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兒,要怎麼培養?
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Carol S.Dweck)在一次演講中說:
「教育的關鍵是要讓孩子相信,她擁有讓自己變得更好的力量。」
教育孩子,一定要賦予其自我生存、變得更好的力量;
而要擁有這種力量,必須要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
家有女兒,更需要教會她這4點,越早越好!父母一定要知道...
1
自我保護意識
5月,一則新聞,在網絡上累計閱讀量1.2億。
之後,它就像大多數新聞熱點一樣,被鋪天蓋地的信息所淹沒。
事情發生在江西上饒,一名女生遭三人圍毆。
其中,兩名施暴者未滿十四周歲,還有一名剛滿十四周歲!
「她把我拉到前面,打完之後,又拉到後面打。」受害人楊某回憶道。
她的媽媽,拿著一件衣服,心碎地描述當時的情形:
「把這個衣服按在草坪上,用腳踢。」
受害女孩的臉上,還被塗上了口紅。
甚至,楊某住院期間,她們還上門威脅:「你還有膽子報警啊!」
家有女孩,多少父母像這位江西媽媽一樣:
女兒遭到欺凌,家長心疼到掉淚,卻又無計可施?
近日,一位爸爸因女兒被欺負而落淚,登上了熱搜,閱讀量高達7.4億!
事情的緣起是,一個男孩玩耍的時候,撞到了女孩。
女孩報告老師後,老師讓男孩向女孩道歉。
這,原本是一件稀鬆平常的小事。
只不過,從此以後,男孩總是有意無意地撞女孩。
媽媽這樣描述一次衝突的場景:
男孩把她擠到後面,她也不推人家,靠著牆壁還在那裡揮手。
爸爸聽聞心疼不已!他連忙說道:
你別說了,說得我心那兒疼,說得我難受。
爸爸一隻手捂著雙眼,聲音明顯哽咽了!
在這些社會新聞中,人們不難發現:
由於性別的差異,女孩在體力上通常不佔優勢,容易成為校園欺凌的對象。
從長遠來看,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長大後的女孩往往也要克服更多的阻力和障礙。
這樣的背景下,假如父母建造溫室,強行隔離世界的風雨和真相。
那麼,傷害可能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因此,家長務必要幫助女孩,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父母教會孩子,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選擇什麼樣的策略。
必要時,家長應當出面,與學校以及施暴學生家長建立溝通。
總之,在欺凌面前,女孩不應報之以沉默,更不能隱忍縱容。
2
知識改變命運
現代社會,知識仍在改變命運!
在肯亞南部村莊,一群孩子去學校上課,需要穿越十幾公裡的大草原。
路上,他們可能會遇見獅子、大象、犀牛、獵豹...
十二歲女孩科坦卡,村莊距離學校二十公裡!
每天早上,科坦卡都是第一個從家裡出發,卻是最後一個到達學校。
然而,她一直堅定地去學校念書。
因為,這是一條看似艱苦,卻能改變命運的道路。
他們的老師姆布吉·基萊雅,亦充分肯定了知識的力量:
他們必須認識到上學的重要性,他們應該努力讓孩子們上學。
否則,孩子們只能一輩子放牛,失去過上另一種生活的機會。
對於女孩來說,除了父母,知識是她們身邊最堅強的護佑!
它教給女孩獨立的思想,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辨別是非,不盲目順從;
它賦予女孩生存的資本,在變幻莫測的時代中,自食其力,不依附寄生。
現實生活中,有的女孩,憑藉知識的力量,成功實現人生逆襲,開掘出別樣的精彩!
比如,香港第五任特首林鄭月娥。
在母親的影響下,她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從小刻苦學習。
在家裡,她沒有自己的書桌,只能把床當作桌子,在上面寫作業、溫習功課。
條件雖然艱苦,她的成績卻非常優秀。
幾乎每年,林鄭月娥都是第一名,有一次她因考了第四,在家裡痛哭了一個晚上。
經過不懈的學習,她考入香港大學!
就這樣,一個貧寒女孩,用知識撬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3
樹立自我價值
綜藝《非誠勿擾》的嘉賓主持黃菡,在給女兒的信裡寫道:
身為女嬰,你出生時要割斷依賴於我的生物臍帶;
身為成人,你十八歲時要割斷依賴於父母的心理臍帶;
身為女人,你始終別忘了割斷依賴於男人的文化臍帶。
生而為人,獨立自強是清醒的智慧,對女孩而言,這個法則依然成立。
家有女孩,父母需要告訴她們:
你要努力追求知識,並且,不要因獲取了學位而停下求索的腳步。
它,是你確立自身價值的資本。
也許,網絡上有很多嘈雜的聲音,一陣接一陣,爭辯著女孩的價值歸屬。
也許,學校裡,調皮的小朋友,會發表一些很奇怪的言論。
事實上,那些人站在不同的立場上,試圖定義女孩的人生。
因此,家有女孩,父母更要堅定地向孩子傳遞她們的價值歸屬:
你的自我價值,就是獨立自強,用知識或技能創造自我價值。
4
勇敢的品格
在現實生活中,家長習慣於培養男孩勇敢的品格;
而在養育女孩時,通常不會刻意提及。
於是,網絡上流傳甚廣的一句話是:
「愛笑的女孩,運氣不會太差。」
實際上,比起愛笑的女孩,勇敢的女孩,運氣似乎更好一些。
她們靠著勇敢的品格,掌握著生活的主動權,衝鋒陷陣,所向披靡。
「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
她,從寒門差生,逆襲為北大天之驕子,從參加選秀節目一夜爆紅,到成為90後創業代表。
一路走來,劉媛媛隱形的翅膀,就是勇敢的品格!
她曾說:
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希望你用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勇敢的劉媛媛,書寫了三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15歲那年,劉媛媛考進市一中。
在全年級二百多個文科生裡,她排一百八十名,是個妥妥的差生。
劉媛媛刻苦學習,想要衝出重圍,還成為全校起得最早的女生。
早晨,她會在學校涼亭裡背英語,一小時之後再去教室開始晨讀。
中午,同學們下課後便去食堂就餐,她則會堅持背書四十分鐘。
功夫不負有心人,高二時,劉媛媛考到了年級第一名!
高考那年,劉媛媛考入對外經貿大學,畢業後又進入北京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
面對機遇,劉媛媛堅定勇敢的信念!
她沒有任何演講比賽的經歷,毅然抓住了《我是演說家》的機會。
在比賽中,她不驕不躁,不斷調整自己,最終取得第二季冠軍。
步入職場,劉媛媛依然是那個勇敢的女孩!
她沒有像大部分女孩一樣,從事一份白領工作,她選擇了創業。
劉媛媛做自己的CEO,一年後,得到了超過50萬付費用戶!
家有女兒,父母身邊,仿佛環繞著一個善良可愛的小天使。
爸爸媽媽是幸福的!
家有女兒,父母想到,她未來可能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無疑又是牽掛憂心的!
家長儘早教會女兒這四點,就是用智慧為女孩打造生存的盔甲。
有了這層盔甲,女孩的人生,才能無懼風雨,無懼被定義,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