾,有了它我們排除的毒素就不會弄髒褲子。」漸漸地,女兒也見怪不怪了。

(2)教會女兒哪些地方屬於自己的隱私部位,容不得別人觸碰。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時時刻刻都跟在孩子身後,所以教會孩子如何辨別喜歡和侵犯就非常重要。

從女兒會說話開始,我每天給她洗澡的時候,都會告訴她:「胸部、屁屁、尿尿的地方任何人都不能摸你。如果有人偷偷地摸你,你一定不要隱瞞,要第一時間告訴媽媽。」我會告訴她:「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其他地方,和同學、小夥伴之間友好的相處,可以通過握手或者抱抱的方式來傳遞友誼,但是絕對不能和別人玩親親。如果別人試圖要親你,你要推開他,告訴他這樣是不可以的,而且你會告訴老師、告訴爸媽。」慢慢地,女兒把我的教誨銘記心間,只要我隨口一問,她都能對答如流。

近日,有網友爆料廣西橫縣一單親女孩兒自揭傷疤,控訴了自己小學期間被數學老師頻繁侵犯的事實。這些侵犯致使她往後的十年來一直噩夢不斷,甚至不想接觸男性,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兒,造成了極大的心理陰影。我想,這應該就是生理健康教育極度缺乏造成的悲劇,所以教會女兒辨別是不是侵犯就顯得極為重要。

(3)讓女兒要有區分性別的意識。

小時候,孩子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會發現:女孩兒往往是長頭髮,男孩兒往往是短頭髮;女孩兒大多喜歡洋娃娃之類的,而男孩往往偏愛車子、卡片之類的;女孩兒非常喜歡穿漂亮的裙子,而男孩卻沒有穿裙子的……再後來,孩子會發現女孩兒上廁所是去女廁所,男孩兒上廁所是去男廁所。

在孩子對性別有一些意識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引導孩子更為明顯的去區分。我們可以告訴孩子:我們可以和男孩兒做朋友,但是我們應該和男孩兒有一定的距離,比如男孩上廁所的時候,我們不能跟去;我們上廁所的時候,不能讓男孩在旁邊。當然,在家裡也應該如此,如果爸爸要上廁所或者洗澡,一定要讓女兒避開;如果女兒要上廁所或者洗澡,爸爸也應該自覺避開。

習慣於這種生活方式之後,如果今後遇到反常的事情,孩子才會第一時間感覺不對勁,也更有保護自己的意識。

————————

在生活中,你是如何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呢?歡迎分享你的經驗,讓我們一起探討探討吧。

相關焦點

  • 「媽媽,你怎麼尿血了」智慧的媽媽這樣回答,給女兒上了一課
    該來的總會來......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有些事情孩子遲早會被發現,有些問題遲早你要面對。因為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所以我會提前預想這一天的到來,並早早地想好該如何應對。有一天,我和一朋友約好一起遛娃,中途帶孩子上廁所,被4歲女兒發現褲子上、馬桶裡都是血。女兒顯然被嚇到了,驚恐地看著我並問道「媽媽,你怎麼尿血了?
  • 女兒12歲了,洗完澡還裸著出來……這方面的教育,越早越好!
    首先,我們要清楚,孩子不穿任何衣服滿屋子亂跑,這是兩三歲的小孩子才會出現的行為,因為只有一個處於共生狀態的小孩兒,他才會毫無羞恥和界限的裸露自己的身體,他沒有這個意識。可是當孩子再長大一些的時候,家長就需要有意識地教給孩子一些關於身體基本的保護意識。家長要明確的一點是:關於性別教育,開始得越早越好。
  • 家有女兒,務必要教會她這4點,越早越好!父母一定要知道...
    家有女兒,要怎麼培養?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在一次演講中說:「教育的關鍵是要讓孩子相信,她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教育孩子,一定要賦予其自我生存、變得更好的力量;而要擁有這種力量,必須要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 雙語教育「太早」引質疑 學習外語越早越好?(全文)
    幾個月大的寶寶連母語都不會說,「爸爸媽媽」都不會喊,卻被送去學英語,家長們這種做法是否可取?雙語早教機構如何進行教學?兒童學習英語是否越早越好?連日來,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調查。雖然價錢不菲,但是與課程費用相比,徐媽媽更關心培訓效果,「孩子剛來的時候才10個月,不會走路也很認生,現在不僅學會了走路,還可以和別人簡單的說幾句話,孩子雖然現在聽不懂英語,但對培養語感肯定還是有好處的。」在光谷步行街的一家早教中心,26歲的李女士正帶著2歲的女兒在此上課。她告訴記者,孩子每周來上一次課,雖然每次課要250元,但是他們已經堅持了一年。
  • 孩子英語啟蒙是越早越好嗎?
    她帶著八歲的女兒一起來的。小傢伙長得眉清目秀,非常可愛,尤其一雙大眼睛,撲閃撲閃的,惹得我這喜歡女兒卻缺女兒的油膩叔叔芳心亂跳。我自然想多逗她玩,還秀了一下我那十幾年不用的英語。當我結結巴巴,帶著方言口音的ChineseEnglish艱難說出口時,她瞪大雙眼,竭力想要聽懂的表情深深刺痛了我。MG!我學了十幾年的英語,面對一個孩子,卻如同一個剛剛牙牙學語的嬰兒,竟然不知道怎麼表達。
  • 生孩子越早越好?為了自身的健康,女人可不要輕信他人的生育觀念
    文/小朵朵說育兒生孩子對於女人來說是一件非常大的事,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都不想過早的要孩子,但是越被家裡一而再再而三的催著結婚生子,而且還說生孩子越早對身體越好,那麼出於對身體健康考慮,女人真的是生孩子越早越好嗎?
  • 家有女兒,務必要教會她這4點,越早越好!
    家有女兒,要怎麼培養?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在一次演講中說:「教育的關鍵是要讓孩子相信,她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教育孩子,一定要賦予其自我生存、變得更好的力量;而要擁有這種力量,必須要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家有女兒,更需要教會她這4點,越早越好!父母一定要知道...
  • 全球嬰:別忽視,爸爸媽媽和寶寶建立親密關係越早越好
    幸福帶來希望的同時,也帶給爸爸媽媽更多的責任。  在寶寶出生之後,爸爸媽媽將繼續養育寶寶,更要奉獻很多很多的愛,爸爸媽媽的眼神、聲音、撫觸……與寶寶之間的互動,我們稱為與寶寶的親密關係,這些都會讓寶寶健康長大成人。  這種親密關係實際上是懷孕期間一種關係的延續。隨著爸爸媽媽對肚子裡面不斷成長的小生命的關心,這種關係得到了加強。
  • 有女兒的家庭,越早知道越好
    有不少網友在網上產生共鳴,說自己女兒有夾腿的動作,她們的女兒小的有六七歲,大的有十四到十五歲。很多家長不理解為什麼孩子總會在大人不注意的時候會做出夾腿的動作,而且伴有雙眼發直的現象,看著大人很尷尬,特別不雅觀,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是不是在學校學壞了,也有些家長表示自己小的時候也有過這樣的情況,但是被父母罵得很慘,現在肯定不會像父母一樣說女兒,但是也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教育了。
  • 6歲Japser當「翻譯官」 語言學習越早越好
    不光Jasper,微博粉絲過億億的著名演員楊冪,因不過度曝光女兒而備受稱讚。  情商極高的楊冪,從不願在公眾場合曝光5歲的女兒小糯米。  但談到女兒的英語學習時,這位幼年成名至今仍紅的明星媽媽,滿臉驕傲,又認慫連呼:  「她英語太厲害了,她現在一開口就是英語,我說媽媽爭取陪你到5歲吧,5歲以後我都跟不上她了……」
  • 女兒已經11歲了,還會裸著在屋子裡來回跑,這方面的教育越早越好
    這天在吃飯的時候,陳姐給我們聊起了自己的女兒,女兒已經11歲了,都已經上五年級了,雖然平時和女兒無話不談,但要我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還是開不了口。本來自己就在客廳,只要喊一聲就好了,但女兒則是直接光著身子就出來了。並且當天剛好姨夫來家裡做客,但女兒卻當沒事人一樣,還就這樣和姨夫打招呼,打完招呼拿完毛巾再進浴室。
  • 金毛突然尿血了怎麼辦?
    金毛的尿液呈紅色,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少量大姨媽混入尿液中,造成尿血的假象,也有可能是食物中毒、泌尿系統問題,鏟屎官需要先弄清楚金毛尿血的原因,參考下文採取合理的措施,幫助金毛恢復健康。日後鏟屎官裡一定要收藏好有刺激性或「三高」食物,不要讓金毛輕易地接觸到,更不要給它食用。注意補充水分,充足的飲水不僅可以把一些毒素帶出體內,還可以促進排尿,衝刷尿路,預防結石的產生。
  • 教你如何正確對待早教,不是越早越好,這些誤區一定要避免
    對於早教來說,並不是越早越好,還有很多誤區,希望大家及時的去避免。人們經常都說父母是寶寶最好的老師,在進行早教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做到適齡化,在寶寶合適的年齡段,給予比較合適的教育。在4~5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寶寶的創造能力,還要提高社會的交往能力,同時也要感受傳統的文化,增強藝術表現力,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 越早生孩子越好?女性在這個年齡段,更容易生下健康又聰明的娃
    其實,王阿姨也比小劉的爸爸大五歲,按理說她也不是個不講理的人,但她卻覺得兒子結婚已經算晚的了,女方年齡那麼大,將來生孩子也是個麻煩事兒,家裡就只有小劉一個兒子,所以生育問題一定要重視,不然能不能抱孫子就難說了。女性越早生孩子越好?
  • 家長再節儉,這3樣東西也一定要給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家長再節儉,這3樣東西也一定要給孩子!越早知道越好有了孩子以後,家中常常出現這樣的聲音:「哎,孩子真的是養不起了,這個月花了多少多少......」「孩子報了補習班,花費多少多少......」「給孩子買了一千多的一雙鞋子,肉疼......」
  • 寶寶排便訓練,並非越早越好!新手爸媽訓練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排便訓練,並非越早越好寶寶排尿、排便本身就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過早給寶寶把尿、把便,並不一定能讓寶寶早學會控制大小便,反而可能引起寶寶的反感,造成他心理緊張,甚至導致行為異常。比如,有些寶寶1歲多時已經能按照大人的指令坐在便盆上排尿、排便,甚至在排尿和排便前已經能示意大人,幾乎不再尿溼褲子了,但到了2歲左右,寶寶突然拒絕坐便盆,死活要站著尿尿或便便,甚至會躲起來排尿、排便,就是不願意提前告訴大人。其實,這就是過早開始排尿、排便訓練的弊端。
  • 寶寶有三種能力,掌握越早暗示大腦發育越好,全佔的恭喜了
    大部分能力都是發育到一定時期才能逐漸掌握,遵循一定的成長規律。但是有一些能力,寶寶卻是掌握得越早越好。寶寶有三種能力,掌握越早暗示大腦發育越好√ 喜歡互動如果你有一個喜歡和你「聊天」的小寶寶,那麼恭喜你,這說明寶寶的聽覺系統、視力功能及語言系統逐漸同步,大腦對各種感知能力的控制逐漸成熟。
  • 兒童教育是不是越早越好?什麼時候開始最好?
    作者| 稚悅兒童來源| 稚悅設計(ID:hb_sjty)兒童教育是越早越好的,這個教育不是灌輸特定領域的知識,教育也是多方面的,不是局限於所謂的文化課知識,而是是培養他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視覺、聽覺、運動、認知理解、思維想像、創造能力等,這些都是孩子以後發展所需要的能力。
  • 外語學習成全民運動 孩子學外語不一定越早越好
    外語學習成全民運動 孩子學外語不一定越早越好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5日 09:32 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料圖:圖為北京某外語陪訓機構在朝陽公園會場組織市民進行有獎遊戲活動,以此擴大聲勢。
  • 媽媽怒懟老師:我女兒才9歲,你別教她亂七八糟的東西
    老師,我女兒還小,希望您不要教給她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女兒才9歲,是能聽這些事情的年紀嗎?」、「防性侵教育」等,成為正式教育內容。越早越安全!然而,「兩手抓」的強化教育,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抵禦傷害,或是越好奇越探索以至於真的失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