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男子清明節上墳,辱罵祖先不保佑發財,當晚就遭到報應

2020-12-20 正經說文史

清明節本是緬懷先祖的節日,用燒紙錢、掛紙飄來寄託對先祖的哀思,抱著一顆平常心就好。但是,偏偏有的人抱著一顆功利心,認為年年給祖先燒紙錢,祖先應該保佑發大財。自己生活拮据,卻責怪祖先沒有保佑他,上墳時口出怨言,結果遭到懲罰。

幾百年前,偏遠的小山村有個農戶萬無財,就是這樣的人。萬無財靠著祖上留下的幾畝薄田,苦心經營,日子卻越過越糟心。夫妻倆加上兩個孩子,早出晚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卻只能勉強度日。

眼看兩個兒子的年紀越來越大,因為家窮說不上親,老婆總是嘮叨個不停,萬無財的耳朵都快長出老繭來了。萬無財也很心煩,不是他不努力,而是沒有財運。

就拿農閒時做小生意來說吧,他和同村的老胡販花生到縣城裡賣,同樣的貨物同樣的價格,偏偏老胡的賣光了,他卻賣不動,最後不得不降價處理。結果老胡賺了不少錢,他卻略有結餘,好歹沒有虧本。和別人這樣一對比,高下立判,氣人不氣人?

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村人的日子都過得比他好,唯獨他,似乎越努力越賺不到多少錢。為這,他心裡漸漸累積了不少怨氣。

轉眼到了清明節,萬無財找老婆要錢,到集市上買祭品去給祖先上墳。老婆拿錢出來時,忍不住埋怨了幾句,說家裡財運不好,老祖宗們也不保佑。

這話說到萬無財的心坎上了,他也是這麼想的。到集市上買了鞭炮火紙紙飄,騎著小毛驢走在山路上,他越想越氣,心裡堆積了滿滿的怒火。

因為民間裡流傳,爺爺墳墓的風水掌管著孫子的運氣,所以在給爺爺上墳時,萬無財怒火中燒,憤恨地說:「爺爺,我年年給你燒紙錢,沒有馬虎你,可是,你要保佑我發財啊。要是今年再不保佑我發財,以後清明節不給你上墳了。」

當然,萬無財說話中帶著很多髒字,還有很多惡毒的字眼,這裡沒法表述出來,以免汙染視聽。反正,那些帶著怨氣的話,就像對一個充滿仇恨的人講的,極盡歹毒之能事,不堪入耳。

祭掃完萬家所有墳墓,萬無財騎著小毛驢下山。山道崎嶇,小毛驢卻像發了瘋一樣,往山下狂奔,萬無財猛拉韁繩,卻止不住小毛驢的腳步。在一個拐彎處,萬無財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臉撞在山石上,破了皮,鮮血淋漓。

萬無財疼得直哼哼,想站起來,卻傳來一陣鑽心的疼痛,原來左小腿骨折了。他呼喚小毛驢近前,可是小毛驢只顧在路邊啃青草。一直到它吃飽了,才慢吞吞地來到萬無財面前。萬無財咬著牙,扶著驢子站起來,好不容易爬上驢背,拍著小毛驢回到了家裡。

此時,天色已晚,見萬無財還沒有回來,老婆站在外面張望。

老婆一見萬無財的慘狀,嚇了一大跳,趕緊喊來兩個兒子,把萬無財扶進屋裡躺下,萬無財眼含熱淚,將遭遇講了,吩咐兩個兒子綁了一個簡易擔架,連夜把他抬到集市上醫館裡。

華郎中給萬無財的小腿正骨後,上了夾板,又給他的臉上塗了藥膏,然後開了幾副藥。萬無財一直在家裡休養了將近三個月,才痊癒。不過,臉上從此留下一塊顯眼的疤痕。

萬無財覺得這一跤摔得蹊蹺,心裡不服,就帶著禮品去找到遠房表叔,問問會不會有什麼怪異?表叔熱情地款待他,飲酒間,他說了來意。不料,表叔說出一番話來,讓他驚訝無比。

表叔是個半仙,他掐指一算,大笑著說:「你這是報應!」他告訴萬無財,不該在墳前喝罵他的爺爺,犯了大忌。祭掃祖先的墳墓,本是孝心的表現,可是辱罵先祖,卻是大逆不道的行為,自然遭到天譴。

萬無財心虛起來,顫聲問表叔,要不要擺治一下?表叔說,千萬要記住,以後不要再辱罵祖宗,不然會遭到報應的。這次只是小小懲戒了一番,傷及皮肉從而觸及心靈,如果再犯,就不會這麼簡單地放過了。

故事講完了,有些事情需要探討一下。第一,故事表明了一個道理,要尊重先祖和孝道文化,沒有宣傳封建迷信之嫌,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第二,祖先保佑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但是,不能成為祖先必然的責任。祖先活著的時候,也是一個普通人,死後,哪裡會有那麼大的神通讓後代發財?一切隨緣,心態平和,生活自然就會安好!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清明上墳燒紙錢,本想求先人保佑發大財,最後卻發現損失慘重
    一個關於清明節的小故事......大概二十年前,小漁村有個老太太叫孫桂花,人稱孫大娘。說起孫大娘命運很是坎坷。十九歲時候父母給她定了親,男人叫周建國,是個殘疾人,小時候被車撞過,走路一瘸一拐的,樣貌也不好看。
  • 清明節上墳習俗知多少: 女的不能在清明節上墳 是真的嗎(1)
    2006年,清明節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各地清明節上墳的習俗不盡相同。  一、清明節女兒能上墳嗎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等封建思想,導致清明節祭掃只能由男性參與,出嫁女是絕不允許回娘家掃墓的,因為除了對先人不敬,更重要的是出嫁女會「扯娘家的風水」。有三種情況,但是這都是以前的老黃曆了。
  • 清明節,帶你了解農村的掃墓風俗
    清明節祭祖是中華民族紀念先輩的傳統,祭祖又稱「上墳」,在很多地方的農村更是把清明節上墳過得比春節還要隆重。特別是南方的少數民族山區,祭祖的習俗有很多講究,祭品也五花八門。至今仍保留老一輩人的風俗習慣,傳統文化在這裡被展現得淋淋盡致。
  • 清明節來財的三大生肖,真的是祖宗保佑鴻運大發
    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天天的向上蒼,向祖先祈求自己的日子能夠過的好一點,就是說他們心中心心念念的就是發財了,無論是哪種形式發財他們都是願意看見的,只要財富來了就好,那麼這三大生肖真的會在清明節這一天來財富,因為他們會受到祖先的庇佑,財富源源不斷的到了他們的家裡,大有一發到底的架勢,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到底是哪三大生肖能夠沾上祖先的光可以發一筆橫財
  • 2018清明節前一天能上墳嗎清明節哪天上墳好 清明節為什麼要掃墓
    2018清明節前一天能上墳嗎?從時間上講,我們當地流傳著前三後四的說法。也就是說,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到後四天上墳都是可以的。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這是工作事業較忙的人為自己找的藉口。清明節的前一天上墳還有一種說法。這一天有人稱「韓氏節」。
  • 清明節上墳有什麼講究 清明節上墳注意事項
    清明節到了,這是一個非常悲傷的節日。清明節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要去一些已經離世的親人墳墓前進行拜祭。那麼清明節上墳有什麼講究?清明節上墳注意事項有哪些?小編總結了6點注意事項,這6點針對的範圍比較廣泛。具體上墳有什麼忌諱,還是要看各地風俗的。
  • 清明節上墳有什麼講究?清明節上墳注意事項
    清明節到了,這是一個非常悲傷的節日。清明節是緬懷先人的日子,更要去一些已經離世的親人墳墓前進行拜祭。那麼清明節上墳有什麼講究?清明節上墳注意事項有哪些?小編總結了6點注意事項,這6點針對的範圍比較廣泛。具體上墳有什麼忌諱,還是要看各地風俗的。
  • 男子大年初二去上墳,在祖先墳頭熱熱鬧鬧放鞭炮:圖個吉利
    男子大年初二去上墳,在祖先墳頭熱熱鬧鬧放鞭炮:圖個吉利 2020-01-31 0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你們家鄉關於清明節上墳有什麼習俗嗎?一般上午還是下午上墳?
    後天就是清明節,清明節上墳祭祖是一直以來的傳統習俗,每年到了清明節的時候,學校也會組織學生們到烈士陵園去掃墓。清明節上墳應該是上午還是下午,還是全天都可以上,這都是有講究的。我們家鄉膠東沿海這裡一般是上午上墳,多數在七點左右就上墳祭祀了,現在都提倡文明祭祀,大家買幾束菊花或者是假花插在墳上,頂多再壓壓紙,算是給祖先們送去換季的衣服了。有的著急上班的人可能會更早去上墳,天還不是很亮時,五六點鐘就上完墳了,總之上午時間上墳的比較多,等到下午基本上就沒什麼人了。
  • 清明節上墳磕幾個頭合適?
    清明節傳統習俗是要磕頭的,祭祖給老人鞠躬或磕頭應該是三個。掃墓時給祖先跪拜磕頭是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必須要遵守。一般和信仰沒有關係,如果不跪拜磕頭就是不尊重祖先,是為不孝。清明節掃墓磕頭,民間通俗的要求是:直系親屬長輩(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9個(也有的地方是3個)。直系旁親(伯父之類的):3個(或1個)。其他:行禮就好了。
  • 清明節掃墓帶什麼供品好/上墳有哪些禁忌?
    導讀:清明節掃墓的時候,不少人都會手拿鮮花、錢紙、蠟燭、食物等。那麼有人困惑了,清明節掃墓帶什麼供品好呢?關於,清明節掃墓帶什麼供品好?清明節上墳用什麼供品?5號網小編來為您一一解答!清明節掃墓帶什麼供品掃墓上墳時祭祀先祖準備的祭品一般是單數,三樣或是五樣;每樣的數量也是單數的,三個或五個。
  • 清明節上墳祭祖,這些上墳的禁忌要知曉
    清明將至,清明也是緬懷祖先要去上墳祭祀的節日,過完之後空空蕩蕩的農村,在清明節的到來之際,鄉村的道路又開始變得擁擠起來,甚至有一些過年都不回來的,反而會在清明回來祭祖,鄉鎮的交通要道和一些主要路口,早早的就開始了堵車,要想順利的早點回到農村的老家,在清明這一天可不能睡懶覺,要早起早出發,避開大隊人馬的高發期,也就避開了堵車,清明作為一個去掃墓祭祀的節日
  • 清明節的由來及清明節來歷意義 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大盤點
    河北清明節習俗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農曆鬼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周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四川清明節習俗四川都江堰放水節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會(二王廟廟會)(成都都江堰)。
  • 古代的祭祖可以「上墳」,也可以「不上墳」
    有人說,中國人以孝為天,清明節祭祖掃墓是自古以來的傳統,不回家上墳而跑出去旅遊,既不尊重傳統也不孝敬祖先,根本就是大逆不道。老實說,這種話題貓史官向來是不大情願參與的,因為無論你說什麼都會招人噴。但這次,我想就「清明節上墳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這個觀點,簡單地反駁幾句。
  • 清明節你上墳祭祖的順序對嗎,正確方法鮮為人知
    自古以來清明節就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會在這天進行匹馬代銷修理組分,並且對祖先進行一系列的跪拜,以用來祭奠祖先,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只是一個自然節日,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我們這個傳統的劇組已經繼承了上千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一個傳統,也是我們古人用來表達自己孝心的一個方式
  • 掃墓也有時間點,請記住「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
    逢年過節的時候,我們都會到已逝親人的墳前為他上香獻花,但是各地的風俗也有不同,,民間還有一句俗語「早清明,晚大冬,過年上墳小傍中」,這個裡面又有什麼講究呢?祭祖「早清明」的意思是清明節當天早上去上墳,而且是越早越好。
  • 農村上墳掃墓這7條忌諱一定要注意,最後一條尤為的重要!
    4、不能在墳地前嬉笑怒罵,更不能辱罵祖先大家都是懷著沉重和敬畏的心情去給祖先上墳,可能一開始大家還能保持嚴肅,燒完紙後,有些人就開始嘻嘻哈哈,打打鬧鬧,這是非常不好的,墓地是故人的安息之所,吵鬧會打擾陰靈,這是大大的不尊敬,嚴重的可能導致不好的事情發生。
  • 清明節為什麼要祭祖?有哪些科學道理?看完你明白古人智慧不一般
    再過幾天,清明節就要到了,很多人回老家要祭祀祖先,上墳燒紙告慰先祖。這段時間網上也要人說,清明節雖然被我們定為「國家假期」,但他是個迷信的節日。燒紙鮮花、上供祭品只是給活人看的,招不招財,家族能不能興旺完全取決於一個人後天的努力。
  • 今年清明節是三月初一,有人說初一不宜上墳,這說法靠譜嗎
    按照民間的一些說法是初一十五不能上墳的,那麼這些說法到底有什麼含義呢,靠譜嗎?初一不上墳這個說法是靠不住的,作為上墳的三大節日,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除了清明節之外,另外兩個節日不是初一就是十五,難不成這倆個節日的來由就沒有說法嗎,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的來由不但是有,而且在民間的典故是最多的,其中也包含很多種的傳說、習俗,都是具有很久歷史的淵由,所以按照傳統來說,初一十五不上墳,首先就是站不住腳的,到是有些地方在清明期間前後幾天都可以去上墳的說法
  • 中國傳統節日之清明節各地的習俗、禁忌以及三月三上巳節介紹
    清明時節上墳,最大的特點就是剷除墳頭雜草,用新土將墳堆加高加固,習慣稱為整修陰宅,表現了兒孫對先人的哀思。山西南部地區:人家不論貴賤貧富,上墳時男女都到,表示所有後代都在懷念祖先。北部地區上墳多是男子的事情,婦女一般不到墳瑩。大同、平遙等地,是日傍晚,舊俗婦女們要在大門外放聲大哭,「闔村哀聲連一片,傳入耳中都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