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大年初二去上墳,在祖先墳頭熱熱鬧鬧放鞭炮:圖個吉利

2020-12-20 澎湃新聞

男子大年初二去上墳,在祖先墳頭熱熱鬧鬧放鞭炮:圖個吉利

2020-01-31 0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大年初二很多地方都在歡歡喜喜過大年,而來自山西呂梁的高先生一家卻驅車前往了距家24公裡外的墳地去祭拜祖先。很多人對此表示不能理解,大年初二就去上墳是不是太不吉利了!但高先生表示:「我們這邊就是這樣的風俗習慣,自我出生以來每年大年初二都會跟著父親去祭拜祖先,給祖先放鞭炮燒紙錢,求祖先保佑新的一年有個好的開頭,也就是個美好的寄託吧!」高先生說道。(圖為高先生祭拜祖先)

高先生來自山西省呂梁市石樓縣,大年初二吃過早飯後,他把早已買好的黃紙、鞭炮、紙錢、香等東西裝進了車的後備箱,還拿上了大年三十就準備好的飯菜和餃子,同父親、弟弟一起驅車前往24公裡以外的墳地去祭拜祖先。「一路上車很多,大家都是去祭拜祖先的,一年就這麼一次。」(圖為祭拜地)

早上10.30左右,他們到了祭拜地,拿出飯菜擱在了桌子上,把酒倒上,點上了香後就開始給祖先燒黃紙跟紙錢,緊接著就開始放炮。「可能是要把祖先『震醒』,讓他們出來吃飯吧,反正只要動靜夠大就行!」高先生說。放完鞭炮後,再給祖先磕頭,整個過程大概有一個小時的時間,「祭拜完後就趕緊回家了!」

「可能很多人都理解不了我們這兒的風俗習慣,我們一年當中只有大年初二去上墳,預示著新的一年,求租先保佑能有個好的開頭,這一年都能順風順水,相當於是個美好的寄託吧!也順便就給祖先拜年了。」高先生說道。(圖為高先生一家祭拜祖先)

關鍵詞 >> 初二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四川春節傳統習俗,大年初一上墳祭祀祖先
    在四川,每個春節的大年初一,是個重要日子。在這天,人們會回到鄉下上墳,以祭祀祖先。大年初一,鄉村道路上墳的行人。天空陰霾,伴隨絲絲春雨。在以前,農村還沒有水泥路的時候,人們都是翻過一個個山頭,走過一道道田埂,前往各個祖先的墳頭。竹林深處,鞭炮正在燃響。
  • 農村上墳,在墳頭上壓張紙,這是啥講究?有道理嗎?
    在老家的農村,孝道文化盛行,孝道不僅僅表現在對活著的人的尊敬上,也表現在對於逝者的一種尊重,在我們那裡,一年之中有兩次是要專門用來祭奠先人的,第一次是在每年的清明節前後,祭奠先烈,這點基本上全國都盛行,第二次一般在一年的農曆歲末,即過年之前,專門抽出一天時間,去祭奠先烈,點香燒紙,緬懷祖先。
  • 在農村,清明上墳講究「兩不去」,孕婦不去,孩子不去?為啥
    而對於廣大的農民來講,農民並不在乎去哪旅遊,農民對清明的印象就是「祭拜祖先」,不管相隔多遠,總是要在清明節的時候回到農村,在祖先的墳前燒幾張紙,放幾掛鞭炮,還要給祖先的墳頭攏一攏土。農村人清明祭祖的習慣是長久流傳下來的,而關於清明節祭祖的一些講究,更是像祭祖的習慣一樣源遠流長。
  • 今天是初一寒衣節,是上墳祭祖給祖先換棉衣的日子,怎麼樣換棉衣
    今天是農曆十月初一,也叫寒衣節,無論上班的還是種地的男人們,都要在今天早晨去上墳祭祖。之所以是今天上墳,老人們說是天越來越冷了,要給已故的祖先們換棉衣了。為了給祖先們送去換季衣服的冥幣,很多在外上班的男人,就像清明節一樣,都會趕回來上墳祭祖。
  • 清明節上墳有哪些講究呢?是先修墳還是先燒紙?為何這樣做呢?
    人們會在這一天裡面去踏青祭祖,這個習俗已經傳承了上千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人們也會用這種行為來表達自己的孝心。人們往往會通過掃墓祭祀來緬懷自己的祖先,這樣不僅能夠喚起家族的記憶,還有利於增強家族人與人之間的凝聚力。在這個莊重的節日裡,祭祖到底先修墳還是先燒紙呢?這其中又是為何?為什麼要這樣做?
  • 放鞭炮、拜祖先、拿紅包,新的一年要紅紅火火旺起來
    正值此時,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天,放鞭炮、拜祖先、拿紅包這開門三件事千萬不要忘記。而且你知道嗎,這三件事並不只是單純的春節民俗,更隱含著深厚的道教寓意。 第一件事:燃爆竹 「開門爆竹」一說古已有之。
  • 清明節上墳祭祖是先修墳還是先燒紙錢,有何講究嗎?
    我們的生活現在可謂是日新月異,每天都在忙活生活中的各種事情,雖然科技為我們帶來了方便,同樣的也為是我們淡化了許多傳統習俗,比如說過年放鞭炮這件事情,我記得在我小的時候,一到過年期間,那村子一定是燈火通明,家家就像都比著賽一樣,競相的放著鞭炮,好不熱鬧,但是現在城市中已經不再讓放鞭炮了
  • 程前:老家過年三部曲之上墳
    甚至覺得初一上墳,無論是新墳還是老墳,比起其他地方的清明節掃墓寄託哀思,更帶有祈求祖上先人保佑,以求來年家庭幸福,兒孫滿堂,糧食豐收的寓意。初一在點旺火,串門拜年之後,便是去上墳了。去之前,要進行必要的準備,要把家裡過年準備的年貨要揀樣拿點,要齊全點心水果,到陰曹地府花的紙錢,甚至包括先人的喜好,比如好酒好煙好聽戲等等,都要準備好相應的份數和物件。
  • 清明節你上墳祭祖的順序對嗎,正確方法鮮為人知
    自古以來清明節就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會在這天進行匹馬代銷修理組分,並且對祖先進行一系列的跪拜,以用來祭奠祖先,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只是一個自然節日,也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我們這個傳統的劇組已經繼承了上千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一個傳統,也是我們古人用來表達自己孝心的一個方式
  • 清明上墳最佳時間是幾點?流程有哪些?有啥禁忌?老農給您找齊了
    清明即是一個節氣也是一個節日,是即祭祀逝者的一種活動,在南方俗稱拜山,北方通稱為掃墓或上墳。2008年被確立為法定節假日。清明節上墳,並不只是單純紀念祖先,而是帶著向亡靈敬拜,祈求保佑安康的願望。清明祭祀在中國或者說在華人看來,祭祀是和孝道綁定在一起的。
  • 清明節上墳:有些事應該做,有些事做不得
    二、清明上墳應該做的事1、上墳時間:上墳的時候段,最好選上午9點到下午3點之間,這是一天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的膽子也最大;2、打理墳墓:上墳時帶上鐮刀、鋤頭、撮箕等工具,發現祖先墳墓有塌陷、鼠洞的情況,要從別處挖土,將塌陷的地方填充
  • 萊蕪有個節叫「七月十五」 請、送家堂或上墳以表「孝義」
    花紙,女主人煮好素餡水餃,也可用肉餡,因為是供奉祖宗可用葷餡,用茶碗裝盛,一個牌位前放一碗,每碗放兩個素水餃。送家堂時,將牌位前擺放的酒、茶、水餃一一澆斂,燒一點紙,意思是請祖先準備上路。燒完紙把牌位由「高祖」到「先考」按大小順序收起,放在簸箕或傳盤中,把香爐裡的三炷香取出拿著,帶上燒紙,一壺酒,一壺茶,一碗水餃,未點燃的香,鞭炮或禮炮。
  • 清明節掃墓怕毀莊稼:鞠躬代替跪拜,上墳給先人焚燒紙錢提前一天
    (王子瑞 攝)按照當前政府部門倡導,上墳民眾都能做到不放鞭炮。移風易俗,良好的風氣正在逐漸形成。有關部門還倡導選擇獻花、植樹、上網等安全方式寄託哀思,祭奠先人,儘量不在掃墓時焚燒香燭和紙錢以及煙花鞭炮。千百年來形成的民風民俗,已經有深厚的民意基礎,深入人心。雖然也在不斷的演變,但是如果一下子強令要求改變,很多民眾一下子難以接受。
  • 在農村,清明上墳講究孕婦不去、小孩不去,為啥?
    而對於大多數在外打工的農民朋友來說,他們並不在乎外出遊玩,一到有假期就期望回家見家人,清明節在他們的思想中,就應該回家祭祀祖先,在祖先墳前燒點紙錢,放一掛鞭炮、攏一攏土。這樣的習慣是多年來農村延續下來的,同時也會有很多禁忌,就比如說小孩、孕婦不能上墳,這是為什麼呢?
  • 江蘇常熟一男子提新車店門口放鞭炮,給環衛工人包了紅包
    俗話說「鞭炮一響黃金萬兩」,大家在遇到喜事都想著放鞭炮圖個吉利,不過熱鬧過後影響環境不說,同時也給環衛工人的工作增加了負擔,而1月14日江蘇常熟卻發生一件事情,網友調侃道「活該老闆發財」。據悉,在1月14日時,位於江蘇常熟一街道上燃放了一大串鞭炮,現場一名環衛工人正在打掃,突然間出現一名男子拿出百元大紅包塞到環衛工人口袋,對她說道「實在是麻煩你了」,環衛工人看到後連忙回到「太多了,少一點少一點」。
  • 民間故事:男子清明節上墳,辱罵祖先不保佑發財,當晚就遭到報應
    但是,偏偏有的人抱著一顆功利心,認為年年給祖先燒紙錢,祖先應該保佑發大財。自己生活拮据,卻責怪祖先沒有保佑他,上墳時口出怨言,結果遭到懲罰。 幾百年前,偏遠的小山村有個農戶萬無財,就是這樣的人。萬無財靠著祖上留下的幾畝薄田,苦心經營,日子卻越過越糟心。夫妻倆加上兩個孩子,早出晚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卻只能勉強度日。
  • 過年,當我們祭拜祖先的時候,是在祭拜什麼?
    父親是一個特別熱愛燒香放鞭炮祭拜祖墳的人,除此之外,他還是個特別熱衷過傳統佳節的人,每次過節他老早就開始忙活,正因如此,小時候的我,吃了好多粽子餈粑之類傳統小吃,很有口福。有一次,父親放鞭炮時,手指受了一點小傷,被我們全家人數落;再後來,父親年齡越來越大,耳朵背了,我們更不想讓他用手點鞭炮。我在他身邊監督他,把鞭炮放在祖墳前的石頭上,用點燃的紙錢去引燃鞭炮。所以,到目前為止老父親身體健康,除了有點嗜酒之外,沒有其他意外發生過。到這裡,大家不要以為我會說一個關於我父親或者我爺爺故事。
  • 中元節臥虎山上墳
    臥虎山上墳中元節是一種文化,其文化背後體現的是一種信仰,這是追懷先人既古老又現代的一種傳統,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颱風水災過後,去和莊臥虎山上墳的路上,看到山體小面積滑坡倒塌,上山的路上一片狼藉。山腳下村民們自發組織清理淤泥垃圾作業。上山的道路上,舉步維艱提心弔膽,坍塌的碎石阻斷道路,灌包的山體處處存在著極大安全隱患。
  • 祭祖一定要上墳嗎?祭祖方式有哪幾種?
    隨著父母的老去,很多年輕一輩,對於如何祭祖,是非常生疏的。掃墓要帶什麼?這相當於一座「垃圾山」,放的是無法送到往生者手裡的破紙錢。3、燃放鞭炮(根據各地規定而定,有的地方是禁菸火的)。之後儀式結束,可以收拾供品,祭祖結束,打道回府。掃墓有哪些禁忌?
  • 清明節快到了,農村人上墳一般都準備些什麼祭祀用品?
    清明節快到了,農村人上墳一般都準備些什麼祭祀用品?還有一個星期就到了清明節了,清明節是中國的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節日,人們都會在這一天到祖先的墳上去祭掃,以表達對先人的哀思。那麼,農村人上墳一般都會準備那些祭祀用品呢?