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全球媒體百態

2020-12-16 騰訊網

《紐約時報》受疫情影響小

而BBC甚至受益

《紐約時報》CEO湯普森(Mark Thompson)近日接受採訪時說,該報可能是此次危機中唯一未裁員反而增員的報紙,而美國東西兩岸都有很多媒體因經濟衝擊而裁員。他認為,現在人們其實更需要新聞,但因為經濟暫停導致報業廣告大受影響。

湯普森說,《紐約時報》現在三分之二的收入來自訂閱,對廣告的依賴度不斷減小。同時,由於該報的有價訂閱主要是數字版,因此對報攤的依賴度也較小,而報攤零售此次受到很大衝擊。《紐約時報》報導說,自疫情發生以來,北美的新聞公司已經裁員超過2.8萬人。

湯普森在2012年任職《紐約時報》之前,是英國廣播公司(BBC)的總編輯。他認為BBC在這場疫情中狀態良好,其正利用疫情加速轉型,受眾量在增加。

瑞典《每日新聞報》疫情期間訂閱數大增

瑞典最大全國性報紙《每日新聞報》(DagensNyheter)自疫情暴發以來,無論是註冊量還是數字訂閱量都大幅增加。該報新聞發展部負責人瓊森(Martin Jonsson)4月14日在世界報業協會一個專題會議上說,報紙發行量的逆勢增長主要來源於兩大因素:第一是實行了多元化的付費牆策略,而不是單一策略。第二是連續五年建立起來的數字優先而非傳統印刷優先的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報社的總收入中,來自讀者的發行收入佔比70%。近三年來,純數字訂戶量增長了182%。

疫情期間人們對新聞的饑渴主要從數字平臺上得到滿足,而《每日新聞報》的讀者量從疫情前的110萬增加到現在的160萬至170萬。付費訂閱者也從疫情前的33萬增加至現在的46萬。而瑞典總人口只有1030萬。

(編譯自4月16日世界報業協會官網)

美兩大報團疫情期間暫時取消付費牆

美國最大的報業集團甘尼特公司和西部報團麥克拉奇公司宣布,在全國範圍內暫時取消旗下所有地方報紙網站的付費牆,以滿足更多民眾獲取疫情新聞的需求。麥克拉奇總裁兼執行長弗曼(Craig Forman)在旗下30家報紙的評論版發文說:「公共服務是我們的重要使命。在這危急時刻,新聞成為最基本的公共需求,我們將與社區媒體機構並肩承擔我們的責任。」麥克拉奇迄今已經發表2500多篇疫情報導。擁有260種地方日報的甘尼特公司,也在各地報紙的社論版發文宣布,疫情期間取消付費牆,民眾可以免費閱讀任何有關疫情的報導。

(編譯自3月23日mediapost.com)

英報紙因疫情「放假」2000人

因疫情導致廣告滑坡和紙媒發行量減少,英國全國的新聞機構都在採取無薪休假、減少工資或停止印刷等措施加以應對。根據Press Gazette的調查,超過500家報紙(多數是地方和區域性報紙)開始減員。有大約2000員工被「放假」,其中多數為非編輯部員工。而編輯部負責數字內容生產的員工因網絡上對新聞的大量需求而被要求堅持工作。但全國大約5000名印刷報紙的員工有可能被放無薪假。

英報紙印刷版因封城銷量減三成

據業界統計,自從政府宣布為抗擊新冠肺炎而實行封鎖後,英國全國性報紙印刷版的發行量減少了30%。數千家報紙經銷商已經關閉。通勤公交帶來的報紙銷量不復存在。超市也大幅減少保持零售量。由於廣大讀者也處於居家隔離狀態,英國的新聞業正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一些地方免費報紙也因疫情而停止印刷,而像《倫敦晚旗報》這樣全國性大型免費日報受影響更大。該報本來是投遞到戶的,現在只能擺放在中心城區的郵箱裡。報紙的體育記者開始賦閒在家,他們可能要等到5月底才有可能復工。在此期間,他們只能領80%的工資。

(編譯自3月27日《衛報》官網)

印度封城致報紙裁員減薪縮版

印度報紙一直擁有最大量的讀者,每天的受眾量數千萬計。但隨著全國展開封城抗疫行動,其廣告收入大幅減少,導致主流報紙紛紛裁員減薪。印度時報集團及ABP集團等大型媒體的經濟都遭受重創。ABP集團的執行長Purkayastha說,我們的紙媒廣告佔了全部收入的80%-85%,如今廣告幾乎為零。該集團旗下包括英文版的《電訊報》和孟加拉語版的《歡喜市場報》(AnandabazarPatrika)。

世界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之一《印度時報》的版面也因廣告減少而大幅萎縮:由之前的40版以上減少為16版。《印度斯坦時報》則決定將員工工資減少5%-15%。去年印度的廣告總額接近90億美元,其中紙媒廣告26億美元。有著1000多個成員的印度報業協會估計,在未來的6至7個月裡,印度的廣告將減少20億美元。

(編譯自4月16日路透社官網)

《洛杉磯時報》的廣告近乎被清零

隨著疫情愈發嚴重,美國報業正遭受嚴重的正面衝擊。報紙廣告下跌30%、40%或50%都屬常見。旗下擁有《洛杉磯時報》和《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的加州時報集團總裁阿根迪利(ChrisArgentieri)在當日給員工的備忘錄裡說:「受COVID-19難以想像的影響,我們的廣告收入幾乎被清零了(has been eliminated)。《洛杉磯時報》已經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廣告,而在未來幾月,廣告將減少半數以上。」報社一些員工認為,如果僅是幾個星期,還能挺過來,但若一直到夏天都這樣,報紙恐怕要完了。

(編譯自4月15日niemanlab.org)

《衛報》「放假」100位非新聞員工

《衛報》和《觀察家報》的母公司宣布了一項非常規減員計劃:讓大約100位非新聞崗位的員工放無薪或減薪假。儘管此次疫情為報紙帶來大量受眾,但廣告的大滑坡仍重創了報紙經濟。新任命的衛報傳媒集團執行長託馬斯(Annette Thomas)4月15日發郵件告訴員工,疫情以來,報紙的數字訂閱和來自在線讀者的收入創了新的紀錄。其中《衛報》的全球獨立訪客量在3月份達到3.66億,當月的頁面瀏覽量也高達21.7億頁。然而,在剛結束的前6個財政月,收入減少了2000萬英鎊,相當於集團全年收入的10%。

英國其他主流報紙也困難重重。4月15日,擁有超過100萬付費訂戶的《金融時報》宣布,80位高層管理員工將減薪10%。《每日電訊報》要求非新聞員工每周工作4天並減薪20%。

(編譯自4月15日《衛報》官網)

《華盛頓郵報》疫情期間

利用抖音擴大用戶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新聞業帶來重創,但《華盛頓郵報》的視頻和抖音記者喬根森(Dave Jorgenson)試圖通過吸引更多年輕讀者而化危機為轉機。去年以來,該報大量開發短視頻產品,其抖音海外版(TikTok)帳戶的粉絲已升至40萬。他說:「在參與報紙正常報導的同時,我覺得這個抖音帳戶可以為用戶提供很多準確而有趣的內容,而他們在評論中都說很喜歡。」

「例如《虎王》紀錄片出來後,我就覺得可以圍繞這個熱門產品做點什麼。我們做了很多相關短視頻,以滿足那些發燒友們的需要。」他認為,抖音上有大量千禧一代的用戶,我們的產品要為他們服務。

《大西洋》以優質抗疫內容帶來大量訂戶

「在163年的歷史中,我們這本雜誌的受眾從未像3月份那麼多:8700萬獨立訪客,1.68億頁面瀏覽量。特別是獨立訪客的數量非常驚人,竟比一個月前翻了一倍多。更重要的數據是,在過去的4個星期內,你們的工作為雜誌帶來3.6萬個新的付費訂戶,這個數字甚至在我們暫時為疫情取消付費牆後仍在增長。」美國《大西洋》月刊總編輯哥德伯格(Jeffrey Goldberg)在給員工的電子郵件中說。

該刊去年9月重建了付費牆,年數字訂閱費是49.9美元,讀者可以在付費前免費閱讀5篇稿件。此後,該刊大抓稿件質量,特別是在此次疫情期間,大量生產高質量的深度報導,其中很多報導都被廣為傳播。哥德伯格說:「我一直在強調內容的優質、優質、優質!我們要做深度,要完美的敘事,要仔細編輯,要精心設計。如此,何愁讀者不來?我們的期刊只能靠最優質的內容來挽救自己。」

(編譯自4月6日niemanlab.org)

澳新聞集團取消60種報紙印刷版

新聞集團澳大利亞分公司宣布,下周起停止旗下60種地方報紙的印刷版,包括新南威爾斯1906年就創刊的《曼利日報》(Manly Daily)。此前,一批總共覆蓋600萬居民的社區報紙已經陸續裁員。默多克旗下的澳大利亞報業警示說,未來的裁員和員工無薪假將「難以避免」。新聞集團執行主席米勒(Michael Miller)說:「由於疫情期間的社區分離造成的廣告下滑、活動停止等因素,停止地方報紙的印刷版及其發行投遞活動,在所難免。」

(編譯自3月31日《衛報》官網)

英國報紙在頭版宣布停止投遞

英國一家區域報紙《格拉斯哥時報》(Glasgow Times)用了頭版一整版,宣布暫停投遞到戶。報紙說,不得已做出這個「艱難決定」,紙媒訂戶可以享受免費的數字版報紙,作為替代。儘管世衛組織上周確認,疫情期間讀報是安全的,但該報想要確保投遞者的安全。

該報是3月28日刊登這一消息的。停止投遞後,紙質版仍可在報攤、圖書館等場所購買或閱讀。該報在通告中說:「新冠疫情帶來的封城影響了所有人的生活。儘管我們知道投遞到戶對我們5000多讀者家庭來說是多麼重要,但我們還是被迫做出這個艱難決定,直至封城結束。」

《格拉斯哥時報》和英國很多地方報紙不一樣,它迄今一直沿襲投遞到戶並收取現金的傳統做法。

(「進觀外媒」欄目稿件全部由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傳媒與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本刊學術顧問辜曉進教授提供)

相關焦點

  • 榜樣的力量#萬博思圖新冠全球疫情地圖
    從2月初開始,萬博思圖陸續推出疫情熱點信息圖報告,希望以圖文結合、生動明晰的形式,解讀疫情中的經濟民生百態,從更深入更全面的角度幫助大眾了解疫情、戰勝疫情。 在整個疫情可視化項目期間,萬博思圖深刻地了解了疫情數據呈現的邏輯,積累了豐富的疫情數據可視化經驗,為新冠全球疫情地圖的上線做了鋪墊。
  • 全球疫情簡報:日本衝繩美軍基地數十人感染新冠病毒 印度新冠確診...
    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11日 全球疫情簡報:日本衝繩美軍基地數十人感染新冠病毒 印度新冠確診病例突破80萬  全球數據  世界衛生組織:截至歐洲中部時間11日10時(北京時間11日16時),全球新冠確診病例較前一日增加219983例,達到12322395
  • 「新冠疫情與國際關係」系列學術研討會之「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惠園論壇舉辦
    在全人類生活在同一地球村的當下,全球治理問題既重要又複雜,新冠疫情又給全球治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本次論壇緊密圍繞「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主題,並設置四個分議題單元展開深入研討。會議現場戴長徵指出,這場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災難席捲全球,在深度和廣度上給人類生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同濟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暨南大學、蘭州大學及我校五家國際關係學院共同發起新冠疫情與國際關係論壇,緊密圍繞「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開展深入探討,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 全球化與地方化丨新冠疫情期間的全球民族主義政治異動
    疫情期間,無辜穆斯林遭遇暴力的事件在印度比比皆是。4月5日,印度一名22歲的穆斯林男子遭到村裡其他人的毒打,並被錄下來發布在社交媒體上。同一天,來自另一個村莊的37歲穆斯林男子因不堪忍受村民指控他攜帶並傳播新冠病毒而上吊自殺,儘管就在幾小時前,這名男子的病毒檢測結果被證實為陰性。
  • 疫情下,千奇百態的囤積行為背後
    在這些千奇百態的囤積行為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意義和機制呢?(1)囤積與風險認知 在新冠肺炎病毒的疫情當下,公眾的囤積行為主要出現在疫情的初期以及死亡人數的暴增期,這與公眾的風險認知是密不可分的,即公眾的風險感知程度越高,越容易產生囤積行為。
  • 多國媒體關注新冠疫情,大家都關注了什麼?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疫」逐漸從中國蔓延至其他國家。日本、韓國、法國、泰國等國都出現了確診病例,有些國家的疫情甚至已經開始擴散。 在這場人與病毒不分國界的對抗中,外國媒體發出了怎樣的聲音?報導焦點是什麼?在疫情追蹤、防控現狀、疫情影響、科研進展等方面呈現出哪些特點?對此,RUC新聞坊盤點了多國媒體的相關報導。
  • 「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惠園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8月28日,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聯合主辦的「新冠疫情與國際關係」系列研討會之「新冠疫情與全球治理」惠園論壇在騰訊會議平臺圓滿舉行。本次論壇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承辦,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協辦。
  • 東京新冠感染者突破5萬人,疫情下的東京地產投資額居全球首位
    最近,日本各地新冠感染人數每天都在不斷創新高,東京、大阪、北海道的醫療體系已經接近崩潰,疫情形勢很不樂觀。 20日新增感染患者556人,但也是有史以來周末新冠感染人數最多的一次。 截至今日,東京都感染者總數累計已經突破5萬人,達到5萬1447人。同時,重症感染者達到66人。
  • 疫情肆虐下,全球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如何?路線是怎樣的?哪家最安全...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9月17日發布的疫情統計數據顯示,全球累計新冠確診病例超過3000萬例。疫情肆虐下,對新冠疫苗的冀望越來越大。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如何?疫苗能否滿足大流行階段注射最大需求?特殊人群如嬰幼兒等能否注射?史丹福大學免疫學博士黃璜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就這些普遍關心的疫苗問題談了自己的看法。
  • 疫情「寒冬」之下,全球新冠疫苗接種進展如何?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寒冬」之下,全球新冠疫苗接種進展如何?中新社北京12月9日電 (薄雯雯)進入12月,新冠肺炎在全球範圍內依舊肆虐,連日來多國新增確診病例創新高。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已有6800多萬人確診感染,超155萬人死亡。
  • 新冠疫情下全球開學季一覽
    在今年疫情蔓延的特殊開學季,一些國家選擇在嚴格防控下慎重開學,一些國家則選擇遠程教學的方式開啟新學期。資料圖 新華社發(盧西奧·塔沃拉攝)重回課堂嚴格防控儘管日本東京都地區新冠疫情依然比較嚴重,但東京都23個區中13個區的中小學生8月底結束暑假,
  • 鳳凰衛視 猛獁基金會 華大基因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公益行動籤約
    目前,很多國家和地區都面臨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不足的困境。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為積極參與防控疫情國際合作,鳳凰衛視聯合猛獁基金會、華大基因特別發起「火眼」實驗室捐建,以及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全球捐贈公益行動。
  • 新冠疫苗能夠迅速消除全球疫情嗎?並不能!
    自3月13日世衛組織(WHO)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至今已逾7個月,全球疫情進展怎樣了呢?截至北京時間10月14日晚10:14分,WHO報告全球共確診新冠肺炎病例超3800萬,其中死亡病例超108萬。更為嚴峻的是,確診病例總量仍未見頂,疫情防治工作任重道遠。(圖表1)圖表1.
  • 一文讀懂全球疫情:全球累計確診逾5119萬例 拜登計劃建立新冠疫情...
    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美洲地區,拜登計劃建立新冠疫情工作組,巴西病毒快速檢測數量繼續升高;歐洲地區,俄外貿銀行超1300名員工感染,英國國防參謀長稱由於新冠疫情造成的不確定性,爆發全球性衝突是有可能的;亞洲地區,印度官員稱新德裡正處於疫情高峰,伊朗可能出現「災難性」新冠病亡率。
  • 全球疫情簡報:斯洛伐克總理感染新冠病毒 美國疫苗接種者現過敏反應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截至北京時間19日6時27分,全球新冠確診病例達75455600例,死亡病例為1670982例。美國是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確診病例達17390245例,死亡病例為312845例。
  • 新冠疫情下的美國社會「眾生相」
    回顧1月21日華盛頓州發生第一例確診病例至今,美國政府和社會對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視程度不斷變化,但各方態度基於不同立場存在一定程度的「溫差」。聯邦政府、地方政府、專業人士以及普通民眾的不同反應,拼湊出美國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眾生相。
  • 新冠疫情或處於席捲全球的邊緣……
    參考消息網2月24日報導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2月22日發表題為《新冠病毒疫情進一步接近流行病》的報導稱,新冠疫情或處於席捲全球的邊緣,專家警告各國需嚴防疫情跨越「紅線」(多個國家和各大洲都存在自我維持的感染線)。
  • WHO不再使用「全球流行」定義新冠疫情
    (文/觀察者網 郭涵)世衛組織(WHO)發言人24日表示,將不再用「全球流行」(pandemic)定義2019新冠病毒。但強調疫情仍是全球緊急事件,可能進一步擴散。截圖:路透社今年1月30日,世衛組織將新冠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 兩本「新冠詞典」出版,呈現全球民眾的抗疫歷程和生活狀況
    新冠肺炎疫情於2020年初開始席捲全球,《英漢新冠詞典》(An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of Terms Related to COVID-19)和《漢英新冠詞典》(A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Terms Related
  • 2020年全球市場重要事件盤點展望2021年新冠疫情常態化下的市場趨勢
    2020年已經接近尾聲,回顧這即將過去的一年,一系列風險事件對金融市場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我們盤點出了五件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最大的五件大事。1,新冠疫情:首當其衝的必然是新冠疫情,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肆虐了一整年,並且依然還在延續。截至12月26日17:00,全球新冠疫情確診病例累計高達8037萬例,比英國整個國家的人數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